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類型及解決辦法
【尋求過度關注】
孩子的目的:尋求過度關注。
家長或老師的反應:心煩;惱怒;著急;愧疚。
家長採取的行動:提醒;哄勸;替孩子做他已經會做的事。
孩子的回應:暫停片刻,很快回到老樣子,或換成另一種打擾人的行為。
孩子此時的心理想法:只有在得到你的關注時,我才有歸屬感。
家長的正確做法:把孩子引向建設性行為。給孩子一個對大人有幫助的任務,比如給一個秒錶,幫打電話的你計時。做孩子意想不到的事。一個大大的擁抱常常有效。設置特別時光,定期陪孩子。約定一些無言信號。避免給孩子特別服侍。給孩子安慰,表達你對他的信任。不管孩子的行為,關切地把手放在他肩膀上。彼此愉快時,花時間訓練孩子。閉上嘴,採取行動。停止哄勸,站起來,拉住孩子的手,帶她去洗漱間刷牙,撓撓她的咯吱窩。說出你的愛和關懷。
【尋求權力】
孩子的目的:尋求權力。
家長或老師的反應:被激怒;受到挑戰;受到威脅;被擊敗。
想採取的行動:應戰;投降;希望自己正確。
孩子的回應:變本加厲;屈從而內心不服;覺得自己贏了;消極對抗。
孩子此時的心理想法:只有當我說了算時,我才有歸屬感。
家長的正確做法:從權力之爭中退出來,讓雙方都有時間冷靜,然後再按照下面的一項或幾項去做。承認你不能強迫孩子做任何事,並請孩子幫助你一起找到對彼此都有用的解決方案。用「贏得合作的四個步驟」。隨後開個一對一的解決問題的小會。引導孩子建設性地使用他們的權力。讓孩子參與問題的解。決定自己做什麼,而不是你試圖讓孩子做什麼。(等大家都準備好以後,我會繼續講課。)設定特別時光。讓孩子參與建立日常慣例。提供有限制的選擇。讓孩子把他們的問題放到家庭會議,或班會的議程上。說出你的愛和關懷。
【報復】
孩子的目的:報復。
家長或老師的反應:傷害;失望;難以置信;憎惡。
想採取的行動:反擊;以牙還牙;心想「你怎麼能這樣對我」。
孩子的回應:反擊;傷害別人;毀壞東西;以牙還牙;行為升級,或換另一種武器。
孩子此時的心理想法:我得不到歸屬,但至少能讓你同樣受到傷害。
家長的正確做法:不要還擊,要從報復循環中退出來。保持友善的態度,等孩子冷靜下來。猜測孩子因為什麼受傷,表達同情和理解。坦誠地告訴孩子你的感受。反射式傾聽,啟發式提問。不要用why,why容易讓孩子感受到譴責「你看起來很傷心。能告訴我發生什麼了嗎?」如果你造成了傷害,用矯正錯誤的3R。
道歉的3R原則
①承認——我犯了一個錯誤②和好——我跟你道歉
③解決問題——讓我們一起來解決問題
任何一個家長難免會犯錯,做錯要道歉,從而也教會孩子道歉。
【自暴自棄】
孩子的目的:自暴自棄。
家長或老師的反應:
想採取的行動:放棄;替孩子做;過度幫助。
孩子的回應:更加退避;消極;毫無改進;毫無響應。
孩子此時的心理想法:不要放棄我,請給我一點鼓勵、肯定。
家長或老師主動的、鼓勵性的回應:花時間訓練孩子,把事情細分到能體驗成功的簡單步驟。向孩子演示他可以照做的小步驟。安排一些小成功。肯定孩子的任何積極努力,無論多麼微小。放棄你對孩子的任何完美主義的期待。關注孩子的優點。不要放棄。
育兒注意:
驕縱會讓孩子沒有自信,因為缺少父母的指導。
邀請孩子一起加入到制定規則的過程,孩子更願意發自內心的遵守規則中。
真正的自尊是讓孩子提升他的「價值感」。
父母要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你要贏孩子就會輸,你要是經常做贏家,孩子就習慣做輸家,和其他人相處里也會帶著這種習慣
把孩子的每一次犯錯都變成一次學習的機會,而不是譴責,譴責是急於與孩子劃清界限是父母小時候的經歷使得父母害怕受到譴責,父母應該和孩子一起承擔。
培養孩子的社會價值感——幫助他人。如果孩子喪失信心,就會行為失當,缺歸屬感、價值感。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如果你覺得痛苦,那麼一定是方法錯了。
本文根據「樊登老師」在樊登讀書會的講書視頻整理而成。
私聊回復「聽書」可免費領取七天試聽&親子討論群。
推薦閱讀:
※我的教育教學觀
※父母缺少這四樣,你是教育不好孩子的!
※大學教育需「德」「法」並舉(新論)
※家長注意:孩子冬天老生病咋辦?6種傳染病需警惕!| 安全教育
※跨世紀親子教育塗抹人生最佳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