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調整後,真正的風險來哪裡?
2 人贊了文章
?
作者是美國橡樹資本創始人霍華德·馬克斯,被稱為「頂尖的價值投資者」,他的投資業績接近巴菲特,投資理念也與巴菲特非常相似。很多投資大師都認為這是一本可與《巴菲特致股東信》和芒格《窮查理年鑒》相媲美的書。如果說後兩者是在教我們如何選擇投資標的,那此書其實講述了如何構建一個投資系統。
作者用三大章對投資風險進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討,被很多讀者認為是此書最精華的部分。此文也將結合作者的觀點和自己的理解重新審視「投資風險」。
真實世界,
應該怎樣定義「風險」?
在學者看來,投資風險等於價格波動性。但霍華德駁斥了這種觀點,他認為,真實世界中的風險是:本金永久性損失的概率。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投資者不會說「我不想買這種資產,因為它的價格會出現巨大波動」,大家只會說「我不想買,因為我怕賠錢」。
但未來損失的概率是不可測的,用歷史波動率這種可測的變數來指代風險,其實是不公允的,所以也造成了很多認知誤區。比如以中國房地產為例,如果從過去30年的價格走勢來看,其波動率是非常低的,所以大家自然的認為中國房地產風險較低,但真的是這樣嗎?
正如霍華德在書中所說:投資風險在很大程度上是預測不到的,風險只存在於未來,而未來在到來之前是不可能確定的。
高風險必然高收益嗎?
在經濟繁榮的時候,身邊很多人在說「高風險帶來高收益,要想多賺錢,就去承擔更高的風險吧。」並且給大家畫了一條衡量收益與風險關係的直線(如下圖)。
?
所以很多人產生了這樣的錯覺:承擔高風險是一種賺錢的渠道,買入高風險資產就一定能獲得高收益。可是,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如果高風險的資產能創造確定性的高收益,那它就不是真正的高風險了。真正的風險收益關係圖應該這樣畫(如下圖)。更高的投資風險並不一定意味著更好的收益,而是更加不確定性的結果,也就是說收益的概率分布會更廣:一方面有獲得更高收益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有面臨更大虧損的可能性。
?
當然,承擔更高的風險通常會產生更高的收益,否則人們就沒有動力進行高風險投資,比如垃圾債的承諾收益率會遠高於國債或者高等級信用債。可是,市場不會永遠這麼「給面子」,一旦小概率事件發生,高風險資產的購買者就會面臨巨大的損失,比如垃圾債違約時的本金損失。
最危險的投資狀態
研究顯示,與普通小汽車相比,儘管越野車更大更結實,發生車禍的概率卻更高。因為越野車司機認為自己發生事故的概率很低,所以會掉以輕心。這個例子證明,風險不是確定性的,安全感可能會增加風險,風險意識反而會降低風險。
正如霍華德所說:普遍相信沒有風險,才是最大的風險。這句話強調了投資者的風險認知「反身性」的影響了他們面臨的風險。因為當投資者過於樂觀的時候,其追逐式的投資推高了資產價格,既加大了風險又降低了預期收益。高風險和低收益不過是同一硬幣的兩面,兩者都主要源於高價格。
比如大家所熱衷的炒主題、炒概念、追逐上漲的股票,這些熱門投資或許能實現暫時的高收益,但毫無疑問也蘊藏著高風險。比如2007年和2015年牛市中後期的時候,市場狂熱的認為風險已經被消除、周期不復存在、股市可以持續上漲,從而導致了投資者的盲目冒險和慘痛後果。
傳統金融學理論告訴我們,高風險與高收益同在,因為前者為補償後者而存在。但是,價值投資者的感覺恰恰相反:他們相信,如果能以低估的價格買入股票,則高收益和低風險同時存在,這也是他們堅定尋找的投資機會。尤其當大家普遍認為風險較大的時候,購買意願降到冰點,價格被打壓到「風險極低」的地步。比如回首看A股市場的幾次大底,其實都是布局的良機。
霍華德說,當他聽到「任何價格我都不會買入,所有人都知道風險太大了」這類言論時,他就準備好了錢袋子準備大幹一場,這與巴菲特的「在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我恐懼」簡直異曲同工。
最後用霍華德的一段話來結束此文:
?
?
市場不是一個供投資者操作的靜態場所,它受所有投資者自身行為的影響。過度的樂觀促成了巨大的風險,過度的恐懼悲觀反而降低了潛在風險,這就是「風險反常性」。所以,在市場大幅下跌後,要鼓起勇氣去購買低價股票。
——霍華德·馬克斯
<完>
文:蔣寒盡
參考資料:霍華德·馬克斯,《投資最重要的事》,中信出版集團
風險提示:本公司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財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投資者投資於本公司基金時應認真閱讀相關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文件並選擇適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品種進行投資。基金過往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也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基金投資有風險,請審慎選擇。
推薦閱讀:
※默石論金:非農撞上美聯儲,黃金價格一落千丈
※歲月磨一劍
※放開生育!搶人大戰!給戶口給房票!中國樓市駛向何方?
※呂福熙:黃金震蕩以待非農,初請打響第一槍
※懷師給金融界朋友講如何學佛 2011.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