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你也打不到進口疫苗
來自專欄網易數讀117 人贊了文章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網易數讀」(ID:datablog163)
作者吳頔、張婕妤、諸岳鋒,設計師郭曉靜
近日,長生生物疫苗事件的曝光,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
2010年山西疫苗亂象的曝光,第一次讓公眾看到疫苗背後的隱患,8年多過去了,中國人卻仍然要為疫苗安全而擔憂。
在中國,疫苗分為一類和二類。一類疫苗是指由政府購買,免費向公民提供的強制接種疫苗,包括乙腦疫苗、乙肝疫苗、麻腮風疫苗和脊灰疫苗等。
通常認為,同種疫苗,國產疫苗和進口疫苗並無明顯差距,國產疫苗在價格上往往還更有優勢。而且進口疫苗也不是絕對安全,也曾出現過事故。
不過,更為頻發的國產疫苗質量問題,讓很多國人心生恐慌,喪失信心,轉而傾向於打進口疫苗。
但這時很容易發現,進口疫苗難尋其蹤,要麼不提供該類疫苗,要麼已經斷貨,可能要去香港地區或者其他國家才可以打到同款疫苗。
中國的疫苗市場中,到底有多少進口疫苗呢?
根據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發布的《2017年生物製品批簽發年報》,2017年共簽發疫苗7.12億人份,其中進口疫苗0.18億人份,進口比率僅為2.53%。
進口疫苗共涉及默沙東、葛蘭素史克、凱榮-貝林、賽諾菲巴斯德、國光生物和輝瑞愛爾蘭六家公司,共計11個品種。
從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的批簽發記錄中,可以看到具體的簽發情況。14種主要的第一類疫苗中,只有三家是外國公司。
2017年簽發的乙肝疫苗中,康泰生物是絕對主導,葛蘭素史克的市場份額僅為0.76%;甲肝滅活疫苗中,科興生物是主要供應商,默沙東的份額為5.91%;脊灰滅活疫苗中,賽諾菲巴斯德則佔大頭,貢獻了58.53%的份額。
除了無法選擇的一類疫苗外,還有消費者自費自願接種的二類疫苗。在2017年簽發的7種主要第二類疫苗中,依然只有四家外國公司的身影。
流感疫苗中,賽諾菲巴斯德貢獻了22.33%的份額,排名第二,華蘭生物第一;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中,民海生物出貨最多,賽諾菲巴斯德份額為21.29%;默沙東在23 價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的份額中佔10.17%,成都生物則貢獻了69.63%;狂犬疫苗中,成大生物第一,凱榮-貝林僅有0.31%的份額。
為什麼中國疫苗市場的進口疫苗如此之少?
2010年,國家藥典委員會對《藥典》進行了修改,英國葛蘭素史克公司旗下的麻腮風疫苗、水痘疫苗和法國巴斯德公司的狂犬病疫苗,因不符合新疫苗標準而被取消了進口許可。
中國疫苗標準這麼高,理應質量更好才對。但是國產疫苗更像是本國的特供產品,國際上很難看到身影。
通過世界衛生組織預認證的疫苗才符合聯合國機構的採購條件,但是中國2013年才有乙腦疫苗第一次通過預認證,目前也只有4種疫苗通過。
除了不符合標準而退市,中國的進口疫苗稀少還和食葯監總局的審核機制有關。
根據中國的《藥品註冊管理辦法》,進口疫苗要以本土進行的臨床試驗結果為準。國外已經成熟上市的疫苗,在中國需要重新開展臨床試驗,這是需要一定的周期才能完成的工作。
美國食品及藥品管理局2006年批准了默沙東公司的HPV疫苗後,一年內,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先後批准了這種疫苗的使用,上市地區包括中國香港。
但是該疫苗2009年才開始在內地開展三期臨床實驗,2017年才正式上市。
此外,進口疫苗要進入中國內地市場,還有較長的審批時間。
根據丁香園Insight資料庫的統計,3.1類新葯(指已在國外上市銷售但未在國內銷售的製劑及其原料葯)申報臨床的平均審評時間為27個月,申報生產的平均審評時間為34個月,僅此審評過程就佔據整個新葯研發時間的64%。
假設開發的是同一款新葯,美國FDA進行新葯審批的平均時長為30個月,僅為新葯研發時間的31%。
除了臨床試驗,食葯監總局或許還有其他考慮。
2015年,輝瑞公司的明星產品沛兒7價肺炎疫苗在中國的許可證過期,國家食葯監總局始終沒有通過續期許可,新產品沛兒13價肺炎疫苗也一直未獲批上市,輝瑞就此暫停在華疫苗業務。
13價肺炎疫苗為什麼未獲批呢?
據《財經》雜誌援引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的分析,「食葯監總局認為現在各國已經普遍在使用13價疫苗,再註冊7價疫苗意義不大。」還有免疫系統的人士分析認為「或許是要為國產13價肺炎疫苗爭取時間。」
彼時正在研發中的國產13價肺炎疫苗還在申請臨床實驗,即使獲批,也還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才能面市。
一邊是國外成熟的進口疫苗無法進入中國大陸,另一邊卻是待用的國產疫苗尚在研發中,急需疫苗的有條件的中國家長們紛紛帶著孩子遠赴香港接種。
2016年11月,輝瑞公司宣布中國食葯監總局批准了沛兒13價疫苗的進口藥品註冊證。2017年3月,疫苗終於在內地上市,終結了近兩年的斷檔。但很多本來可以注射該疫苗的孩子,已經過了接種年齡。
這次的疫苗事件,帶來的恐慌效應一時半會難以消除。而感到緊張的不止有內地居民,還有擔心自己疫苗很快會不夠打的香港人。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