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刀發展史概述
2 人贊了文章
不好意思一覺睡醒忘後腦勺去了……
(假裝有人看)
---------------------------------
這篇文章是我11年寫的一個科普專欄改的,當時發在道場的博客上面,因為是科普性質的,寫的比較淺,也難免有錯漏的地方,這裡就把他稍微細化一下吧。
行文風格有不統一之處就是我這些年來的變化了(笑)
以下是正文:
日本刀,就字面意思來說,即是「以日本固有的工藝打造的刀劍」的總稱,然而作為一個武器種類,它還具備更多具體的特徵。
日本歷史上有記載的刀劍鍛造,自古墳時代(公元4~7世紀)就已經開始了。然而真正被稱為「日本刀」的則是平安時代(公元194~1192年)末期出現並成為主流的彎刀。在狹義上包含了刀(太刀、打刀)、肋差、短刀等,而廣義上又包含了剃刀、長卷、槍等一系列兵器。
另外關於「日本刀」這一稱呼,事實上最早是由外國人(主要是中國人)提出的,日本刀一詞直到幕末以後才廣泛被日本人使用。
下面會貼大量的日本刀圖片,提前普及幾個基礎知識。日本刀總的來說有五大流派,成為五傳,他們的來歷下面會講到,這裡簡單記一下就好。五傳分別是山城、大和、美濃、備前、相模,基本上所有的刀匠都出自這五個流派。
日本刀的結構如下,注意右上的笄和小柄,一個是插在刀鞘上,一個是穿過刀鍔的孔插在栗形里。笄是用來整理髮髻的,小柄則是日常生活用的小刀,他們兩個共同的作用就是關鍵時刻拔出來當手裏劍甩(不開玩笑)。
真正日常用的傳統刀都會有這兩樣東西,現代刀基本不會有。
日本刀一般會在莖部刻有銘文,銘文就相當於是刀的商標了,一般來說會有刀匠名、年份等信息,比如下面這把,一板一眼該有的全都有了,連菊紋商標都沒拉下。
山城守藤原(國清),寬文5年(公元1665)以南蠻鐵鍛造,還是進口料打的(笑)。山城守是官職,藤原國清是人名,越前著名刀匠,這把刀是初代目所做。據說沖田總司就是用的他(後代)的刀,我個人覺得以沖田的薪資用不起初代。
其實像藤原國清這樣認認真真把銘文寫全的很少,大部分只寫個名字就完了,而日本刀匠很多都是所有人都用一個名字,比如說著名的關·兼定,傳了十幾代都叫這個,不懂行的還真是分不太出來。價格么也是天壤之別,二代兼定別稱千兩兼定,而十一代兼定幕末志士努努力也能買得起。對我說的就是土方歲三,他能用得起二代兼定才怪了呢23333
除去官職名+人名的命名方式,也有地名+人名、地名+流派名+人名的,比如關-孫六,備前-長船-長光。順便提一句,關孫六是關兼元的俗稱,是美濃著名刀匠家系,二代兼元的作品都是歷史級的名刀,然而現在么……淘寶搜關孫六有驚喜。
除了上面幾種外,有些特殊用途的刀比如奉納刀、紀念刀、專為某人打造的刀,銘文內容會寫出詳細的用途,看到就明白了,不多說。下面進入正題。
早期的日本刀
古墳時代的日本刀為鐵制刀劍,由於年代久遠大多沒有留存到現在。在為數不多的出土文物中,有一把金錫銘鐵劍,劍身上刻有115個漢字的銘文,記載了公元471年雄略天皇所創造的功績。另外,還有一把金銅裝環首大刀以非常完整的狀態出土。
環首刀估計大家都不陌生吧,這把金銅裝環首大刀可以說是日本早期引進、仿製日本刀的鐵證了。連日本的推古天皇(公元554~628)都說過「刀當用吳地所產。」公元7、8世紀的日本刀多為平造*或切刃造*的直刀或蕨手刀*。
一般認為,真正的日本刀從蕨手刀起步的,經歷了蕨手刀→毛拔形太刀→太刀→打刀的變化過程,而從時間上來說就是飛鳥、奈良→平安初期→平安末期、鎌倉→室町。這個目前沒有定論,主要是日本的古代史比較模糊,蕨手刀是蝦夷人廣泛使用的,他是如何演化成毛拔形太刀的仍屬不詳。
其實日本刀的姿態非常多變,而且時不時會有一些復古的刀匠,想通過形制上看出年代特徵還是很難的。我對日本刀更多還是關注使用上的東西,對歷史、鑒賞這塊不精通,想了解更多的話還是得多看書、多看刀。
推薦本書:
図解日本刀事典 (豆瓣)※為什麼古代大部分才子佳人的小說或者話本,男主都是狀元或者探花,而榜眼卻很少?
※網路小說的問題,還請大神們指點一下?
※五千年無人能比的「第一孝子」,八條經驗,你能做到幾條?
※沒有名和利,你憑什麼說你淡泊名利?
※觀點丨祁志祥:從「神道設教」走向「人文」之道——《周易》的思想史意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