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興表演能帶來怎樣的時間體驗?
來自專欄神經現實37 人贊了文章
不要看時鐘!現在告訴我:從你今天第一次登錄電腦到現在,過了多長時間?
時間也許具有物理屬性,但它也具有心智屬性,也即是說,從根本上講,它是大腦的產物。時間測度著我們的生命,也塑造著我們的生命。反過來,我們如何度過自己的人生又影響著我們如何察覺時間的流逝。你對時間的感知是可塑的和主觀的,它會隨著情景和信息的輸入而變化。當大腦受到損傷時,它也會受到扭曲,或者受到藥物、疾病、睡眠不足的影響,或者能夠影響意識狀態。
然而,一系列最新的神經科學研究表明,失去對時間的感知與人們的創造力、美好體驗和快樂感覺密切相關。
多數情況下,時間總是被我們所做的各種事情填滿。當心智處於未被激活的狀態時,我們通常覺得時間過得很慢,就像美國動畫情景喜劇《辛普森一家》當中的一個場景:斯金納校長吩咐巴特用一整個下午去粘信封,巴特看著時針走得如此之慢,簡直抱怨不堪。另一方面,當我們的心智處於完全投入的狀態,尤其是處於藝術家、運動員和其他頂級表演者所熟悉的「心流」狀態時,我們對時間的感知似乎就會加速,甚至覺得時間完全消失了。
當人們觀看現場表演或者注視著他們很喜歡的藝術作品時,很多人都會把當時的狀態形容為「入迷」或「出神」。比如,當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觀看歐洲繪畫作品時,我就進入了一種抽離的、超越的狀態,而這種狀態是很多人都聲稱經歷過的。當我們沉浸在故事、藝術作品和精湛的表演中時,我們所有的關切和焦慮都消失了,時間似乎停滯了,或者隱退了。這種時間意識的消失反映了表演者或藝術家在創作時大腦的運行過程。
當處於心理學家所謂的「心流」狀態時,一個人會完全沉浸和投入在一種心智或身體行為之中,人們通常會聲稱,他們感受到了時間、空間和自我的變化。這是人們所希望獲得的令人興奮和愉悅的體驗,現在神經科學正在試圖理解這種現象。「心流」的絕佳例子可以在很多即興創作的藝術形式中找到,從音樂到喜劇表演,再到詩歌創作,這些即興創作也被稱為「自發創造」(spontaneous creativity)。即興創作是一種非常複雜的創造性行為,它能激發起我們的敬畏和欽佩。即興創作的能力需要有認知靈活性、發散思維和專門的技巧,並且這種能力可以通過培訓得到提高。
毫不奇怪,實驗已經證明,大腦的額葉區域既參與了對時間的感知和對衝動的控制,也參與了自發創造行為。當即興創作發生時,心智/大腦似乎也發生了變化。對音樂即興創作神經機制的研究已經確認了與即興創作有關的前額大腦區域網路。至少在音樂領域,即興創作行為似乎是前額葉皮層(PFC)兩個關鍵區域的運行模式發生變化的結果。
無論是爵士樂還是自由風格的嘻哈,研究表明,在音樂即興創作期間,內側前額葉皮層(mPFC)會被明顯激活。內側前額葉皮層是大腦中的一個區域,被認為與意向性行為、自發產生的自我表達行為和以目標為導向的追求行為有關。這種觀點是頗有道理的,因為即興表演需要你以很快的速度產生新的行為,你需要為了聽眾或觀眾儘可能快地調動這一腦部區域。而即興創作的反面則會表現出眶額葉皮層(OFC)和背外側前額葉皮層(DLPFC)激活的下降。OFC和DLPFC這兩個腦部區域涉及有意識的自控行為,可以讓人集中注意力,努力解決問題。它們還涉及以目標為導向的評估和控制行為或者規划行為。這些外側區域可以用於評估行為是否符合社會規範,以及是否對不恰當或不正確的行為施加了抑制力。然而,正如任何一個技巧高超的表演者會告訴你的,抑制力是即興創作的天敵。
當mPFC區域被激活時,它就會激發思想的自發產生。當外側PFC區域被同時抑制時,新奇的想法和行為就會控制不住地湧現出來,導致發散思維和即興創造力的出現。換句話說,一旦內在評價被關閉,「內在畢加索」就會出現。自由和散漫的注意力與外側PFC區域的活力受到抑制有關,這使得不同的思想能產生自發的聯繫,以及導致頓悟或頓察的發生。當DLPFC減少對意識內容的控制時,創造性行為就會出現,從而導致無意識的、即興的、隨機的感覺和想法在「心流」狀態中產生。就像當老師沒有關注到孩子時,他們就會玩得更瘋,當我們減少DLPFC對我們行為的影響時,我們的思維方式就會更像藝術家。
未來的研究還會進一步探索,這種大腦行為模式是否是即興創作的一種神經機制,並且適用於所有的藝術形式,比如繪畫、戲劇、喜劇和舞蹈的即興創作,還是說,這種機制只適用於目前已經得到證實的音樂和口頭語言創作。當外側PFC區域——在我們行為持續發生的過程中產生主體感知的腦部區域——的活力降低時,表演者的即時決策和行為看上去就像是它們發生在時間之外,是無意識的現象,或者就像是它們「來自於其他世界」。這與很多藝術家的說法是一致的,他們認為創造性過程有時受到了「繆斯」(文藝之神)或非行為主體的影響。
然而,即興表演者並不會走上邪路,大腦會即時「審視」你的表演,並為你提供必要的環境(或受眾)反饋,幫助你改進表演方法,及時優化表演水準。創造性思維也與「默認模式網路」有關,也即是,當注意力自發產生時,相關的大腦區域就會被激活,而當一個人的注意力受到外在事務的干擾時,這些區域的活力就會受到抑制。當你做白日夢時,默認模式網路就會很活躍,但當你填寫申請表時,DLFPC區域就會開始發揮控制作用。即興創作需要在這兩種網路模式的活躍度中尋求平衡,因為從某種程度上講,創造性思維和行為也需要響應環境信息,同時也要受到某些外部規則的約束,才能實現特定的創作目標。
但如果你的自我反思或自我意識過於強大,並且持續時間很長,你就會失去「心流」狀態,你的表現就會變糟。當然,你不需要一個認知神經科學家來告訴你這一點,你只需要聽聽白人說唱歌手Eminem的歌詞:
你最好在音樂中失去自我,一旦
你進入了無我,你最好永遠不要讓它溜走你只有一次機會,不要錯過它這是寶貴的機會,一生唯有一次。
幸運的是,你不需要通過即興創作(或者嗑藥)來達到「心流」狀態。當意識狀態通過諸如冥想、催眠、做白日夢等方式發生變化時,外側PFC活力也會隨之減少。PFC活力減少的情況還會出現在快速眼動睡眠(REM)中,而做夢也通常發生在這個階段,這一現象已經得到了證實。做夢涉及到無規劃、非理性的聯想;注意力的分散;時間感知的變化;以及缺乏主體感知或意志控制(清醒的夢除外)。當一個人處於完全清醒的狀態時,這些相同的特徵都與創造力有關。
體驗到時間流逝或者時間發生變化、往前行進,是我們大腦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是出於適應性的理由進化而來的。我們睡了多長時間?孩子們吃飯吃得有多快?在天黑之前我必須走多快才能到家?感知時間是我們的本能行為,而在現代社會,我們的這種本能又被文化發明強化了,比如,時鐘和日曆,這使得我們大腦對時間的本能感知變得更加敏感,對時間的測度也變得更加精準。然而,我們同時還進化出了關閉「隨時計時」的能力,比如,在藝術家處於興奮或沉思的時刻。而這種對時間無感的適應能力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更有意義。
我們如何選擇利用我們最有限、最寶貴的時間,是我們最重大的責任,因為時間是我們天生被饋贈的最偉大的禮物。
關於作者:Heather Berlin是西奈山伊坎醫學院認知神經科學家和精神病學助理教授。她和Neil DeGrasse Tyson 一同主持《Startalk All-Stars》,在PBS和探索頻道主持有系列節目。
翻譯:王培編輯:EON原文:http://nautil.us/issue/61/coordinates/what-time-feels-like-when-youre-improvising
推薦閱讀:
※人生苦短,何必表演;隨心隨緣,順其自然 ΘΔ
※電影表演技巧之手勢和形體動作
※有人紅成一線,有人鋃鐺入獄,《表演系的故事》十二位主演現狀
※刺激,在山谷里看高空雜技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