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大神級別的對談,聽到就是賺到

這場大神級別的對談,聽到就是賺到

來自專欄電影不散31 人贊了文章

不散作者 | 小天猴

詹梅斯·卡梅隆,一位在好萊塢、美國乃至全宇宙如雷貫耳的導演,他是所有影迷心中的「世界之王」。

詹姆斯·卡梅隆,出生於1954年的加拿大,好萊塢著名導演

1997年,他執導的電影《泰坦尼克號》取得了18.4億美元的票房,打破全球影史票房紀錄;2009年12月,他執導的科幻電影《阿凡達》上映,該片全球總票房超過27億美元,再次打破了由他自己保持的全球影史票房紀錄。

《泰坦尼克號》,1997

《阿凡達》,2009

沉寂九年,詹梅斯·卡梅隆卻帶著他的新作《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第一季(James Camerons Story of Science Fiction)悄悄登上了美國AMC有線電視台,並獲得各大電影網站的一致好評。

在科幻題材以成時髦文化標記的今天,《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的題材是應時當令,卻未必新鮮。但詹姆斯·卡梅隆志不僅於此。

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

James Camerons Story of Science Fictio

主演: 詹姆斯·卡梅隆 / 雷德利·斯科特 /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集數: 6

單集片長: 42分鐘

卡神邀請了科幻圈的一群大神級導演,如雷德利·斯科特、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喬治·盧卡斯、吉爾莫·德爾·托羅、克里斯托弗·諾蘭、保羅·范霍文、呂克·貝松······

還有科幻電影中那些我們明星大腕,如基努·里維斯、西格妮·韋佛、威爾·史密斯、約瑟夫·高登-萊維特、喬什·哈切森、佐伊·索爾達娜、阿諾·施瓦辛格、米拉·喬沃維奇······

甚至還有科幻文學圈中的大神劉宇昆、特德·姜······

這些嘉賓,無論是哪一個被單獨拎出來做一檔科幻節目,都足以讓科幻影迷雙目放光,而當他們集合在同一部作品中,這部作品儼然已成科幻影迷的聖經。用網友的話來說,這就是一場神與神探討神的對話。

這並不是一部艱深的紀錄片,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詹姆斯·卡梅隆似乎選取了一個更通俗的入手方式,因此當《銀河護衛隊》、《怪奇物語》、《行屍走肉》、《使女的故事》這些「軟」科幻與《2001太空漫遊》、《銀翼殺手》、《降臨》等以「冷硬」風格著稱的科幻片並行不悖時,整部紀錄片呈現出一種曖昧的氣質。

《行屍走肉》,2010-2018

《2001太空漫遊》,1968

《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只有六集,選取了「外星人」、「空間」、「怪獸」、「黑暗未來」、「智能機器」、「時空穿越」 六個議題來進行討論。而六個話題的最終指向,就是科幻電影讓諸多觀眾喜愛的原因。不僅是因為科幻電影華麗的視覺效果、新奇不媚俗的情節,更是因為它所提出的宏大問題。比如:

「宇宙中有什麼?」

「世界將會如何終結?」

「我們的科技會毀滅我們嗎?」

「我們能從這些精彩的故事中得到什麼?」

《銀翼殺手2049》,2017

「外星人侵略電影」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對人類內心黑暗面的隱喻,是人類如何摧毀自己的星球。「外星人」一方面讓我們思考我們該如何應對自己的內心的黑暗,所謂的外星人是否比作為人類的我們更有人性?另一方面,這些電影讓我們思考,是否要與其他星球、其他文明產生聯繫,他們是如此遙遠、如此陌生。

《異形:契約》,2017

「外星怪獸電影」也離不開人類自身向內的探索。在許多科幻電影匯總,我們理解和展現怪物的方式,是試圖將它們用某種方式隱射在我們對現存事物的理解中。如雷德利·斯科特的《異形》系列,異形的形體結構運用了死亡的意象和性心理學,將男性生殖器作為強暴的象徵植入異形的外觀,在整個系列橫跨三十餘年的漫長進化中,女性英雄、母體、性與冷戰的內核、進化論與宗教的宏大主題得到表述,渾似生殖器的異形如此孤寂無情,反而透露出莊嚴的形色。

《使女的故事》,2017-2018

科幻不是用來預測未來的,而是用來選擇未來。「末世黑暗科幻片」的走向正代表著人類對未來、對世界末日的焦慮。在《飢餓遊戲》的未來中,娛樂成為黑暗壓迫的工具;在《使女的故事》的未來中,極權鋪就了奴役女性的道路;在《行屍走肉》的未來中,失序成為了彼此殘殺的理由。對人性最深處黑暗面的想像,成了現實世界中我們竭力規避那些糟糕結局的辦法。

《降臨》,2016

科幻電影給觀眾展示了各種可能性,就這一點而言,科幻電影已經超越了科幻本身,而成為了關於人性的宣言。

當然,哲學命題並不僅僅是《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唯一的關注點,除了傳奇導演之間的對話,卡神給了科幻電影幕後工作者現身幕前的機會,如視覺效果設計師、特效化妝師、編劇、電影評論家,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導演心目中令人信服的科幻世界才得以被完整得呈現在觀眾眼前。

《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也絕非毫無槽點,它過多地關注近四十年的科幻電影,而忽略了科幻電影早期艱辛發展的歷史,以及作為培育土壤、並促使科幻成為電影類型的科幻文學。對於瑪麗·雪萊、羅伯特·海因萊因、艾薩克·阿西莫夫、阿瑟·克拉克和菲利普·迪克等科幻小說家只是寥寥數語帶過。

菲利普?迪克,美國科幻文學界的傳奇人物,多部作品被改編成電影

同時,過於鮮明的意識形態也使整部紀錄片略顯無趣,我們沒有看到傳奇導演之間的各持己見、唇槍舌劍,只有一群白人老頭兒互相吹捧對方的作品精妙絕倫,並不忘給這些作品戴上政治正確的帽子,比如「《第五元素》中的外星人實際上代表著女性主義」,或是「《星球大戰》象徵著種族歧視的消亡」。

《星球大戰:原力覺醒》,2015

卡神出入科幻世界,不急不慢,不黏不滯,也許真的是參透一切。他考察科幻電影與現實世界的複雜變數及對話關係,探討科幻電影作為人類想像的載體,要如何應對這些不斷變動的挑戰。但我也不免懷疑他努力誇耀科幻電影的光華,或許是為《阿凡達》系列後續作品所做的鋪墊託詞。

好在不管曖昧與否,電影史的新征程,從卡梅隆的一念之間開始,也應當在他的一念之間,走得更遠。

· THE END · 這是「不散」的 第 646 期 文章

本文原創首發於 不散,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天才電影_十八部經典天才電影_美國犯罪天才電影推薦【2345影視大全】
越影通電影推薦 |【寂靜之地】講真,這部電影我不敢看!
羞羞的鐵拳║身體和性別互換後的拳壇動作爆笑喜劇
《溫暖的屍體》《X戰警》...看完這6部電影,終於記住了他的名字
大魚海棠經典台詞

TAG:電影 | 電影推薦 | 科幻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