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刀發展史概述
2 人贊了文章
不好意思一覺睡醒忘後腦勺去了……
(假裝有人看)
---------------------------------
這篇文章是我11年寫的一個科普專欄改的,當時發在道場的博客上面,因為是科普性質的,寫的比較淺,也難免有錯漏的地方,這裡就把他稍微細化一下吧。
行文風格有不統一之處就是我這些年來的變化了(笑)
以下是正文:
日本刀,就字面意思來說,即是「以日本固有的工藝打造的刀劍」的總稱,然而作為一個武器種類,它還具備更多具體的特徵。
日本歷史上有記載的刀劍鍛造,自古墳時代(公元4~7世紀)就已經開始了。然而真正被稱為「日本刀」的則是平安時代(公元194~1192年)末期出現並成為主流的彎刀。在狹義上包含了刀(太刀、打刀)、肋差、短刀等,而廣義上又包含了剃刀、長卷、槍等一系列兵器。
另外關於「日本刀」這一稱呼,事實上最早是由外國人(主要是中國人)提出的,日本刀一詞直到幕末以後才廣泛被日本人使用。
下面會貼大量的日本刀圖片,提前普及幾個基礎知識。日本刀總的來說有五大流派,成為五傳,他們的來歷下面會講到,這裡簡單記一下就好。五傳分別是山城、大和、美濃、備前、相模,基本上所有的刀匠都出自這五個流派。
日本刀的結構如下,注意右上的笄和小柄,一個是插在刀鞘上,一個是穿過刀鍔的孔插在栗形里。笄是用來整理髮髻的,小柄則是日常生活用的小刀,他們兩個共同的作用就是關鍵時刻拔出來當手裏劍甩(不開玩笑)。
真正日常用的傳統刀都會有這兩樣東西,現代刀基本不會有。
日本刀一般會在莖部刻有銘文,銘文就相當於是刀的商標了,一般來說會有刀匠名、年份等信息,比如下面這把,一板一眼該有的全都有了,連菊紋商標都沒拉下。
山城守藤原(國清),寬文5年(公元1665)以南蠻鐵鍛造,還是進口料打的(笑)。山城守是官職,藤原國清是人名,越前著名刀匠,這把刀是初代目所做。據說沖田總司就是用的他(後代)的刀,我個人覺得以沖田的薪資用不起初代。
其實像藤原國清這樣認認真真把銘文寫全的很少,大部分只寫個名字就完了,而日本刀匠很多都是所有人都用一個名字,比如說著名的關·兼定,傳了十幾代都叫這個,不懂行的還真是分不太出來。價格么也是天壤之別,二代兼定別稱千兩兼定,而十一代兼定幕末志士努努力也能買得起。對我說的就是土方歲三,他能用得起二代兼定才怪了呢23333
除去官職名+人名的命名方式,也有地名+人名、地名+流派名+人名的,比如關-孫六,備前-長船-長光。順便提一句,關孫六是關兼元的俗稱,是美濃著名刀匠家系,二代兼元的作品都是歷史級的名刀,然而現在么……淘寶搜關孫六有驚喜。
除了上面幾種外,有些特殊用途的刀比如奉納刀、紀念刀、專為某人打造的刀,銘文內容會寫出詳細的用途,看到就明白了,不多說。下面進入正題。
早期的日本刀
古墳時代的日本刀為鐵制刀劍,由於年代久遠大多沒有留存到現在。在為數不多的出土文物中,有一把金錫銘鐵劍,劍身上刻有115個漢字的銘文,記載了公元471年雄略天皇所創造的功績。另外,還有一把金銅裝環首大刀以非常完整的狀態出土。
環首刀估計大家都不陌生吧,這把金銅裝環首大刀可以說是日本早期引進、仿製日本刀的鐵證了。連日本的推古天皇(公元554~628)都說過「刀當用吳地所產。」公元7、8世紀的日本刀多為平造*或切刃造*的直刀或蕨手刀*。
一般認為,真正的日本刀從蕨手刀起步的,經歷了蕨手刀→毛拔形太刀→太刀→打刀的變化過程,而從時間上來說就是飛鳥、奈良→平安初期→平安末期、鎌倉→室町。這個目前沒有定論,主要是日本的古代史比較模糊,蕨手刀是蝦夷人廣泛使用的,他是如何演化成毛拔形太刀的仍屬不詳。
其實日本刀的姿態非常多變,而且時不時會有一些復古的刀匠,想通過形制上看出年代特徵還是很難的。我對日本刀更多還是關注使用上的東西,對歷史、鑒賞這塊不精通,想了解更多的話還是得多看書、多看刀。
推薦本書:
図解日本刀事典 (豆瓣)有日語閱讀能力的可以買一本看看,讀不懂沒關係,掃圖過來我免費翻譯蛤蛤蛤蛤蛤。我一向是這麼蹭書看的,大學的時候為了給朋友翻資料36小時沒睡覺……現在是熬不動了,這本書翻完估計得個一兩年2333
日本刀的成型
由於平安時代初期的刀劍很少有保存到現在的,所以難以確定何時開始日本刀由直刀演變成彎刀的。據歷史學家判斷,日本刀的形制變化是由於平安時代中期之後戰亂不斷,而由於騎兵的廣泛應用,致使在馬上易於使用的彎刀開始流行起來了,而日本刀的橫截面也有扁平的平造、切刃造轉變為菱形的鎬造。此時,日本刀的基本特徵之一,鎬造已經出現了。鎬造相對於平造、切刃造,更加堅固,斬切力更強。
日本刀的轉變並非一蹴而就,歷史上出現過很多有趣的岔路,比如著名的小烏丸。
事實上各種造型還有很多:
關於日本刀為什麼最後普遍使用了鎬造單刃彎刀的造型,我這邊還是貼幾張圖解釋一下。本來是存了一個網站的,結果時間太久不知道塞到哪個收藏夾里去了,請容我靈魂畫師一下……
原網站上有一整篇文章論證刀條截面、刀刃造型和斬切力的關係,網址我找不到啦蛤蛤蛤蛤蛤~而且現在科學上網也不太好搞了,湊合看吧,反正我總結下來的就是三張圖
刀身越厚,強度越高,但受到的正面阻力更大,難以深入;反之,強度變低,正面阻力小,更容易深入,但到達一定深度之後側向阻力會變大,比較難拔。
蛤刃的話看下圖
平造刃的切割特性就是我上面那張圖的左側兩張,而蛤刃就是最右了。蛤刃在切割達到一定深度的時候,刀刃就會和目標失去接觸。單論鋒利程度的話是不如平造刃的,但蛤刃的優點就是耐操,平造刃想達到蛤刃的耐操程度就必須增加開刃角度,反而還不如蛤刃鋒利了。
蛤刃就是,比他耐操的沒他鋒利,比他鋒利的沒他耐操,多用於戰場刀,日常佩刀還是平造居多。關於刃形和斬切力的關係,這個帖子講的比較詳細,可以看一下。
蛤刃(蚌刃)介紹與研磨 zt【唐刀吧】_百度貼吧比我的靈魂畫作靠譜多了
(打個斷點,回頭再更吧180730)
日本刀的成熟
平安時代末期,經歷了前九年之役和後三年之役等一系列戰亂之後,武家勢力進一步壯大了起來。在這一時期,出產優質鐵砂的雲伯國、備前地區,政治文化中心的山城國、大和國地區,大量的刀工開始活躍起來。而日本刀的一些主要流派也始於此。
在這一時代,日本刀以便於馬戰的太刀為主,其代表作就是伯耆國的刀工安綱所鑄的名刀,安綱童子切。根據出土文物,安綱所制的刀劍年代約為9~10世紀。而安綱、三條小鍛冶宗近、古備前友成三人,是有史可考的日本最早的刀工,這三人也是後世各大制刀流派的鼻祖。
平安時代的日本刀,基本特徵是鎬造、庵棟*,身幅較為狹窄,刀鋒收攏成一個小切先,刀身彎曲弧度較大,並且身幅從底部到尖端逐漸變窄。從這裡可以發現,平安時代的日本刀已經齊備現代鑒定日本刀的幾個基本特徵,即摺疊鍛打、覆土燒刃、鎬造、庵棟等。
日本刀的興盛
日本刀作為一種武器,它也顯示出了日本軍政體系的變化。
鎌倉時代,在日本歷史上無疑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公元1194年,源賴朝在鎌倉建立幕府政權,取代了日本的文官政治,確定了武士掌權的局面,自此,武士政權在日本綿延持續了700餘年。
武士政權的建立,使得日本刀及刀工的地位大幅提高。當時日本的後鳥羽上皇*設立了御番鍛冶,每月召集刀工鍛造刀劍,上皇親自為刀覆土燒制,大肆獎勵技術嫻熟的刀工。這一時代的日本刀,以實用為第一要素,逐漸把身幅寬度改為通體一致,並且大量使用平肉的構造以提高斬切力。
鎌倉時代是日本刀大步發展的時代,後世的日本刀流派的「五傳」就是在鎌倉時代逐漸成形的。而日本歷史上最著名的刀工,岡崎五郎入道正宗,就活躍在鎌倉時代中後期。正宗的制刀風格對後世日本刀工影響非常深遠,正宗手下的弟子也不乏出類拔萃的刀匠,被後世稱為「正宗十哲」。
隨著時代的發展,到了日本歷史上的南北朝時期(公元1336年~1392年),這一時期最為流行的形制是長度較大的太刀或大太刀,這些刀在後世往往被後人送到研磨師處修改尺寸成普通長度的太刀,或是調整彎曲度改造成大刀,這也帶動了研磨師的興起。這一時期也留存有許多的小太刀,被認為是後世打刀的原型。
時間繼續推移,到了室町時代(公元1338年~1573年)。室町時代初期,備前一帶的「小反」一派非常流行,他們主張將日本刀的弧度進一步改小。在一場稱為嘉吉之亂的變故中,為了應對室內戰鬥而鍛造了許多鎬造的,長度較短的日本刀,這就是後世的肋差。也正是在這一時期,日本武士逐漸由佩戴一把太刀,改為佩戴肋差和打刀兩把刀。另外,此時的冶煉技術也有了長足的進步,曾發現當時的大型冶煉廠遺迹。
太刀和打刀的佩戴方式有些不同,太刀為刀刃朝下懸掛在腰間,打刀為刀刃朝上插在腰帶里。這是日本刀由戰場需求逐漸走向日常使用的一種表現。
在和平時期,日本刀變成了一種外貿商品,由日本大量輸出到明朝。然而和平時間並不長,在隨後的一系列戰亂中,日本進入了歷史上最為混亂的戰國時代(公元1467年~1615年)。戰國時代由於鐵炮(火槍)的盛行,使得日本刀產生了極大的變化。為了對抗槍彈,戰國時代的鎧甲經過了大幅度的強化,而相應的,日本刀也做出了許多改變。戰國時代的日本刀由古時的單手握改為雙手,身幅變得更寬,刀身加厚,並且採用大切先的形制,變厚變重了的日本刀,在破甲能力方面大大提高。這一時期的日本刀,被稱為「慶長新刀*」。
日本刀的衰落
前文說過,日本刀作為一種武器,體現了日本軍政體系的變化,可以說是日本歷史演變的風向標。
平安時代初期,戰亂逐漸增加,日本刀開始走出仿製之路有了自己的發展。
平安時代末期,日本的內亂達到一個高潮,日本刀也逐漸走向成熟。
鎌倉時代,武士政權確立,日本刀的發展進入一個高峰期。
戰國時代,隨著內亂的規模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日本刀在產量、工藝上也有了巨大的提高。
在日本的刀劍史上,鎌倉時代被認為是一個無法逾越的高峰,在這一時代,湧現出大批流傳千古的著名刀匠,是他們奠定了日本刀的基礎。而到了戰國時代,日本刀逐漸開始走下神壇,逐漸從小作坊精工製作走向了大規模生產。而隨著歷史的進步,日本刀走下歷史的舞台幾乎成了一種必然。
德川家康在大阪夏之陣上一舉殲滅了豐臣家族的殘餘勢力,確立了德川幕府對日本的統一,日本也隨之進入了一個長達三百年的和平時期。在這一時期,日本刀的鍛造工藝逐漸衰落,而相應的,日本刀的裝具等方面則有了很大的發展。日本刀逐漸變得華麗,遠離了實用主義後,成了貴族手中的玩物。
到了幕末時期,日本政局風雲激蕩,維新志士和幕府之間相互殘殺,使得日本刀有了一次短暫的復興。然而隨後的兩次廢刀令,徹底的終結了日本刀。
當然了,到了二戰時期日本軍隊還裝備著大量現代工藝製作的軍刀,不過這些東西刀圈俗稱鐵棒,再加上歷史原因,我個人來說是沒什麼興趣。
*平造、切刃造、鎬造,日本刀的打造形式,平造即在扁平的刀身上直接開刃,切刃造的刀身上具有鎬線,然而鎬線位置較低,經常和刃部重疊。鎬造的刀身上鎬線較高,多在刀的中後部。
*蕨手刀,刀身造型類似草葉的刀,微彎。
*庵棟,日本刀術語,指刀脊像屋頂一樣呈人字形。
*上皇,指退位後的天皇。另有法皇,是上皇出家之後的稱號。日本歷史上曾有過天皇、上皇、法皇三皇同時在位的奇特景象。
*新刀,日本刀劍史上,以慶長時期(公元1596年~1615年)為分界點,慶長之前的刀稱為古刀,慶長及慶長之後的稱之為新刀。江戶時期還出現了新新刀的說法。日本人在厚古薄今這一點上和中國人民一脈相承,日本刀圈的鄙視鏈如下:上古刀>古刀>新刀>新新刀>現代刀>二戰鐵棒。
推薦閱讀:
※為什麼古代大部分才子佳人的小說或者話本,男主都是狀元或者探花,而榜眼卻很少?
※網路小說的問題,還請大神們指點一下?
※五千年無人能比的「第一孝子」,八條經驗,你能做到幾條?
※沒有名和利,你憑什麼說你淡泊名利?
※觀點丨祁志祥:從「神道設教」走向「人文」之道——《周易》的思想史意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