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了趟死亡公路,目睹了一個大型作死現場
來自專欄看客1,036 人贊了文章
「在家等死,不如出去找死。」
正如凱魯亞克有66號公路,狄蘭·托馬斯有死亡和夢幻的墳冢,每一個戴著JEEP鴨舌帽的中國驢友,心中都有一條「丙察察」,它被譽為「最艱險進藏路」。除此之外,它有一個更躁的名字——「死亡公路」。
在西南季風鼓盪怒江的季節里,我也踏上了這趟分分鐘被死神眷顧的旅程。
玩命期間,我聯繫上了「丙察察線最著名的四川人」老陳,並在他的公路旅店逗留了3天——這裡是死亡公路上鼎鼎有名的「解憂驛站」。也是在這裡,我遇到了一群同樣不遠萬里來「找死」的人。
「我和這哥們是第一次進藏。」
「北京,自駕過來的。」
「掉石頭啦,石頭嘩啦啦的往下滾。」
「車子放在這兒堵了三個月,差點就死在這個地方。」
……
如果全中國的八條進藏公路聚到一起開聯誼會,那麼我腳下叫「丙察察」的這條,以兇殘程度算來,必然要尊作首席:在它270公里的物理範圍內,不時有車狼狽地翻進咆哮的怒江;在大流沙地段,很多人被腦瓜大小的飛石砸死;終年積雪的山上也頻頻鬧出人命。
——穿越這樣的丙察察,堪稱越野界的月球登陸,但這並不妨礙每年上萬人來「找死」。
而在這條「不存在的路」的中點,有一家名叫「四川飯店」的公路旅館,雖然外表普通,僅有一個大廳、10餘間客房,提供最基本的餐食和住宿,但卻有著與之不匹配的神級地位——它是死亡公路上口耳相傳的「解憂驛站」。
而飯店的掌門人老陳,則是丙察察線上最有名的四川人。
「四川飯店就像一個信息集散地,掌握著往來察隅、左貢和貢山縣的路況。如果你在網上百度丙察察的情況,老陳的名字就會跳出來。」
見面之前,我對這個人的了解可能只比你多一點。但在隨後的接觸(更準確地說,是一次營救)中,我刷新了對老陳的印象。
「上天堂或下地獄,都有四川飯店陪你」
無論是驅車還是徒步,過了秋那桶檢查站,柏油路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未經修整的碎石路。再越過「外國人禁止進入」的滇藏界,看到仙人掌花漫山遍野地盛開時,就意味著你進入了老陳的地盤。
第一次見到老陳是在一個陰天的中午。入鄉隨俗,我和他互道了一聲「扎西德勒!」
老陳不高,留著平頭,渾身散發出四川人特有的不緊不湊的氣質——你萬萬想不到,他其實是一位如藤原拓海的老爹般,過彎全部一把到位的狠角色。
飯後,老陳接到了一個求救電話。
「在哪裡?好,我馬上過來。」
掛斷電話後,老陳啟動了他的硬派越野車,前往營救地點大流沙。「大流沙塌方,很多遊客堵在那邊了,我們去把他們接回來。」整個過程像是出門買菜一樣稀鬆平常。
老陳所說的大流沙,是距離四川飯店9公里的一處大斜坡,這裡是丙察察線最著名死亡路段——500米的高山上儘是疏鬆砂石,稍有微風細雨,碎石就和悲劇一樣從天而降,整個滑坡也是常有的事。
「這個丙察察,真的是在地獄與天堂間的穿越」,路上,老陳一邊甩方向盤一邊有感而發,「身體下地獄,眼睛卻上天堂。」
除了飛石流沙為你安排的蓄意謀殺,一路險途上,還有原始森林、高山湖泊、牧場、花海、雪山等諸多複雜的奇景。對於周末躲在卧室里「絕地求生」的都市人來說,「天堂」二字實在不虛。作為俗人,我願意在它面前留下最基本的淚水。
不知過了多少個彎,車子終於抵達了傳說中美麗又致命的大流沙。一陣風撫過,只見碗口大的石頭不斷從70°的斜坡滾落,以一瀉千里的速度狠狠砸入怒江,發出瘮人的迴響。
時值傍晚,這是一天中風沙最大的時候。只有老陳這樣富於經驗的行家,才懂得進退的時機。
看著老陳手無寸鐵地奔跑在狂怒的山神下,我不自控地想起那些「被滾石流推進怒江」、「人車全無」的恐怖故事,不禁驚出一身冷汗。
「你們先徒步過來吧,車就先放在旁邊,等路通了,我再送你們過來把車開走。」
在老陳的指揮下,一行人最終有驚無險,全數通過了飛石路段。
「我是叮叮貓,這是隨風。」「我是西安的北極星。」老陳同網友一一握過手,歡迎大家重回人間。
一旁的怒江不復狂怒,荒蕪而遼闊的橫斷山脈籠罩在浠浠洒洒的小雨下,駕車回到旅店,天已暗色,廚房按人數準備好了一桌川菜。二兩綿竹大麴下肚,剛才的觸目驚心一掃而光,餘下的只有波瀾不驚。
「為什麼會一直待在這裡?因為喜歡上這個地方了唄。」老陳揚著熏紅的臉向我回憶道。
2006年的冬天,他自駕到丙中洛鄉,作為第一批拓荒者進入察瓦龍。當時,這裡還是一片荒蕪,更沒有「穿越丙察察」一說。林芝的豬滿街亂跑,土堆上有氣味複雜的氂牛糞,「很臟,除了仙人掌之外,似乎沒有其他植物。」
但也是在這裡,老陳動了開客棧的念頭。「每次去村民家裡,他們都敬我三杯酒,晚上住他們家的話,他們都是拿最好、最乾淨的被套和床單,讓我感覺自己是貴客。」
就這樣,丙察察有了「四川飯店老陳驛站」的熒光燈牌。就像古時要道上的驛站,在信息不對稱時期,這裡不僅提供食宿,還提供路況諮詢。
「他們的路書,基本都是我手寫出來的。」
特別是在修路期間,丙察察經常限行,但又沒有統一的消息播送渠道,要走的人只能求爺爺告奶奶,費盡心機找到老陳打聽。
「走別人沒走過的路,讓別人有路可走」還不是最江湖氣的——一旦有人遇險,方圓10公里內,老陳都會出手相助。「在丙察察上有什麼問題,儘管打我電話。」
2017年1月30日,雞年的第三天,老陳接到一個特殊的求助電話。
一個廣東中年男人獨自開車穿越,誰知車行到一半突然陷到冰面里。「幾天沒聯繫上,他的家人不知道從哪裡找到我的電話,讓我幫忙去找。」
找到第四天,老陳終於在距察瓦龍81公里處的一個山頭找到了他。見面時,男人說的第一句話讓他記憶尤深:「他說,老陳,困在山上這四天,是我這一生最安靜的時刻。」
「寧可作死,不願等死」
十二年的耕耘讓老陳在險境中鑄造了「丙察察上最著名四川人」的名號,但事實上,他只是丙察察的背景。
每天都會有新的冒險者到來:自駕游的公司高管,搭便車的抑鬱症上班族,趁著暑假帶女兒來看「祖國大好河山」的山東個體戶,以及來了八次卻穿越不成的天津頑主……
和這些開著高配SUV的老司機相比,大梁無疑是在玩行為藝術。
八月的一天清晨,他騎著一輛「有故事的自行車」,搖搖欲墜地闖入了四川飯店的視野——車子的前輪只剩鋼圈、後輪慘遭爆胎,暗示著情節的跌宕起伏。
「我從新疆過來,走了四十多天,鋼絲就從外面開裂,騎到後面又爆胎。」大梁向上前搭訕的老陳簡述自己的遭遇。
二人定了定神,商量著可行的解決方案,但最終得出的結論是「這個地方連飯館都不多,想找到一家修車鋪簡直是妄想」、「要麼有人過來能捎一條,不能的話只能搭車走」。
大梁和來這裡的人一樣,「到不了,毋寧死」;但又不太一樣,他是一個寡言的跋涉者。
「這已經是我不知道第幾次冒險了。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很難興奮,即便看見再美的風景,我也很平靜。」
聊起這些的時候,大梁已經40天沒洗澡。南下的途中,他住過公棚、橋洞、危樓、村委會和飯店的屋檐。這次輪胎壞了,他只能滯留驛站,伺機而行。
往下深談才得知,20歲少年的寡言來自於他的家庭。「一到暑假,他們就把我丟到老家,就不管我了,從上小學開始就這樣。」
一般爸媽給他打電話,只問「到哪了」、「缺不缺錢」,問完就掛了。「感覺每次都是在應付,所以我基本上不主動往家裡打電話。」
與其被動等待,不如獨自出發。每到假期,大梁便離開那個了無人氣的家出來騎行,他的目標是環華。
無奈開裂的車胎把他困在四川飯店足足兩天。我以為,即使再慣於沉默的人也會開口求助,因為在這裡,只要開口就必有迴響。但他始終沒向任何人求助。
第三天一早,還沒來得及和他好好道別,他就騎著那輛暗含心事的自行車繼續上路了。
這個季節的察瓦龍,成片的仙人掌上面結滿了果子,在和老陳去摘果子的路上,我碰到了兩位摩托老騎士。
並非那種騎著哈雷重型摩托的逍遙騎士,這是一輛來自廣東湛江的老舊摩托,駕駛它的是70歲的老埃,后座堆積如山的包裹里,還坐著84歲的陳燦中。
「一路的景色非常好,美得不行,」老埃攪動著保溫壺中的野菜粥說,「到時候我還要帶我媽媽來,前年我帶她去了西藏,下次我要帶她來看怒江大峽谷,她94歲了。」
說起自己的計劃,老埃的眼睛彎成一道縫。而我的腦海卻不期然地浮現起張強那雙被淚液濡濕的眼睛。
這天早些時候,準備出發察隅的張強坐在四川飯店的椅子上,和我說起退休後和妻子周遊全國的計劃——而他唯一懼怕的是自己活不到60歲。「我母親走得早。她過去從來沒出過國,我說跟她出去玩一趟,剛辦完護照,拿到手半個月吧,就查出來身體不好,癌症晚期。」做手術、化療、放療,到走的時候,張強的母親都沒出過國。這成了他心頭散不開的陰雲。
「她沒遺憾,我遺憾一輩子。」
而對於陳燦中來說,不由自主的死亡已不是威脅。「再不來就沒機會了,實在回不去了,就在路上用石頭塊塊壘起來。這麼好的風景,放在這裡很滿意。」
當我還在思考「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老年應當在日暮時燃燒咆哮」的形而下意味時,一旁的老埃已經吸溜完最後一口野菜粥,自顧自地爬上了座駕。
摩托車晃晃悠悠,消失在一片騰起的灰塵中,讓人很難不心生擔憂。「他們穿越得了丙察察嗎?」我問老陳。
「他們到察瓦龍(四川飯店所在地)是沒問題的。但是丙察察線海拔4700多米,有三座大山,那個泥濘路他騎不動的,還有那麼多行李,他怎麼上得去?他不可能上得去的。」
原本我以為緣分就此結束,沒想到攪纏在我心頭的疑問隨後竟得到了解答。
第二天,摩托騎士二人順利抵達了四川飯店。聽說我的擔心,陳燦中擺擺手說:「你知道的是現在,你也應該知道我們的過去。」
說罷,他從行李中掏出一張中國地圖,手指興高采烈地在上面來回遊走。軌跡顯示,二人曾經從廣州一路騎行,去過西北,又沿著西南疆界,把越南、寮國、緬甸的邊境線走了一遍。
如今這張地圖上的線路還在拓展。在飯店稍作休整後,他們就要往死亡公路的最後一站挺進。
「到處都在修路,破破爛爛的。下面是懸崖了,一不小心就是粉身碎骨,魂歸故里了。」
講到激昂處,老埃的手指指向天空,划出一段絢爛的弧線:「繼續前進,在家裡等死不如出來找死。」
「不想當鍵盤俠,我向母親撒了謊」
隨著來「找死」的人越來越多,更好的條件正在降臨丙察察。
2006年,老陳剛來這裡的時候,衛星電話只有兩部,「打個電話一塊五一分鐘,還要排隊。」而在去年年底,察瓦龍鄉終於有了4G網路。緊接著,四級公路的改造也宣告完工,部分碎石路段變成了兩車道的柏油坦途,這次它有了新的名字,「滇藏新通道」。唯獨大流沙路段,至今仍沒有合適的解決方案。
而對單人出門的自駕車主,老陳依然保留著最初的習慣——送出門時,他會叮囑對方把里程錶清零,一旦遇到危險,他能通過里程數,更快地判斷位置。
臨近中午,高溫和日晒讓騎行的人更容易疲累,路過飯店,一位身著橙色風衣的中年人走進了四川飯店的門。進店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電話。
「喂媽,我在外面呢。」
「你還沒回家呢?」
「還沒回家,快回家了,學習就要結束了。」
中年人的神色不像在撒謊,但事實卻是如此。
「我是老師,假期出來騎行。」掛了電話後,中年人告訴我。
我管他叫巫老師,趁著假期的空檔,巫老師瞞著自己的老母親出來「學習」。
在「學習」期間,他時不時會和舊同學交流「學習心得」,遺憾的是,他和師出同門的好友並無「知識體系」上的交集,更別提精神上的共振。「我往同學群里發了一張照片,然後這幫人就告訴我怎麼防晒。哪種防晒霜好,怎麼防紫外線,什麼防護措施,一整個晚上,全在聊防晒。
哎呀我說這個世界太奇妙啦,我討論的其實是一個生死的問題,結果他們居然扯到了防晒。」
事實上,不僅不需要防晒,巫老師甚至不需要住店和搭車——在四川飯店稍許停留後,他又踏上了旅途。這天晚上,他要在離四川飯店80公里的目若村露營。
「人和動物的區別在於人能夠使用火。生起一堆篝火時,就有一種家的感覺。」暮靄四合,巫老師不知從哪找來一堆枯樹枝燃起了一簇篝火。而這種看似幸福的聯想,卻意外地燃起他的感傷。
「比如坐火車的時候,我是最反感加塞的,平常會在網上口誅筆伐,加塞如何如何不道德。但現實中到了想制止的時候,突然我就恐懼了,特別的懦弱。我就是鍵盤俠。」
我不確定,他口中的「制止加塞」和「出來找死」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繫,其中所需的勇氣分量又孰輕孰重。
只是有人因困於過去而出發,有人因未知誘惑而前行,而對於巫老師來說,理由卻簡單得多。
「兒子問我,家好為什麼還要出去?
我想了想告訴他,出去了才知道家好。」
參考資料 -----------------------------
[1] 《死亡公路上的人間事》,剝洋蔥people,張維
[2]《冒險的意義:做你想做的事,成為你想成為的人》,了不起頻道
供圖 了不起頻道 《三日為期:死亡公路上的解憂驛站》 | 封面 南生 | 編輯 簡曉君
更多內容請關注公眾號:pic163
文章版權歸網易看客欄目所有,站內轉載請註明出處;
其他平台轉載請於公眾號後台回復【轉載】查看相關規則,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投稿請致信 insight163@163.com,其它合作歡迎於公眾號後台(或郵件)聯繫我們。
推薦閱讀:
※大型人物傳記紀錄片《百年巨匠》——張大千(三)
※這部紀錄片拍了49年,只為告訴你這三個人生真相
※4集紀錄片《古塔往事》
※2集紀錄片《武靈悲歌》
※傳承文化基因 守望精神家園——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第二季獲廣泛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