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醫名家如何破夏季空調病「面癱」?
烈日炎炎的夏天,空調是夏季必備的解暑機器。天熱大汗後貪涼,使用空調、風扇不當,溫度突然變化,對面部神經造成刺激,引發神經管功能性障礙,包括一側面部僵板、麻木流涎、口眼歪斜等癥狀,即臨床所謂「面癱」。近年來,中藥貼敷療法日益受到重視。那麼得了面癱,中醫有什麼好的貼敷療法呢?
一、概 述
面癱是以口眼向一側斜為主症的病證,又稱為口眼斜。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無明顯的季節性,多發病急速,以一側面部發病多見。
機體正氣不足,脈絡空虛,衛外不固,風寒或風熱趁虛入中面部經絡,致氣血痹阻,經筋功能失調,筋肉失於約束,出現僻。《靈樞·經筋》云:「足之陽明,手之太陽筋急,則口目為僻……」周圍性面癱包括眼部和口頰部筋肉癥狀,由於足太陽經筋為「目上岡」,足陽明經筋為「目下岡」,故眼瞼不能閉合為足太陽和足陽明經筋功能失調所致;口頰部主要為手太陽和手、足陽明經筋所主,因此,口主要系該三條經筋功能失調所致。
二、辨 證本病常急性發作,常在睡眠醒來時,發現一側面部肌肉板滯、麻木、癱瘓,額紋消失,眼裂變大,露睛流淚,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向健側,病側不能皺眉、蹙額、閉目、露齒、鼓頰;部分患者初起時有耳後疼痛,還可出現患側舌前2/3味覺減退或消失,聽覺過敏等症。兼見面部有受涼史,舌淡,苔薄白,為風寒證;繼發於感冒發熱,舌紅,苔黃膩,為風熱證。部分患者病程遷延日久,可因癱瘓肌肉出現攣縮,口角反牽向患側,甚則出現面肌痙攣,形成「倒錯」現象。
三、貼敷治療處方 1. 蓖麻附冰膏(《中華臍療大成》)主治:口眼斜。
處方:蓖麻子凈肉30g,生附子10g,冰片2g(冬季加乾薑6g)。
用法:諸葯混合搗融如膏,貼在臍中、地倉穴。左貼右地倉,右貼左地倉,貼葯後,上蓋紗布,膠布固定。1日1換。病癒後即洗去。
2. 皂角艾醋糊(《中國灸法集粹》)主治:口眼斜。
處方:皂角末50g,艾絨、米醋各適量。
用法:將皂角加醋調和成糊,再將艾絨捻製成艾炷如綠豆大小,數量不拘。取葯糊敷於臍中、頰車穴上,左斜者敷右邊頰車,右斜者敷左邊頰車。敷藥後令患者側卧,在穴位上放艾炷點燃灸之,每穴灸5~10壯,1日1~2次。
3. 面癱方(《臍療》)主治:口眼斜,中風後遺。
處方:馬錢子50g(炒至黃褐色),芫花20g,雄黃2g,川烏3g,膽南星5g,白鬍椒2g,白附子3g。
用法:諸葯共研末備用。每次取葯末10g,撒於膠布中間(如法制兩塊),分貼於臍部及牽正穴上。2日換藥1次,5~10日見效。
4. 麻鱉膏(治吊斜風方)(《中國膏藥學》)主治:面神經麻痹(風熱型)。
處方:蓖麻子60g(去殼),木鱉子60g,上官粉60g,麻油120mL。
用法:先將蓖麻子、木鱉子各60g入油內,用小火煎熬,以榆條攪之,葯枯去渣,再將油入鍋內熬至起煙為止,離火,將官粉放入油內收膏,即可。用時將藥膏攤布或紙上,貼太陽穴、頰車穴、地倉穴三處。左貼右,右貼左,正則去之。
5. 蘇葉膏(牽正膏)(《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主治:面神經麻痹(風寒型)。
處方:蘇葉9g,沉香6g,白芷9g,天麻9g,烏葯9g,薄荷6g,羌活9g,川芎6g,全蠍3g,秦艽9g,五靈脂9g,甘草9g,台參9g。
用法:用香油1000mL下鍋熬15分鐘,將以上各葯下油炸黑取出,再入漳丹500g收膏。向左貼右邊,向右貼左邊。
6. 蓖麻仁松香(牽正膏)(《中國灸法集粹》)主治:面神經麻痹(風寒型)。
處方:蓖麻仁10g,松香30g,分別研為細末,備用。
用法:取凈水1000g煮沸後,倒入蓖麻仁細末,煮5分鐘後,入松香,小火煮3~4分鐘。倒入已備好之冷水盆中(水1000g),捻成收膏。切成塊狀(約3g)備用。貼敷時先取葯塊1個,用熱水燙軟後,攤於小圓布上,貼於患側下關或頰車穴上,膠布固定,每5日換貼1次。
7. 馬錢子粉(《中國灸法集粹》)主治:面神經麻痹(風寒型)。
處方:取馬錢子適量,研為細末,貯瓶備用。
用法:貼敷時取藥粉0. 2g(每個穴用量),撒於消炎鎮痛膏(或膠布)中央,敷於面都患側穴位上。每次貼敷5日,至痊癒。
8. 鵝不食草膏(《中國灸法集粹》)
主治:面神經麻痹。
處方:鵝不食草適量。
用法:取干鵝不食草9g,研為細末,用凡士林調細軟膏狀,備用。貼敷時將軟膏均勻攤於紗布(或油紙)中央,再取新鮮鵝不食草15g搗爛如糊狀,攤於軟膏上,敷於患側面頰部,2日貼敷1次。
9. 復方川烏膏(《中國灸法集粹》)主治:面神經麻痹(風寒阻絡型)。
處方:取生川烏、生草烏、生半夏、威靈仙、白及、全蟲、僵蠶、陳皮各等份,共研細末,密貯備用。
用法:敷灸時取葯末15g,用生薑汁適量調如糊膏狀,攤於油紙(或塑料布)中央,敷於患側面部,膠布固定。每次貼敷3~5日換藥1次。
10. 鮮姜泥(《中國灸法集粹》)主治:面神經麻痹(風寒初期)。
處方:取新鮮生薑適量,搗如泥糊狀,備用。
用法:先用三棱針於印堂穴點刺出血,再取蠶豆大鮮姜泥一團,貼敷於點刺之穴位上,時間10~15分鐘,患者面部有發熱感時,即可將姜泥去掉,隔3日治療1次。
11. 天南星膏(《中國灸法集粹》)主治:面神經麻痹。
處方:取天南星適量,研為細末,貯瓶備用。
用法:敷灸時取藥粉10g,加生薑汁適量調成膏狀,攤於油紙(或塑料布)中央,敷於患側面都,膠布固定。每3日換藥1次。
12. 芥末糊敷灸(即針挑加芥末糊外敷法)(《中國灸法集粹》)主治:面神經麻痹。
處方:芥末適量,研為細末,貯瓶備用。
用法:先用30%硼酸水(食鹽水亦可)含嗽口腔後,於麻痹側內頜線上,相當於第2臼齒及其前後各0.3~0. 5cm處3個挑刺點,以及此3點上下各0. 5~1cm平行線上各3點,由淺而深地每點雀啄挑刺10~30次,深度可達黏膜下,挑刺出血後漱口。然後取芥末面20~30g,以溫水適量調成糊膏狀,攤於紗布(或油紙)中央,厚約0. 5cm,敷於麻痹側地倉、下關及頰車穴之間,膠布固定。視病人面部感受情況,敷數小時至數日後取下。敷灸1次不愈,可於3周后進行第2次治療。如局部起水泡,可按燙傷處理。如局部皮膚色素沉著,數日後可自行消退。
13. 鱔魚血貼敷(《中國灸法集粹》)主治:面神經麻痹。
處方:取活鱔魚1~2條,麝香少許,備用。
用法:先於健側口角外約1寸處局都常規消毒,再用三棱針迅速點刺出血(或用三棱針挑刺),將麝香少許放入刺破口內。然後用刀迅速將鱔魚頭割去,將魚身的斷端,立即對緊刺破口處片刻,再取乾淨白紙一小塊,用魚血浸濕,緊貼在挑刺口上,最後以魚血塗紙上一遍即可。一般5~7日治療1次。
14. 貼敷方(《中醫外治法奇方妙藥》)主治:中風口眼斜者。
處方:制馬錢子25g,芫花10g,白附子10g,白僵蠶10g,全蠍梢10g,白鬍椒3g,川烏5g,明雄黃5g,膽南星5g。
用法:將諸葯研成細粉末,裝瓶備用。用時取葯末10~15g,調黃酒適量,拌勻製成膏藥貼敷於臍孔上,外以膠布固定。隔日換藥1次,一般敷10日奏效。
【點 評】患側耳面部應避免風寒,同時避免疲勞。必要時應戴口罩及眼罩;每日點眼藥水2~3次,以預防感染。加強患側肌肉的鍛煉。
貼敷治療可應用於面癱急性期、恢復期和後遺症期。臨床根據辨證選擇藥物。藥物選擇可分為3組,一為溫經散寒之品,如附子、乾薑、白鬍椒等,二為解毒通絡之品,如馬錢子、白僵蠶、全蠍、白附子、雄黃等,三為通關走竅之品,如皂角、蓖麻子、冰片等。馬錢子粉多用於頑固性面癱。面癱所用藥物如馬錢子、巴豆、斑蝥等均為劇毒藥物,調敷時切忌勿入眼中,注意比例。貼敷部位多選在癱瘓的肌肉表面。貼敷時間以皮膚不起泡為度。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
※【名家十日談】天津作品風靡文壇
※中國歷史上的書法名家
※梅西14場驚人兩雙17+10 西甲名家:拿C羅比梅西是褻瀆
※【名家講壇】黃牛章教導穆斯林如何對待教法判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