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治療方法:辯證行為療法

辯證行為療法(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簡稱DBT)是一種針對複雜的、難以治療的心理障礙和問題的認知行為療法。辯證行為療法中基本的辯證是來訪者在幫助其改變的背景中的驗證和接受。辯證行為療法的接受程序包括正念(如注意現在、採取非評價的立場、炙注有效性)和種種基於驗證和按受的策略。辯證行為療法中的改變策略包括對適應不良行為的行為分析和問題解決技術,如技巧訓練、權變管理(也就是使用強化物和懲罰)、認知塑造和基於暴露的策略。

正如其他被稱為「第三思潮」的行為療法(「第一思潮」行為療法強調將基本的行為原理應用到臨床問題上,「第二思潮」行為療法增加了認知成分,消除或替代非理性、有問題的想法),如接受與實現療法、功能分析心理治療和正念認知療法,辯證行為療法強調兩個基本的相關概念:接受和正念。

接受

辯證行為療法及其他第三思潮療法把焦點放在接受問題和改變問題上——這個構想可能一開始看起來是對立且相互排斥的。接受和改變之間謹慎的平衡,在辯證行為療法中也稱為中心辯證法,它是所有第三思潮療法的辯證性的共同特徵。當來訪者有能力平街接受和改變時,接受自己的想法只是想法,從而改變他們與他們的想法之間的關係,這樣他們就獲得了朝重要方向前進的靈活性。

因此,辯證行為療法對個人事件和內部體驗(如想法、感受和身體或生理感覺)的治療與傳統認知行為療法有所不同。正如Hayes和Greco (2008)所說:「不同於以改變想法和感受的內容、頻率和形式為目標和企圖,基於接受的方法……尋找改變內部現象的功能,以減小其對行為造成的影響」,於是,熟悉且能熟練使用傳統認知行為技術的專家,特別是那些強調認知重建和與非理性想法和信念辯論的專家,一開始可能會覺得理解第三思潮方法(如辯證行為療法)而進行「心理轉換」很困難,因為這些技術與認知療法的基本假設有很大的不同。特別地,不同於傳統認知行為療法是強調改變來訪者想法的內容,辯證行為療法強調的是改變來訪者與其想法的關係。

正念

除信奉接受外,諸如辯證行為療法的第三思潮行為治療的另一個共同元素是強調正念。正念是「以一種特別的方法集中注意力;是有目的、聚焦現在且非評判的」。以這種方式來定義,正念必須.是當下的和非評判的,即使在最不愉快和最痛苦的情境和時刻亦是如此。進行正念需要三個不同卻相關的元素:觀察、描述和參與。更具體地說,「觀察是留意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行為,且不改變它們;描述是指不帶評判地標註這些想法、感受和行為;而參與要求沒有自我意識地完全投入現在時刻」。雖然針對心理健康問題的正念程序應用只有一個相對短暫的歷史,但正念已經被佛教徒實踐了超過2500年。

針對青少年的基於正念的干預在專業文獻中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特別是其在治療兒童和青少年內化障礙和問題的潛在效用方面,其中包括自傷。的確,正念和青少年表面上看起來是合理且自然地聯繫在一起。例如,在佛教中,「初學者心態」的概念是指正念的特別性質,包括開放、接受且願意並準備好了去學習;這些性質往往是青少年而非那些更固執的老年人的特徵。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鬼火」摩托,影響你我!(深度文章 敬請轉發)
你的鼓勵在吞噬孩子的自信
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的根源——家庭動力系統紊亂
家長,別逼孩子給你掙面子

TAG:心理治療 | 心理 | 治療方法 | 辯證 | 方法 | 青少年 | 青少年心理 | 少年 | 行為 | 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