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波才動被人猜-----談李清照詞中的愛情14
眼波才動被人猜-----談李清照詞中的愛情
這節課我們從一首短短的小詞講起: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有人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一個小女孩,盪過鞦韆,汗沾輕衣,突然看見有客人來了,鞋都顧不得穿,光著襪底就往屋裡跑,頭上的金釵溜下來也顧不上,可跑到門口又停住了,回過頭來看,來的人是誰啊?什麼樣?又不明著看,假裝在那兒「卻把青梅嗅」,天真活潑、憨態可掬。這首詞的詞牌叫「點絳唇」,作者是李清照,那個小女孩,就是詞人少女時期的自我寫照,非常的生動傳神,「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用若無其事來掩蓋她的慌亂、緊張和好奇,還有幾分調皮和勇敢。從意境看這首詞應該是李清照少女時期的作品。
提起李清照,人們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那十四個迭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還有「怎一個愁字了得」,可是她的少女時期,絕對不凄慘,一點也無愁。她的父親李格非,在她出生之前八年進士及第,在她出生之後八年官至太學博士,到李清照十八歲與趙明誠結婚時,她的父親已經是禮部員外郎、提點京東刑獄。這就是說待字閨中的少女李清照是高官顯貴人家的千金小姐。而她的父親不是庸俗的高官,還是學者兼文學家,著有《禮記說》數十萬言,散文寫得很豪放,人稱蘇門後四學士之首,你現在打開《古文觀止》,裡面收錄有他的散文《書〈洛陽名園記〉後》。她的生母繼母都是名門閨秀,知書善文(生母的祖輩父輩都進士出身,繼母的祖父曾是宋代最年輕的狀元,在翰林院15年)。李清照隨父來京師時,正是李格非與蘇軾及黃庭堅、晁補之、張耒等人交往最密切的時期。
這樣的出身,這樣的家學,這樣的社會接觸,使李清照簡直可以說從胎教起就開始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審美訓練,出生懂事後就更是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中成長,從而眼界高闊,氣質不凡,文學創作從開始就是高水平起點。早有人論證說,那首膾炙人口的海棠詞《如夢令》是李清照15歲時的作品: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就這十個字,流傳九百年,現在世界上至少上千萬人能脫口而出。
如果說這首詞作於十五歲的論證還不能令人信服,那麼這樣一則確鑿的記載應該毫無疑問:跟李清照完全同時的王灼,留下一部《碧雞漫志》,為李清照所列條目說她「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怎麼一個「逼近前輩」法?我舉例子:湖南祁陽縣浯溪有著名的摩崖石刻,元結撰文顏真卿楷書,《大唐中興頌》,記平定安史之亂,頌唐中興,世稱雙絕,到現在還保存完整。宋哲宗元符二年,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曾就摩崖石刻寫了一首詩,張耒跟李清照的父親一輩,都是熙寧年間進士,我們看他的詩:
天遣二子傳將來,高山十丈摩蒼崖。誰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見昏眸開。
此詩傳入閨中,李清照和了兩首長長的古體,我們只讀其一當中的幾句:
五十年功如電掃,華清花柳咸陽草。五坊供奉鬥雞兒,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來,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樓前走胡馬,珠翠踏盡香塵埃。
何為出戰輒披靡,傳置荔枝多馬死。堯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區區紀文字。著碑銘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
品評史實,磅礴大氣,見識明顯高於張耒,而元符二年,李清照16歲。你看這首浩蕩古風,有哪一點像是16歲的女孩寫的?
但今天只講李清照前期表現愛情的詞作。
這節課開頭我們引的《點絳唇》,早有論證,「見有人來」,這個人就是後來成了李清照丈夫的趙明誠,小女孩已經隱隱聽說了大人們在議這樁婚事,現在這個人來了,正好偷偷看他到底什麼樣,於是「倚門回首」,假裝地「卻把青梅嗅」,哦,文質彬彬,一表人才,原來藏在少女心底朦朦朧朧的影像終於清楚了,於是就有了下面這一首《浣溪沙》:
綉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姣美的面龐宛如乍開的荷花,斜插的寶鴨首飾映襯著少女的香腮,天生俏麗,再加上精心華貴的妝飾,已經美到了極致,但詞人不停筆,在上闋短短三句中還要似露不露似顯不顯少女心中的秘密,「眼波才動被人猜」,真是神來之筆,美目流盼,宛如彎彎明澈的秋水,流動映照著少女內心的喜悅與秘密,怕人猜,卻又希望被人猜,欲藏還彰,這是生活中極細微處的美;這種美,只有受過中國傳統文化的審美訓練,才能體驗到捕捉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衛風》中的句子,到了李清照筆下,變成了「綉面芙蓉一笑開」「眼波才動被人猜」,更加地生動、傳神、撩惹人。下闋自然轉入少女擔心這是不是自己的「一面風情」啊?於是大膽地展開半張素箋,把思念、嬌嗔與幽怨傾訴給自己心中的情人,但寫出來的信,或者是詩是詞,到底寄出去沒有,詞人不說,卻更大膽地用《鶯鶯傳》中的典故「月移花影約重來」結束了精美詞章,寫的是實況還是夢境?要不要考證一下?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迷失在她的幻想世界裡,連她自己都不清楚那是真是假,我們也就不必多餘操那個心了。
李清照跟她繫戀的情人終於成了眷屬,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李清照18歲,趙明誠21歲,兩人結婚。也象李清照的文學創作從一開始就有是高水平一樣,她的婚姻起點也是極高,夫婿趙明誠,翩翩少年,太學學生,新婚夫婦住在京師宰相府,因為她的公公趙挺之是吏部侍郎,第二年升為尚書,很快又成了宰相。可以想見這對新婚夫婦當時的物質生活境況,難怪李清照早期詞作氣質高貴風格典雅,大量湧現華美精緻的居室、擺設、庭園,甚至出現「水晶山枕象牙床」一類詞句,那是有著優裕的物質生活基礎的。
當然只有這麼個基礎不可能成就詞人,難得的是趙明誠李清照這一對戀人、夫婦,情投意合,互為知音,更難得的是他們二人除一般文人詩詞琴棋的雅興相投之外,還有共同的事業,金石研究(中國古代在金屬器皿上刻鑄文字,這叫作「金」,銘刻在碑碣上這叫做「石」,金石文字是研究古代歷史和藝術的重要資料),「夫婦擅朋友之勝」(《古今女史》卷一)。在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能結合,不允許自由戀愛的上千年里,留下記載傳為佳話的,這兩人恐怕是唯一的一對,太難得了。不信,誰還能舉得出例子來?
有人說這是天賜良緣,我推論,不是。這是他們兩個人,特別是趙明誠力爭的結果。要知道在那個時代,貴族之家的婚姻,是政治婚姻,婚姻這個詞的本義,不是兩個人的事,是兩大家族的事,中國最古老的字典《爾雅》這樣解釋:「婦之父母、婿之父母相謂為婚姻」。雖然兩人的家庭門當戶對,但是他們各自的父親分屬兩黨。北宋末年,原來的變法之爭演變成元豐元祐兩黨激烈黨爭,此起彼伏,輪流執政,這派上台,那派輕者貶官遠謫,重的就得掐肩入獄。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攻擊元祐諸臣不遺餘力,是迫害蘇軾、秦觀、黃庭堅等人的主凶之一,而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因為文章受知於蘇軾,就在李清照婚後第二年,以蘇軾「餘黨」罪名而入「元祐黨籍」罷官,可是僅僅過了四年,元祐黨人又翻上來了,作為元豐黨人之首的趙挺之,被蔡京陷害罷相,五天後死去,三天又追奪了一切官職,趙明誠兄弟也被關進了監獄。元豐元祐兩黨之爭,這裡簡到不能再簡地介紹幾句,為的是說明趙李兩家勢同水火,本不可能結為姻親,那為什麼偏偏成了親家呢?這就回到了我前邊說的那句,是李清照趙明誠兩個人,特別是趙明誠力爭的結果。元代伊世珍《琅嬛記》載:趙明誠幼時,其父將為擇婦。明誠晝寢,夢誦一書,覺來惟憶三句云:「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明誠以告其父,其父為之解釋道:「汝待得能文詞婦也。『言與司合」,是『詞』字;『安上已脫』,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非謂汝為詞女之夫乎?」 我們前邊講過,王灼的《碧雞漫志》說李清照「自少年便有詩名」,還有一個也是跟李清照完全同時的人朱弁,寫有《風月堂詩話》,其中回憶說,李格非的女兒善屬文,於詩尤工,晁補之經常向士大夫們稱讚。可見待字閨中的李清照在京師士大夫圈裡早有詩名,趙明誠肯定聞知。當然《琅嬛記》不可盡信,但倘若這一段是真的,是不是趙明誠和李清照早已相識相愛,倆人在「月移花影約重來」那次共同編了這麼一段「夢」,然後由聰明的太學生引他父親入說出「非謂汝為詞女之夫乎」這句話呢?只要一說出「詞女」,那就非李清照莫屬。即使不是這麼回事,趙明誠以其它的方式力爭,也是一定的。有記載說趙明誠喜歡讀蘇東坡,他父親都很不高興,當然更不能同意跟蘇軾這一派的人家結親了。可最後還是同意了,只能是因為他最小的兒子趙明誠堅持。皇帝愛長子,百姓疼幺兒,趙挺之三個兒子,趙明誠老三,老兒子非李清照莫娶,父母沒辦法。而且你注意,趙李兩人結婚的年齡,在那個時代,對於那樣的家族來說,明顯偏大,為什麼至少耽擱了一兩年?說明這倆人的結合不容易。除了趙挺之最小的兒子趙明誠堅持之外,找不出這兩家結親的其它任何理由。這樣的婚前戀情,比起他們婚後的物質生活,是成就李清照愛情詞作更為重要的基礎。何況他們結婚六年之後,趙明誠因他父親的緣故,也失去了官職,夫妻二人到了山東青州,屏居鄉里十年,已經不是京師貴族優裕的生活了。
那麼這時候,他們是一種怎樣的生活狀態呢?我們看一段李清照的自述:
後屏居鄉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餘。連守兩郡,竭其俸入以事鉛槧。每獲一書,即同共勘校,整集簽題。得書畫彝鼎,亦摩玩舒捲,指摘疵病,夜盡一燭為率。故能紙札精緻,字畫完整,冠諸收書家。余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葉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後。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矣!故雖處憂患困窮,而志不屈。
(《金石錄》後序)
我們知道了理解了這些背景和故事,再去讀李清照前期那些或長或短的詞章,就會受到更深更強烈的情緒感染,也才能明白為什麼她後期的詞作那麼悲苦。後期下節講,現在我們還是看她早期的詞: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減字木蘭花
這首詞肯定是作於燕爾新婚之際。花擔上賣的是花,可買得的呢,是「春欲放」,多巧妙。「春」字既指花本身,也可以指漫天春色,還可以指這新房中的春意,給人以無窮的美感和聯想。「淚染輕勻」,這花似乎剛哭泣過,被人從樹上折下,現在到了這麼個陌生地方,淚痕點點,你說這是花擬人呢,還是人擬花?「猶帶彤霞曉露痕」,哦,露珠,還是寫花呢。可是「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又拿自己和那花比去了,活活畫出一位新嫁娘的自矜、好勝甚至帶有幾分嫉忌的心理。好,就把花兒「雲鬢斜簪」,讓你新郎去「比並看」,到底誰更美。這是新婚的甜蜜,是對丈夫的撒嬌,也是對自己美貌的自信。閨房之樂,有甚於畫眉者,獨特絕妙的閨情詞啊。
但是,新郎不能總在閨房裡,這個太學生畢了業就得出去作官,於是,送別: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
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惟有樓
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鳳凰台上憶吹簫
多數評論說,這是寫思念之愁,我看不是,這應該是丈夫將走的時候,李清照寫下的惜別之詞。你看:生怕離懷別苦,偏偏離懷別苦要來,近來人都消瘦了,不是因為醉酒,也不是因為悲秋。算了吧算了吧,你這回要走,我就是把《陽關》唱上千萬迭,也難留啊。想到你越走越遠,剩我一人孤零零在這樓上痴痴眺望,只見一片煙雲,沒有你的身影。將來唯有樓前流水,會被我終日的凝眸眺望感動。而那個凝眸處,已經從今天起添上了離愁。全詞寫的是別愁,「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兩句之後,是詞人在想像將來會怎樣地思念。人還未走,就想像到將來會怎樣地思念他,才正是這首詞與一般送別和離愁詩文的大不同之處。其中「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真是想入非非,痴人痴語,流水本無情,這卻說它都感念終日凝眸,那詞人所送別的丈夫,又該感動到什麼程度?
真正離別之後,李清照的離愁又如何呢?我以大家熟悉的一首詞和一個未必真實可挺有意思的故事結束今天的課: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醉花陰
不再多解釋,只講幾個詞語:瑞腦金獸,香和香爐,薄霧濃雲就指香爐冒出來的煙;永晝一般是指夏天很長的白天,有細心的觀眾會說,「佳節又重陽」,秋天,天該短啦,那你就琢磨一下那個愁字;紗廚,是掛著紗簾的睡榻,「東籬把酒」,用的是「採菊東籬下」的典故,暗香,就指菊花的幽香;「簾卷西風」,我得強調一下,這個「簾」,還有前邊那個「試問卷簾人」那個「簾」,一定要用繁體,竹子編的,不能簡化成「簾」。我們的故事就在這「簾卷西風」前後,還是元代伊世珍《琅嬛記》所載:「易安以重陽《醉花陰》詞函致明誠。明誠嘆賞,自愧弗逮,務欲勝之,一切謝客,忘食忘寢者三日夜,得五十闋,雜易安作以示友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絕佳』。明誠詰之,答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正易安作也。」 我們回想一下剛才講的「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葉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看來李清照和她的丈夫互相爭勝,比較才華,交流研究與創作的心得,不管他們是在一塊還是暫時分別,隨時都在進行。這樣的夫妻,古今能有幾對?
我到大學去講座,常有學生拿著詞稿給我:這是我學李清照的什麼什麼詞寫的,為備咱們這個《詩教》課程,我上網一看,李清照的粉絲成千上萬。當然是好事,這些人中將來會出多少個李清照,我不敢說,但是,這成千上萬的人肯定都知道:要想寫出象樣的愛情詩詞,能夠欣賞理解愛情詩詞,就必須去尋覓、去構建、去珍惜,相應的感情基礎;要成為一個高素質的中國人,要擁有高質量的中國式情感生活,就必須接受我們民族文化傳統的熏陶和審美的訓練。
07.04.03.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
※愛情,手到擒來
※韓寒經典愛情語錄
※品味30種愛情精典
※欲罷不能的情感因素,撲不滅的愛情之火
※能白頭偕老的愛情必須經過的六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