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一個人越早接觸哲學越好

海燕|一個人越早接觸哲學越好

來自專欄向日葵哲學4 人贊了文章

許多人對哲學的理解可能都會限定在某個學科、某個領域之內,其實這只是表面。縱觀歷史上偉大的哲學家,中國有孔子、孟子、老子,以及現代被推崇的王陽明等,國外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這些都是古聖先賢,他們的思想已經影響人類有近千年了,並且他們在思想哲學領域的地位是不可撼動的。

那麼我們想要探討過早接觸哲學好不好的問題,首先要弄明白什麼是哲學。就像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所說:如果我們想解決一個問題,首先要弄明白問題是什麼,爾後就會迎來解答,因為答案就蘊藏在問題之中。

哲學是關乎生命,關乎人生,關乎世界的問題,說到底哲學是對自我的認知,就像蘇格拉底所說——認識你自己。這個世界的許多問題,無非就是人的問題,只有我們實現了對自我的認知,我們才可以更敏捷而智慧地解決我們人生遇到的問題。從小我們學習孔子的《論語》,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並且《道德經》教給我們「致虛極守靜篤」,這些不僅是修身養性的學問,長大了對我們更是安身立命的思想指導。

我們在生活中會發現,那些對人生有透徹理解的人心境都比較豁達,是因為他們對人生、對世界、對自我價值有一個穩定的認知,並且我們都知道成熟與年齡無關。所以哲學是對自我,對我們所處的世界的認識,並且這樣的認識越早越好,越完整越好。

這個世界上註定有許多人混混沌沌過完一生,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對生命對自我沒有一個通透而完整的認識,等到生命的最後階段可能才會去思索這些人生的重要問題。而這些重要的問題是需要我們在孩子們小的時候就幫他們建立一個很好的框架,隨著他的長大他會不斷往裡添加,直到他的整個思想體系比較完整而健全。

孔子十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而我們現在的人寒窗將近二十年,三十也不能自立,四十會更加困惑,而老了之後是更加混沌。所以,關於哲學,關於生命的哲學,關於人生的哲學是越早開始越好。越早的理解,就會在年輕的時候有一個通透的三觀,這樣一輩子都是在勤奮中度過,而不是在混沌中度過。因為愛迪生說過——一個人年輕的時候不會思考,他就永遠不會思考。

推薦閱讀:

TAG:哲學史 | 哲學專業 | 蘇格拉底Socrat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