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古琴紅火 小心「亂象

對於古琴這樣的中國文化遺產,使用什麼樣的溢美之詞都不為過,它是世界文化遺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相應的,運用什麼樣的發展方式都值得提倡,前提是保持其固有藝術特質不變。但隨著近年來古琴在各地的紅火發展,出現了一些「亂象」。它們可能或異化或損毀古琴既定形象,阻礙其傳承。筆者近日在一次新年古琴音樂會看到的現象可以說是此類「亂象」中的代表。因此,特地拿出來品評,以利於古琴音樂的良好發展。

此次古琴迎新雅集中共有13首琴曲或琴歌均是經典,在聽眾中有著廣泛的影響,以經典激起觀眾的興趣,這樣的音樂會選曲是值得點贊的。演出組織者還廣泛地邀約了當地的古琴演奏好手參與其中,前期又做了多種形式的宣傳推介,因此,吸引來的樂迷頗多,觀演者有數百人,演出現場滿座,連過道上都站了人,電視台架了四個機位進行錄播,網路放送也是及時跟進。音樂會產生如此的社會影響,無疑能推動古琴音樂文化的傳承。

但觀演之後,其演奏技藝卻讓人大跌眼鏡,「錯、亂、斷、糊」等問題嚴重得讓人不堪忍受——其「錯」表現在音高,其「亂」主要表現在節奏、韻味,其「斷」表現在有形之聲斷和無形之意斷兩方面,其「糊」主要表現在音樂語句、演奏法交待不清。兩曲過後就有人陸續退場,坐在我前面的幾位睡得是東倒西歪。畢竟現代資訊如此發達,觀眾對琴樂經典的演繹還是知曉的。古琴表面紅火背後的「亂象」令人憂慮。

古琴因流派的不同表現在演奏上會有差異,甚至差別很大,但都是要遵循音樂發展的邏輯規律、氣息順暢、結構漸變的需要,任意的突兀或滯障總是不符合音樂自身發展或審美規律的。上述的「亂象」就是一般聽眾也能感知到演奏表達的不準確、不到位,自然會損毀其心目中原有的古琴音樂美好形象了。

分析「亂象」的原因,我以為主要有以下:一是演奏技術不足,從有些音樂快速的或變換較多的段落中的錯誤來看,主要是演奏者能力不濟所致。二是平時演奏不規範,學藝不精又隨意性太強,以致上台後顧此失彼,會或多或少地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不能完整呈現。三是認識深度有限,有些簡單段落處的「錯亂斷糊」則是對作品的認識有誤,自認為非快非泛的演奏就簡單,對音樂形式下的內涵意韻認識不到位,致使「書到用時方恨少」,錯漏是不可避免了。四是急功近利所致,古琴紅火後的巨大商業價值致使商家和古琴教師急於為擴大影響力、追逐利益最大化而違背了古琴藝術自身的發展規律,貪大求全,浮躁弄玄,疏於修鍊,必然導致技藝衰退,理解膚淺,只能求其形而無神了。

如何因勢利導,扶正「亂象」?據我對這一現象的調查分析來看,一是要錘鍊基本功,古琴是中國發展最為成熟的演奏樂器,自然有其技術的難度及其進階規律,俗話說,「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僅彈幾個古琴名曲來「裝點門面」而不練基本功,只是權宜之計,技術的盲點或殘缺必然會埋下隱患。而目前古琴的教材也已成熟,習琴者沉心靜氣並按部就班地在能手的嚴訓下,並堅持循序漸進地推進,必將精進其技;反之,有些雅集中充斥著華而不實、故弄玄虛、互相或自我吹捧的「大師」,其不踏實的訓練既貽誤自身,也戕害古琴傳承大業。二是要端正藝術心態,古琴的博大精深超乎很多人的想像,技藝還只是其表,內蘊也只是其理,文化才是其核心,所以要祛除浮躁的執業心態,合理地認識並利用自己的能力來展現古琴的魅力,由表及裡,逐層推進,在技藝中認識文化,在文化語境下研習琴技,要放下心態,在教中學,堅持教師與學生共進的心態,別在學生面前耍花架子,誠實,紮實,務實,穩妥地夯實琴藝。三是端正職業態度,以琴養琴,以琴賺錢的行為並沒有錯,關鍵要給一個真實的琴者在習琴者面前,給習琴者一個正確的進階規律,勿拔苗助長而耽誤習琴者進步,勿故弄玄虛而損傷習琴者興趣,勿好為人師而貽誤後學。勿損人利己而追求利益最大化,這樣的職業態度才能創造良好的古琴傳承環境。

「眾器之中,琴德最優。」(晉·嵇康作《琴賦》)作為品德修養之器,古琴「含至德之和平」。近年來的紅火是古琴難得的發展良機,切不可因短視或過度追求私利、釀成「亂象」而戕害了它超乎音響感受之上的「天樂」特質,破壞了它潔凈精微、發人心志的崇高境界,擾亂了聽琴、習琴、教琴者本來需要的靜。

文 | 唐王朝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古琴基本練習說明
漫談中國古琴
初與琴識丨修習古琴的益處
古箏和古琴沒有血緣關係噠~

TAG:古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