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發現 李開先故里文史拾零

  借給市礦業公司編寫《礦業公司志》之暇,去了一趟李開先故里,埠村鎮東鵝庄村。在職期間,因盡職責,每年必數次檢查。自退休後已有十年不曾造訪了。

  目睹十年之變遷,我看到了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村頭樓房林立,街道整潔,環境宜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李開先墓被村兩委列入議事日程,制定了保護方案,投資近百萬,整修了李開先紀念館、修復了殘缺的神道、墓頂蓋起了保護亭。一切看起來是那麼和諧,那麼自然,那麼令人賞心悅目。我一個在文物戰線上工作了40年的老兵,被東鵝庄村兩委的文物保護意識深深地感動著,激勵我把發現的一些文物資料彙集起來,以充讀者之目。

  一、常道觀

  位於村中的常道觀是目前我市乃至全省保護最好的古建築之一。其建築氣勢多有大唐遺風,其布局更顯宋、元模式,殿面仍存明、清構建。現保護完好的大殿被東鵝庄父老守護了近千年,不能不說這是一個奇蹟。在大殿的維修中,發現了一方殘碑,碑高近2米、寬約0.8米。雖字跡已漫沒不清,但仍能對該觀的沿革窺出蛛絲馬跡。現將殘文錄下:

  (綠原)庄呈(神靈)之託,(村莊之貌)奐著美哉。萬寧始永固如斯,貌亦宜然。我綠源村原有老君堂,創自宋元,前人重修不知(數次)矣。按碑記康熙二十六年,先人重修之餘,曾以修葺之功(於碑)。後人歷以十餘年,迄今(廟堂經風蝕雨侵)所舊,(如不)及時修補,寧不以(闔庄眾)人之志乎?……目擊生惻,集眾公議重修,一時靡不欣然。棄舊成新,一求其成。(眾父老無不為資財)奔走忙者。君子余悉敬佩。(老幼青婦)不時其令,刻意隨班募化,眾推領袖()守仁、()先第、()長明也。鳩工庀材,正殿煥然如故,院牆、山門均已更新……」

  據殘碑載:「綠原村舊有一觀音堂,不知建於何年,前人重修也不知多少次了。但從古碑上可以看出,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曾經重修過,並將眾善人的名字刻在碑上。現在已經又十餘年了,大殿又有所舊,如不及時修補,怎對得起神靈及先人。於是村眾公議重修。大家經過商議,無不歡欣鼓舞,開始四處募化,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經過修葺,正殿煥然一新,連院牆,山門也都修整更新了。據分析,在清康熙40年,常道觀還叫老君堂。看來現在村民保護文物的意識,很大程度上是保持和發揚了祖上的傳統。

  二、李開先與李攀龍

  在李開先墓保護工程施工中,於祖瑩內出土:《十三世李公墓碑》一方,碑高0.8米,寬0.48米,厚0.2米。圓修復後的李開先墓

  首,碑額「大清」。碑文曰:公行二,諱升。始祖公十三迄攀龍族遷居鄭家莊,從龍祖遷居幺庄,已歷七世矣。滿等恐散處他方支莫考,因立石以垂不朽雲。

  十三世祖李公、母鄭氏之墓

  二十一代孫芬、秀、滿、芳、苓等立石

  嘉慶八年歲次癸亥清明轂旦

  該碑出自李氏祖塋,說明十三世李升應是李開先本族支派,而碑文中提到一個人,就是明代大名鼎鼎的文學巨匠李攀龍。

  李攀龍(1514—1570)字於鱗,號滄溟。歷城縣人。關於他的籍貫,有幾種說法:《歷城縣誌》云:「世為縣人」。《濟南政府網·歷史人物》:「明代濟南歷城韓倉人」。明代大文豪殷士瞻在給李攀龍父親寫的墓志銘中說:「李公諱寶,字來貢。其先為長清人,曾祖思道生祖禎,始徙歷城龍山鎮」。就幾種說法而言,似乎全有道理。:「世為歷城人」,是站在歷城縣的位置上說的。「歷城韓倉人」的根據是因為李攀龍曾在韓倉蓋過「白雪樓」。但最詳實的還應是殷士譫的《李寶墓誌》。李寶是李攀龍的父親,其先為長清人,到其曾祖李禎徙居歷城龍山鎮,與《李氏族譜》相合。那麼李開先和李攀龍同族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了。碑中提到「迄攀龍祖遷居鄭家莊,從龍祖遷居幺庄」。據《李寶墓誌》:「公五子,登龍、躍龍、攀龍、化龍、成龍」。未記從龍,那麼遷居幺庄的李從龍只能是李攀龍的堂兄弟了。

  李開先生於1502年,李攀龍生於1514年,李開先長李攀龍12歲。又李開先中進士為1528年,李攀龍中進士為1544年,李開先又早李攀龍16年入仕。李開先為「嘉靖八才子」之一,李攀龍為明「後七子」之一。但因文學主張分歧,很多研究者認為李開先與李攀龍不和,「二人素無來往」。章丘清人吳連周在《綉水詩抄·自序》中稱:「自明以來,詩家林立,中麓李開先與歷下李攀龍爭牛耳」。有人也發文章稱:「二李素不來往,成為濟南文學史上的一件憾事」。因墓碑出土,我查閱了一些資料,發現並不是這麼回事。李攀龍與邊貢、殷士譫、許邦才並稱「歷下四詩人」按說都應是李開先的對頭。但見《邊貢詩刊》是李開先寫的序文,他在序中高度評價邊貢的詩:「可以力振風經,挽回正始,國初不足矣」。李攀龍也曾有詩作《春夜許使君集送江生,過謁李伯華太常,江善鼓琴因句及之》詩中描寫二人關係云:「近日太常深作事,相逢應共醉如泥」。明隆慶二年,李開先逝世,殷士譫為李開先作墓志銘,稱其為:「吾鄉邦之良也」。

  三、李開先與玄之又玄

  章丘人凡知道李開先的,都知道他有個好友叫雪蓑。雪蓑姓蘇名洲,河南杞縣人。自李開先歸隱鄉林後,雪蓑慕名來到章丘,與李結為好友,章丘的山山水水也就踏遍了雪蓑的足跡。明水的「龍泉古剎」、趙八洞的「通天透地」、東鵝庄的「李氏先塋」都是雪蓑留下的墨跡。同時他還和萊蕪縣的明嘉靖進士董空壺結為知己,經常來往於章丘、萊蕪之間。萊蕪縣城東五十里,有一座棋山,山上有一洞,雪蓑曾在此棲身,並親在洞口刻上「雪蓑洞』三個大字,洞兩邊刻有對聯:「聖水冽冽而無色,明月朗朗照雪蓑;神泉涓涓而有嵐,山風徐徐醉如仙」。山下有一棋山觀,雪蓑在此寫下了「玄之又玄」四個大字,並刻在一方高3.13米、寬1.18 米、厚0.42米的巨型碑碣上。只一個「之」字便高達2.26米。據,《萊蕪縣誌》云:「筆法奇古,如神龍掉尾」。萊蕪市對該碑倍加崇尚,歷年來被作為神品保護。但細看碑上題刻,幾乎全是章丘人撰寫的。雪蓑洋洋六百餘字的跋文,描寫了棋山的秀美和寫「玄之又玄」的緣由。碑額「大功德蓋造施主」為章丘明嘉靖十一年進士謝九儀書寫。跋文有鄒平縣嘉靖進士章丘「富文堂詞社」骨幹張一厚書寫。其中「玄之又玄」的「之」字背後有詩一首,一直不被人注意,該詩正是有章丘明嘉靖兩位進士合作而成的。前兩句為嘉靖五年(1526)進士明水望族李脈泉撰文,後兩句便是李開先所撰。詩曰:

  「龍鬣鳳翥兩相逢,上下交乞各有緣。順理四言宜倒誦,誰知玄了又之玄」。

  四、立集章程

  1975年農業學大寨,大搞水利工程。村內曾將一石碑抬到機井房當了電機機座。1992年明水經濟開發區成立,土地被佔用,機井廢棄。村委會便組織人工將碑抬迴文化大院。經仔細拓認原來是一方「十三庄立集章程」該碑高1.3米,寬0.6米,厚0.25米。圭形碑首。碑文曰:「凡來集購買作賣,如有私意起見滋事者,十三庄公同議罰。

  一、集上不準雜色乞丐等向買賣攤上乞索。

  二、集上斗、稱系十三庄公置,其看守斗稱人每年十三庄公出京錢捌千文,按六、葛兩季支使。如斗、稱換舊更新,十三庄公同另置。

  三、集上設有住集經紀,系公平交易,如經紀捫心自私,十三庄同議罰。

  四、集上凡購買作賣,除門口坐鋪外,其擺攤有來客擇地,不許地主格外勒謝。

  劉家台庄、南、北鳳庄、李家埠庄、兩徘徊庄、三太平庄、東、西溝頭庄、東、西鵝庄十三庄合立」

  鵝庄集市由來已久,自明、清至今,幾百年堅持公平交易,童叟無欺。從條約來看,該集對討要乞丐、經紀人營私、缺秤少兩、門口索要攤子費等,不利集市貿易的行為,都做了處罰規定。就是在高度文明的今天,我們能否做到這些,還真不好說……。

  五、重修三聖堂

  東鵝庄民風淳樸,人人樂善好施,是邑內聞名的。這與李氏家族的家風是密不可分的。在村文化大院內,還有一方清光緒的「重修三聖堂」碑,碑高1.3米,寬 0.6米,厚0.2米。平首。碑額橫書「大清」二字。碑文云:「三聖堂風雨剝蝕,族人久欲重修而力未逮。善士李嘉晉,家素盈實,慨然以為己任,解囊捐資,與為整修,彌月而告竣焉。竊以嘉晉之是舉也。休整者之所不能為慳吝者之所不欲也。而此舉之成善人之為善事也。此足以記之,以為不朽雲。

  光緒歲次甲午榴月吉日立」

  重修三聖堂碑,文字不長,沒有華麗的詞藻,原本的記錄了村中善士李嘉晉捐資修廟的過程。李嘉晉是李開先家族的後人,這種慷慨解囊,資助公益的行為,不能不說這便是開先遺風。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重新研究數百個老葯,上海科學家發現對抗「超級細菌」新辦法
風水大師李淳風的墓穴里到底發現過什麼?
科學發現:掌紋判斷未來
大學男生偷窺女教師如廁 被發現3刀將其捅死
巴西發現巨大地下螞蟻王國 錯綜複雜似迷宮

TAG:發現 | 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