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有些心理學實驗,就算被試者同意了,也不太道德?

在心理學研究中,是否存在即使被試自己同意,對其研究也是不道德的情況?

狼寶寶,心理學的學徒;社會心理學項目博士生

這裡的「被試」我們假定為是人類被試——動物被試就由不得同意與否了……

知情同意——得看知的是什麼情,同的是什麼意。若是「虛情假意」,那也算不上「道德」了。

社會心理學中有兩個非常有名的研究,一個是米爾格拉姆的電擊服從實驗,一個是津巴多的斯坦福監獄實驗。「有名」的點不僅僅在於其研究主題本身,而且這兩個研究還推動了學者對研究倫理的探討。這倆實驗還都符合這個題目,被試都是同意參加的,然而,實驗確實也是「不道德」的(至少從今天來看)。

你可以在任何一本「社會心理學」教材中找到這兩個實驗——電擊實驗是在「服從」這部分,而監獄實驗通常在「態度」這部分。這裡我們就不贅述兩個研究的具體步驟了,知乎上很多朋友都分享過。

我們可以將這兩個研究結合起來看——它們都探討了社會情境對人心理行為的影響。實驗社會心理學家一直在追求【操縱】社會情境這一變數,然後看看這些變數對我們會造成怎樣的影響。既然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我們就必須人為地設定一個環境,然後將被試置於環境中,觀察其言行。而且,為了使言行(因變數)更為真實,研究者還必須隱藏部分關鍵信息。試想,如果被試還沒來參與你的研究,就已經知道目的,他還怎麼真實表現。

以電擊實驗為例:

假如你還沒來實驗室就已經知道本研究是為了探討人們在權威力量面前,是否會表現出服從——甚至服從於傷害他人的命令。

當研究者(權威)命令你按下電擊按鈕時,你還會按嗎?畢竟,沒有人想被人指摘。

當然,你也可能會按。反正你也知道「電擊」是假,裡面那個學生才是真正的表演藝術家。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研究人員為了讓研究更加真實,必須隱藏真實目的,而編織一個故事。電擊實驗中,研究者告訴被試我們正在進行的是英語背單詞教學活動,希望你來配合。你本著「助人學英語為樂」的良好態度參與實驗再正常不過了。

被試既然來了肯定說明他們是同意了的。然而,知情同意在這種情況下其實是個「幌子」——被試知的是假情,卻是真同意。

在這兩個實驗中,被試都有不同程度地負性體驗,包含痛苦的情緒甚至攻擊的行為等等。儘管研究者一再向公眾解釋他們盡了一切可能消除這種不良反應,並且認為與實驗結論的偉大程度相比,這些不良反應九牛一毛(在《改變心理學的 40 項研究》中有精闢論述)。

在這後來,各大機構都認為要加強研究的倫理管理,要求各個學術機構對研究的設計進行倫理審查。研究者本身也應當自律,如果需要隱瞞實驗的真實目的,必須在實驗結束後告知被試(debrief),如果研究會帶來負性體驗,也必須在知情同意書里講明。

比如社會排斥這個主題。對被試啟動社會排斥會帶來負性的情緒體驗,心痛體驗,甚至產生攻擊行為,不道德行為等等。這些通常會在實驗開始之前簡要的說明:

「本實驗可能會帶來一些不良的情緒反應,但是我們保證這些反應比起生活中的大多數情況都弱很多。但如果你仍舊感受到不舒服,你可以聯繫我們,或者到心理諮詢中心尋求幫助」。

在實驗結束之後,我們會解釋:

「由於實驗的需要,我們隱瞞了部分內容,希望得到你的理解。在本實驗中,我們真正想要探討的是:blabla。其中,(某個操作)是為了讓你產生不良情緒的,它並不是真實的……我們再次為給你帶來的困惑而感到抱歉。」。

通過上述舉措,我們可以最大程度地消除實驗給被試帶來的潛在的「傷害」。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讀《道德經》參悟「上善若水」 水者
道德婊是生活上的高危人群
4-道德真經傳卷之三
道德經詳註第二十六、二十七章

TAG:心理學 | 道德 | 實驗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