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慧瑜:教育理念以人為本
教育課題
拜讀了去年12月1日的《聯合早報》的「教育理念以人為本——李希貴分解好學校」一文,甚是欣喜。身為中國教改的靈魂人物之一的李希貴校長,對教育的獨到見解和辦學的獨特方法,的確非常值得我們琢磨和學習。筆者是在一次的機緣下,有幸出席由李希貴校長主講的「在反思中重建——『語文主題學習』的思考和探索」講座,並深受啟發。
之後,拜讀了李校長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和《新學校十講》二書,讀後不禁對這位富有魄力的校長產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其教育理念和辦學方法更是激起了筆者的許多想法。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筆者認為李希貴校長的辦學方法,有許多方面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李希貴校長在從事教育工作的幾十年里,他始終秉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這是筆者所非常欣賞的。對學生,他主張凡事都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要對學校的「客戶」,也就是學生有充分的了解,根據他們的不同需求為他們提供個體化的教育機會。在我國的校園內,儘管常常聽到學校倡導致力於栽培每一名學生,讓他們可以充分發展自己的才華和發揮各自的潛能,但我們是否真正辦到了這一點呢?資源的有限自然不在話下,但在實施任何政策、推行任何計劃或主辦任何活動之前,我們是否有真正地去了解學生的需求和期望,對他們來說什麼才是最重要的,甚至是讓他們了解自己,進而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事實上,往往是學校和教師們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想像」學生喜歡什麼,或者是打著「我們比學生還清楚他們需要什麼」的旗號,規定學生一定要學習什麼或者是參加什麼活動。
在我國,最為常見的是學校為了發展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特色,讓其成為一所特色學校,而忽略了一所學校是由具有不同需要、興趣和潛能的學生所組成的。學校是否更應該致力於了解個別學生的需要和培養各具特色的學生,而不是把大部分的資源都投入於既定的一個或幾個方面呢?
在李校長「以人為本」的諸多教育方法當中,我也非常欣賞並贊同他對於學校應該幫助學生做好人生和職業規劃,明確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同時培養他們能夠自主做出職業和人生選擇的能力的重視。在N水準成績放榜之際,有學生領了成績後才開始盤算之後的路要怎麼走。面臨重修一年或是報讀工藝學院的抉擇,該學生不知所措,但卻必須在幾天內就做出決定。仔細想想,感覺好像每逢成績放榜的時候,都會有一群不知該何去何從的學生。而即使那些已經決定自己的去向的學生,可能也是因為父母早已為他們做了決定,抑或是跟隨朋友的腳步而選擇報讀某某學校。
有多少學生(中學以上)是在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標和理想的情況底下選擇適合他們的道路的呢?我相信我國有很多孩子不是對自己的未來十分茫然,就是對某些職業的認識只停留於表面,甚至有的孩子連自己到底有什麼特長也渾然不知。學校應該幫助學生為將來踏入社會做好準備。目前,雖然我國大部分的學校都有提供職業指導的服務,但那只是整個教育體系下很小的一個環節,在校內並不受重視,也沒有進行得很全面。
通過不同的管道幫助學生了解自己,讓他們儘早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同時提供他們深入了解自己感興趣的職業或專業領域的機會,是本地學府所欠缺的。學生一旦找到了自己的興趣和確立了自己的目標,在學習上自然就會變得積極向上。到時,我們擔心的不是學生不願意學或者對學習不感興趣,而是擔心我們是否能滿足他們對知識的饑渴,以及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和資源,來幫助所有的學生實現他們的目標。
近年來,國人越來越關注教育課題,無論是政府官員、教育工作者或是社會大眾,大家都在積極地討論著我國教育未來的方向。筆者認為,在發掘學生潛能,為學生提供施展才華的平台方面,我們仍有許多發展和發揮的空間。若要真正實現「以學生為本」的理想,我們需要認真審視目前的一些辦學和資源分配的方法,盡量做到由下而上,因材施教,培養一群有想法、有個性的國家未來主人翁。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勵志天下:家庭教育:父母怎樣和子女溝通
※如何教育任性的孩子
※你越吼,孩子越差勁!這樣的方式才最簡單有效!
※璧山區教育委員會
※自稱愛孩子的你,對自己滿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