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科普】選擇bushings(pu)的一些經驗
來自專欄長板探索者·測評發布欄10 人贊了文章
每次別人偶爾試試我的板子,都會感嘆我的板子「舒服」。特別是當他的體重跟我一樣、而且他的板也是根據體重來配的,試過我的板之後,也往往會感覺到在壓板的靈敏度和精確性上,我們的板存在著微妙的差異。這種差異主要就是pu造成的。
很多人都知道pu是個深坑,很難講明白。
所以大家談pu都是泛泛而談,最多讓你認識一下各種pu。
所以我決定寫點乾貨,介紹一下面向幾個主要玩法時,我個人的pu配置思路。
警告:很多字,不易懂。但是用得著。
本文主要內容
1 通用於各種玩法的基礎原則
2 pumping / slalom 的 pu 選擇與調試。
3 dancing的 pu 選擇與調試
4 速降的 pu 的選擇與調試
5 一些小操作的注意事項
1 通用於各種玩法的基礎
1.1 擰多緊合適?
答案是:緊到你剛剛好無法徒手轉動墊片的程度。
數螺紋不靠譜,因為不同類型的橋的主釘很可能不一樣長。
比如:露出兩圈螺紋對於甲橋是合適的,對於乙橋就不一定合適了,而徒手旋轉墊片所有橋都通用,並且雖然每個人的力量不同,但是你對橋施加壓力的能力和你徒手旋轉墊片的能力基本上是成正比的。
這種程度是最松的程度,不能更鬆了——再松容易讓螺母意外鬆脫。稍微緊一些是可以的,多來個兩三圈都還OK,不過緊太多就不好了。用韌性很好的pu的時候,擰得太緊會使pu會把螺母或者螺絲頂到滑絲,然後主釘報廢;而用比較脆的pu時,擰得太緊可能會把pu擰爆。
1.2 部分:路端pu和板端pu的意義
從純理論上講,pu存在的意義可以統統歸納為一個詞:「提供腳感」。
腳感涵蓋了回彈、阻尼、支撐感等多個方面(當然還有最簡單的壓的動壓不動,也就是所謂硬度)。
但是橋在設計和製造中的不合理之處,給了pu一些額外的意義(
這麼說是因為,如果我們有一個設計絕對合理、製造工藝絕對精準的橋,它的「回正」和「穩定性」等性能表現都可以通過橋本身的結構來解決,而不需要依賴pu提供額外的支持,這個道理騎過自行車,試過不抓把騎行的人基本都能理解個大概):
(1)首先,路端和板端兩個pu的基本功能本來應該是一樣的,但是對於一些自然回正能力不足的橋來說,板端pu能夠增強掛桿的回正能力。
如果一個橋的板端pu特別軟,在滑行中,重力的作用會把掛桿角度壓低。這就是一些橋通常路端pu要比板端硬(很多人都這麼調試自己的橋)、比板端粗壯(例如一錐一柱的橋)、比板端高的原因(例如 ot 的 pu )。
但是,對於那些以及用設計和結構保證了自然回正能力的橋來說(例如ronin 橋,和很多的tpk橋),板端 pu 獨有的這種功能也就沒啥意義了。
(2)第二個意義是限制掛桿的左右橫擺。掛桿只有「繞頂點延長軸旋轉」這一種運動是真正有價值的,其他的運動都不是必要的。
一些橋在掛桿上有可以緊扣住pu的pu槽,這是為了限制掛桿的橫向擺動。但是在另外一些從結構上已經消除了橫擺的精準橋上(例如:dont trip 橋、 ronin 橋,以及rogue的slalom橋),pu槽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在這些橋上,掛桿與pu的接觸面是平直的,pu的作用是單純的「提供腳感」。
很多自己配置pu的玩家,會在路端和板端使用不同硬度的pu。除了(1)中談到的加強橋的回正能力,也是為了組合出更為個性化的腳感,【趨勢適合滑手??】,比如路端80板端83,那實際踩出來的腳感就可能會接近81.5。
玩速降、pumping和slalom的玩家,可能前後橋、路端板端的四粒pu硬度都不一樣,並且前後橋角度也不一樣、前後橋掛桿寬度也不一樣、甚至前後輪都不一樣。
這是因為在實際滑行中,前後橋的功能和意義也不同。在純滑行玩法之中(包括:surfing,pumping,slalom和race級downhill),前橋主要負責轉向,後橋負責穩定和減少能量損耗和速度損耗,所以需要分別調試。
1.3 影響選擇pu的各種因素
以下8個因素都會影響你板子的操控和壓板感受,他們是一個互相影響的完整的系統。
? 1體重
? 2需要的滑行速度,
? 3支架角度
? 4有效壓板力臂,其含義是:任意一個輪外緣到pu的距離和板寬度的二分之一,二者中較小的一個值。
? 5板面硬度。
? 6 pu配方
? 7 pu形狀
? 8 pu硬度
這8個都影響著你操控板子的操控和壓板感受,他們是一個互相影響的完整的系統。
調試板子和選擇pu可以說是一個系統工程。
我們在固定體重的前提下簡單列一下影響關係:
關係1:體重固定時,你想要得到一個合適的特定的壓板感受,那麼:
a考慮支架角度的影響。角度越大需要的 pu 越軟,角度越小需要的 pu 越硬(舉一反三:反過來想這個事情就是 pu 硬度不變時,角度越大越難壓)。
b考慮有效壓板力臂的影響。越長的力臂需要的pu越硬,越短的力臂需要的pu越軟(想一想這意味著什麼)。
c 考慮與滑行速度的關係。滑行速度越快的玩法,選擇的pu越硬。在同一玩法中,速度越快,也應該選擇相對更硬的 pu 。
d 考慮板面硬度的影響。板子越硬,你需要的pu相較搭配軟板時也要更硬。反之亦然。
e 考慮pu形狀的影響。選擇越粗壯的pu時,你需要的硬度越軟,越是高的pu你需要越硬的pu(重申一下這一部分的限定條件,這一部分是在討論獲得特定腳感,翻過來理解就是高的pu好壓一點)
關係2:首先是主流好pu配方的回彈關係是:
riptide krank > venom SHP > riptide APS > venom HPF > riptide wfb
在通過硬度不同造成他們一樣好壓的前提下形狀的回彈關係是:
倒裝肥錐 > 南瓜/鼓型 > 肥錐 > 柱形 > 沙漏型 > 錐形。
高度輕微影響回彈感受,高的回彈會減弱,但硬度形狀相同時高的也會更好壓。
配方和形狀固定時想要獲得特定的回彈速度那麼:
a支架角度越大回彈速度越快,角度越小,回彈越慢。
b滑行速度越快,回彈越快
c板子越硬感受到的回彈越快
d體重越大,感受到的回彈越慢。
e有效壓板力臂越長回彈越慢
關於穩的問題我會放在速降那個部分里講。
舉個例子
例子1:假設1,2,3,5,6,7項固定並且是玩dancing的情況下,從硬板換到軟板會讓你覺得轉向遲鈍,壓的同樣多的力但是轉向卻變少了,同時橋的回彈也減少了,因為硬板會有更直觀的操作體驗,所以為了配合板子,記住,如果你用硬板的時候你的橋用的正合適,那麼換軟板的同時要換一個軟的pu才能得到你熟悉的操縱感受,如果不換你就會覺得軟板轉向遲鈍。並且你要換更高回彈的配方或者形狀的pu才能得到你習慣的支架回彈感受,但是如果你換軟板之後配了合適的pu,那麼你玩dancing的狀態會更飄逸。
結論:配軟板你要配回彈更高但是硬度更低的pu的才能合適。
如果情況反過來,你以前玩軟板,突然換了一個硬的會怎樣?你會覺得轉向變得很靈敏,回彈很高甚至高到你控制不住。這時候你要怎麼辦?要麼換一個更硬並且更瘦的形狀的pu,或者是更硬回彈更低的pu,你才能回到你熟悉的腳感。
例子2:假設在玩繞樁slalom的情況下,1,3,4,5,6,7都固定只有滑行速度改變了,比如我是從玩坪地繞樁改成玩坡道大迴轉,那原先的裝備就比較不合適了,需要改變什麼來匹配呢?,直觀來說,我需要1更硬的板面,2更硬的pu,或者不改變硬度只是從錐形變成柱形,3pu配方要從最彈配方改成次彈的配方4,降低支架角度。
又因為角度越大的支架,需要越軟的pu才能適合體重,角度越小的pu則需要越硬的pu才能適合體重。
所以pu該加硬多少?這都是要考慮的。你考慮的越多,試錯就越少。
例子3:我自己體重60kg平常的玩dancing的速度在均速10左右極速13~15,用50度支架,軟彈的板面,我自己使用80a左右的一錐一柱,或者路端80,板端83的雙錐。我有很多pu組合,但是基本原則是,硬度一樣時,板端的pu會是比路端更粗壯的形狀,如果形狀一樣時,板端比路端硬一點點。
我自己pumping時,前橋57.5度,venom shr配方80a一錐一柱,後橋20度左右,路端riptide 84a krank柱形,板端riptide 90a aps柱形
玩法不同,板子不同,就算是同一個人需要的pu也都不同。
第二節 pumping下分玩法surfing,ldp,slalom的pu選擇
首先講個例子:120斤的我在用25°的橋的時候,我能壓動97.5a的pu,在我用65°的橋的時候我壓80a一錐一柱則很費力。
不過一般玩pumping選前橋硬度就是看硬度對照表的loose(這個表在下一節),或者比loose再軟點,後橋則是選到合適。
這一章節要講的重點是調角度和配pu,因為自己改裝角度可是玩pumping的入門操作。
通過人壓板的「施力方向」和「」軸桿與頂點連線」的夾角來分析,在掛桿寬度和板寬不變的情況下,(也就是有效壓板力臂不變的情況下)角度每增加十度你就按照自己輕了10%選pu就好了。
同時前後橋選取pu都是按照合適體重的程度來選擇,比如我同一塊板子上前橋55度後橋10度,前橋80a的一錐一柱,後橋是90=84的組合
三個玩法細分來說呢。
surfing是不需要超高的回彈的,不用買回彈很好的pu,並且surfing橋,例如carver,本身設計的前後橋就是使用同樣的pu,所以也不用在意他前後橋的角度,如果是自己用其他橋改裝surfing才需要注意。
給surfing橋換pu不用分前後橋,都換就好了,但是如果你有需要後橋穩定僵硬一點的需求也可以自己按照喜好調試,至於我自己,我的surfing橋都是前後一樣軟的。
slalom 分為平地和大迴轉。
平地繞裝需要比較高的回彈,而坡道上的大迴轉,則需要穩定性更好,所以選取中低回彈配方並且穩定性高的形狀。
而ldp長距離pumping,前橋越彈越好。
同時,第一節c部分里的第二條,追求的速度越快,就要適度增加硬度這一原則,在ldp里尤為明顯。
第三節 dancing的 pu 調試與選擇
先來看這張體重硬度形狀對照表。
riptide krank>venom SHP>riptide APS>venom HPF>riptide wfb
倒裝肥錐>南瓜/鼓型>肥錐>柱形>沙漏型>錐形。
很多新人,配dancing的pu一味追求高回彈,甚至很多指導者也這麼說,不過事實上,這要看風格,如果你喜歡舒緩鬆弛的carving風格的dancing或者滑行速度很快的dancing,那麼~回彈太高不好,可能會控制不住給你一種橋不聽話的感覺,我試過用wfb配方的pu玩dancing,其實還不錯,但是如果你是高頻carving的dancing,腳下很快,並且跳來跳去做carving,那麼你需要的是回彈最高的配方形狀的pu。
或者,玩的不快不慢?就選擇回彈不高不低的pu
dancing的pu選擇,在基於本文第一節的原則上之後就是這麼簡單。
第四節 速降的pu的選擇和調試。
先說一些基礎常見誤會,
1誤會:後橋要擰的比前橋緊,解釋:以前大家最早的時候,沒得換pu,所以緊緊,現在都能換了,後面比前面硬不就好了?
2誤會:後面pu應該比前面硬,解釋:如果後橋角度比前橋低確實應該硬,如果你前後橋角度一樣,我建議硬度一樣就好了。
3誤會:越緊越穩,解釋:如果你有角度可調的橋或者低角度的橋,在橋低角度時,你不用太緊也能很穩。並且只要重心不對,再緊再硬該抖還是要抖的。
速降的調試類型三個分類
freeride型的調試。
休閑和直線競速型的調試。
壓彎型比賽race的調試。
先說freeride型的調試大多時候freeride,用的都是部分前後橋的裝橋方法前後橋角度一樣,可以各種180slide,不用擔心,反過來之後不習慣。
這個玩法下~每個人有每個人自己的調法,有人fr板子很軟(比如我自己)但是國內大多數人板子pu還是很緊的很硬的。不過一些國外滑手,和個別國內大神的板子還是挺好壓的,但是也有一些大神的pu巨硬。所以這個事兒完全看個人喜好了,我自己分別用兩種極端的配置,分別是軟到可以玩dc和玩slalom的pu和用我自己幾乎壓不動的pu來玩fr,得出的結論是軟點容易放出slide,但在滑行中需要更多精力保持穩定,而相對的硬的pu,保持穩定比較輕鬆,放出slide比較費勁,但是放出之後控制slide比較輕鬆。
在休閑養生降,和直線競速降上,追求是統一的就是穩,前橋角度從常見的50度減到44甚至40,後橋減到30甚至0,調試目的就是穩定性,強制告別一切抖動(很多人不知道或者理解不了零度後橋是什麼轉向感,認為轉不了彎,其實就和自行車差不多。)
養生和直線競速
配pu呢也很簡單買個wfb或者其他低回彈的配方,選擇最胖的形狀,前橋硬度按照對照表適中來配,後橋角度跨度大,相對50的橋,每減少十度,就按照自己重了10%對照下表好了。
壓彎型race的調試呢,前橋很多角度都在常規區間50到44之間,因為壓彎需要角度優勢和抓地力優勢,國外很多人呢都開始流行超窄桿了,前兩年國外人用165左右的窄桿現在國人還沒普及,而現在國際上已經開始有人嘗試100㎜了。壓彎型選擇pu呢還是低回彈為主,體重看角度,和自己適應的腳感。。
但是掛桿變窄,如果不換pu,腳感會變硬。
要不要配合掛桿變窄而換pu,這一點看各自的需求了。
第五節 一些有用的小操作的注意事項。
1
用一錐一柱的bushings,擰到最松但是硬度稍微偏硬一點點的時候,可以不換bushings,只需要把路端墊片反過來安裝腳感就會稍微軟一點了,並且如果你覺得pu的回彈太高這樣也能降低一些回彈。
不用擔心這樣安裝的安全問題,對於dancing或者pumping,這樣安裝算是常見操作了。
其實還有一些玩滑板的告訴我,滑板用所謂「硬橋」的時候如果嫌橋太硬,有些人會完全不安裝路端墊片使用橋。
不用擔心這樣安裝的安全問題,對於dancing或者pumping,這樣安裝算是常見操作了。
其實還有一些玩滑板的告訴我,滑板用所謂「硬橋」的時候如果嫌橋太硬,有些人會完全不安裝路端墊片使用橋。
2
有些時候會有壓彎之後pu被擠壓到墊片外面無法複位的情況。這時候你可以用舊的pu切一個和墊片一樣深的薄片放在墊片里,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並且這還能稍稍調整支架角度,放在路端可以加,放在板端可以減。
3
上一條反過來看,給一個本來用高pu的橋安上普通高度的pu,也能降低角度增加一些角度低帶來的屬性。
以上。
這是我目前的經驗的總結,歡迎討論。
關於pu事兒本文其實還沒有深入到每一個玩法,展開講。不過這些基礎原則。對於一般玩家已經夠用了。
而對於pumping玩法的關於pu的深入討論。
我們會在以後進行。
推薦閱讀:
※#常用的力量舉「裝備」
※旅行裝備-潛水
※可以支付的跑步手錶 | 吳棟說跑步
※夢斷中途,也許只因一件錯誤的選擇
※帶你了解數據跑步的基礎——心率區間
TAG:乾貨 | 長板Longboard | 運動裝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