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畫眉泉和回溪草堂---走遍蘇州之24

這裡流傳著一串美麗的故事。2500多年前,越國西施遠離故土諸暨被送到吳國來。吳王夫差十分喜歡這個越國姑娘,曾經在蘇州東南面的七子山下構建別墅。別墅建山中松毛塢中一支清冽的泉水旁,清泉從峭壁中脈脈流出,流入吳山嶺、七子山、陸墓山之間輾轉向南,稱之謂回溪。西施十分喜歡這裡的山泉,每天清晨在花香鳥語中面對清泉梳妝畫眉。到了宋代淳熙年間這裡始建一所道觀,之後道觀、寺院時興時廢。到了清代先有松木庵,後乾隆年間一代名醫徐大椿在此隱居,建造回溪草堂。名士官宦來往不絕,摩崖石刻因此而生。歲月如歌,西施、畫眉泉、道觀、寺院、回溪草堂、鳥語花香一路走來,直到近代。雖然逝去的歷史,點點滴滴已經很難綴聯成片,但即使如此,片言隻語依然如此的美麗浪漫。我走進張橋村,沿著蒼翠的吳山嘴往北走,遠處的七子山越來越近。山頂上的瞭望塔,乾元寺的黃牆黛瓦猶如近在眼前,伸手可觸。轉過一個灣,吳山嶺山腰間的一排黃牆顯露出來,那就是近年來如雷貫耳的城隍山道觀。我信步而入,進入山門,上了露台。左手邊是一高高的台階走廊,幾百級的台階而上,面前豁然開朗。穿過靈官殿,這裡是城皇道觀的主殿。依山而建築的道觀,整齊而肅穆,玉皇殿、真君殿、太乙殿、三茅殿,直到後面最高處的回溪草堂。覺得好奇怪,回溪草堂是什麼殿?道觀中從來沒有見過聽過。經道觀的工作人員介紹才豁然開朗。清代乾隆年間的名醫徐大椿,曾經兩次入皇宮當御醫。因為傳說被奸臣排擠,徐大椿隻身逃避在此山中,並建造了回溪草堂過起了隱居生活。徐大椿雖然過著隱居生活,但時常替農民治病。晚年自書墓聯「滿山芳香仙人葯,一徑清風處士墳」,以表達他熱愛醫藥事業終生不渝,以及他不慕虛榮、不畏權勢的恬淡高潔的襟懷。徐氏死後先葬在越來溪黃字圩,後又遷葬吳江縣八坼。現墓園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有四柱石牌坊一座,上書「名世鴻儒」。徐去世後被這裡的農民神化為城隍老爺。到了文革前這裡僅是一座小小的寺庵,只有一名目不識丁的和尚。因為不識字,所以對寺院的歷史全然不知。文革中寺院被拆,和尚被回俗安排到生產隊從事農業勞動。寺院香火也因此中斷。改革開放之後,農民自發地供奉了土地、觀音、城皇。而城皇就是清代乾隆年間的名醫徐大椿。再後來政府批准了此處為吳中區道教活動場所,過去的寺庵變成了道觀,大家也就稱之謂城隍山道觀。近250年之前的回溪草堂也就理所當然地重建在這裡。 在太乙殿的右邊山崖上有還有很多摩崖石刻,各代名人都有。遠至王羲之,近如于右任。再細看應該都是新近刻的,一打聽才知道這些石刻都是從一個叫做畫眉泉的地方複製過來的。說是複製其實也並不一定確切,就是把畫眉泉那裡的摩崖石刻拓片後,到城隍山重新摩刻。也就是說,畫眉泉那裡才有真正的摩崖石刻,是很難得的蘇州古代石刻藝術集中點 我順著村裡的小路四處打聽,一步步地尋找傳說中的畫眉泉。在西山塘村的西邊有一條正在施工的道路,路口一位護山防火的朱姓農民指點我去畫眉泉的路。這條路向很深的松毛塢里延伸。路的右邊是一條山澗,可能就是從畫眉泉流下來的回溪。走了5、6百米的距離,路沒有了,沿著山澗繼續往上走了一段路,才看到一條石砌的山道。山道依著回溪向上逶延,雖然是冬日裡,樹木疏朗,但路依然被樹木遮擋得時隱時現。順著登山道又走了幾百米才看到了畫眉泉和回溪草堂的遺址。洄溪草堂遺址掩映在密林修竹之中,環境幽雅,是遊覽的好去處。前後石壁上刻滿了各種字體的文字,右邊的回溪已經乾涸,在溪水道中有一塊文保單位的石碑,輾轉過去看,才看清是1993年吳縣人民政府樹立的保護碑,此碑距石刻200多米。碑由青石製成,坐北朝南。碑正面為保護標誌,反面為說明內容。重點保護範圍為:山坡上所有摩崖石刻,東西長約250米,南北寬100米。一般保護範圍為:重點保護範圍外拓展50米。從山谷中回到西山塘村口,池旁的那位朱姓農民還在。從他的口中我終於弄明白了這畫眉泉和回溪草堂的歷史。吳山嶺下的松毛塢回溪旁,到清順治年間建有松木庵。到了乾隆時期名醫徐大椿晚年隱居此地,建有回溪草堂就在松木庵里,畫眉泉的邊上。清咸豐年間太平軍到蘇州,那些南來的長毛四處仇恨並破壞寺院道觀教堂。據傳說回溪邊的松木庵的和尚武功了得,但畢竟寡不敵眾,也只能保住身家性命遠走高飛。松木庵寺院被全毀,回溪草堂只剩下幾件殘破的房子。到了解放後,姓朱的農民還親眼看到過這松木庵和回溪草堂的幾件破屋。到了80年代之後七子山發生過一場山洪,山塢內「出蛟」,徹底地盪盡了回溪草堂的一切遺迹,摩崖石刻也受損。如今只剩下山崖上的部分名人石刻,時時還在提醒著人們,這裡的過去曾經有過的輝煌。時過境遷,我們已經不生活在那個遙遠的畫眉泉年代,也遠離了回溪草堂的時代。現在是空山無人,但依然水流花開。我們遙望過去,神遊歷史,只是在心中描繪著過去的那種田園詩歌般的情境,追溯著我們的故鄉曾經發生的一幕幕的可歌可泣的故事!

張橋村村口的城皇山道觀牌樓

城隍山道觀上山走廊

城隍山道觀的靈官殿

複製的摩崖石刻

重建的回溪草堂

徐大椿石刻(複製品)

乾隆御書石刻(複製品)

城隍山道觀大門

這是畫眉泉摩崖石刻(真跡)

袁枚的摩崖石刻(真跡)

清代摩崖石刻(真跡)

徐大椿手書摩崖石刻(真跡)

摩崖石刻(真跡)

畫眉泉遺址

回溪草堂文保單位保護碑

進入回溪草堂和畫眉泉的路徑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東太湖水域擬命名「蘇州灣」
文徵明《草書七絕詩軸》 蘇州博物館藏
蘇州運河·外城河·胥江
蘇州 東方水城 休閑天堂

TAG:蘇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