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模式的力量

認識模式的力量

4 人贊了文章

一天,一名公司的高級職員,下班後把在公司末完成的事務帶回家做。正當他想開始時,他那五歲大的孩子不斷地干擾他,要他陪他玩耍。為了讓孩子安靜下來,以便可以安心工作,他便想了個法子。他看到一張印有世界地圖的報紙,就隨手拿來,剪成幾張。交給孩子,吩咐孩子將剪開的地圖重新拼好,他想,這一定可以使孩子忙活一大陣子的。可是、過了不久,他的孩子就把那些應該很難拼貼的「剪報」做好了,而且完好無誤。這位父親深感驚奇。問道:「孩子,你是怎麼這麼快將這張地圖粘好的?」孩子說「爸爸,很容易的,這剪報的背面正好有一個人像,我只是將那個人像粘好,然後將它倒過來,地圖就弄成了。」

這個人像就如同能幫助我們認識複雜事物的那個內在的結構,或者說是認識模式,這個內在的結構能使我們的思維清晰而完整,並且將複雜的問題化繁為簡。

在我著手研究各種企業的案例,並逐漸抓到組織認識模式這個概念時,我的兒子剛滿五歲。他對10以內的加減法已十分精熟,但面對超過10以上的加法,就不得不找爸爸或媽媽藉手指頭。小傢伙的成功慾望很強,每天晚上總要大人給他出算術題,然後他就圍著你要指頭。不勝其煩的我就想,有沒有讓他在做10以上的加法時不再需要手指頭的辦法呢?當時正是我開始逐漸理解結構性思維的作用並有所心得的時候,於是我就想,要幫助他解決10以上的加法問題,可能需要在他的認識中先建立起一個結構,這個結構應該包括10的概念和規律。於是我回顧這個對於成年人來說十分容易,但很少認清過的思維過程的基本特點後,構建了一個簡單的認識模式,我把這個認識模式取名為「尋找好朋友」的遊戲介紹給兒子:1的好朋友是9,因為1+9=10;2的好朋友是8,因為2+8=10;等等,依次類推

兒子記憶力好,很快就能熟練找到1-9的每個數字的好朋友。

然後我教給他10以上加法不用手指頭的具體演算法:先找好朋友,再把好朋友拿出來。例如7+8=?先把7的好朋友找出來,它是3,然後從8里把3拿出來,剩下5,加10就是答案。演練了幾次,小傢伙很快就掌握了要領,隨後的屢試不爽使他十分得意,竟要去教他的爺爺和奶奶。

成功地解決了電腦的漢字輸入問題的五筆字型,也是一個能高效而正確地解決問題的認識模式,這個認識模式在成千上萬的複雜漢字中確立了一個共有的結構,它清晰和完整地指導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字根。只要練習和掌握了這個結構,複雜的漢字輸入過程就變得迅速而準確。化學原素的原子周期表則是認識模式的又一個典型案例,人類在解決複雜事物的問題時,總是先建立一個認識模式,各種學科的大量的學說、公式和定律都是人類希望能系統地探詢未知並有效解決問題而建立的認識模式。從這些事例之中,我們可以發現,作為一個認識模式至少應該具有以下幾個要點

1)、在事物的複雜性中找到一個結構;

2)、這個結構本身的要素要清晰和完整;

3)、這個結構要能反映事物的本質並符合其所處環境的條件。

美國學者阿柯夫認為,系統是由相互聯繫的要素所構成的集合。從這個定義可以理解:系統是由一些要素-----系統的組成部分組合而成的,這些要素按一定的方式結合。系統的性質不單由要素決定,還要由結構決定。從系統論的角度出發,結構是系統內各要素的組合形式,是要素間的關係。在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上,各種系統中都存在著結構,例如分子有分子結構,原子有原子結構,社會有社會結構。與要素相比,結構往往是內在的,不易顯現的,因為它不是實在的東西,而是實在物之間的關係,如房屋的結構,人們是看不到的,看到的只是磚、瓦、木料等。但是結構卻直接決定著系統的特點和性質,比如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但由於二者內部的相同要素的結構不同,由此決定了金剛石能切割石墨,而石墨卻不能。因此對事物內在結構的把握,是準確認識事物的起點,也是影響和推進事物進程的關鍵,例如建築師所設計的建設藍圖(房屋的結構),就是建築者們實施的基礎。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事物都是由大大小小的結構構成的。結構決定了事物的基本屬性。一個事物之所以區別於另一個事物,常常是由於它的內在結構所表現出的不同特質和形態,這是事物內部最深層次的決定性因素。在微觀世界裡,我們發現基本粒子都具有某種獨特的結構,這是它成其為基本粒子的重要特徵。原子、分子同樣也是由內部獨特的結構所構成的。在生物世界裡,決定和影響著各種生物特性的基因,就是由具有雙螺旋結構的一組分子所構成,而對於複雜的商業組織和社會系統,同樣也應該具有某種類似性的本質結構形態的存在。

結構的普遍性啟發我們,在考慮問題的時候,不一定要對每一個問題的細節和全部的資料都要進行掌握,相反,只要把握住事物在不同層次上的結構,內在的特徵和主要的聯接關係,那麼對事物的認識就會具有較為明確和根本性的把握,我將這種基本的結構性思維稱之為「認識模式」。這種思維方法在現代信息充斥的時代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尤其在企業這樣複雜、多變、具有大量信息的決策過程的商業性組織之中,認識模式更是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它使管理者在處理複雜的信息、千變萬化的形式變換和進行不同的決策判斷中,能有一個基本的思考出發點和明確的思考方向。

在《呂氏春秋》的《用民》一文中,比喻做事要通過抓住主要環節,以帶動次要環節的思想時曾總結為「引其綱,萬目皆張」。對管理者而言在企業管理之中,模式就是綱,結構性的思維能通過大綱帶動小目,使整個組織的管理工作條理分明。當然,認識模式本身是否清晰、是否能反映事物的本質並符合其所處環境的條件就顯得極為重要。

推薦閱讀:

共享日曆,一招解決團隊管理難題
作為管理者你該如何看待員工提給你的建議和意見呢?
身為管理者,你必須會講的56個故事(二)
【問】電話營銷人員干兩天就辭職,怎麼辦?

TAG:學習型組織 | 團隊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