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漫遊費取消對物聯網行業的影響
5 人贊了文章
最近全國兩會期間,運營商「流量漫遊費」政策取消的消息得到了民眾的關心。流量漫遊費取消,本意是降低移動互聯網的連接成本,促進移動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相對而言,運營商的個人業務和物聯網業務有著一定的關聯,物聯網業務的流量資費要遠遠低於個人業務。如果省間結算政策真的被運營商取消,那麼對於物聯網的發展來說無疑是一個利好,但同時給運營商的發展也帶來了新的挑戰。
首先,跟大家解釋一下什麼是流量的省間結算。運營商為了促進機制的靈活性,採取的是按照省份成立子公司的模式,集團公司負責功能能力的建設和政策的制定,各個省公司依據自身的業務發展和省內實際情況來靈活的定義省內政策,以達到快速適應市場的目的。於是所有的手機卡就都有了歸屬地一說,手機漫遊到別的省份,使用了別的省份的基礎網路(通話、簡訊、流量等),手機歸屬地的省份運營商是需要付費給其他省份相應費用的。說的更直白點,你省份的手機到我的地盤使用我的資源了,那你就得給我錢來彌補我。
有了省間結算的存在,就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省內套餐,例如:省內流量不限量,省內通話不限時等產品類型的出現。因為在本省內,因為沒有所謂的省間結算,其實通信成本是很低的,只要能夠維持住基礎網路的運維成本,又有錢賺,大部分運營商都會跟進。這也是為什麼聯通推出不限量套餐後,移動和電信能夠快速跟進的原因,因為省級運營商有這個資源,可以自行在系統中配置相應的套餐,進行向市場銷售。畢竟,人們大多數時候都是在歸屬地工作和生活的,即便人走出本省,但全國流量也是有個上限限制的,這也是為啥各個省級運營商省內不限量的原因之一。
但是在物聯網領域,特別是那些移動設備的聯網需求,跟個人用戶就不一樣了。三大運營商在物聯網領域都有布局,畢竟運營商做人的生意已經做的差不多了,物聯網的連接潛力很大,都需要儘快的推廣,並佔據市場。為了推廣自身的物聯網業務,各個運營商在流量資費上都給予了很有誘惑力的資費折扣。物聯網領域的資費折扣一直以來都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最主要的原因是流量有省間結算費用,省份公司可以拓展自己的市場,但是不能賠錢做,所以省間結算費用就成了支撐物聯網流量價格的最後一道牆。現在這個牆有被推倒的趨勢,那對於物聯網流量行業來說,這意味這巨大的機會和挑戰。
從挑戰的角度來說:
- 省間結算的取消意味著流量的地方保護主義政策終結,不同省份的運營商之間可以開展直接的競爭,畢竟在一張便宜的北京卡和一張貴的合肥卡之間,用戶肯定會選擇北京卡。集團公司要麼進行必要的管控,要麼集中發卡,設備在哪收入就由集團支付到哪個公司。這個變革對運營商體系的挑戰巨大。
- 手機流量價格下降,手機完全可以作為所有隨身攜帶設備的網路接入終端來使用,對於使用WiFi聯網的移動設備而言是一個利好。原來那些只能通過WiFi上網的設備可能會迎來一個銷售高峰。但流量費用的降低,設備自己聯網也會變成一種趨勢。終端設備內置流量卡會成為運營商爭奪的一個戰場。
- 會有更多的以分享手機流量為上網模式的移動終端出現,由於其成本優勢,對於自帶聯網模塊的移動終端設備而言是一個打擊。車載導航產業可能會首先受到衝擊,畢竟汽車行業的成本壓力較大。
從機會的角度來說:
- 省份運營商之間可以相互競爭,但不同的物聯網行業有不同的流量管理訴求,價格已經不具備任何的競爭優勢,誰能夠提供的服務更好,誰就會獲得客戶的訂單。因此,能夠為運營商提供流量管理平台的服務商就有了市場機會,之前在這個領域有一定深耕的軟體外包企業可能會迎來一波收入高潮。
- 流量價格的降低已經不能給運營商帶來必要的利潤,運營商肯定會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與流量有關的終端設備可能會成為運營商的下一個著力點。以贈送流量為噱頭的智能終端:手機、PAD、車聯網設備等會迎來一次機會。關鍵在於誰能夠設計出足夠好的商業模式,即讓用戶得到實惠,又讓運營商獲得利潤,同時自己又能夠在中間賺錢。這其中可能會出現瘋狂的做法就是終端贈送,然後靠後向運營來掙錢的模式。
- 運營商從根本上來說掌握著底層數據,運營商也是一個龐大的基礎數據收集方,不排除將來政府為了補貼運營商的收入,利用數據來向運營商輸入利益。這個極有可能是從智慧城市為出發點,利用三大運營商的基礎數據,挖掘出更多對於政府機關而言有價值的數據。大數據技術和分析公司,可能會有相應的商機。無疑,貴州省的運營商在這個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沒準現在他們已經這麼做了。
- 身邊聯網設備的增多,不同設備如果是不同的帳戶對於用戶來說是一個比較煩惱的事情,一個帳戶下關聯多張卡然後共享費用已經變成一個剛需。與家庭分享相同,不同的號碼之間共享流量、通話、簡訊等業務,一個帳戶繳費,手機、寬頻、終端設備均可使用的模式將來會成為趨勢。並不排除有第三方公司能夠整合三家運營商,對外提供這樣的金融服務,為用戶提供類似的流量,通話和簡訊共享服務。
當然以上的這些肯定不會在較短的時間內出現,畢竟物聯網業務與個人業務現在一般在運營商內部有明確的分工,個人業務的政策轉變可能在1年後才會在物聯網業務上落地,這也是一個機會,讓看到這些機會的公司有時間來做準備,進而迎接後面即將到來的移動物聯網設備激增的暴風雨。
推薦閱讀:
※車聯網產業-2020
※無人駕駛再推進:車聯網道落地北京
※CBInsights:除了汽車,自動駕駛還將顛覆這33個行業,比如健身行業……
※車聯網服務費到底該誰來出?
※5G時代車聯網數據的採集與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