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名老中醫如何治療痤瘡
為了方便廣大杏林學苑用戶觀看學習課程,杏林學苑技術團隊特地打造了一套全新的在線學習課程,大家可根據自己特長選擇相應課程學習,隨時隨地點播學習,每周一會上傳新視頻,祝您高效快速的提高診療技術。
觀看方法:點擊文章最下方閱讀原文,即可進入系統,選擇相應課程進行
⊙作者:魏輝
⊙編輯:杏林君
痤瘡為常見皮膚病,近代中醫名家治療各具特色,體現了時代的特點,試總結如下:
1主方加減
陸德銘教授認為陰虛火旺為發病之本,肺胃積熱、血瘀凝滯為發病之標。治以養陰清熱,活血、化痰,其基本方:生地、玄參、麥冬、天花粉、女貞子、枸杞子、生首烏、蛇舌草、虎杖、丹參、茶樹根、生山楂(原文無劑量)。多依皮疹形態加減:皮疹色紅加赤芍、丹皮、連翹,膿皰加銀花、半枝蓮、蒲公英、野菊花,結節囊腫加三棱、莪術、桃仁、石見穿、皂角針、海藻、夏枯草、浙貝、全栝樓,瘙癢加苦參、白鮮皮、地膚子,月經不調或經前皮疹加劇加當歸、紅花、益母草、仙靈脾、肉蓯蓉、鎖陽,皮脂溢出多加側柏葉、薏苡仁,發於鼻部加黃芩、桑白皮、地骨皮。。
許連霈教授以清火解毒,佐以消腫散瘀治療痤瘡,其基本方為黃芩、金銀花、地丁、桑白皮各15g,黃連、連翹、丹參各10g,甘草6g。結節囊腫明顯者加當歸、制大黃,聚合性痤瘡加黃柏。
范瑞強教授認為本病的根本原因是素體腎陰不足,腎之陰陽平衡失調,相火過旺。治宜滋腎瀉火,清肺解毒,以自擬消痤方治療:丹參25g,女貞子、旱蓮草、魚腥草各20g,生地、蒲公英、連翹各15g,知母12g,甘草5g。加減:陰虛內熱者表現為粉刺丘疹,以消痤湯為主;瘀熱痰結者症見紅色或暗紅色結節、囊腫、疤痕為主,以桃紅四物湯合消痤湯;沖任不調者發病多與月經不調有關,以柴胡疏肝散合消痤湯。
唐漢鈞教授對肺脾腎癥狀兼有、證型交叉者,以自擬經驗方治療:茯苓、白朮、白花蛇舌草、鹿含草、丹參各15g,枇杷葉、仙靈脾、桑白皮各12g,黃芩、菊花、陳皮、半夏、女貞子、生山楂各9g。加減:肺熱偏重加銀花、蒲公英、側柏葉、地骨皮等,胃火盛加黃連、山梔、生石膏、寒水石等,沖任失調加黃精、肉蓯蓉、枸杞子、旱蓮草等。
2辯證分型唐漢鈞教授將本病分為:
(1)肺經風熱者,丘疹色紅細小,鼻翼發紅、油膩、脫屑,炎症較明顯,以枇杷清肺飲加減:枇杷葉、側柏葉、桑白皮、金銀花各12g,黃芩、菊花、桑葉各9g,甘草6g。丘疹質硬難消加天冬、浙貝、玄參,面部癢甚加白蘚皮、白蒺藜。
(2)胃腸濕熱者,多見於30歲左右者,丘疹色紅較大,或結節、膿皰,伴胃腸功能紊亂,以黃連解毒湯加減:全栝樓18g,土茯苓、白花蛇舌草、鹿含草各15g,大黃、黃芩、苦參、梔子各9g,黃連、甘草各6g。膿皰較多加蒲公英、銀花、野菊花。
(3)肝腎陰虛、沖任失調者,多為中年女性,丘疹每隨月經周期變化,伴月經不調或痛經,以二至丸加減:生地18g,丹參15g,女貞子、旱蓮草、玄參、仙茅、仙靈脾、當歸各12g,甘草6g。胸脅脹滿加柴胡、鬱金、香附,痛經明顯加元胡、木香。
(4)痰瘀互結者,多久病反覆,結節、囊腫或疤痕、色素沉著,或呈細小米粒樣暗紅或皮色丘疹,以六君子湯加減:黃芪、太子參各30g,生地18g,丹參、夏枯草15g,白朮、茯苓、半夏、陳皮、川芎、當歸、莪術各9g,甘草6g。結節明顯者加三棱、海藻、浙貝、山慈菇,丘疹色紅加菊花、金銀花、黃芩。
賴慧紅教授將西醫分型與中醫辯證有機結合:
(1)肺經風熱,即尋常型痤瘡。以枇杷清肺飲加減,常加當歸、丹參、蒲公英、連翹、白花蛇舌草、青天葵、生地、玄參等。
(2)腸胃濕熱,即丘疹膿皰型痤瘡。以參苓白朮散或藿朴夏苓湯合茵陳湯或五味消毒飲加減,多加夏枯草、海藻、昆布、浙貝母、炮山甲、牡蠣等軟堅散結之品。
(3)痰瘀互結,即疤痕型痤瘡。以逍遙散加浙貝、昆布、牡蠣、皂刺、赤芍、桃仁、生地等化痰散結之品。
對女性患者表現為痤瘡經前加劇或誘發,月經不調,伴有乳脹、附件炎等,皮損好發於下頦、眉間、鼻旁、面頰或口周,賴慧紅教授根據月經分期治療:卵泡期滋腎陰、益氣血,排卵期補陰溫陽、促排卵,黃體期溫養督脈、補益胃氣、補火生土,月經期活血理氣調經,周期療法有利於調節內分泌,痤瘡與月經不調常同時治癒。
王德林教授將本病分為
(1)風熱火毒型,症見粟米大毛囊性丘疹、粉刺,以自擬桑蟬地甘湯加味:生地、桑葉各30g,威靈仙、蟬蛻、白蘚皮、白蒺藜、丹皮、赤芍各15g,甘草8g。
(2)濕熱火毒型,皮損以小膿皰為主,以五味消毒飲合黃連解毒湯加味:銀花、野菊花、蒲公英、丹皮、赤芍、連翹各15g,紫花地丁、黃連、黃芩、黃柏、山梔各10g,生甘草8g,生大黃2g。
趙純修主任醫師將本病分為
(1)肺胃積熱,症見紅色丘疹或伴少量結節、膿皰,用痤瘡Ⅰ號方:石膏、白花蛇舌草各30g,生地、金銀花各21g,紫草18g,丹皮、連翹、桑白皮、白芷、天花粉各15g,黃芩、山梔子、甘草各9g。
(2)痰濕瘀結型,症見丘疹、結節不紅或微紅,重者形成囊腫或瘢痕,用痤瘡2號:白花蛇舌草30g,浙貝、昆布、山慈菇、栝樓、丹參各21g,赤芍、丹皮各18g,陳皮、當歸、白芷各15g,枇杷葉9g,甘草6g。
顧植山教授以4法統治本病:
(1)補腎固精法,以五子衍宗丸加減:菟絲子30g,覆盆子、丹參、枸杞子、五味子、車前子、續斷各15g,當歸、川芎、党參各10g;
(2)滋陰降火法,以知柏地黃丸加減:黃芩20g,菟絲子、生地各15g,澤瀉、黃柏、山茱萸、女貞子、山藥、旱蓮草、枇杷葉、丹皮、知母、白芷、茯苓各10g;
(3)益氣補血法,以八珍湯加減:當歸、黃芪、党參各20g,茯苓、熟地各15g,白朮、赤芍、白芍、川芎、白芷、白蒺藜、甘草、丹參各10g;
(4)化痰通滯法,以蒼附導痰湯加減:赤芍30g,半夏、茯苓、陳皮、膽星、枳實、竹茹、石菖蒲、澤蘭、紅花、桃仁、當歸、川芎、丹參各10g。
(5)交通心腎法,以天王補心丹、交泰丸加減:柏子仁、酸棗仁、龍齒、茯神各15g,丹參12g,天冬、麥冬、生地、遠志、桔梗、五味子各10g,琥珀6g,肉桂、黃連各3g。顧教授注重活血化瘀,除主方外多加當歸、川芎、丹參、桃仁、紅花。
3用藥經驗3.1 丹參
范瑞強教授經驗:囊腫、結節或疤痕用大劑丹參(30~50g),月經期女性患者則不用或少用(若為氣滯血瘀、瘀熱膠結所致月經後期則使用),若為瘀熱內結、沖任不調所致痛經則配柴胡、鬱金、益母草、香附。還常以丹參注射液穴位注射(足三里、曲池穴)。
3.2 白花蛇舌草、茵陳、甘草
范瑞強教授認為三葯聯用可滋陰瀉火、清熱涼血解毒,標本兼顧。實驗證實,三葯既可調節內分泌、抑制皮脂腺分泌,又可抗痤瘡桿菌。
3.3 白花蛇舌草、丹參、山楂
陸德銘教授認為三葯聯用可調節內分泌、抑制皮脂腺分泌、抗痤瘡桿菌等,為取良效常加大藥量(30g)。
4其他4.1 外治
賴慧紅教授多以中藥復渣第2煎取葯汁,先趁熱熏面,後以紗布飽蘸葯汁溫熱敷面30min,每日1~2次。許連霈教授多以第3煎塗洗患處。范瑞強教授則配合痤靈酊(連翹、丹參、玄明粉)外搽,對後期色素沉著者予中藥面膜治療,頗有效果。
4.2 西藥
對重症痤瘡患者,范教授常聯合運用滅滴靈和安體舒通、維生素。
4.3 養護
多數醫家都強調注意保持皮膚清潔(如溫水洗臉、避免油脂性化妝品)和合理飲食(多進清淡而禁食辛辣厚味、甜食、海腥食物),保持大便通暢,局部避免用手擠壓亦多有所強調。
5小結5.1 用藥多衷中參西
痤瘡發病與皮膚組織中雄激素水平升高或皮脂腺本身對雄激素的敏感性增高,局部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皮脂腺感染,皮脂腺、毛囊壁的角化等因素有關。醫家在選葯時多參考現代藥理研究成果,如抗雄激素可選蛇舌草、鹿銜草、丹參、橘葉,抗痤瘡丙酸桿菌可選丹參、黃芩、銀花、當歸,抑制皮脂腺分泌可選山楂、側柏、虎杖、苡仁,調節內分泌可選仙茅、仙靈脾、女貞子、旱蓮草、党參、白朮、生地等。
5.2 經驗多為個案
總結值得注意的是,醫家經驗多以個案出現,名老中醫如能以自己的學術影響,集中力量對本病進行大樣本、隨機、雙盲的臨床研究,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入的實驗研究,對提高本病的治癒率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略。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
※名中醫 | 防治高血壓從點滴做起
※三個月學懂中醫:中醫五行其實很簡單
※外國中醫人看中國中醫事(讓中國人羞愧的文章)
※胎停育的中醫治療
※中醫穴位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