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機構和政府職能
08-11
國家機構和政府職能 一、 我國國家機構的設置 1、設置的依據: 國家職能。國家機構與國家職能、國家性質的關係是:國家性質決定國家機構的性質,國家機構是統治階級利益的捍衛者和執行者。國家職能決定國家機構的設置。國家職能是國家機構設置的主要依據,國家機構是實施國家職能的物質載體。 (附:國家性質、國家職能、國家機構的關係) 國家機構 決定(性質) 決定(設置) 體現、維護 物質載體 決定 國家性質 國家職能 反映 A、按類別: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軍事機關。 2、分類 B、按層級:中央國家機關和地方國家機關。 3、我國中央國家機關: (1)、組成: (2)、性質和職權: 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性質: 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職權: 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 特別提示:(詳見專題一) ②國家主席 性質: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屬於全國代表大會,有全國人大選舉產生。 職權:A、不單獨決定國家重大事務,不能超越全國人大之上,也不能與之平行或對立。B、對外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C、有頒布法律權等。 特別提示:A、從表面上看,國家主席只是個人,但事實上它是一個國家機關,是國家對內對外的最高代表,所以個人擔任國家主席,絕不意味著對國家的大政方針,國家主席可以個人獨斷專行。B、我國的元首制不同於其他實行個體元首制國家,它實行的是集體元首制,即國家主席並不單獨決定國家重大事務,而是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結合行使職權。C、國家主席不參與國家的行政性工作,因此,它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不負行政責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執行機關是國務院。 ③國務院(即中央人民政府) 性質:最高國家行政機關,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 職權:負責執行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法律和決議有關行政工作部分;經授權可以制定行政法規;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主要行使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方面的職能;統一領導直屬機構和各級人民政府。 ④最高人民法院 性質:最高國家審判機關,屬於司法機關體系。 職能:依法辦事獨立行使審判權;監督地方法院和專門法院的審判工作。 ⑤最高人民檢察院 性質:最高國家檢察機關,是國家法律監督機關。 職能: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領導地方檢察院和專門檢察院工作。 特別提示:A、在我國,司法機關指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注意:公安機關屬於行政機關)。B、注意理解司法機關獨立行使司法權。一要明確含義:指「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都沒有審判權和檢察權;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都不得干涉司法機關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司法機關必須依法獨立行使司法權即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二要理解「不受干涉」並不是不受任何制約,而要受人民代表大會的監督和制約,但是,人大對司法機關工作實施監督,堅持不直接辦案,不代行審判權、檢察權的原則,堅持事後監督和集體行使監督權的原則,不是對司法權的干涉,與司法機關獨立形式司法權不矛盾。C、司法機關行使司法權要接受中共的領導,接受人民的監督。 ⑥中央軍事委員會 性質:最高國家軍事領導機關,由全國人大組織產生。 職能:領導全國武裝力量;根本任務是保衛領土和主權、安全,防禦外敵和國內敵對分子、敵對勢力。 二、我國國家機構的組織和活動原則 1、民主集中制原則(樹立民主意識) 含義、表現、作用。 2、對人民負責原則(樹立公僕意識) 為什麼、怎樣。 3、依法治國原則(樹立法制意識) 是什麼、為什麼(原因+意義)、要求。 (1)是什麼:①含義: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②地位: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③其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④它的根本目的在於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⑤依法治國、黨的領導和人民民主是統一的。 (2)為什麼: 原因: 在我國,一切國家機關都是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組織和建立起來的,憲法和法律是國家機關存在的依據,也是其行使權力的依據。意義即實行依法治國的作用: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是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保證,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是維護社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3)要求:①立法機關----立法程序-----有法可依。(前提) ②行政機關----依法行政。(重要環節)③司法機關----公正司法、嚴格執法。 ④完善法律監督體系,加強執法監督。 ⑤做好普法教育工作。⑥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結合起來。(附:法治與德治的關係:A、二者相互區別。首先,法治屬於政治建設,屬於政治文明;德治屬於思想建設,屬於精神文明。其次,二者都有其獨特的地位和功能,法治以其權威性和強制性手段規範社會成員的行為,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勸導力提高社會成員的思想認識和道德覺悟。B、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社會主義法治是維護和建立社會主義道德的法律保障,而以德治國有利於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覺悟,從而推動依法治國的實現,德治和法治的共同目的都是為了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權利的實現。) 三、我國國家機構與公民的關係 1、公民與國家的關係 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公民與國家的關係是和諧統一的,我國公民享有廣泛的政治權利和自由,國家保護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公民履行維護國家利益的義務。 特別提示:①公民≠人民。A含義不同:公民是指取得某國國籍,並根據該國法律規定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人。在我國,公民的概念與國籍相一致,凡是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所以,確定是不是我國公民的唯一條件,是看他是否取得了中國國籍。人民是指國家的主人,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人民有著不同的含義。在我國現階段,人民是指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和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B範圍不同。公民的範圍比人民大,公民包括全體社會成員,人民卻不包括全體社會成員。被依法剝奪政治權利的人和其他敵對分子不屬於人民,但屬於公民。C性質不同。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②權利≠權力 (1)國家依法保護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 ①我國公民享有廣泛的政治權利和自由,主要包括:第一、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這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管理國家事務的基礎,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權利。第二、言論、出版、結社、集會、遊行、示威的自由。第三、監督權,包括對國家權利機關組成人員即人民代表的監督和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公民對任何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檢舉的權利。P54-58 ②國家不僅以憲法確認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而且依法保護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表現在:第一、制定法律、法規保護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第二、制裁和懲罰侵犯公民政治權利和自由的行為。 特別提示:A、理解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時,要注意三點:一是,生存權是公民最基本的人權,而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權利;二是,宗教信仰自由不屬於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三是,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都是相對的、有條件的。 B、公民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通過選舉來實現的,但不能認為任何形式的選舉都是在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公民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特指選舉和被選舉為人民代表的權利,而國家公職人員的選舉、企事業單位的職工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村委會選舉、班委會選舉,不能說是公民在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更不能把選舉權等同於選舉;不能認為任何公民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未滿18周歲、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未剝奪政治權利的人有選舉權,但沒有當選人民代表的資格)、精神病患者要除外。 C、注意申訴、控告、檢舉的區別。 D、我國擁有監督權的主體主要有:人大及其常委會 權力部門的監督;中共 執政黨監督;人民政協 民主監督(沒有法律約束力);行政部門 行政監督;人民檢察院 專門的法律監督;公民 公民監督;新聞單位 輿論監督。 (2)公民應履行維護國家利益的義務 ①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A、重要性:國家的統一,全國各民族的團結,是我國順利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本保證,也是實現公民政治權利和其他權利的重要保證。 B、怎樣維護?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要做到:捍衛國家主權不被侵犯,與一切危害國家主權的行為做堅決的鬥爭;捍衛國家領土完整,堅決反對一切侵略、佔領和割讓、出賣國家領土的行為;捍衛國家政權及其統一,與顛覆國家政權和分裂國家政權的行為做堅決的鬥爭;堅持民族平等,維護民族團結,堅決反對一切民族歧視、民族分裂行為。 ②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 A、重要性:這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保證,是公民愛國主義精神的具體體現,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職責。 B、怎樣維護?維護國家安全應做到:嚴守國家秘密;配合國家安全機關工作,為國家安全機關執行工作任務提供便利條件和協助;發現危害國家安全行為應及時向國家安全機關或公安機關報告。維護國家榮譽應做到:要增強民族自豪感;要增強民族自信心;要增強民族自尊心。維護國家利益應做到:努力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的政治局面;必須同一切損害國家利益的現象進行鬥爭。 2、怎樣處理公民與國家的關係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A、重要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公民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必須遵循的一項重要原則,也是公民同違法侵權和腐敗現象做鬥爭的法律武器。 B、含義: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是指公民平等地享受權利,平等地履行義務和平等地適用法律。第一、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憲法、法律規定的權利和平等地履行憲法、法律規定的義務。第二、如何公民的合法權利都受到法律的保護。第三、任何公民的違法犯罪行為都受到法律制裁。(享有權利、履行義務、違法犯罪受到制裁平等) 特別提示: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法律實施上的平等,即司法平等和守法平等,而不是立法上的平等。(2)不能指絕對的平均主義。如憲法規定,不滿18周的公民不享有選舉權與被選舉權,這不等於說法定年齡的公民與不足法定年齡的公民之間存在不平等,而是由於參加政治生活的公民需要一定的行為能力。(3)反對一切特權。(4)不要把平等理解為享有同樣的權力和履行同樣的義務。我國憲法對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規定,是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權利的平等,現實生活中仍然存在著不平等。要消滅這種不平等,不僅需要運用法律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大力發展生產力,全面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質和物質生活水平。 (2).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的統一 ①在我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統一不可分的。 A、權利和義務在法律關係上是相對應而存在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權利的主體,又是義務的主體。權利的實現要求義務的履行,義務的履行要求權利的實現。 B、權利和義務是相輔相成的。一方面,國家保障公民充分享有和行使權利,使公民真正認識到自己是國家的主人,更加自覺地履行公民的義務;另一方面,公民自覺履行義務,必然促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為公民享有和行使權利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 C、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必須同時履行消費和法律規定的義務。我們要珍惜公民權利。因為公民意識的核心是權利意識。我們要自覺公民履行義務。即:履行對國家、社會和其他公民應盡的責任。 特別提示:①關於權利和義務的統一。從法律關係角度看,堅持權利和義務的統一,這是任何國家都具有的相同性;但從階級關係角度看,剝削階級社會,權利與義務是分離的,只有在社會主義國家才實現了二者的統一。②注意的幾個問題:A、某些權利和義務彼此結合,如勞動權、受教育權既是權利又是義務;B、某些權利可以放棄,但義務必須履行;C、沒有時間上的先後關係;D、公民的個人權利和自由與國家集體的利益相融合。 (3).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的關係 ①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國家、集體和公民個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國家為公民著想,依法保障公民權利;公民也應該為國家著想,自覺履行義務,維護國家利益。 ②公民的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在某些具體問題上也會產生一些矛盾,在這種情況下,公民的個人利益必須服從國家利益,這是堅持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相結合原則的具體體現,也是公民愛國的表現。 ③我國公民在對待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時,應堅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項結合的原則,在法制的軌道上行使權利。 四、我國國家機構履行的國家職能 1、國家機構與國家職能的關係:(略) 2、我國的國家職能: ●我國的對內職能: (1)政治職能。即國家維護政治統治和政治穩定的職能。 國家依法打擊敵對勢力和敵對分子的破壞活動,依法打擊各種犯罪活動,維護社會治安和社會秩序,保護國家、集體和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保衛人民當家作主,保衛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同時國家致力於民主政治建設,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維護人民的民主權利。 (2)經濟職能。即國家組織經濟建設,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提高生產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職能。(物質文明建設) A、原因:我國當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後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因此國家要加強管理經濟的職能。(學習時可以聯繫經濟常識的宏觀調控相關知識,如:必要性、目標、手段、怎樣調控等知識) B、內容: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主要是進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 (3)文化職能。即國家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職能。(精神文明建設) 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不僅能夠保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正確發展方向,而且為經濟建設的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4)搞好社會公共服務。即國家為社會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職能。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離不開良好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因此國家必須搞好社會公共服務,維護社會的安定團結,搞好社會治安,保護公共財物;建立和健全社會保障制度;興辦各種公共工程,完善各種公共設施;保護公共環境,保持生態平衡等等,以保障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對外職能: (1)防禦外部敵人的侵犯和顛覆,捍衛國家的主權和領土的完整。(保衛職能) (2)發展國際的交流和合作,創造有利於我國發展的國際環境。(交往職能) (3)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積極發揮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作用。(維和促發) 特別提示:①明確行使國家職能的主體 國家機構。黨的機關(黨中央或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宣傳部、組織部、黨委基層黨支部是黨的機關)及各民主黨派機關、人民政協、社會團體(如:經濟團體、政治團體、文化團體、藝術團體、宗教團體等)、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社區)等都不能行使國家職能。 ②區分經濟職能和公共服務職能。經濟職能是圍繞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展開的。如財政、金融手段的運用,打擊假冒偽劣,整頓市場經濟秩序;社會公共服務只能側重於為公眾創造良好的社會生活工作環境和市場運行環境。如大型體育設施建設、搞好社會治安、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環境保護等。社會公共服務職能比經濟職能中的公共服務相比範圍要大。 ③同一事例體現不同的職能(中部崛起、扶貧、增加農民收入)體現了經濟只能。科教興國體現了經濟職能和文化職能。興建環保設施則體現了經濟職能和社會公共服務職能。而擴大就業加快城市化則體現了經濟職能和社會公共服務職能。 ④區分開「體現了某種職能」與「有利於某種關係」的處理的不同。體現和有利於在文字上是有所不同的。如青藏鐵路、西氣東輸、西電東送,體現的是經濟職能,而不能說體現了政治職能,只能說有利於緩解人民內部矛盾,縮小民族差距。打擊犯罪分子,不能說體現了經濟職能,卻可以說有利於經濟建設。 ⑤台灣香港問題屬於我國的內政,對二者的政策,採取的措施不屬於對外職能,但反對外國的干涉則屬於對外職能。⑥注意:對文化娛樂市場的秩序整頓屬於文化職能,如對互聯網有害信息、垃圾郵件的清理,網吧遊戲廳的整頓、掃黃打非等。
推薦閱讀: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
※在全市紀檢監察系統「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研討班上的發言
※市場部職能
※月度運營計劃體系讓職能部門績效考核不再流於形式
※行政執法職能及其法律依據
※王志坤:論檢察機關的審查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