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眼凌晨4點的梅奧,你就知道國內醫院缺什麼!
這是凌晨四點時,全球排名第一的美國梅奧診所,空蕩蕩,無一人。
這是凌晨四點時,全中國排名第一的北京協和醫院,一千餘人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隊伍,等待挂號。他們中,很多人從零點就已經開始排隊。 有人說,美國有嚴格的分級診療制度,平時根本不需要現場排隊挂號看病。其實,這只是其一。在這些表象背後,我想談談國內的醫和患,通過這兩個最苦逼的群體,證明一個官方最不認同的結論。 1、國內的醫院缺什麼? 北京協和醫院年接待患者約226萬左右,員工總數4000多人。美國梅奧診所年接待患者約116萬左右,是協和的的一半;員工總數61100人,是協和的15倍。協和醫院是國內眾多醫院的縮影。 巨大的反差對國內醫院意味著什麼呢?這意味著: 醫院贏了門診量,醫護卻淪為廉價勞動力,缺尊嚴! 醫院贏了門診量,醫護卻要飽受職業病痛,缺健康! 醫院贏了門診量,醫護卻淪為風險高危群,缺保障! 醫院贏了門診量,醫護卻淪為猝死高發區,缺休息! 醫院贏了門診量,醫護卻陷無盡醫療糾紛,缺和諧! 醫院贏了門診量,醫護卻遭受無休止打罵,缺安全! 醫院贏了門診量,醫護卻得不到理解支持,缺認同! 醫院贏了門診量,醫護卻累死累活不落好,缺地位! 2、群眾為什麼看病難? 關於救命葯:舉個例子,人民網曾報道:中國慢粒白血病患者近10萬人,每年新增患者約為1.3萬人,胃腸間質瘤患者缺乏數據統計,但年發病率約為1/10萬-2/10萬人,高於前者。這些昔日被判為絕症的病人,因為瑞士諾華研製成功的藥物-格列衛,從而看到了生命得以延續的希望。但是新的問題來了,在中國這種藥物一個月的服用費用是23500元,儘管諾華制定了相應的優惠措施,但是一年7.2萬的費用對於絕大多數患者來說仍然是一個巨大的負擔。格列衛在中國的價格是全球最高的,而在印度才賣200元。為什麼?這個問題太難回答了,超出了我的能力。但是,有信息顯示,很多跨國公司生產的這種專利葯來到中國往往就成了全球最貴的葯。在價格這個利益傳導的鏈條上到處都是吸血鬼,價格低了,他們沒有利益。 關於藥品審批:現在的醫藥秩序非常混亂,不僅是大家都為了經濟利益,都為了利潤而爭奪市場,更嚴重的是過去幾年我們政府的部門在藥品的審批和葯價的核定上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我們全國也就七八千種葯,但是批出來的葯號大概18萬、19萬差不多,一個品種的葯有幾十個號,而且批出的價格不一樣,同樣的藥品相差十幾倍,這就導致了同葯多名、同葯多價,難免不產生腐敗。這個問題不是出在審批制度本身,而是出在審批環節的不公開、不透明,只有少數人秘密審批,這不是制度問題,這是操作的問題。 關於過度醫療:目前我國的醫療服務價格體系是扭曲的,醫生、護士勞務價格過低,無法體現人力價值。問題在於重物輕人。凡是跟物有關的就很值錢:導管、鋼板等高質量的耗材,核磁、CT等大型檢查。但跟人相關的費用卻很低:挂號費20多年了一直是5塊錢,遠低於在醫院的停車費;注射費5毛,即使不算其他成本,碘酒、棉簽也不止5毛;還有護理費,在北京當今的物價水平下,24小時一級護理的價格是9元。這種導向迫使公立醫院靠賣葯、賣高質耗材來補償,而這樣的補償方式非常低效,後果就是過度醫療。 關於醫療糾紛:我國醫院醫療糾紛解決機制執行效率低下。理想的情況是醫院發生醫療糾紛後,醫院或相關機構及時介入處理,當事醫生可正常工作。但遺憾的是很多時候在很多醫院,醫生都扮演了處理醫療糾紛的主要角色,這給當事醫生帶來了極大的苦惱和包袱,有的甚至因此而自殺身亡。血淋淋的事實證明:在醫療糾紛面前,醫院、患者、醫生,沒有贏家。 關於醫療改革:自從1985年提出「放權讓利,擴大醫院的自主權」,潘多拉的魔盒就被打開了,醫院和醫生在逐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醫療的公益性蕩然無存。看病難,看病貴是中國醫療體制的突出問題。醫改往深了說,缺乏基礎理論,衛生經濟學長期並未進入一般大學經濟學院的研究領域,而是衛生部下屬醫科大學的專屬。人們不願意拿和國企同樣改制的邏輯來看待醫改,因為很多人認為,醫療具有特殊性,然而醫療的特殊性難道比溫飽問題還大?當年的國營食堂和供銷社在競爭中退場,並未給老百姓的吃飯穿衣造成困擾。 關於醫保報銷:越是進口的療效好葯,越不報銷。我們的醫保機構對於醫療服務行為的監督非常薄弱,還對居民的健康權益卻設置了種種的限制,比方說我們都是參加醫保的,大家在看病報銷醫藥費的時候都有一個目錄,這個目錄內的是可以報銷一部分的,但是還有相當多的藥品和服務是在目錄外的,是全部不報銷的。越是貴重的葯、越是進口的藥物、越是一些療效好的葯,都不報銷。現在問題在於,我們的醫保部門只監管報銷的費用,對群眾自費的費用沒有人管。如果我們的公立醫院為了創收,就引導老百姓多服用自費的藥品和服務,群眾的負擔怎麼會減輕呢?我不贊成我們的費用報銷體系是採取一部分報銷、一部分不報銷的雙軌制,凡是與治病救人有關的費用和服務都應該納入到報銷的範圍。 關於政府投入:近日,財政部公布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累計全國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11916億元,增長17.1%。作為一名醫生,對於財政部公布的醫療衛生支出,我只想問一句話:這些錢,有多少用在了醫生護士的身上,有多少用在了老百姓身上?國家投的這些錢,怎麼醫生、護士和老百姓就沒感覺呢?反而看病難、看病貴愈演愈烈!如果政府撥款只用於改善醫院的基礎設施條件和購買大型設備,這種機制怎麼能夠讓醫護有尊嚴,怎麼能夠減輕群眾的醫藥費用負擔呢? 關於醫院創收:我們很多醫院堅持的原則是辦事不養人,我可以給你錢買設備、建房子,但是我們不能保證你工資,你去服務創收發工資,這種機制是把我們的醫務人員推到了群眾利益的對立面,這是導致醫患衝突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既傷害了群眾利益,也傷害了我們醫務人員尊嚴和白衣戰士的形象。 關於疾病預防控制:2003年非典使我們認識到公共衛生的重要性,於是國家投入巨額的資金加強了基本預防控制體系建設,所以現在應對各種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的能力明顯的增強,但我們在預防各種常見病、多發病、老年病、慢性病等方面,能力依然相當的薄弱現在,心腦血管病、癌症、糖尿病、腎病、肝病等嚴重疾病仍然在威脅著人民的健康。我們現在衛生控制體系預防控制和疾病治療是分離的,我們的疾病控制人員大多是應付傳染病的傳播,而對慢性病、常見病的傳播是否沒有太多有效的手段。我們的醫生大多數是坐診看病,等病人上門,很少深入到社區、家庭去調查、了解疾病的流行趨勢。這方面我們有相當多的工作要做。 關於醫院擴張:現在只要一說醫院擴張,房地產企業的積極性就非常高,很多房地產企業主動承諾在新建居民住宅區時,同時在周邊無償建一所大型醫院。醫療服務的保障是質量,而質量的保證是人才。可以投資蓋很多醫院、建很多病房,問題是我們的人才從哪裡來。如果我們從全國的角度整體考慮,利用社會資本短期內可以蓋很多大型的醫院或者醫療城,但是培養不出相應的合格的優質的醫療人才,怎麼辦?事實也確是如此。如今報考醫學院校的醫學生越來越少,生源越來越差,優秀的醫學生已所剩無幾,最終誰受損? 3、結論:醫生護士是「替罪羊」和「受害者」 看病難、看病貴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根治看病難、看病貴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但有一點必須明確:看病難、看病貴根子不在醫生護士,罪責也不在醫院。往深了說,醫生護士不僅是替罪羊,更是受害者! 如果您認同這個官方最不認同的結論,請投下支持一票,請傳遞出去......(萬林發的) 【關注後進行投票查看結果】 (原創文章,歡迎分享,謝絕轉載) 圖文編輯 | 淅水 版權所有 | 三甲傳真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
※國內騙局總匯
※重磅 | 國內服裝品牌影響力風雲排行榜TOP20
※進口轉基因農產品為何這麼受「待見」,國內糧食到底差在哪裡?
※陳禾塬撰寫國內第一部內丹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