元代詩人詠宿州六首:埇橋無復波通漕,靈璧使聞石卧沙

元代詩人詠宿州六首:埇橋無復波通漕,靈璧使聞石卧沙

來自專欄這裡是宿州

元朝時期,宿州屬歸德府(治今商丘),大明馬皇后就是歸德府宿州閔子鄉人。元朝廢宋朝宿州的臨渙(今淮北市)、蘄縣、符離三縣為鎮為宿州直轄,宿州虹縣(今泗縣)劃歸泗州所轄。虹縣分出一部分成立五河縣、蘄縣分出一部分成立懷遠縣劃給濠州管轄,從此後,淮河南北不再分治。

元朝時廢蕭縣、永固縣入徐州。因碭山縣屢遭水患,人口稀少廢入單縣。至元三年復置碭山縣,屬濟州。至元四年,撥宿州屬之靈璧縣歸泗州。至元十二年,復置蕭縣,屬河南行省歸德府。至元十三年,撥泗州屬虹縣入宿州。至元十七年復撥虹縣屬泗州,靈璧屬宿州。泰定元年(1324年),黃河行故汴渠仍與徐州泗水合,至清口入淮。宿州汴渠湮沒,埇橋也徹底廢掉。

元朝至順元年宿州版圖

陳復——字子仁,虎林(虎林城在今安徽貴池市東北二十五里,為江濱要地)人。博學強記,喜高論,有氣節,與人言,終日洒洒可聽謔笑終,不為軟媚語,卓然有守之士也,善行草書及畫崇山茂林,翡然可愛。初辟憲府史不就,晚年始為宿州學官,此詩宿州所作,讀是詩者亦足知其人矣。《四庫全書·集部·皇元風雅·卷二十三》

宿州作(六首)

(一)

郡秦名泗水(1),城沛理相山(2)。

屏蔽江淮右(3),文章澮渙間(4)。

分田屯虎旅(5),改邑築龍顏(6)。

梁楚(7)紛紜箄,天公竟好還。

(二)

春秋萌彼宿(8),其地即無鹽(9)。

此宿城長慶(10),邊淮戌建炎(11)。

民田惟種麥,國賦半輸縑(12)。

亭扁扶疏竹(13),雙碑灑子瞻(14)。

(三)

城貫長堤柳滿鴉(15),防秋帶月聽鳴笳(16)。

埇橋無復波通漕(17),靈璧使聞石卧沙(18)。

閔子幽林埋故里(19),虞姬孤冢屬誰家(20)。

幾多折戟沉濉水(21),若個當年斬白蛇(22)。

(四)

聞道符離睢上居(23),主人從諫擊毬疏。

聞風謾詫(24)朱雞石,故事猶傳白兔書。

民起廢橋聞渡虎,官開響泊為求魚。

屯田好在斜陽外,一帶青山接北徐。

(五)

源先劉項發戎機,九死何慚一布衣。

王楚竟懷鴻鵠志,亡秦終挫虎狼威。

於今氓隸無遷徒,自古英雄有是非。

草暗荒城埋瓮牖,空餘燕雀繞祠飛。

(六)

龍舟泛處漲黃埃,看了瓊花不再來。

桃杏繞堤千百里,春風疑是錦帆開。

註:

(1)郡秦名泗水——宿州地秦代屬泗水郡。

(2)城沛理相山——漢代宿州地屬沛郡、治所在相(今安徽淮北市)。

(3)淮右——相對淮東稱「淮左」,淮西稱淮右。

(4)文章澮渙間——宿州地古有渙水和澮水流經。其地名賢周有蹇叔,樂喜;儒林有東漢桓譚、晉稽康、戴逵等。

(5)分田屯虎旅——傳說三國魏將鄧艾曾於沛南屯區甾丘陴湖附近屯田。《三國志·魏書·袁渙傳》元世祖中統三年(1262),世祖命恩州營民萬戶將本道兵戎宿州,宜頓田資軍。宿州衛屯田九百一十頃又七十七畝(約近十萬畝)《明·弘治·宿州志》,《清光緒·宿州志》

(6)改邑築龍顏——喻改朝換代。邑,古代稱侯國,按《說文·邑部》:「邑,國也。段玉裁註:《左傳》凡稱人曰大國,凡自稱曰敝邑。古國通稱。」龍顏,借指帝王。

(7)梁楚紛紜箄——泛指古梁國、楚國之地,即今蘇皖豫周邊地區,包括宿州地。紛紜——紛爭、混亂。唐羅隱《送梅處士歸寧國》詩:「十五年前即別君,別時天下未紛紜。」箄,縛竹,木成排的渡河用具,亦稱木筏。

(8)春秋萌彼宿——宿州與「宿」字結緣與周平王五十七年魯隱公二年(前721)九月「宋人盟於宿(宿國)」。

(9)其地即無鹽——《冊府元龜·卷二三五·列國郡部》載宿國,亦作「夙沙」炎帝時諸候國。古國,風姓,相傳為太皞之後,東平無鹽縣(在今山東東平西南宿城)。吳之邦《安徽史學》1996,第三期《武夷實名考》:「宿人,遠古時專擅煮鹽的東夷大族『宿沙之民』」。《世本·作篇》:「宿沙煮鹽」。《淮南子·道應訓》:「昔夏商之臣,僅仇桀紂而臣湯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歸神農,此世之所明也。」《安徽文史資料全書·淮北卷》載:「春秋魯庄公十年三月(前684)『宋人遷宿』於畿內以為附庸。」在今宿州灰古——帶立國。

(10)此宿城長慶——此宿,指此地。喻《白氏長慶集》作者白居易11歲隨父寓居宿州十四年,在此成長之事。

(11)邊淮戌建炎——指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破泗州。高宗渡江南逃,至隆興元年(1163)符離戰敗被迫議和「劃淮為界」中流為宋,金邊界。參見前揚萬里《初入淮河四絕句》詩及注。

(12)國賦半輸縑——王鑫義《淮河流域經濟發展史》載:「隋唐五代,毫州、徐州、宿州等以戶絹著稱。《水經·淮水注》:」睢渙之間出文章,天子郊遊御服焉「說明睢渙之間絲織業稱發達。縑——雙絲織的淺黃色的細絹。是當時宿州的主要貢賦。

(13)亭扁扶疏竹——此句證宿州元代時尚有扶疏亭與東坡墨竹碑的存在,而且有扶疏亭扁額,參見蘇邁《扶疏亭詩》注。及金元素《書宿州惠義堂》詩。

(14)雙碑灑子瞻——指北宋年間之「元祐黨人碑」和「元祐黨籍碑」,使蘇軾字子瞻落淚。

(15)城貫長堤——指隋堤貫穿宿州城而過。

(16)鳴笳——笳,古管樂器,即古笳。及時流行於塞北和西域一帶。傳說為春秋時李伯陽避亂西戎時所造。漢張騫從西域傳入其音悲驚。南朝宋謝靈運《從京口北固應詔》詩:「鳴茄發春渚,稅鑾登山椒。」《漢大》八1132

(17)埇橋無復波通漕——宿州唐元和四年(809)置州治埇橋。通濟渠(汴河)穿城而過,此時已經湮塞無水流,已成陸地,而不能航行。

(18)靈璧使聞石卧沙——指宋晁說之《嵩山文集·卷五》「靈璧石有采上供者狼籍兩岸」詩所述的典故。

(19)閔子幽林埋故里——指宿州城北六十里閔祠。

(20)虞姬孤冢屬誰家——指宿州所屬靈璧縣東有項羽姬妾虞姬墓地。

(21)幾多折戟沉睢水——指前205年劉邦、項羽楚漢相爭於古靈璧之戰,劉邦大敗「睢水為之不流」。

(22)若個當年斬白蛇——指前209年劉邦在芒碭山斬白蛇起義反秦。

(23)聞道符離睢上居,主人從諫擊毬疏。——清·《光緒宿州志卷二十·流寓》載:「韓愈,字退之,南陽鄧州(今河南漯河市東南)人。唐德宗貞元十五年(799),吳少誠反,大發諸道兵,公走依徐州節度使張建封、居之符離睢上。有《賀白兔狀》、《汴泗交流》詩和《諫擊毬疏》等。主人,指張建封。

(24)謾詫——休要驚詫。

宿州老鄉們,了解更多的宿州歷史、發展、資訊、新聞、吃喝玩樂,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這裡是宿州

微信id:suzhousuguo

推薦閱讀:

安徽宿州趙飛藏石欣賞
宿州即將在城東建設大型人工湖!2年內竣工!
宿州名勝聯(上)
宿州一帶農民下地干農活為什麼叫下湖?
從天空看宿州地區的七大古城,有你家嗎?

TAG:歷史 | 元朝 | 宿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