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誰革了元朝的命?

當人類剛剛撫摸到圓潤的錢緣,皇權就試圖主宰天下財富,歷代幣制更迭的背後不過是一場封建統治者分配財富的遊戲。統治者手中的刀槍真能主宰財富嗎?五千年歷史長卷中,每當皇權自認為可以統治金錢,便會被金錢反噬。一次次戰亂的背後都有財富原罪,但一次次盛世輝煌何嘗不是順應了貨幣天道,所謂數字時代的「0」與「1」不過是在得失金錢之間徘徊。

元朝貨幣

南宋時期,因為戰事,朝廷不停地增發紙幣,導致通貨膨脹,民不聊生,終於亡國。

元立朝較短,入主中原前一直以銀作為貨幣,當時的銀錠又稱「元寶」,元寶的「元」字即代指元朝。1263年,忽必烈建平準庫,平抑中統鈔與金銀的兌換比率,從職能上看,這個平準庫頗類似於今天的中央銀行。

忽必烈滅阿里不哥、統一南宋,幹了很多大事,也花了很多錢,立朝之後更急需用錢。於是,即以紙鈔替代銀錠,忽必烈的思路是想發多少就發多少,這樣花錢比較方便。貫徹忽必烈思路的人,是幾位理財師。

第一個出場的理財師,叫阿合馬。

阿合馬,生辰不詳,如何進仕不詳,《元史》對他的記錄是「回回人也,不知其所由進」。

阿合馬的理財方式非常簡單,一句話就可以概括:無論用多少銀子,領導給個數,他就照印。1275年前,中統鈔每年最高發行量不過11萬錠(銀子50兩為一錠),1276年以後為140萬錠,到1282年阿合馬被殺時已經發行了680萬錠。

公平地說,1276年忽必烈對南宋用兵,軍費開支驟然大增,阿合馬也是沒辦法,發鈔票是難免的。問題是1279年滅掉南宋後,對南宋會子、交子的處理,阿合馬太不厚道。忽必烈開始的想法是「江南交會不行,必致小民失所」,原意是想保持江南貨幣。阿合馬卻出了一個餿主意,以中統鈔兌換江南交子,面值50錠銀子的交子兌1錠中統鈔,交鈔不得兌換金銀。而且,在江南巧立名目徵稅,中國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喪葬稅」就是阿合馬的傑作。

這擺明是搶劫,反正南宋遺民被元朝定位「南人」,在元朝四等人中排名最末。就是搶了,又能如何?

忽必烈在稱帝後曾在排漢和崇蒙間猶疑,從重用阿合馬來看,他最終選擇了崇蒙。不過他很聰明,把漢族官員的仇恨轉嫁給了阿合馬。因為阿合馬不是蒙古人,是回族人,仇恨不至於全部集中到蒙古貴族身上。阿合馬就這樣被推上了前台,《元史》中不斷指責阿合馬,其實阿合馬所做的並不比他的上級忽必烈更過分,只不過他在前台,表演更為刺目罷了。與其他權奸的結局相似,阿合馬後來被黑掉了,方式是暗殺。

第二任理財顧問隆重登場,盧世榮。

盧世榮是一個低級官吏,江西茶葉專賣局(江西榷茶運使)局長,據說頗能理財。盧世榮確實太有才了,可惜,他生在元代。盧世榮的主要想法歸結起來有兩條:第一,准許民間金銀自由交易、恢復平準庫、恢復銅錢;第二,以財政收入為準發行紙鈔,利用稅收勸課農桑,以商制牧。

盧世榮應該是站在朝廷立場上說話,沒有考慮蒙古和漢臣的紛爭,也就是想從貴族身上揩油。無論蒙臣、漢臣,這幫當權者豈是好忽悠的?在蒙漢雙方攻擊下,僅三個月,盧世榮就被罷官。

盧氏理財方案被否決了,第三位理財專家閃亮登場,桑哥。

桑哥的辦法是發行「至元寶鈔」兌換中統鈔,比率1比5,同時,規定市面上的東西不準漲價。估計桑哥的原意是以至元鈔兌中統鈔,最終恢復紙鈔信譽,為展示自己的決心,他甚至在1289年(至元25年)毀掉了中統鈔鈔版。無論決心如何大,只要皇帝用錢,桑哥就得給。皇帝花錢又大手大腳,除了跟人動武,還經常賞賜臣下,一賞就是幾十萬錠。桑哥只好拿出阿合馬的老手藝,增發。在漢臣又一輪攻擊下,1291年桑哥敗下陣來,被抄家滅門,是三位理財師中結局最慘的一個。1295年,忽必烈的孫子鐵穆耳登基。鐵穆耳是一個守誠之主,一生都在蒙漢之間拿著鐵鍬和稀泥,他幹得最多的活兒,就是不停地給雙方封官:封漢臣為文官,封蒙古人為武官。財政則仍握在回族人手裡,當然還是爛成一鍋粥,實在沒什麼可誇耀的。1307年,元武宗被眾人擁上了歷史舞台,元武宗蒙古名叫孛兒只斤,漢名叫海山,蒙古名字太拗口,就叫他海山吧。海山繼位,史籍記載此時已是「帑藏空竭」。1309年,此時至元鈔已虛發1千萬錠以上,嚴重貶值,實在流通不下去了。1311年,海山薨,其弟愛育黎拔力八達即位,為元仁宗。仁宗即位後革新政治,頗為振作,他最大的功績是恢復科舉,崇尚漢學。不過,蒙古貴族實在沒什麼文化,反正以前什麼都不知道,儒、釋、道都是好東西,照單全收,「三教合一」的社會理想就此提出。但在幣制上,仁宗就不合格了。仁宗禁銅幣、禁金銀民間交易,重鑄至元鈔版,這些都不是仁宗錯誤的地方。仁宗最大的錯誤是太急了,甚至連鈔版都沒做好就開始印刷鈔票。昏鈔和偽鈔開始泛濫,昏鈔就是印刷不清楚或者損壞的鈔票,本來昏鈔可以到官庫倒換,但是很多官吏希望靠此謀利,昏鈔根本換不出去。偽鈔就是假鈔,元朝鈔版用銅,很容易偽造,他所用的鈔版竟然是木頭,偽造更容易,最後偽鈔數量很有可能已經超過真鈔數量。儘管如此,海山和仁宗統治的9年,仍然是能跟諸代明君相比的9年。1320年,仁宗薨,此時距離朱元璋出世僅剩8年時間,元朝的日子已經不多了。仁宗之後,又經過幾代帝王角逐。1345年,元順帝妥懽帖睦爾得到了一個噩耗:黃河決口了。1345年、1346年、1348年黃河三次決口,最終改道。作為皇帝,總不能看著黃河泛濫,淹死了還好,淹不死就會成為流民,那才麻煩。反正要餓死了,乾脆就搶,搶富戶、搶官府。總之,有什麼搶什麼,一般來說,大規模流民是朝代滅亡的開始,也為農民起義準備了充足的兵員。妥懽帖睦爾對元朝人民發出了號召:一定要根治黃河!1351年,朝廷派工部尚書賈魯以總督河防,具體工作,就是把黃河弄回老河道里去。這可是大工程:僅役徒就15萬人,還有2萬士兵幫忙。17萬人,要吃、要喝、要住,修河是要錢的,而元朝稅制是出名的爛泥,根本沒錢。妥懽帖睦爾想解決經費問題,方法是改行鈔制。黃河工程動工當年發「中統交鈔」,說白了就是以新鈔兌老鈔,以少兌多,同時鑄「至正之寶」銅幣。銅幣第三次出現在元朝歷史中,不過妥懽帖睦爾實在不該同時印一堆中統交鈔,兩種貨幣同時流通,銅錢會被人們放到櫥子里,留下一堆沒用的廢紙。而且「中統交鈔」的發行量實在難以恭維,這裡沒有列出印鈔數量,因為各種史料出入實在太大,不過物價上漲的記錄卻比較一致:總的來說,1351—1355年大都糧食價格上漲應該沒超過1000倍。役徒大概根本吃不飽,於是工地上開始流傳一句話——「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1351年,有人在河道中挖出一個獨目石人(是不是有人自己埋進去的,無從可考)。藉此機會,張士誠、劉福通、徐壽輝一干人在工地上拉起了紅巾軍,挑動黃河天下反!

很快,張士誠占江浙,此地錢糧收入占朝廷的40%;劉福通占河南,此地錢糧收入占朝廷的20%……元朝已經岌岌可危。

此時,中統交鈔只能在都城大都附近流通,貨幣搶劫能力已經很有限。大都百姓不是白痴,很快,都城民間罷紙鈔,開始以貨易貨,實物貨幣再次出現在這塊多災多難的土地上。1357年,大都再設便民庫,換髮昏鈔,竟然沒有人光臨,元朝徹底崩潰了。

1368年朱元璋稱帝,同年妥懽帖睦爾逃奔上都(今和林),元亡。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山西:需要排長隊才能吃到始於元朝忽必烈之母所賜的名小吃——太原羊雜割
明太祖朱元璋最喜歡的武將,竟是元朝的他
元朝詳細介紹
每人一段話,讓你秒懂元朝15帝

TAG:元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