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被美國卡住農業和能源兩個命脈.

警惕被美國卡住農業和能源兩個命脈.
[ 索菲亞大教堂6 ] 於2007-12-17 21:57:59 上帖 [ 發簡訊 ] [ 表狀 ]
2007年12月15日 南方都市報  一年一度的中美戰略經濟對話鳴鑼開張,匯率與金融開放成為毫無疑問的焦點議題,另一個未來的焦點議題能源則深藏其後。實際上,能源以及與能源密切相關的農產品是美國人繼匯率之後使出的殺手鐧,在未來會顯示出越來越強大的殺傷力。   此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的關鍵詞之一就是節能與環保。對話之前,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表示,中美在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和發展清潔能源方面有很強的發展潛力和巨大商機,能源合作可成為中美經貿合作新的增長點。他建議雙方著手三項工作:一是啟動能效合作,爭取國家發改委近期與美國能源部簽署的《關於工業能效合作的諒解備忘錄》早見成效;二是推進生物質能合作,雙方對此基本達成共識,等待簽署《中美生物質能合作協議》;三是全面規劃能源合作指南,在電力、煤炭、石油天然氣、可再生能源和節能環保五個領域合作。   大幹快上使用生物能源的惡果已經顯現,農產品價格快速上漲,發達國家與新興國家不斷上漲的CPI中都有食品的功勞,越是落後的地區食品占消費權重越大,所受負面影響也就越大。《經濟學人》雜誌鄭重宣告,低價食品時代終結。《經濟學家》的食品價格指數比1845年創刊以來的任何時候都高,按實際水平計算,自2005年以來,食品價格已上漲75%.   繼能源通脹之後,我們要應對的是農業通脹。拜生物能源所賜,能源通脹與農業通脹合二為一。   生物能源提出幾十年,大行其道是近兩年的事,先鋒國家是美國、巴西。巴西是因為環境與甘蔗作物的天然便利,美國則是有意識地發展,政府投入巨資,制訂法律扶持,甚至布希總統的親自打氣。美國提出到2022年前,生物燃料要在本國的能源消耗中佔25%的目標。歐洲計劃在2020年以前,將生物燃料佔全部能源的比例上升到10%.根據現有政策,美國生物燃料產業在2006~2012年間一共會得到政府920億美元的財政支持,日產量已從1980年的100萬升上升至目前的4000萬升以上。按照全球平均食品消費水平,美國4200萬噸生產乙醇的玉米可以滿足1.35億人的食品消耗。這直接造成國際市場農產品價格的飛速上升,且農產品價格比石油等能源價格更見堅挺,農產品與能源兩者奇妙地聯為一體。   發展生物能源一箭三雕之計,既能鉗制中東、俄羅斯、南美等產油國未來的發展,能把握新能源的主導權,也能使世界通脹加劇,重新分配財富。   中國是農業通脹與能源通脹的雙重受害者。最大的風險在於發展生物能源導致農業通脹無法扼制。中國是世界第三大燃料乙醇生產國,2001年國務院決定在吉林、安徽、河南等四省建陳化糧乙醇廠,2006年11月生物能源發展規划出台,各路企業紛紛進軍生物能源領域,玉米、木薯、陳化糧等燃料乙醇原材料需求大漲。   中國糧食安全問題突現。每年生產燃料乙醇需要400萬噸玉米,意味著佔據470萬畝耕地,對應著減少165萬噸大豆產量。世界觀察研究所在2006年6月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稱,巴西生產的生物乙醇占其全部燃料消費的10%,僅需要其3%的耕地,但在大部分國家這種模式行不通。該所估計,要像巴西那樣達到10%的目標,美國將需要30%的耕地,而歐洲則需要72%的耕地。中國有這麼多耕地嗎?   生產玉米導致大豆等作物播種面積減少,從2000年開始,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大豆進口國,目前中國國內大豆產量已萎縮至1500萬噸,而大豆進口依存度高達70%左右。而豆類等大宗商品的定價權在美國。農民放棄大豆改種玉米一是因為玉米價格飆升,二是因為國內大豆在價格上無法戰勝帶有優厚補貼的美國豆。   如果以為中國人就此可以高枕無憂享受美國的廉價大豆,實在是過於天真。從進口現貨價格上失去的,美國人必定會從農產品大宗商品市場奪回來,國內連豆、豆粕價格躥升,農產品定價權旁落,農業通脹幽靈顯現,CPI中食品部分以火箭速度攀升。有關官員總是向民眾反覆宣揚,農產品需要完整的生長周期才能下落,但兩個生產周期過去了,農產品價格不僅沒有下落反而節節上漲,見機甚早的商人早就布局農產品市場。這些官員應該有勇氣直白地告訴人們,農產品價格在這幾年都不可能下跌,因為農業與能源的雙重通脹是我們目前無法應對的國際壓力。   糧食安全威脅使國家在2007年限制糧食大量用於生物能源的生產,以保障人畜使用為第一原則,中國生物能源發展開始轉向非糧食作物。這是一個遲到但是正確的選擇。   但中國清潔能源的問題仍未解決,與掌握一流技術的美國企業聯手成為政策的優先選擇,這是美國企業繼匯率之後在中國所能獲得的最大、最穩定的市場。能源與農業通脹問題還將持續下去,直至這一市場培育成熟、徹底商業化,在這一領域進行的爭奪戰關係到能源業的未來,目前的布局是提高門檻,使中國民間資本知難而退,由手執貶值中的美元的外資和國有資本全面佔領。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美國能源部發布首份國家實驗室報告
「嫦娥」計劃探測月球每寸土壤 找尋新能源
中英經貿禮包全解讀:從金融、能源到簽證
誰靠新能源汽車發財?(15.10.29)
俄將對華合作納入能源戰略調整 盼加大對華供氣

TAG:美國 | 能源 | 農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