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賈府衰落背後,藏著3大中產危機
來自專欄簡七讀財32 人贊了文章
小時候看《紅樓夢》,總把它當成是一部愛情片,一邊看寶玉黛玉談戀愛,一邊著急,這倆人怎麼還不在一起啊。
現在再看《紅樓夢》,劇情還是那個劇情,但總覺得一切都變了:
- 寶黛雖然情投意合,但薛寶釵好像確實是豪門兒媳的合適人選
- 鳳姐色厲內荏,再精明強幹仍然拗不過被休慘死的命運
- 劉姥姥看似粗鄙,實際精通人情世故而又心懷良善
其中最大的感悟,是從同情賈府衰落後的窮途末路,變成看明白這大家族衰落背後,經濟、階層變化的一些不容忽視的真想和思考:
曹先生一本《紅樓夢》,看似十二釵鶯鶯燕燕,實則是一部大家族階層滑落、人間百態畢露的寫實史。
階層的滑落:從開國創一代到「中等之家」
《紅樓夢》的主角,是賈、王、薛、史四大家族中的賈家。
賈家先祖出身草莽,因為加入了一個牛逼的創業團隊打江山,立下赫赫戰功,被封為公爵,拿下了穩固的第一桶金,稱得上是創一代。
先祖的子女,就是我們熟悉的寧榮二公,而老太君賈母,是榮國公的兒媳婦。算下來,賈寶玉這一代,已經是寧榮二府的第四代。
清代的爵位是世襲制,雖然每過一代,會降一級,但賈家也可以說是歷經幾代富貴,按我們現在的說法,可以算得上是old money了。
從賈家吃穿用度的排場和講究來看,也能看得出幾代富貴的積澱:
劉姥姥進大觀園的一回里,賈母讓王熙鳳給劉姥姥嘗了道菜,叫做茄鯗。劉姥姥驚呼,「別哄我了,茄子跑出這個味兒來了, 我們也不用種糧食,只種茄子了。」
細問之下,才知道,這一道茄鯗,要拿十幾隻雞來配菜,才做得出來。
《紅樓夢》第五十四回,元宵節榮國府開宴席,席間賈母點戲,一出《尋夢》、一出《下書》,特別吩咐只用簫和笙笛演奏。
這個做派,也讓席間很多聽慣了各種戲班子的太太小姐們很是驚奇。
賈母一臉淡定:?這也在人講究罷了,這算什麼出奇。
一般土豪喝酒只知道開拉菲,而老錢們則更講究酒庄和年份。
一齣戲,盡顯賈母的素養和見識。
但這樣一個富過三代的大家族,衰敗的徵兆早已顯露端倪。
首先,賈家的社會地位已經大不如前。
清代的世襲爵位,每向後一輩,襲爵的等級就減一級,賈寶玉的父輩,已經從曾經的公侯降到了一等將軍的職位。
賈家的子孫後代,在官場上也籍籍無名。只有榮國府寶玉的父親賈政,勉強算得上最有功名,但也不過是一個五品員外郎,有名無實。
從財務上看,賈家更是入不敷出。
如果把賈家看做一個員工上千人的企業,那麼這個企業的經營已經開始陷入困境。
賈政的薪水相對於大家庭的開支可以說是杯水車薪,而貴妃皇帝的賞賜,也是形式大於內容。
賈家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地租:
寧國府在黑山村有八、九個莊子,榮國府有八處庄地,而田地比寧國府「多著幾倍」。榮、寧兩府都把土地租外,還有大量農產品、牲畜、山野特產等物。
每個莊子正常每年能貢獻大約價值5000兩銀子的地租和土特產,但五十三回里,黑山村莊頭烏進孝來進獻年節單子,因為天災只上繳了2000多兩,一下子損折一半:
收入逐年減少,賈家的開支卻沒有隨之縮減。
府里上至夫人太太,下到丫鬟老媽子,上千人每月的月錢不能少。
每逢年節,還要大肆辦酒席請戲班子做慶祝。
再加上賈元春回家省親,榮國府修建大觀園更是掏空了家底。只去姑蘇採買女孩子和樂器一項,就支出了3萬兩白銀!
隨著日常開支逐漸吃緊,暗地裡變賣家產的事情也時有發生:
面對階層滑落的風險,賈家也不是毫無察覺。
早在秦可卿離世時,就託夢給鳳姐敲響了警鐘:不思後日,終非長策。還是要固本培元,免得家道中落,子孫連個去處都沒有。
對於家族的衰落,賈母更是心知肚明,五十四回借著《掰謊記》,老太君發了通感慨,「別說那書上那些大家子,如今眼下拿著咱們這中等人家說起,也沒那樣的事...」
作為家族的首席執行官CEO,王熙鳳苦心維持著一大家子的開銷,甚至將府里待發的月錢拿去放高利貸貼補家用。
王熙鳳病倒後,探春協理榮國府,想要在府里實行改革,開源節流;但僅憑她的熱情和才幹,根本無法改變多年的積弊,整治改革最終也以失敗而告終。
從曾經的開國國公府,到現如今不過「中等之家」、而且難挽衰頹之勢,賈家在幾代人之間到底經歷了什麼?
無法避免的中產焦慮
其實賈家衰落的根本原因,在《紅樓夢》開篇,就借冷子興之口說了出來:
古人有言:『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如今雖說不似先年那樣興盛,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氣象不同。如今人口日多,事務日盛,主僕上下都是安富尊榮,運籌謀畫的竟無一個,那日用排場,又不能將就省儉...這也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誰知這樣鐘鳴鼎食的人家兒,如今養的兒孫,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子女的教育和傳承,是賈家最大的硬傷。
從寧榮兩位國公往下,賈家的子女的確可以說是一代不如一代。
寧榮國公往下的第二代,是代字輩,這一代乏善可陳,筆墨不多。
從代字輩往下,第三代,是文字輩,寧國府和榮國府各有兩個兒子。
寧國府的賈敷早逝,次子賈敬,早年中了乙卯科進士,還算有出息。但是後來卻沉迷丹藥,每天都在外燒丹鍊汞,最後因為服用丹砂致死。
賈敬的兒子賈珍,襲了三品爵位,但生活奢靡,作風混亂,被焦大醉罵和兒媳秦可卿有「扒灰」私通的嫌疑,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至於賈珍的兒子賈蓉,就更沒什麼存在感了。
比起靠不住的寧國府一脈,榮國府稍好一些,人丁更興旺,但竟然也找不到個能正經傳接家業的。
榮國府第三代賈赦,也就是王熙鳳的公公,襲了一等將軍,但並不好好做官,反而依官作勢胡作非為。
賈赦又生性好色,一把年紀還要威逼利誘討賈母的貼身丫鬟鴛鴦做妾,惹得賈母大發雷霆,最後花800兩銀子買了個17歲的女孩子才作罷。
賈赦的兄弟,賈政,也就是賈寶玉的爹,算得上寧榮兩府第三代里比較有出息的人物了,但也不過做個工部員外郎(從五品,不上不下的官職)。
賈政可以說是除賈母以外,榮國府的最高掌權者,雖然為人正派好讀書,但對治家管錢一竅不通,是個甩手掌柜。
賈政的兒子,就是我們的主角賈寶玉,更是讓人無奈。
寶玉並非不學無術,在警幻仙姑的眼中,他是個「天分高明,性情穎慧」的人。
大觀園剛建成的時候,寶玉跟著老爸賈政賞園子,賈政有意考一考寶玉,讓他給各處景觀取名字。寶玉取的名字各有典故出處,頻頻得到賈政的讚許。
丫鬟晴雯含冤而死,他寫了一篇洋洋洒洒的祭奠文《芙蓉女兒誄》,感情真摯,才氣縱橫。
但寶玉對考取功名,入仕做官一點興趣也沒有。他怕讀《四書》之類的「聖賢書」,認為那些熱衷功名的人是沽名釣譽,國賊祿鬼。
哪怕被他看重的同齡好友秦鍾,在臨終前勸他早日考取功名,千萬不能像自己一樣年少輕狂、錯過時機,寶玉也沒有任何想要投身仕途的想法。
對他來說,讀書學習,不過是用來吟詩作對,和姐姐妹妹們一起消遣解悶,增加生活風雅樂趣的法子。
這樣一個人,放在現代社會,也許會成為小有名氣的才子;但在當時長輩和世人眼中,只能算是個從小被祖母溺愛過度、不折不扣的敗家子,對家族的興衰沒有半分責任和擔當。
等到最後整個家族敗落,他珍視的姐妹們各奔東西,下場凄涼,他卻只能做一個無能為力的旁觀者。
除了子女教育,中產階級的普遍焦慮,賈家也都沒落下:
資產積累不足
祖輩傳下的田產,在幾代傳承中,沒有任何的增長。而佃租收入,卻可能隨著天災人禍,隨時減少折半。
秦可卿死時,給王熙鳳託夢,勸她趁著今日富貴,在祖塋附近多購置田莊、房舍、田地等,也把家塾設在附近,即便是以後犯了什麼事,和祖宗祭祀相關的產業也不會被罰沒,子孫後代讀書務農也有個退路。
秦可卿的建議,其實是想通過購置資產,給家族子孫安置好未來生活的底線,最差,仍然可以有部分祖產度日,不至於流落在外,無枝可依。
可惜的是,鳳姐雖然精明強幹,卻沒有這等心胸魄力,最多也只是儘力整飭內務,在賈家即將敗落之際,想辦法想著多賺錢存錢,最終自己也沒能逃過這一劫。
缺乏風險抵禦能力
雖然賈家位列公卿,但子孫後代在朝堂上的影響日漸式微,到了寶玉這一代,就只能靠著入宮為妃的賈元春幫襯門楣,還有賈母曾有的一些老人脈關係維持著。
無論對於更上層的政治風險,還是現實迫近的財務風險,賈家既沒有更強有力的上層支持,也缺乏能力挽狂瀾的人物。
元春、賈母相繼過世,賈家就像是一艘在海上漂浮的巨艦,雖然仍然體型巨大,但已無法抵禦風雨飄搖。
等到忠順親王發難,賈雨村落井下石,賈家落了個被抄家的下場,樹倒猢猻散。
《紅樓夢》是一部公認的人情小說巨著,它搭建了一個巨大的時代舞台,其間社會變遷,階層更迭,人際關係,職場理論,命運起伏,在賈府這個大家族的背景下,交叉上演。
賈家從位列權貴,一步步滑落到中等之家,再墮入社會底層,其實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要有獲取增值資產的意識
積累資產,不斷增加被動收入,是古往今來不破的「保富」方法。
及早建立積累資產的意識,而不是把錢花在消耗性的支出上,能幫我們夯實財富的基礎。
曾經田莊、房舍等是投資的首選,現在我們則有了更多金融投資資產的選擇。
會賺錢比有錢更重要
哪怕是巨富之家,也經不起財富的不斷消耗。
我們存錢,並不在於要追求一個高額的數字,而是要讓財富進入正向循環,不斷增值。
曾經有朋友有過這樣一個評論:真正的財富自由,並不是手上握著房子,而是知道自己具備賺錢的能力,哪怕有一天要推倒重來,也能夠從零開始,重新積累財富。
除了靠工作能力積累第一桶金,學會用錢賺錢的理財投資能力,也同樣重要。
最好的傳承不是財富,而是教育
賈家幾代以來的發展就是最好的例子。
財務上的安排,也許可以防範後代滑落的底線,但並不能確保他們的生活能夠納入正軌,獲得幸福。
但良好的教育,能幫助他們樹立積極的生活目標,有責任和擔當,創造自己理想的生活。
反觀我們自己,也同樣如此。
追求財富固然重要,但以數字為目標的生活,無異於本末倒置。
我一直很相信,理財更簡單,人生更自由。
而想要獲得真正的自由,首先要擺脫以階層或者世俗意義上成功標準的束縛。
金錢和財富是我們實現自己所追求生活的一大助力,但它更像是進度條,而不是終點線。
更重要的,還是我們每個人都能不斷接近更真實的自己,找到屬於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