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歷史巨片《啊!海軍》觀後感

《啊!海軍》觀後感   寫於2002年        美國是電影大國,而同時法國德國蘇聯日本中國印度也都是電影大國,皆自成體系,各成一派,都足以與美國電影分庭抗禮。     相比於現在那些胡編亂造的好萊塢大片如《機器特警》之類,一些日本歷史巨片更有歷史的厚重感。這兩天,連著看了幾部日本歷史巨片《啊!海軍》,《山本五十六》,《軍閥》的VCD,看後有些感觸。     其中《啊!海軍》和《山本五十六》是八一廠在文革前譯制的,是當時所謂的「內參片」,《軍閥》由上海電影譯制廠譯制於七十年代初。其中《啊!海軍》在我很小的時候看過,還有模模糊糊的印象。當時除了內參片,也已有了電視,但是,極少。七十年代初,我們看電視都是到家長單位的電視室,一大幫人在一屋裡看一台黑白電視,電視鎖在柜子里,有專人負責開鎖,那感覺,比到電影院看電影還神秘。當時看了些什麼因為太小已經忘了,記得有《紅色娘子軍》《白毛女》之類的,七五年以後,長大了一些,記得清楚了,當時新聞還記得一條,蘇聯飛行員駕「米格25」叛逃日本。當時「米格25」是最先進的戰鬥機,對於那時在我北邊陳兵百萬亡我之心不死的蘇聯北極熊新沙皇,我們恨之入骨,在看到這條新聞時紛紛拍手稱快的情形我還記憶猶新。 七十年代的少年生活,我們經常混進機關禮堂偷看內參片,記得除了《啊!海軍》等等,還有一部當時看得頗為興奮現在覺得又臭又長極盡吹噓誇大之能事的蘇聯影片《解放》。當時除了看電影,放了學還打架,互相砍板磚,當時跟著一幫大孩子跟別的院子的小子們打架,那可不是現在網上砍板兒磚,而是實實在在的真板兒磚,拍下去就見血。我也曾跟隨我們院的大孩子們用板兒磚將對方拍得順腦門流血,我自己也挨過對方的板兒磚,到現在我頭上還留下一處不長頭髮的傷疤。 不過,這好象也並未太過耽誤學習,我們這幫人里,品學兼優的還是有的。      扯遠了,還是說電影吧,先說這幾部影片的配音,那才是真正的配音,與劇中人物真正是融為一體,珠連璧合,極其精彩!聽了那配音,現在粗製濫造的影視配音只能說是垃圾。《啊!海軍》中主人公平田一郎是八一廠著名演員張勇手(演過《奇襲》等)配的音,《軍閥》中東條英機是由上譯廠畢克配的音,山本五十六是由八一廠老演員李炎(在《東進序曲》中扮演黃主任)配音,都配得極精彩。可能是當時內參片原汁原味的要求,他們在配音時都忠實於原作,是把原作中主人公當作正面人物來配音的。為了符合原作中的人物平田一郎,張勇手完全換了一種聲音,十足的日本武士道,不仔細聽,聽不出來是張勇手配的音。不管是出於什麼客觀原因,他們真實傳神的譯制使我們無語言障礙地看到原汁原味的作品,感謝他們。老演員們的功力的確不凡,可以在影片中用不同聲音配不同人物。不象現在的演員,只會用一種聲音也就是他們自己平時說話的聲音配,許多人物都是一種聲音,一聽就知道是誰配的,千人一面,令人膩味,令人生厭。       從敵人的立場了解敵人對歷史的態度,有助於我們更全面地了解過去,思考今天,展望未來。       《啊!海軍》,描述一位貧苦農家子弟平田一郎考上了江田島海軍學校,以後在戰鬥里成長,茁壯成長為優秀的帝國海軍軍官的故事。       影片的開頭是還在農村老家上中學的平田,和他的同學,一生的好友本多在學校參加軍訓,已是大小夥子的學生們齊唱雄壯的戰歌《元寇》,歌詞大意是,「弘安四年的夏天,國難臨頭,元寇忽必烈傾巢出動,我鎌倉的男子漢,毫無懼色,決心討伐元寇,向天下伸張正義。」這首戰歌的旋律,貫穿整部影片,多次出現,根據平田不同時期的經歷,或雄壯,或輕柔,以烘托他的戰鬥經歷和戰友之情。    這段旋律最感人的一段是平田和本多最後一次見面的時候,那時,瓜島日軍被強大的美軍圍攻,本多奉命從瓜島回後方基地求援,平田在基地招待他吃飯,雖是普普通通的醬湯米飯,本多卻吃得狼吞虎咽,原來,瓜島美軍的攻勢太過強大,日軍的處境非常悲慘,被壓制在坑道里,彈盡糧絕,只好捉老鼠充饑。衣衫襤縷的本多飽餐一頓後,重返瓜島戰場。日軍組織了運輸隊向瓜島運送彈藥糧草,但那時日本的海軍已經非常衰弱,船隊還沒到瓜島就被美軍擊沉。後來本多也戰死在瓜島,那次見面成了他和平田最後的永別。    在衣衫襤縷的本多走後,平田拿著本多留給他的鋼筆,似乎有所預感,這時,觀眾已經熟悉的《元寇》的旋律再度響起,不過此時已不復影片開始時的雄壯,而是非常輕柔婉轉,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另兩部影片,《山本五十六》描述山本指揮對美作戰前後的事迹;《軍閥》是漢譯名,原名《動蕩的昭和史》,講述東條英機發動太平洋戰爭前後的事迹。       從這些影片中,我們看到了日本人理解的二次大戰。     其一,日本海軍與日本陸軍是兩支不同的軍隊,不但對發動戰爭的立場不同,而且陸軍比較原始粗野愚昧,空有愛國熱情而實則對帝國有害,海軍則接觸現代文明較深,對西方友善,比較理智。       其二,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是為美國所逼,忍無可忍。美國一再逼迫日本從中國全面撤軍,以東條英機為首的日本陸軍則認為,自日俄戰爭以來,無數日本將士的鮮血灑在支那大陸,斷無白白退兵之理,幾十年來日本在支那大陸佔領的土地是日本將士用鮮血換來的,以自古以來諸帝國開疆拓土的慣例,日本並沒有做錯,美國欺人太甚,只有一戰。但是,日本海軍則大多對於對美開戰沒有信心,連出身陸軍的東條英機也對美國巨人的強大實力十分畏懼,開戰前,他還請求海軍出面要求他不要對美宣戰,但海軍明確拒絕了他,對他說:「是誰發動了支那戰爭?是誰使日本走到了今天這一步?陸軍播下的苦果必須由陸軍來收穫。」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東條發動了太平洋戰爭,美國一再逼迫他從中國撤軍也使他憤怒地喊道:「美帝國主義才是侵略者,反而誣賴我們是侵略者!豈有此理!把美帝國主義從亞洲趕出去!」    戰爭後期,美國的打擊越來越強大,日軍死傷慘重,連遭慘敗,巨大的壓力使東條英機心力交瘁,幾近崩潰。參與發動對華戰爭和作為首相主持發動太平洋戰爭,是日後東京審判準備將東條判處死刑的重要依據。       三四十年代的日本陸軍狂熱愚忠,他們不知道,人類歷史上延續了幾千年的帝國征服時代即將結束,文明力量將成主流,他們還在用古代帝國征服戰爭的老黃曆,逆歷史潮流而動,盲目蠻幹,發動戰爭,結果給日本造成慘重損失。那些狂熱愚忠的日本陸軍使我想起了文革中的紅衛兵。       其三,從敵人的口中我們聽到了對國民政府堅持抗戰的惱恨。     其四,從影片中我們看到日本海軍是狂熱的日本中一支較為健康的力量,相對比較理智,也更為可怕。從日本人的角度來看,日本海陸軍,都是精忠報國的健兒,將士英豪,兒郎虎豹,英雄輩出,前赴後繼,但是,陸軍狂熱,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開戰時氣勢洶洶,到後來焦頭爛額。倒是理智的海軍在面臨戰敗時,眼見失敗已成定局,仍有條不紊地繼續培養下一代海軍軍官。《啊!海軍》中那個海軍學校校長在送平田一郎前往沖繩島投入對美軍的最後血戰時說了一番意味深長的話,大意是,眼前這批海軍學校的青年,雖然戰後大多數人當不了海軍軍官了,但他們受過良好的文武教育,懂英語,日本的未來就靠他們了,只要有他們在,日本就是戰敗,也會東山再起。       從戰後日本迅速崛起的歷史來看,日本人接受了二戰失敗的教訓,舊陸軍的價值觀被拋棄,而海軍價值觀則得到了貫徹,比較務實,雖然仍然對鄰國具有危險性,但卻融入了文明世界,對鄰國來說,屬於可以理性解決問題的對手,與狂熱的舊陸軍完全不同。日本歷史學家司馬遼太郎的「司馬史觀」就主張全面否定戰前的日本歷史,他認為一九四五年以後的日本歷史才是真正的日本歷史,戰前的幾十年不算。       再說回電影,我十分敬佩我們技藝精湛的老一代譯制人員使我們有機會看到原汁原味的日本歷史巨片。除此以外,我記得當時還有一些小的電影流派,如羅馬尼亞電影,朝鮮電影,阿爾巴尼亞電影,南斯拉夫電影,乃至越南電影,都各成一派。       我印象中似乎長影配音以俄國電影和朝鮮電影為主,上海譯製片廠則譯制歐美影片較多,而北影則取兩者之間的東歐社會主義國家。       七十年代的羅馬尼亞電影十分精彩,有兩部少年驚險片我印象很深,一部是《多瑙河三角洲的警報》,一部是恐怖片《巴布希卡歷險記》,尤其是看《巴布希卡歷險記》時的驚嚇效果我現在還記得,比現在所謂「恐怖片」效果好得太多了。也可能是經曆日漸豐富了,現在的好萊塢恐怖片,我看了不恐怖,香港的恐怖片,我看了直想樂。       羅馬尼亞也拍歷史巨片,我看過的記得有兩部,《斯特凡大公》和《勇士米哈依》,影片中奧斯曼帝國西南巴沙統率的土耳其大軍「西南!西南!」的震天動地的吼聲至今想來還震人心魄!    阿爾巴尼亞電影《地下游擊隊》,《第八個是銅象》,精彩,感人,至今不忘。       朝鮮電影沒法認真看,太假,不過如果當作革命童話來看,倒是別有趣味,《看不見的戰線》《原形畢露》,當時都是我們這幫小孩兒津津樂道的,「看不見的戰線,和你老婆再見」,是當時我們的口頭禪。       還有一個不成其為流派的小流派,越南電影,我記得有一部《阿福》,講述少年阿福與美軍搗亂的故事,也是我們喜歡的少年人物。不過,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後,越南人對我國軍民的殘暴野蠻和忘恩負義,使我小時候對越南的好感喪失殆盡,轉為仇恨。     南斯拉夫電影也頗精彩,《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在七三年作為內參片放過,七七年公映,它和後來的《橋》,前後呼應,其中南斯拉夫人的「瓦爾特拳」和德軍精良英武的軍裝和裝備,給了當時還是少年的我們以深刻印象。     我國的歷史片,以文革前出品的較為好看,我最喜歡看的是《林則徐》和《甲午風雲》。《林則徐》拍得近乎完美,比後來巨資弄出來的什麼《鴉片戰爭》好看得多。謝晉等一批老藝術家,文革前拍的電影十分精彩,文革後,也不知中了什麼邪,不會拍電影了,拍出來的東西與他們文革前的傑作沒法比。     《甲午風雲》雖然嚴重歪曲歷史,把愛國將領劉步蟬打成漢奸,把無能之輩丁汝昌捧為英雄,但鄧世昌等抗日英雄卻拍得壯懷激烈,蕩氣迴腸。文革前,中國人的優秀傳統還在,還未被完全摧毀,這一點,在電影的拍攝中也能反應出來。     文革後至今所拍的所謂歷史影視劇,客觀點說,基本都是垃圾。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日本的這家酒店,可以住活人也可以住死人,竟然還非常火爆?!
淺談琉球群島的簡史及其地位問題|地圖看世界
日本留學面試秘籍了解一下?(圖文攻略,升級教程)
中國在進行鴉片戰爭的時候日本在做什麼,日本是如何走向侵華
兵行詭道、奇兵制勝-日本偷襲珍珠港

TAG:日本 | 歷史 | 日本歷史 | 海軍 | 觀後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