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生活中的觀心之法

請選中您要保存的內容,粘貼到此文本框

一如(文)

學習佛法,總不離聞思修證這一過程。而這,並非一個孤立於生活百忙之外的一個過程。或者說,它正是生活林林總總的本身。如果,我們可以這樣看待修行,就知道,自己並不會失去道場,更不會失去精進的時機。

進一步觀察思維,甚至會發現,菩薩「六度」萬行,都已經在生活里具足。當然,這裡講的具足,僅指機會具足。抓不抓得到,能不能落實好,還在於自己對心的觀察力度。抓不到機會,就不是在行「六度」,相反的,就是在夢幻顛倒中造作業因。再說的直白一些,即使自己在「聞思」「修行」佛法當中,由於失去對心的觀察與明覺,已落入無明和我見之中,基本上可以斷定是在造作業因(有善有惡),他必因此而輪迴;相反,如果時時處於明覺之中,對心有清楚的了知與觀察,即使在做與「佛法」不相干的「俗事」,由於他的明覺與出離,可以斷定他是在正念與正行之中,他必因此而證悟。

生活中,時時處處都是提高自己修行品質的境緣。時時處處,都可以修止觀,發菩提心,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智慧,從而來到解脫無礙的「彼岸」。前提,要有一顆清凈無染的「妙觀察心」,也就是明覺。而這顆心,是通過兩方面因素造就的:一是以各種善行、方便,比如念佛、打坐、持咒等方法,提煉出來的穩定度(定力);二是對正法有一定的聞思基礎,比如學習佛經、具德善知識的開示等。前者保證自己可以隨時照見自心的變化,後者保證永遠敞開心菲,面對紛繁的外在境界,經常可以找到一個可以參考、比對思維的坐標,而非完全活在自己的臆想之中,以「我的認為」來取捨判斷。佛門常講,從聞思修入三摩地,聞思即是廣學,修證即是觀心。

有一個例子,可以較形象地說明以上問題:

當某一天,你正為求法、學法而「精進」在各個博客之間,在自己的小空間里進進出出時,突然,你被人無緣無故的指責了一頓。你當下怎麼辦?

甲:無明之火頓時冒出。必以相應之語氣回擊之而後快;

乙:經過對自己的勸說(主要考慮自己是學佛之人,要有個學佛人的樣子),忍住不發火(發火要燒了自己功德林啊,呵呵),然後迴避之;

丙:引經據典,相應的去耐心說服之,實在說不通時,就送一句:阿彌陀佛,你好自為之。當然,有時心裡會想,「你怕是要下地獄了」。

丁:欣然,接受之。

說到這裡,有人已明白的差不多了。但在歷緣對境中,我們能否於當下立即明白,能否立即做到,這是另外一回事。

讓我來試著分析一下這個案例:

甲的情況,是完全活在無明衝動之中,並不明確知道佛法正是修心的方法,也還不知道自己處於什麼狀態,沒有學會反觀自心,無法生起慚愧。如果不及時醒覺,會繼續在自己認為的「佛法」中,流浪生死。

乙的情況,有一定的自知能力,但還不確切知道佛法中修行的真實含義,因而無法親身受益。不會擺脫我執,甚至還在「裝修行,強清凈」的狀態。這種心態,相比第一種,可能更具潛在危險。因為,這種偽裝起來的煩惱,更不容易去除。

丙的情況,有一定修學見解,同時陷於我慢、法相之中。他認為道理可以解決問題,認為慈悲就是說服,把自己的意思強加給別人,認為這是法布施。而這正是顛倒的自我知見。當然,如果認為別人要下地獄,那就更過分,根本沒看到自己這一念是嗔心,已在地獄之中。

以上三種情況,可以說是大眾常見,誰也不能完全避免。就算有證悟的人,也一定是從這個過程走過的,並非有什麼特別可恨或可憐之處。這正是世間百態,我們修行,就是要在這百態之中,在這人間污泥之中,化出自性的清蓮。

那最後一種情況,其實,並非是最後一種。這裡只是舉幾個典型例子。

對於丁的做法,我們是不是能夠理解,這很重要。這涉及到佛法修行的重要問題:內觀、六度的落實與菩提心的發起。

當人無故指責我時,甚至辱罵我時,我為什麼要欣然接受?這是一個重要的轉折和修學之處。

我想到的原因,有三個方面,當然你還可以根據自己正確的聞思給出更多的答案:

一是,聞聽別人指責於我,首先想到的不是反駁與抗辯。我即然要修行,就要學會不斷地檢討自我,現在,機會恰好來了。經過深入檢討,或者根本不用深入,只是表面一觀,即已發現並確定自己在這一方面真的存在問題。這個結論,證明對方的指責是恰當的,正確的,適時的。這就是及時的內觀,與反聞聞自性功夫。在這個同時,立即排除我慢,放下我執,再一次升起清凈道心,從一個中立的角度審視自己的一切。如果,你真的有所發現,那就一定要感謝人家冒著自己造惡業的風險,給你提供這樣一次反思、懺悔進而提升的機會!

二是,直接看到,心在於境,也就是對方「不友好」語言的刺激下,有什麼樣的反應。這是最直接的內觀與提升自己的時機。如果心有抗拒,你一下就認清它:心有抗拒;如果心有起浮,你一下就認清它:心有起浮(此處可學《大念住經》中的「心念住」)。這一清醒的明覺,會令你再一次回到現實,看到自己的實際修為情況,是真的如你自己認為的那樣清凈、柔軟、慈悲、淡定,還是有所差距,甚至是遠遠不夠。可以說,能給自己提供這樣直面當下機會的人,真的是很寶貴、很寶貴的!比起那些在自己面前一貫保持風度而從不多言的人,他對自己的提升要有利的得多啊!所以,我們一定會因為有這樣的收穫,從而生起真誠的感恩之心,而非為了表現自己的涵養,裝點出來的那種包容。

三是,當你真的已認清自己的心,沒有波動,也沒有其所指責的惡行,那麼,還是要誠心接受。因為,你清楚了知業因果報,知道緣起法則。一切,都沒有偶然。這種「無端」的、「惡意」的攻擊,必有其內在的因果,你可以做宿世怨親想,做了債償債想,做了業自在想。這樣,你還是要感恩這個業緣如此之快的成熟,為你日後的修行開闢了更加順暢的道路。

我理解,這也是佛所講的「忍辱」真意。表面上的容忍以顧全面子,那叫忍耐,伺機而後動的,那都是造作。真正的忍辱,是在明了因果的前提下,無辱可忍。我們的身外世界,身內世界,或有形或無形,或有見或無見,或有感或無感,無一例外地,都是在按照因果的規律,自然地發生,自然地消滅,不斷的變遷,變遷,所有事物、現象,均如行雲流水一般,根本不可執著,不必執著,無所執著。這就是佛陀所發現的宇宙法則:無常法性。能知無常,見無常,並忍可於此,如如不動的,他的煩惱必然紛紛瓦解,解脫即時來到。

我們再來深一步悟一悟這件事。

如果我們的心,因為真誠的感恩,一定會生出回報的意。那麼如何回報呢?你再看看這位指責你的人,他是你的恩人,他需要什麼呢?他需要真誠的關懷不?需要理解不?需要安慰不?需要正見的法,如你現在所做的,能夠時時受益的法不?那麼,他的現狀如何?你應以如何的方便,帶給他真實的利益呢?

在這整個思維的過程中,你不曾有我,全是在利他的聞思之中。這樣,因為感恩,你自然而然地生起了菩提心、利他心,並進而生出種種的方便法,這即是智慧的妙用。接下來,你會落實你的方便法,於是,你便完成了真實的法布施。這樣一連串的運作,會發生在每一天,每一時間裡,這就是最大的精進。因為,於對境之中,你未因境生出煩惱,未生出貪嗔痴慢疑,所以,你也圓滿了自己的禪定與戒行。此時,菩薩之「六度」,已經具足。這裡的具足,是真正的具足。是從抓住具足機會中,得到的具足。如是思維,如是運作,包括四無量心「慈悲喜舍」在內的菩薩萬行,你也都可以一一證入。

生活中,這樣的機會,比比皆是,我們都可以舉一反三。如果我們真的認為佛法很好,值得去嘗試,便應當毫不猶豫地抓到這些隨時發生在身邊的寶貴機會,生起真正的慚愧心、感恩心、慈悲心。最後,通過不斷的、反覆的這種訓練、聞思、修證,讓自己的心自然來到無我的境界。再去尋經問典,參機悟道,體會諸佛之法義,一定會心領神會。

如是,修行已水到渠成,進入無修而修,無證而證,無得而得的究竟解脫境界。法而如斯,大焉是義!

感恩法界,感恩緣起,謝謝你們!我以如是之清凈法義,供養一切有緣!

深入學習:「如何培育觀智以透視涅盤」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讓生活成為一種樂趣
一份「斷舍離」清單,幫你建立精簡生活
一個典型男人的生活軌跡
善待生活給予的一切

TAG: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