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宜昌:西陵美景甲天下

資料圖片

長江西陵峽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作為長江三峽唯一未被淹沒的原生態風光。很難想像,一條不足百千米的峽谷竟有5A級景區2處(宜昌三峽大壩旅遊區、三峽人家風景區)、4A級景區7處(九畹溪風景區、長江三峽風景名勝區宜昌景區、三峽觀壩風景區、楊家溪大峽谷軍事漂流風景區、西陵峽口風景區、三游洞景區、車溪旅遊區)、3A級景區3處(屈原祠文化旅遊區、泗溪生態風景區、紫陽龍洞風景度假區)。

西陵峽段西起秭歸縣香溪河口,東至宜昌市南津關,地跨秭歸縣和宜昌市。因峽區東口緊鄰宜昌市西陵山,故名。又名巴峽。峽谷曲折險峻,系長江橫切黃陵廟背斜兩翼石灰岩層所成。長66千米(一說76千米),是長江三峽中最長的峽谷,也是自然風光最為優美的峽段,以至於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留下了「西陵山水天下佳」的千古名句。西陵峽為廟(河)南(沱)寬谷所隔,分為東西兩段:西段由香溪河口至廟河,長16千米,自西而東分為兵書寶劍峽、牛肝馬肺峽、崆嶺峽等。東段由南沱至南津關,長20千米,以石牌為界,西為燈影峽(明月峽),東為黃貓峽(宜昌峽)。主要由兩壩一峽景區、西陵峽口景區、三峽人家景區等組成,為國家4A級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兵書寶劍峽位於西陵峽西段,秭歸縣境內。因峽谷北岸陡崖有幾塊方形岩石,形似書卷,其下有巨石直立似劍,故名。傳諸葛亮曾於駐兵屯糧,故又稱米倉峽。西起香溪河口,東至新灘,全長約4千米。2003年三峽蓄水前,將兵書洞口內三口重疊懸棺搬遷縣城鳳凰山,並從中發現了巴氏矛等青銅器、一把約1米長的劍及大量頭骨等文物。隨著三峽水位的升高,這個海拔114.7米,深不到5米,約5平方米左右的岩洞被水淹沒,寶劍石沉入江底。牛肝馬肺峽位於西陵峽西段,秭歸縣境內。因峽谷北岸有兩塊重疊下垂的赭黃色岩石,一塊形如牛肝,一塊酷似馬肺牛肝,故名。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馬肺」下半部被英國軍艦開炮轟擊,剝落殘缺。處新灘和廟河之間,長4.5千米。2003年三峽蓄水後處海拔119米牛肝馬肺石被切割至秭歸鳳凰山山頂,未能復原,被廢棄。據說「牛肝」高5.8米,最寬處7米,總重量約70餘噸。為地下水中的碳酸鈣沉澱而成的鐘乳石。仙女山位於秭歸縣九畹溪鎮境內。原名野火山。傳唐開元年間改今名。面積19平方千米,西北-東南走向。一般海拔700米,主峰海拔1584米。有宋建仙女廟遺址,1958年被拆毀。仙女山峰巒林立,風景優美。今建有仙女山活動斷裂園。該園北起秭歸風吹埡,南至五峰漁洋觀,總面積160平方千米,2008年建立。是長江三峽國家地質公園一處以活動斷裂為主要特色的地質遺迹保護區。九畹溪風景區位於秭歸縣九畹溪鎮境內。九畹溪發源於雲台荒南麓,楊林橋鎮朱棋荒西北。依河段為三渡河、林家河、老林河、九畹溪河,統稱九畹溪,最後溪河流至巨魚坊注入長江。九畹溪流長42.3千米。分水、陸兩路,陸路起九畹溪大橋,終至九畹溪漂流起點,沿途有仙女山、界埡、情侶峰、神牛泉、將軍岩、美女曬羞、剪刀崖、和尚岩等十餘處自然景觀;有與屈原文化緊密相連的問天簡、壇包、神鬼石、巨魚坊、求字碑、硯窩台、筆峰石、靈芝岩等近二十處人文景觀;有極具科學研究價值與觀賞探秘價值的古岩棺群,上放七具棺材,距今數千年;有正在開發的宗教特色濃郁的聖天觀;有人跡罕至,完全處於原始狀態的干溪溝,以及天下奇觀、鬼斧神工的問天地縫。水路漂流更具魅力,全長13.2千米的漂流河道分上下兩段,上段6.8千米的驚險刺激漂流;下段6.4千米為靜水的休閑觀光漂流,兩岸絕壁相對聳立,共有48座山峰,可沿途觀賞筆峰石、望夫石、猴王寨、百宵圖、仙女沐浴等美景;可領略長800米問天地縫的幽靜神奇。集探險、休閑、觀光為一體。鳳凰山古建築保護群作為三峽工程最大的文物復建地,2002年至2008年,國家將三峽庫區內的鄭萬瞻等24處古民居和屈原祠、石橋、水井等古建築集中搬遷到秭歸新縣城東面鳳凰山上復建。主體古建築有:鄭萬瞻老屋、彭樹元老屋、鄭萬琅老屋、鄭韶年老屋、鄭書祥老屋、劉正林老屋、三老爺老屋、鄭啟光老屋、游縣長老屋、鄧家清老屋、三善橋、屈子橋、屈原祠、屈子水井等。總面積近500畝,其中建築面積30000多平方米。建築物的始建時代均為清代。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泗溪生態風景區位於秭歸茅坪鎮境內,距三峽大壩12千米。景區由大溪、小溪、芭蕉溪、順陽溪等四條溪流組成,故名「泗溪」。面積20平方千米。主要景點有竹海浴場、獼猴谷、三疊水瀑布等。尤以萬畝竹海堪稱景區一絕,內有稀有品種青天絲黃、花吊竹、味精竹、筇竹等名竹200餘種,享有中國第二大名竹苑之稱。三吊水瀑布是四溪第二大絕景,落差389米,據說是三峽地區落差最大的瀑布。崆嶺峽位於秭歸縣和宜昌市交界處。因昔江流湍急,舟行艱難,「必空其聆,方可上下」,故名空聆,峽名源此。《水經注》稱此峽為「崆嶺峽」。西起九曲堖,東至周家沱,全長2.5千米。昔礁石林立,有「鬼門關」之稱。葛洲壩建成後,水位抬高,險灘已不復存在。三峽大壩旅遊區位於西陵峽中段,宜昌市夷陵區三斗坪鎮境內。集自然美景、古代遺址和現代奇蹟於一身,建有世界第一大的水電工程--三峽大壩水利樞紐工程。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壩頂總長3035米,壩頂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配有26台發電機的兩個電站年均發電量849億度。三峽大壩建成後,形成長達600千米的巨型水庫,成為世界罕見的新景觀。旅遊區佔15.28平方千米,包括三峽展覽館、罈子嶺園區、185園區、近壩園區及截流紀念園5個園區。登上海拔262.48米罈子嶺觀景點能鳥瞰三峽工程全貌;站在185平台上向下俯看,感受中華民族的偉大與自豪;走進近壩觀景點,你能零距離感受雄偉壯麗的大壩;登上壩頂能直面雷霆萬鈞的泄洪景觀;來到截流紀念園欣賞人與自然的完美結合,彷彿置身於「山水相連,天人合一」的人間美景。為國家5A級景區。罈子嶺景區因其頂端觀景台形似一個倒扣的罈子而得名。1997年對外開放。整個園區以高度的遞增從上至下分為三層,主要由模型展示廳、萬年江底石、大江截流石、三峽壩址基石、銀版天書及罈子嶺觀景台等景觀。該景區所在地為大壩建設勘測點,海拔262.48米,是觀賞三峽工程全景的最佳位置。為國家4A級景區。

三峽人文地理風情園位於宜昌市夷陵區三斗坪鎮許家沖,距三峽壩區罈子嶺僅600米。景區佔地180多畝,已建成長江水族世界、三國古戰爭表演場、旅遊商品一條街和三峽史前奧秘展覽館等。水族館設施先進,展示豐富,功能齊全,布景別緻。長江水族世界:一層主要展示中華倒衝刺、胭脂魚、長吻岩原鯉等近百個珍稀名貴品種,其中被列為國家一、二級保護和湖北省保護的就達10多種;二樓是「國寶」中華鱘的家;三樓是江豚的樂園。黃牛岩位於西陵峽中段南岸,宜昌市夷陵區三斗坪鎮境內,距三峽大壩1千米。山上有一陡峭石壁,狀如人牽牛,人呈黃色,牛身赫色,稱「壯士牽牛圖」,山名源此。因山形險峻,江流湍急,亦名黃牛峽。屬巫山。面積4平方千米。東西走向。海拔1067米,為西陵峽南岸高峰之一。山北麓江濱有明萬曆46年(1619年)重建的黃陵廟。由於地勢高聳,黃牛岩成為觀賞三峽大壩雄姿和高峽平湖勝景的最佳地點。黃陵廟位於宜昌縣三斗坪鎮黃牛岩北麓九龍山。為長江三峽最大的古建築。古稱黃牛廟、黃牛祠,又稱黃牛靈應廟,是長江三峽地區保存較好的唯一一座以紀念大禹開江治水的禹王殿為主體建築的古代建築群。據地方志記載:傳黃陵廟始建於漢代。到三國時,諸葛亮感其」舊廟廢去,使人太息」,遂修復並撰《黃牛廟記》刻於碑石,至今尚存。唐大中元年(847年)復建,名黃牛洞。宋朝歐陽修貶謫夷陵時將「黃牛廟」更名為「黃陵廟」,由供奉神牛改為供奉夏禹王。有禹王殿、屈原殿、武侯祠、大佛殿,另有山門、戲樓等,佔地400多平方米。其中禹王殿是明朝遺物,殿中有高達4米的禹王木雕像,殿前檐下「玄功萬古」匾額系明惠王朱常潤所題,殿中上樑懸「砥定江瀾」匾額系清慈禧所書,36根楠木立柱留有長江歷史上最高洪水位的痕迹。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峽觀壩風景區位於宜昌市夷陵區三斗坪鎮九龍灣山腰(海拔690米),距三峽大壩約1千米。九龍灣因九座山嶺宛如九龍臨江而得名。建有觀壩平台,是欣賞高峽、平湖、壩區街景全貌的最佳位置。景區集治水工程之大觀,建有「江南第四樓」——禹王閣、集景式觀壩廊道、黃牛神鍾、聽濤軒、農家樂等項目。三峽人家風景區位於宜昌市夷陵區三斗坪鎮境內。總面積約14平方公里,以「灣急、石奇、谷幽、洞絕、泉甘」聞名於世,共分為三峽人家、龍進溪、天下第四泉、燈影洞、石令牌、石牌古鎮、抗戰紀念館等七大景區,其中的三峽人家又由山上人家、水上人家、溪邊人家、今日人家組成。景區內有著名的「中華第一神牌」、「萬里長江第一石」、「三峽第一灣」、「西陵第一洞」等眾多奇異景觀;還有著名的「抗戰第一館」,以及富有軍事色彩的「三峽宜昌第一漂(即楊家溪漂流)」等景點。為國家5A級景區。

燈影峽位於西陵峽東段。因峽東南岸象鼻山頭屹立四快巨石,形似《西遊記》中唐僧師徒,每當晚霞透射峰頂,遠望似燈影搖曳,故名。因峽內岩壁多呈銀白色,皎如明月,又稱明月峽。長江東流至此折向南流,峽谷呈南北向彎月形,上起南沱,下至石牌,長8千米,寬200-300米。峽雖不長,但景緻不凡,可謂無峰非峭壁,有水盡飛泉。

蛤蟆泉位於燈影峽南岸扇子山下。泉水自石灰岩溶洞湧出,傾瀉於洞前蛤蟆碚上,噴注長江。由於江邊有一巨石,蛤蟆碚為長28米,寬7米的橢圓形巨石,因形如蛤蟆,背上斑皰尤為逼真,故名叫蛤蟆石。泉名源此。唐代陸羽《茶經》云:「峽州扇子山,有石突然,泄水獨清冷,狀如龜形,俗雲蛤蟆口水,第四。」故又有「天下第四泉」之名。溶洞底寬4米,右壁高2米多,左壁高1米多,呈不規則梯形,洞長約30米,洞室幽深,積泉成池。今蛤蟆石已不存,清泉依然涌流。

楊家溪大峽谷軍事漂流風景區為世界首例主題漂流,國級4A級旅遊區。楊家溪以軍事漂流為主題,充滿了濃厚的軍事色彩,具有漂流探險、軍事訓練、親水休閑等功能,漂流河段分為動水漂流和靜水漂流。全長7.5千米。遊人坐軍車、穿軍服、唱軍歌、劃皮艇,如同水上軍訓。為國家4A級景區。

西陵峽口景區位於宜昌市夷陵區境內。西起三峽大壩,東至燈影峽,總面積142平方千米。從東至西主要有嫘祖廟、世外桃源、西陵峽快樂谷、下牢溪休閑度假旅遊區(天然浴場、漂流)、龍泉洞、仙人溪生態旅遊區、西陵峽森林公園、三游洞等八大景區。為國家4A級景區。西陵畫廊位於葛洲壩上游的明月灣與三峽大壩之間,橫跨長江兩岸,以峽谷風光、地質公園為特色,主要景觀有三峽國家地質公園、震旦紀寒武紀標準地質剖面、世界華人書畫三峽石刻、仙人橋、天柱山等。西陵畫廊是整個三峽中最為神奇壯麗的峽谷,因而北宋領袖歐陽修留下了「西陵山水天下佳」的千古絕唱。震旦紀寒武紀標準地質剖面位於長江北岸蓮沱一帶。寒武紀、震旦紀地質剖面發育良好,出露完整。最古老的地層為距今28.5億年前後。1924年地質學家李四光發現並命名的,是中國三大典型地質剖面之一。仙人橋原名天生橋,位於江北岸懸崖上,它三面絕壁,一面臨江,在兩山之間,凌空飛架。傳為天上的仙女與凡間樵哥一同升天時,仙女裙帶化成的彩橋而成。是西陵峽風光的最佳觀景點,其附近的峽谷段是三峽最窄處,兩岸峽谷壁立千刃、幽深谷底驚濤拍岸,是體味三峽雄奇風光的極佳地段。站立橋上遠跳,東有石門天險,西有三把刀名峰,北有天柱山,南有明月峽,美景如畫。嫘祖廟又名西陵山廟。祖廟毀於1940年戰火,1994年重建,是祭祀軒轅黃帝正妃嫘祖聖地。嫘祖廟佔地925平方米,建築面積1217.27平方米,四層,高26.53米。殿堂正中,供奉高6.3米嫘祖塑像,嫘祖手拿蠶繭正在抽絲,兩個侍女,一個手捧金梭,另一個獻出的是絹綢,宛如正在教民蠶傳授藝主。世外桃源景區座落在西陵峽口,所轄面積200餘畝;包括桃花村、白馬洞、桃源部落。桃花村原名桃樹坪,佔地123畝,以桃花為景觀樹種。植有桃花47個品種,共4000餘株,其中包括國內外珍稀品種紅碧桃、白碧桃、撒金碧桃等。傳公元前一世紀中葉西漢南郡秭歸(今屬興山縣)人王昭君應選入宮時曾經過此地,故又名昭君園。園內建有昭君園,有龍鳳船、昭君池、泉水音、壽字碑、昭君渡、思鄉橋等景點23處。白馬洞位於西陵峽口于山腰的崖壁之上。傳因唐僧師徒四人及白龍馬西天取經路過此地而得名。一泓清流從洞中流出,在洞口門外集成一小泊。遊人乘舟一葉,盪入洞中,初入時,洞口狹窄,舟行200米後,水盡岸現。步行洞中,可見洞分5層,重重疊疊,交錯延伸,穹頂溶石變幻千姿百態,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第一層主洞尾部陡壁上,有一組雪白的巨大鐘乳石貼壁而掛,它銀鬃高聳,四蹄欲奔,恰似一匹栩栩如生的「白馬」。傳說它就是助唐僧去西天取經的白龍馬,因依戀峽口美景而客居於此,白馬洞故此得名。步入景區,由13塊巨大的漢白玉築成,重98噸,高6.68米,長8.8米白馬石雕矗立牌樓正中。白馬洞長2100餘米,總面積10000平方米,有「白馬匿蹤」、「瓊閣仙音」、「凈瓶灑露」、「觀音顯聖」等11個景區,37個景點。白馬大峽谷位於宜昌市夷陵區西陵峽北岸的下牢溪流域,距三峽大壩12千米。亦稱南津關大峽谷。傳大禹之父鯀治水時曾將孽龍鎖於此峽谷水底,南津關大峽谷又因此而得名「下牢溪」。據《山海經》記載,「黃帝生駱明,駱明生白馬,白馬是為鯀」,鯀為中華始祖黃帝之孫,別名「白馬」。後人為紀念大禹之父鯀,也稱此峽谷為「白馬大峽谷」。總面積108平方千米。南津關是長江三峽的起始點、中國大陸一二級平台的分界點。「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南津關自古就是「雄當蜀道,巍鎮荊門」的天然關卡。集原始峽谷探險、漂流與戶外拓展於一體。峽谷長18公里,寬3-50米,兩岸峭壁高100至250米。峽谷內飛瀑成群,森林密布,有古驛道、古棧道、古演兵校場、蟾潭瀑布、二跌水瀑布、紅岩落淚瀑面、寶蓮飛天瀑面、三道關、野三峽、千畝野生臘梅等40多個景觀,是全國網友自評的「中國十大戶外探險經典線路之一」。南津關下游覃家廟一帶是距今5億年前中寒武統覃家廟群出露最為標準的地段,是世界地理學界「覃家廟群」命名剖面所在地,也是長江三峽國家地質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下牢溪傳大禹父親鯀治水時曾將一條興風作浪孽龍鎖在溪底而得名。下牢溪發源於宜昌夷陵區牛坪埡,自北向南流經柏木坪、白馬嶺、覃家廟、姜家廟,至南津關注入長江,全長26.7千米,溪兩岸峰巒橫峙,上合下開,溪水清澈碧透,曲折奔流。葛洲壩竣工後,回水使下牢溪水位提高20米,建有下牢溪天然浴場,浴場旁有依山而建的楚家山寨、仿巴楚古式風雨橋,是消夏避暑的好去處。三游洞景區位於西陵峽東口西陵山北峰的峭壁間,東臨下牢溪,距宜昌市西北7千米。唐元和十四年(819年),詩人白居易、白行簡(白居易之弟)和文學家元稹同游此,白居易作《三游洞序》以記其事,洞因此而得名。北宋嘉元年(1056年),文學家蘇洵和蘇軾、蘇轍父子三人游洞留詩,人稱「後三游」。為石灰岩溶洞。洞室開闊,呈不規則長方形,深約30米,寬約23米,高約9米,面積約700平方米。地層地質年代為寒武紀,距今約五億至六億年。三根垂直平行橫列鐘乳石,將洞隔成相通的前後兩室:前室明曠,詩文滿壁;後室幽靜,旁有耳洞,可通於外。後室頂部空圓若懸鐘,以石投擊,其聲如鍾,石子落地,其響如鼓,故有「天鍾地鼓」之說。有「前三游」三人之像。洞壁上有宋代歐陽修題記、明代重刻之《三游洞序》等各種壁刻和碑文40餘塊。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景區。

至喜亭三游洞頂臨下牢溪口的山峰上有一座重檐三疊、金瓦朱欄、由「品」字形三亭組合的亭閣,這便是「至喜亭」。至喜亭始建於宋朝,由峽州(今宜昌)太守朱慶基修建在大江邊,為的是方便船夫和商旅休憩。景祐四年(1037年)文學家歐陽修任夷陵縣令時,專為此亭撰寫了《峽州至喜亭記》,使此亭成為宋代峽州三大勝境之一。楚塞樓為仿古建築楚塞樓,樓高三層。在一樓大廳可以欣賞到古樂器—編鐘奏出的音樂。登至三樓,峽口風景盡收眼底。張飛擂鼓台位於西陵峽口北岸,三游洞山頂南側,有一柱形石峰,上有檯面直徑約8米小平台,塑有張飛擂鼓石像。傳為三國蜀漢年間(221年至223年)張飛任宜都(今湖北宜昌)郡守時所築擂鼓台遺址。陸遊泉出三游洞沿石階下行到下牢溪畔,懸崖腰畔有一方形石井,依峭壁上履石亭,這便是「陸遊泉」。據《入蜀記》雲南宋乾道四年(1170年)詩人陸遊入蜀,曾在三游洞前岩下小潭取水煎茶並賦詩,後人稱陸遊井。1980年改今名。井口正方形,長寬各1.5米,兩側石柱刻有陸遊「囊中日鑄傳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嘗」詩句。世界華人國家印章刻石園原刻於三峽大壩17公里處的天柱山峭壁上,後遷於三游洞。由印章刻石和摩岩刻石兩部分組成。印章和書畫的作者為國內外知名華人中國畫畫家。如葉淺序、關山月、吳作人、啟功、沈鵬等144位作品283件,其中又取大壩江心石刻制印章127枚,其風格各異。仙人溪距市區10千米。仙人溪長6.8千米。傳有仙女在溪澗沐浴梳妝,故名。區內有三大瀑布(銀河瀑布、三疊瀑布、仙女瀑布),四大深潭(玉女潭、攝身潭、雙潭映月、縴夫潭)、巴人岩屋、猿猴自然保護區等景點。由仙女索道、仙鶴洞和仙人溪三部分組成。其中仙女索道全長888米,高低落差123.8米,上掛68把雙人坐椅,1994年對外開放。乘坐索道下探溪谷,沿溪一路下行,可見三瀑(銀河瀑布、三疊瀑布、仙女瀑布)、四潭(玉女潭、攝身潭、碧影潭、縴夫潭)、一灘(蟲半殼灘)、一洞(仙鶴洞),最後抵達長江之濱。仙鶴洞長1180米,洞穴面積3000平方米。洞內曲徑通幽,石筍、石柱、石幔、石毛、石鐘乳等千姿百態,異景紛呈。仙人溪有峰險、石怪、洞異、瀑碧、霧多六絕。西陵峽快樂谷距市區約八千米,緊靠下牢溪,與三游洞僅一橋之隔。分為遊覽觀光區(母乳泉、騰龍塔、姻緣池、弔橋、龍泉洞)、運動區(三峽蹦極、峽谷鞦韆、高空游車、飛天滑索、三峽攀岩)、別墅住宿區、游輪部組成。其中龍泉洞因大禹治水降龍於此而得名。寬3.3米,高30餘米,全長513米,主體洞景由塔林宮、瑤池宮、瀑布宮、萬壽宮、水晶宮等五景區組成。洞內景色各異,多鐘乳石,有龍肝、龍肺、龍刺、石鼓、玉柱、石筍等奇石和泉水,蔚為壯觀。中華鱘園位於宜昌市夷陵區黃柏河江心島,以展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而得名。景區佔地2萬平方米,包括鱘魚館、標本館、鱷魚館、熱帶魚館、水族長廊、展覽廳和生產養殖車間。可欣賞到素有「水中大熊貓」美譽的各種規格中華鱘,以及多達上十個品種的世界各國鱘魚,而且還可以看到揚子鱷、灣鱷、胭脂魚和種類繁多的熱帶魚及長江名特魚類。中華鱘是一種在長江中孕育,大海里成長的神奇魚類,它在地球上生存了近一億四千萬年,是現存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堪稱「水中活化石」。中華鱘的個體碩大,形體威猛,成魚體長可達5米,體重達千斤,壽命長達百歲,居世界二十七種鱘魚之冠,是淡水魚類中個體最大、壽命最長的魚。為國家3A級景點。三峽奇石村佔地150餘畝,分自然景觀、奇石經營、精品展館、生育文化奇石館四大部分。主館「凌波樓」依山傍水,古樸雄偉,總建築面積1897平方米。三個展廳收藏三峽地區數十類藏品千餘方。諸如畫面清新的清江石、造形奇特的雲錦石、色彩豐富的神龍石、歷史深無的古化石、五彩斑斕的瑪瑙石等等。生育文化奇館,它是將生育文化融入天然生成的奇石之中,從不同的角度展示了生育文化的豐富內涵。紫陽龍洞風景度假區位於宜昌市點軍區,距葛洲壩1.5千米。亦稱紫陽鳴翠谷景區。由「野鳥鳴翠谷,流水唱歡歌」的意境而來。總面積500餘畝,已開發300多畝;分三個遊覽區:體育休閑區(划船、游泳、棋牌娛樂、攀岩、潛水)、人文史料區(王篆王天宮遺址)、自然風景區(封龍山自然風景區)。主要景點有紫陽龍洞、天官廟、礦泉泳池、鳴翠谷遊客中心、金龜湖、燈籠樹群落、千畝野生山楂林、天然石隧道、長壽氧吧迷宮、裸石溝天體走廊等10個景點,其中千年蟒藤、音樂鐘乳石、千層梯田、透光鐘乳石等八大奇觀世間罕見。為國家3A級景區。

車溪民俗風景區

位於宜昌市點軍區土城鄉車溪土家族自治村內,距離市區18千米。這裡民俗文化兼具有巴人和楚人的特色,主要以田園風光和土家民俗文化為特色。景區全長7.5千米,由石仙谷、巴楚故土園、三峽民俗村、農家博物館、水車博物館、人民公社舊址館、天龍雲窟、奇石館、風洞、忘憂谷等景點組成,總面積20平方千米,有中國首家水車博物館、中國第一家農家博物館,還有全國最大的古作坊展示區,是湖北三峽地區唯一的民俗旅遊區。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新三峽十景」之一。

葛洲壩位於長江三峽的出口南津關以下2300米處,葛洲壩全長2561米,高70米。建成於1988年,由一座27孔泄水閘、2座電站、3座船閘、2座沖砂閘組成,裝機14台總裝機容量271.5萬千瓦,每年可發電157億千瓦時。具有發電、航運、池洪、灌溉等綜合效益。葛洲壩船閘景於為「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范點」。 

三峽國家地質公園(湖北)位於湖北省西部,長江上游下段。西起恩施市巴東縣,東抵峽口明珠宜昌市伍家區。規劃總面積2500長江三峽國家地質公園平方公里。共分秭歸元古代園、西陵峽震旦紀園、曉峰寒武紀園、黃花奧陶紀園、新灘地質災害防治紀念園(志留紀園)、興山晚古生代園、巴東三疊紀園、歸州侏羅紀園和宜昌白堊紀園9個園區和46個級別不同的地質遺迹保護點以及長江三峽地質博物館。其中的西陵峽震旦紀園被聯合國確認的長江燈影峽震旦紀國際標準地質剖面點,為全國三大典型地質剖面之一,震旦紀比恐龍時期還早3億多年,該剖面長約10千米,總面積近3平方千米,地層中含有豐富的古生物化石,經鑒定有216個種屬,最古老的地層為距今約28.5億年前所形成的崆嶺群,揭示了地球遠古的奧秘,被譽為「地質百科全書」。

西陵峽震旦紀園

是被聯合國確認的長江燈影峽震旦紀國際標準地質剖面點,為全國三大典型地質剖面之一,震旦紀比恐龍時期還早3億多年,該剖面長約10公里,總面積近3平方公里,地層中含有豐富的古生物化石,經鑒定有216個種屬,最古老的地層為距今約28.5億年前所形成的崆嶺群,揭示了地球遠古的奧秘,被譽為「地質百科全書」。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50)宜昌印象 宜昌反正:四、保路運動(下)
(50)宜昌印象 宜昌反正:三、保路運動(上)

TAG:美景 | 宜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