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之亂四 涼州淪陷

涼州之亂四 涼州淪陷

來自專欄你所不知道的三國故事58 人贊了文章

宋梟抄書

約在張溫率領的政府軍攻打叛軍之時,朝廷新派的涼州刺史宋梟也到任了(宋梟的名,我推測應為宋淵)。宋梟看到涼州叛亂多發,便對漢陽郡長史蓋勛說:「我認為涼州很少人專註學術,所以經常造反,如今我讓人多抄寫《孝經》,家家戶戶學習,或許可以使人明白道義,便不再造反。」

蓋勛勸諫道:「以前姜太公封於齊地,齊大夫崔杼弒君,姬伯禽封為魯侯,慶父篡位,這兩個國家難道缺少學者嗎?如今使君不急著先平叛謀求安定,而去做這種非常之事,既足以讓本州人失望,又會被朝廷取笑,我真不知道這事如何可行?」

宋梟根本聽不進去,一意孤行把此事奏報給朝廷,果然,漢靈帝劉宏下詔將宋梟痛斥一頓,免官征回。

無獨有偶,在去年(184年),就有侍中向栩向劉宏建議:派人在黃河南岸宣讀《孝經》,黃河北岸的黃巾軍(張角領導)就會不戰而降。

劉宏雖然容易受人蒙蔽,但不至於會聽信這麼幼稚的建議,加上中常侍張讓的中傷,向栩被偵辦太平道案的官員以勾結張角為由,送到黃門寺受審,然後被誅殺。

可以說,向栩和宋梟算是兩位腐儒的傑出代表了。

蓋勛救難

在政府軍與叛軍交戰之際,新任的護羌校尉夏育在右扶風畜官被叛羌包圍,蓋勛受命率州郡兵出征,去救援夏育。

這位夏育的身份不明,如果按照「同名即同人」來推測,他很可能就是段熲故將夏育,和段熲在涼州多次擊敗叛羌,算是羌人的死敵。

當年,叛羌包圍段熲的政府軍軍營,還在營外叫罵:「田晏、夏育在此不?湟中義從羌悉在何面?今日欲決死生!」可見叛羌對夏育的仇恨之深。

夏育後來擔任過北地太守,又以護匈奴中郎將的身份倡導促成了熹平六年(177年)討伐鮮卑的戰爭,結果吃了敗仗被免為庶民。

去年護羌校尉泠征遇害,推測朝廷(劉宏)重新啟用夏育為護羌校尉,守衛涼州。

蓋勛這次領兵出征尚未離開冀縣沒多久,就在狐槃就被叛羌軍包圍,擊潰,蓋勛收攏殘兵一百多人,仍然布陣對抗。羌人騎兵前後夾攻,士兵紛紛死亡,蓋勛的身上也多處受創,他仍然不退卻,指著一根木標對身邊人說:「我戰死後,將我埋葬於此。」

句就種羌人滇吾一直受到蓋勛的厚待,他看到戰場上的敵人居然是恩人,於是縱馬在前,止住衝殺,勸說眾羌人:「蓋長史是賢人,你們殺了他是辜負上天。」蓋勛卻毫不領情,仰頭罵道:「死反賊,你知道什麼?快來殺我!」

滇吾又下馬,讓蓋勛騎馬離開,蓋勛不肯上,於是羌人們將他捆綁起來。羌人都佩服蓋勛的勇氣,而不加害於他,最終將他送還漢陽郡。

這個故事應該是發生在中平二年(185年)間,蓋勛雖然沒有救援成功,夏育的後續故事如何,也是未知;倒是在袁宏《後漢紀》在興平二年(195年)記載獻帝東歸時,提到李傕麾下有個將領叫夏育,不知道是否是同一人。感覺論資歷,夏育應該不至於成為李傕部將,但以李傕的權勢來看,也說得過去,只能說存疑吧。

趙忠拜將

中平三年(186年)春,自張溫退回長安之後,政府軍就不再出擊征討了,政府在涼州的根據地也主要以漢陽郡為主,由刺史楊雍負責調度隴西等郡的兵馬繼續對抗叛軍。楊雍表奏蓋勛領漢陽郡太守,之前幾年蓋勛都是長史,這次終於陞官了。

韓遂等人雖然在涼州擊敗周慎等政府軍,但也處於頹勢,活動範圍也止在涼州。按《蓋勛傳》的記載,本年涼州出現了饑荒,可能有這方面的原因。蓋勛徵調穀物,並拿出自己的家的存糧出來賑災,救活了千餘人。

三月,朝廷(劉宏)派使者持節前往長安,免除張溫的車騎將軍職務,拜為太尉。接著,劉宏又把車騎將軍的軍職給了中常侍趙忠。

趙忠身為宦官,肯定是不會帶兵出去打仗的,也不會去長安換回張溫,按照劉宏的意思,趙忠在朝廷負責重新審核前年(184年)討伐黃巾的軍功。因為在去年(185年),劉宏給十多位中常侍封侯,以至於朝野失望,雒陽人嘲諷說此年是「諸侯歲」。

眾所周知,中平元年(184年),負責征討黃巾軍的都是各地豪強、官員出兵出力,跟宦官沒有什麼關係,倒是宦官中還有勾結黃巾軍的人,結果到了論功行賞的時候,一大幫宦官們倒是封侯受賞,這讓很多人心寒。

大概劉宏也是聽到了這個風聲,也想看看到底還有誰有功不能受封,所以他決定讓親近的趙忠來執行這項政務。

之前,就是趙忠從中作梗,讓有重大軍功的涼州名士傅燮未封侯,所以這次,就有執金吾甄舉向趙忠建議:如果給傅燮封侯,天下人都會稱讚您的。

趙忠聽了,覺得很有道理,於是派弟弟城門校尉趙延去拜訪傅燮,拉攏關係。趙延見到傅燮後,說:「如果南容(傅燮字)以後少談中常侍的事,封個萬戶侯也不是難事。」

傅燮聽了,嚴肅的拒絕:「有沒有機會,是命數,有功不能論,是時勢,我傅燮豈會私求賞賜呢!」

趙延悻悻而歸,趙忠也只能懷恨在心,然而忌憚傅燮的威名,也不敢加害於他。因為傅燮身為議郎,經常在朝會中彈劾朝中權貴,所以權貴們很厭惡他,大家一起商議,讓傅燮拜為漢陽郡太守。表面上給他陞官,實際上是將其調離朝廷。

在涼州那邊,刺史由楊雍換成了耿鄙,蓋勛也離職,太守繼任者推測是南陽人范津,范津又曾當過北地郡太守,在任時還舉薦過傅燮為孝廉,是傅燮的恩主。本年,傅燮到漢陽郡與范津交接工作,當地人都以此為榮(恩主與門生先後執掌同一地方)。

傅燮善於安撫羌人,他到任漢陽後,陸續有羌人前來歸附於他,在漢陽郡內屯田,設置了四十多個營地。

傅燮殉國

前面我也說到,中平三年(186年),大約是饑荒的緣故,韓遂等涼州叛軍無力繼續東進作亂,張溫坐鎮長安,也未再西征。

涼州政府在刺史楊雍和漢陽郡太守蓋勛的治理下,也主要是解決饑荒問題。

本年冬,叛軍那邊也發生內訌,具體原因未知,結果是韓遂把邊章、北宮伯玉、李文侯三人給殺了,自己做了叛軍首領。

韓遂的麾下有金城人成公英、閻行兩人是他的心腹。

等到中平四年(187年),涼州叛軍仍未有舉動,倒是涼州刺史耿鄙積極備戰,準備一舉殲滅叛軍。

耿鄙在州郡中招兵買馬,隴西人馬騰(籍貫是右扶風,遷居隴西郡)應徵入伍,因為馬騰勇猛有力,地方政府很看中他,任命他擔任軍從事,馬騰率政府軍討伐叛軍有功,又拜耿鄙麾下軍司馬。

耿鄙除了信任馬騰之外,又寵信治中從事程球。程球為人姦猾,貪財,地方士人都不喜歡他,所以,大家對耿鄙也非常失望。

耿鄙徵調籌備了六個郡的兵馬,準備討伐金城郡的韓遂、王國等叛軍。傅燮對此深感不安,他勸阻耿鄙,提出要先練兵,樹立威信,否則倉促出戰,風險太大。耿鄙根本聽不進傅燮的良言,執意出兵。

當耿鄙的大軍行進到隴西郡狄道縣時,果然軍隊發生嘩變。結合眾多史料來推測細節:隴西郡太守李相如(李參)在前鋒倒戈,先殺程球,聯合韓遂叛軍,再攻殺耿鄙(耿鄙為身邊的別駕從事所殺)。

在這場混戰中,馬騰也宣布加入叛軍,做了叛徒;《靈帝紀》上說王國和馬騰都是同時反叛,聯繫中平元年(184年)就有王國參與叛軍的記載,推測期間王國也有投降漢廷,在本年,又再次反叛的可能。

袁紀另說耿鄙討王國,即王國非與馬騰同時叛變。本文從范書。

韓遂在得到李參、馬騰、王國等人加盟後,也主動讓賢,推舉王國成為叛軍首領,號「合眾將軍」,然後王國指揮大軍開赴漢陽,將冀縣城嚴嚴實實地包圍起來。

冀縣城中兵少糧寡,傅燮仍然拒守不降。當時叛軍中有數千北地胡人,這些人在北地郡時就受過傅燮的恩惠,於是他們在城外叩頭請求傅燮投降,並願意保證傅燮的生命安全,將他送回故鄉。

傅燮的兒子傅幹年僅十三歲,他當時也在城內,他知道父親性格剛烈,高風亮節,不肯投降求生,於是勸諫說:「國家昏亂,導致父親你不能在朝廷容身。如今天下叛亂如此,鄉里的羌胡人都願意保護你,我希望你能答應他們,等我們返回家鄉後,再招募義士,等到有道明君現世,你再去輔佐他,匡濟天下……」

傅幹的話還沒說完,傅燮便感慨地嘆氣,叫傅幹的小字說:「別成,你知道我必須死在這裡嗎?聖達節,次守節,況且殷紂那樣的暴君,都有伯夷為他不食周粟而死,孔子稱讚他是賢人。如今朝廷(劉宏)不比殷紂,我的德行又怎比得過伯夷?亂世不能培養浩然之志,我拿著朝廷的俸祿又怎能只顧自己避禍呢?我又能走到哪裡去,所以必然要死在此地了。你有才智,努力努力,我的主簿楊會,是我的程嬰。」

程嬰是春秋晉大夫趙朔的門客,在趙朔慘遭滅門後,保全其子。是「趙氏孤兒」典故中的人物。

聽到這裡,傅幹也哽咽不能言語,在場的人紛紛流淚。

王國派故酒泉郡太守黃衍進城勸降,黃衍說:「如今勝敗已分,先起兵的人,上可以成就霸王之業,下可以成就伊呂的功勛,天下不再是漢廷所有,府君願意成為我軍的首領嗎?」傅燮手按著佩劍斥責道:「你身為剖符之臣,反而當叛賊的說客!」

伊呂:即伊尹,呂尚。伊尹輔佐商湯,呂尚輔佐周武王。

剖符之臣:漢時,太守赴任之前,要去朝廷拿到符節,此符節君臣各執一半,寓意是臣子與帝王信用交託之物。之前傅燮與范津交接,也有核對符節這一環。

勸降結束後,傅燮率最後的殘兵出城迎敵,終於如願戰死沙場。

漢陽郡陷落,也標誌者東漢政府從此失去對涼州的有效控制。皇帝劉宏聽聞傅燮寧死不降,痛惜萬分,下詔策封並加謚號給傅燮為「壯節侯」。

最後談一些細節。

有人可能會問,傅燮不是收服了四十多個營的羌人嗎?我覺得,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下,這幫人背叛傅燮,也不是不可能。城外那數千叩頭的北地胡人,其中也許會有羌人參與,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保全恩主的性命。

再推測一下劇情:傅燮戰死後,冀縣城開門投降,王國等叛軍首領也沒有為難傅幹,傅幹可能返回故鄉北地郡,反正涼州已為叛軍所有,後來在建安年間,傅幹成了韓遂、馬騰的幕僚。

按照《三國志·龐德傳》的記載順序,在本年,龐德也擔任耿鄙的從事,應該也是在耿鄙敗亡後,選擇跟馬騰一同投了叛軍。


推薦閱讀:

溫州人是如何走向世界的?
上海曌豐文化藝術講述商代原始瓷
難以啟齒:5000年中國歷史上最恥辱最悲慘的女俘1
歷史上票房最高的20部電影
部編版:七上歷史《關於成語故事的4道材料題》

TAG:人文 | 歷史 | 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