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兩課】《亞健康調理師》(七十)——推拿的常用手法
------- 每周一、五為大家傾情奉獻 ------
本文摘自中國中醫科院《亞健康調理》
第三節 推拿的常用手法
用手或肢體的其他部分,按各種特定的技巧動作,在體表操作的方法稱為推拿手法。其形式有多種,包括用手指、手掌、手背、肘等部分在體表操作,因主要用手操作,故統稱為手法。法是方法,也是技巧,就是說作為手法不是一般的簡單的隨意動作,而是有一定規範和技術要求的技巧動作.因此,嚴格地說,不講技巧的簡單動作不能稱之為「法」。推拿治病主要靠手法技巧,而不是粗暴的蠻力,有些人認為推拿治病只要有力氣就行,甚至認為力氣越大越好,因此,在治療中動作生硬粗暴,把病人搞得痛苦不堪,這是片面的。《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中說得好:「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稱為法也。」強調手法技巧,並不是說手法操作時不要用力,更不是否定力的作用,而是強調力的運用必須與手法技巧結合起來,做到既不增加病人痛苦,又能治好病。
推拿手法的優劣和熟練程度及如何適當地運用:對治療效果有直接的影響,因此,推拿醫生必須熟練地掌握推拿手法及其臨床應用。歷代推拿醫家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推拿手法提出了持久、有力,均勻,柔和而達到深透的基本要求。「持久」是指手法能按要求持續運用一定時間,保持動作力量的連貫性,不能斷斷續續,「有力」是指手法必須具備一定的力量,這種力量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根據患者的體質、病症、部位等不同情況而增減,
「均勻」是指手法動作要有節奏,用力要平穩,速度不能時快時慢,幅度不可時大時小,用力不能時輕時重,「柔和」是指手法動作的溫柔靈活及力量的緩和,使手法輕而不浮,重而不滯。以上四個方面是密切相關、相輔相成、互相深透的,持久才能使手法逐漸深透有力,均勻協調而熟練的動作才能使手法更趨柔和,而力量和技巧的恰當結合則使手法既有力,又柔和,從而達到「剛柔相兼」的程度。要使手法達到持久、有力、均勻飛柔和,剛柔相濟的程度必須經過較長時期的刻苦練習和臨床實踐,才能由生到熟,熟能生巧,乃至得心應手,運用自如。做到《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所說的:「一旦臨證,機觸於外,巧生於內,手隨心轉,法從手出。」
推拿手法在我國歷代中醫文獻中都有詳細的記載,內容非常豐富,見之於文字的推拿手法,至今約有110多種。由於歷史的原因,推拿手法的動作和名稱各家說法不一,有的手法動作相似而名稱不同,有的手法名稱相同而動作不一樣,這種狀況給學習和交流造成了一定的困難。為了便於學術交流和對手法的學習研究,使手法動作和名稱逐步得到「統一,」在保持原有手法動作的基礎上,根據各種手法動作的形態,歸納成為擺動類、摩擦類、提拿類、按壓類,叩擊類、運動關節類等六類手法,每類各由數種手法組成。
一、擺動類手法
(一)揉法:用手掌大魚際、掌根部分或手指羅紋面吸附於治療部位或穴位上,作輕緩柔和的環形擺動,稱為揉法。操作時要協調有節律,頻率為120-160次/分,帶動皮下組織一起運動,皮膚表面不能有磨擦;適用於全身各部位。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二)滾法:由腕關節的屈伸運動和前臂的旋內旋外運動複合而成的一種手法。操作者手指自然彎曲,用手背近小指側部分吸定治療部位,通過腕關節作連續的屈伸運動,帶動前臂的旋內旋外,使小魚際及掌背在治療部位持續不斷的來回滾動。頻率為120-160/分左右,。肩關節要自然下垂,肘關節屈曲,吸定點為小指掌指關節背側,要貼近體表,不能拖動、輾動或跳動。適用於頸項部、肩背部及四肢部等肌肉豐厚的部位。能促進血液循環,消除肌肉疲勞。
(三)搓法:用雙手面挾住一定部位,相對用力,作方向相反的快速搓揉,同時作上下往返移動,稱搓法。操作時雙手用力要對稱,搓動要快,移動要慢。適用於腰背、脅肋與四肢,尤其是上肢,一般作為推拿的結束手法,能調和氣血,舒筋通絡。
二、摩擦類手法
(一)推法:手指、掌或肘著力於一定部位上進行單方向的直線推動,稱為推法。可分為指推、掌推、拳推等,適用於全身,輕推多用於推拿開始或結束時以及換用手法時,重推常用於按摩過程中;能理筋整復,緩解痙攣,加速血液與淋巴液的迴流,提高肌肉的興奮性。
(二)擦法:用手掌的大小魚際或全掌、掌根附著一定的部位,進行直線往返摩擦,稱為擦法。術者腕關節伸直,肩部放鬆,,肘關節自然下垂並內收,手指自然伸開,整個掌指貼在治療部位,以肩關節為支點,上臂帶動手掌作前後或上下移動,操作時向下的力不宜過大,用力要穩,往返距離要長,如拉鋸狀,頻率為100-120次/分。適用於全身各部,。可使皮膚及深部組織產生溫熱感,具有溫經通絡的作用。
(三)摩法:術者用手指或手掌面輕放於體表治療部位,作環形而有節奏的摩動,稱為摩法。摩法可分為指摩法和掌摩法,掌摩法以掌心、掌根部分為著力點,隨腕關節連同前臂作環旋運動,頻率為120次/分左右。由於刺激輕柔,是胸腹部常用手法,具有和中理氣調節胃腸蠕動等作用。
三、提拿類手法
(一)拿法:捏而提起謂之拿。動作要緩和而連貫,用勁要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由於拿法刺激強度較大,拿捏時間宜短,次數宜少(5-10次),拿後應配合使用揉摩法,以緩和強刺激帶來的不適,常使用於頸項、肩部和四肢,有解表發汗,提神開竅,緩解痙攣等作用。
(二)捏法:用大拇指與其餘四指夾住肢體,相對用力擠壓稱為捏法。有三指捏和五指捏,在作相對用力擠壓時要循序而下,均勻而有節律性,本法適用於頭部、頸項部、四肢及背脊,具有舒通經絡,行氣活血的作用。
四、按壓類手法
(一)按法:手指、掌或肢體其它部分著力,按壓在被按摩部位或穴位上,稱為按法。常用的有指按法和掌按法;按法操作時,按壓的方向要垂直,且不作移動,用力要由輕到重,穩而持續,使刺激充分透達組織深部,操作結束時逐漸減壓。適用於全身各部,尤其以經穴及壓痛點部位常用。有放鬆肌肉,開通閉塞,緩急止痛的作用。
(二)點法:以指端為著力點,直壓於穴位或特定部位,使治療點產生酸脹感,稱為點法。點法分拇指點和屈指點,點法與按法的區別是點法的接觸面積小,用力更集中,刺激量更大。常用於骨縫處的穴位,能開通閉塞,活血止痛,調節臟腑功能。
(三)掐法:用拇指指端或指甲緣著力,切取一定的部位或穴位,持續或間斷用力,稱為掐法。以拇指掐法為常用,操作時垂直用力按壓,掌握在4-5次,不宜反覆長時間使用,常用於頭面部及手足穴位,類似與針刺急救。,能緩解痙攣,開竅醒腦。
五、叩擊類手法
(一)拍法:用虛掌拍打體表,稱拍法。操作時手指自然併攏成空心掌聲,掌心向下,兩手有節奏地進行上下交替平穩地拍打患部。適用於肩背、腰背及下肢,緩慢拍打用於運動後消除疲勞,用力大頻率快的則用於運動前提高興奮性。
(二)叩擊:兩手握空拳,用拳的尺側面進行上下交替叩打。常用於腰背部
(三)切擊:兩手的手指伸直,五指併攏,用手的尺側面進行上下交替切擊。常用於腰臀及四肢,有壯陽散寒,疏通經絡的作用。
六、運動關節類
(一)抖法:用單手或雙手握住患肢遠端,作小幅度的上下連續顫動,使振動波沿肢體遠端的關節肌肉呈波浪型傳向肢體近端,使關節有鬆動力感稱為抖法。動作要連續均勻頻率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抖動的幅度要小,頻率要快,用力不要過大。抖法可用於四肢,以上肢為常用,也常作為結束手法,有滑利關節,順理筋脈,解除粘連,消除疲勞的作用。
(二)運拉法:運拉者一手握住關節遠端肢體,另一手握住關節近端肢體,在關節的生理範圍內作被動運動,稱為運拉法。常用的有肩、肘、腕、髖、膝、踝等關節的運拉法。適用於四肢關節和頸、腰部,常在按摩結束時使用。有防止或鬆懈關節粘連,改善關節運動功能和矯正小關節的微細解剖位置改變等作用。
熱烈祝賀君竹麗人品牌2015年11月19日在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成功掛牌!【楊倩老師上市時接受央視採訪】
君竹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蓋聞業分百類,以醫者為仁,人有百流,而德才共欽,舍此孰可論君子乎?
予之謂君子也,仁義之行,山河動容,信德之言,氣貫九重;修心如鏡,日月齊暉,來自巴國多險岳,漢水貫長虹,中有一傑,人中鳳也,乃本君,王氏君竹,十二學醫,四十載求學,《黃帝內經》《本草綱目》,成竹於胸;《千金方》《傷寒病論》如數家珍;著《現代經絡美容》,揮毫《和諧中國》,《科技復興》《中國學者》箸學;拜師於紅牆,施人於眾生,辦學於蓉城,舉世瞠目;養性如竹,麗人天下,義無愧於名,其仁德久盪與心胸,故以君竹麗人名市者,豈僅上口而已也哉!
方今醫界,春秋鼎盛,群雄奮躍;緊鼓密雲,名逞雄略。君竹既出,伊易晚悅,赫赫正途,昂昂偉業,展奇材之未晚,憑英胄之一絕,擇其善,從其能,得翼翼之股肱;左青龍,右白虎,催堂堂之鼓樂,夫堂者,陣也;灸者,兵也;水火者,謀也;管理者,將軍也,突突兮指法行雲,芸芸乎久疾皆除。
招招術妙,款款情殷,歡呼之聲自巴山而雷動,傾慕之客從華夏而星奔,聽慷慨之言,觀叱吒之行,信乎大道源於天地,君子出自白丁,時君竹之旌,內則可率士氣,外則可壯丹田,上則可泣日月,下則可御鬼神,又豈是一針灸之誠耳,座君竹府,頌君子文;喝君竹酒,踐君竹行人生之,此也大快,復何他尋!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
※亞健康專欄十五、什麼樣的人容易疲勞
※巧用中成藥與亞健康說拜拜
※心.職場:身體疾病久治不愈,警惕心理生病了......
※中醫教您正確「出汗」 遠離亞健康
※有一種亞健康叫「細胞隱性飢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