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化角度看世界性城市建設(學者論壇)

萬俊人

《 人民日報 》( 2011年02月10日 07 近年來,我國一些城市先後提出了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目標。那麼,城市在文化發展中承擔著怎樣的功能和責任?現代城市在文化發展問題上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是什麼?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著力點有哪些?深入探討這些問題,不無現實意義。

  深刻認識城市在文化發展中的作用

  城市的歷史非常悠久。我國「三代」(夏、商、周)以前,「都邑」便在中原地區形成;古埃及的開羅、古巴比倫、古印度的德里、古希臘的雅典和斯巴達等城市,也都形成於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600年期間。城市的出現標誌著人類跨越簡樸的社群生活,進入文明發展的較高級階段。高度集中的居住格局、日漸發達的商業貿易、日趨增多的社會交往以及不斷繁榮的文化、藝術、教育、科技等,都是城市所催生的文明成果。可以說,城市的出現是人類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件。

  進入近現代,城市更成為文化發展的前沿和高地。北歐和西歐的一些國家既是現代化的先行者,也是都市化的發動者。像阿姆斯特丹、倫敦、巴黎等城市,都伴隨著近代商業和國際貿易的快速發展而蓬勃發展,成為國際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在近現代歷史的進程中,城市不僅是一個國家乃至整個世界的工業、商業、貿易、金融中心,而且是政治、文化、教育中心。可以說,城市特別是中心城市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發展的火車頭和動力源。高樓大廈、通衢大道、大學、博物館、圖書館以及不斷變化的生活時尚、文化風氣和觀念思潮大都產生於城市,並以城市為中心向整個社會擴展和輻射。直至當代,城市特別是中心城市仍是各個國家和地區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的核心區和思想觀念的引領者。

  準確把握當代城市文化發展面臨的挑戰

  「以文化成天下」,是人類社會的一個共同理想,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特點。在以城市為中心的現代社會發展模式下,城市在「以文化成天下」的進程中擔負著特殊的使命。那麼,我們應當建立怎樣的文化標準、以怎樣的文化理念來引領現代城市發展呢?要弄清這個問題,就必須深刻把握當代城市文化發展面臨的挑戰。從現實情況看,一個重要方面是正確認識商業化和世俗化在現代城市文化發展中的作用,既發揮其促進現代城市文化發展的功能,又警惕和規避過度商業化和世俗化對城市文化傳統、人文精神等的損害。

  加拿大著名哲學家和思想家查爾斯·泰勒在《世俗的時代》一書中詳細分析了一些歐洲中心城市在西方現代社會世俗化過程中的角色和作用,德國著名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也深刻剖析了近代城市工業經濟發展對傳統宗教文化和倫理精神的解構作用。事實上,商業化和世俗化在現代城市文化發展中的「雙刃劍」作用是十分明顯的。一方面,商業化和世俗化催生了一大批現代文化形態和文化成果;另一方面,它們也對文化尤其是傳統文化和精英文化帶來了不容忽視的衝擊。只要認真考察一下商業廣告、都市電影、流行音樂、服飾飲食等現代城市文化元素,就可以充分感受到這一點。在商業化和世俗化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在城市文化建設中保持高雅文化與世俗文化、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文化創造與文化消費、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之間的適度均衡和良性互動,是我們應認真思考的重大課題。

  應當清醒地看到,人類的文明和文化不能僅僅停留在商業文化和大眾文化層面上,而應當同時發展高雅文化和精英文化,不斷推進文化創造、發展文化事業,促進文化的全方位發展。因此,我們在建設世界性城市的過程中,應對現代城市文化的過度商業化和世俗化保持一定的警惕,自覺強化城市在知識教育和傳播、知識創新、文化創造和文明提升中的獨特作用。

  積極借鑒一些世界文化名城在城市文化發展中的有益經驗

  我國古語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建設世界文化名城,需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也需要積極吸收國外的成功經驗和有益做法。一些世界文化名城如法國巴黎、英國倫敦、美國波士頓等的實踐,可以為我們建設世界文化名城提供一些借鑒和啟示。

  巴黎是世界時尚之都和先鋒文化集散地,同時保留了許多原汁原味的文化傳統。在巴黎,人們既可以看到埃菲爾鐵塔等獨具風格的現代建築、紅磨坊等炫目刺激的現代娛樂中心,年年翻新甚至以季節、月度為周期的時尚服裝展示和先鋒音樂表演,以及五花八門的後現代行為藝術;也可以看到星羅棋布的各種博物館、藝術館和紀念性建築群,眾多舉世聞名的高等學府、人文社科研究機構、國際性權威文化機構等。更重要的是,巴黎還擁有各種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哲學思想、學術流派,眾多享譽全球的思想家、文學家、史學家、哲學家、藝術家,他們同各種高層次的大學、研究院一起,構成了巴黎的精神文化標誌。正是這些因素的結合,使巴黎既成為西方古典人文主義精神傳統的堅固堡壘,又成為形形色色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乃至「超後現代主義」的前沿陣地。

  倫敦也較好地實現了古典和現代文化元素的結合與統一。在倫敦,人們可以從縱橫交錯、古老狹長的街道中感受到其作為17—19世紀紡織工業、國際貿易和世界金融中心的往日輝煌,也可以從諸多世界頂級大學如牛津、劍橋、倫敦經濟學院等以及享譽世界的博物館、古典建築中感受到其深厚的歷史主義和古典主義的文化韻味,還可以從依然保留的皇家宮殿和古老儀式中感受到這個城市乃至整個國家所特有的文化保守主義和文化精英主義的氣質。然而,這一切卻並不排斥爵士樂、先鋒藝術等現代文化元素。

  波士頓則一直堅持和突出其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城市定位和城市特色。在波士頓,人們首先看到的是作為城市標誌的書形玻璃大廈。波士頓之所以用「書」這一文化符號作為城市象徵圖案,是因為它擁有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波士頓大學以及圍繞在它周圍的耶魯大學等世界頂級大學。哈佛大學創造了實用主義等「美國哲學」,豐富了西方的思想體系,並為美國社會不斷輸送各種高端人才;麻省理工學院既設計了「愛國者導彈」,也培養了幾十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被稱為美國總統的兩大搖籃。從這個角度說,世界一流大學是波士頓的重要文化元素。

  堅持把人文精神作為城市文化發展的內核

  從上述三個城市發展的歷史中,可以得出這樣的認識:真正具有世界影響的文化名城,決不僅僅是文化產業和文化消費的中心,也不僅僅擁有時尚流行的文化符號和文化景觀,而應具有豐厚的精神文化底蘊,在堅守人文傳統的同時對現代社會新文化乃至商業文化持開放包容、兼收並蓄態度,努力成為文化創造和知識創新的中心地帶,成為引領區域乃至整個國家先進文化和高雅文化的前沿地帶。世界文化名城之「文」在於其「質」(文化傳統和精神文化)而非其「市」(文化市場);而文化名城之「化」則主要在文化創新、文化引領、文化示範。「質」是文化之本,「市」是文化之用。簡而言之,「市」應是「質」的外在表現,而「質」是「市」的精神內核。因此,建設世界文化名城應堅持立「質」而開「市」,以健全發達的「市」反哺和滋養「質」。

  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人類的知識文化體系在不斷發生新的分化和演變,城市文化的內涵也在不斷豐富。但無論怎樣變化,人文精神和人文主義都不會改變。與不斷改變的社會科學知識和現代科技知識相比,人文精神更加恆久、更加深厚、更加穩定。文化的根本在於人文精神,然後才是經世致用。我們在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過程中,尤需保持這種清醒的觀念。

  (作者為清華大學哲學系主任、中國倫理學學會會長)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好消息!湘潭準備建設5個立體公共停車場,還要…
縱容一地鳳爪,何談文明建設?
汲取古人教育思想建設文化強國
銀行巨變!剛剛,中國建設銀行正式宣布!
旅遊城市發展基於能力與環境建設

TAG:城市 | 文化 | 世界 | 城市建設 | 學者 | 角度 | 建設 | 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