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神童」魏永康沉浮錄

13歲考上重點大學讀本科,成為當時湖南省年齡最小的大學生;17歲考上中科院的碩博連讀研究生。就在人們普遍看好他的前途時,中科院卻在2003年將他勸退回家。他到底怎麼了?      打造出來的「神童」      1983年6月,魏永康出生於華容縣的一個普通家庭。父親魏炳南是一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傷殘軍人,因打仗負傷一直癱瘓在床。母親曾學梅是縣百貨公司的一名工人。自小天資過人的魏永康,成了這個家庭的全部希望。   魏永康剛生下來兩三個月時,曾學梅就教兒子識字,還經常讀唐詩給兒子聽。儘管魏永康還不會說話,但這種早期教育還是取得了不少效果。在母親的傾心教育下。魏永康從2歲開始,便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東方神童」的故事。   1985年,還只有2歲的魏永康,就掌握了1000多個漢字。4歲時,他基本學完了初中階段的課程,後來連小學也只讀了二年級和六年級。1991年10月,僅8歲的魏永康連跳幾級進入縣屬重點中學讀書。13歲時,魏永康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2000年,17歲的魏永康大學畢業後考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研究生。   曾學梅認為,孩子只有專心讀書,將來才會有出息。於是,曾學梅將家中所有的家務活都包下了,包括給兒子洗衣服、端飯、洗澡、洗臉。為了讓兒子在吃飯的時候不耽誤看書,魏永康讀高中的時候,曾學梅還親自給他喂飯。後來讀湘潭大學時,曾學梅也一直跟在兒子的身邊「陪讀」,照顧兒子的飲食起居。      高才生被勸退回家   來到北京讀書後,魏永康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便執意不要母親「陪讀」,孤身一人北上求學。   身邊突然沒了母親的照料,魏永康感到很不適應,竟無法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有一年冬天,他竟然穿著單衣、趿著拖鞋去天安門逛了一圈,周圍的遊客像看怪物一樣使勁盯著他看。由於長期生活不能自理,並且知識結構不適應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模式,2003年8月,已經讀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被中科院勸退回家。   從以前的「東方神童」到如今被勸退回家,生活似乎給魏永康開了個非常殘酷的玩笑。最傷心的莫過於他的母親曾學梅了。 」現在我只要走出去,彷彿大家都在嘲笑我。」曾學梅苦笑著說。從中科院退學回家後,魏永康整天呆在房間里看書、玩電腦,其間還玩過幾次「失蹤」。所幸的是,他每次都平安地回家了。      他的名字家喻戶曉   在華容縣城,魏永康的名字簡直無人不知。 」可能有人不知道縣委書記的名字,但魏永康在我們這裡絕對是家喻戶曉。」一位開計程車的師傅告訴記者。   走進魏永康家,首先吸引我們的就是寫在四周牆壁上的「打油詩」。如「四面白牆成字牆,賞心悅目真添美」:「好苗錯移栽,未成棟樑材,土地貧缺肥,園丁無能耐,已將好苗誤,疾首痛心懷」等。魏永康說,這些全是他媽媽寫下的。據了解,自兒子被勸退回家後,曾學梅便將自己的內心感受作成「打油詩」寫在牆上,迄今已有上百首。   見到記者後,魏永康很有禮貌地給我們端茶倒水,忙完活後就走到房間里去了,始終書不離手。他對記者說,他目前正在溫習功課,隹備再次參加研究生考試。      「神童」母子反思教育方法      魏永康退學回家後,曾學梅這才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在母親的教育下,魏永康慢慢「成熟」起來了。   魏永康說,小時候媽媽總是把他關在家裡看書,從來不許他出去玩。只要有女生打電話給他,他媽媽都說他不在家,擔心分散他的精力。因此他養成了不愛說話的習慣,周圍的同學也漸漸疏遠了他。而後來讀研之所以未能順利畢業,也是因為與導師交流太少,畢業論文無人指導。談到這些,他甚至有些恨母親。   曾學梅說:「中科院這個事發生之後,我才思考自己以前有沒有做得不對的地方。現在我經常教他做家務,也歡迎其他同學找他交流,他自己的生活起居早已能夠自理了。」   臨行時,魏永康和母親一道送我們出門。當魏永康看到我們的採訪車時,竟然拔腿就往家裡跑,我們很是不解。車子發動了,只見魏永康跑出來,靦腆地將一塊西瓜送到司機面前: 「司機叔叔辛苦了,請吃塊西瓜!」無論司機怎麼推脫,他都堅持遞上。「永康現在真的長大了,懂得關心別人了!」曾學梅在旁邊欣慰地說。曾學梅還告訴記者,兒子現在非常體貼癱瘓在床的父親,幾乎每天都要為父親端茶送水。相關鏈接:      又見「神童」魏永康      2006年1月8日晚中央電視台《實話實說》欄目播出的一期元旦特別節目——2005,改變(下)中,當第三位出場的老朋友魏永康亮相時,我們為又見「神童」今曰之風采不禁喜極而泣。   曾記得:昔日被捧為「神童」的魏永康,在剛滿17歲時就考上了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碩博連讀研究生,而在2003年8月,已經上了三年研究生的他卻被中科院退學回家,原因是」長期生活不能自理,並且知識結構不適應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模式」。當時,我們為魏永康扼腕嘆息,也對中國特色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環境開始產生質疑。從魏永康的成長經歷看,其天資聰穎、智力過人、痴迷讀書,他4歲開始讀書,8歲就念初中,13歲便跨入大學校門,如此一帆風順的少年就學路,理所當然地博得了」神童」和「天才少年」的稱譽。本來,這樣一位十分難得、十分寶貴的人才,這樣一顆在高能物理領域很有希望的新星,應該是寵愛有加、唯恐失去才對,但無情的事實是:「天才」偏偏遇到了「從天上摔到地下」的嚴酷境地。   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長必有所短。魏永康作為正常人,其精力和能力自然也是有所能有所不能的,因而,他在學習讀書方面顯示其「神童」和」天才」的特殊本領,而在生活和自立方面則暴露出「弱智」和」殘缺」的自然本能,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記得鄧小平同志在寄望於中國科技事業的發展與振興時曾經說過這樣的話:中國需要有100個。陳景潤這樣的科學家。從某種意義上說,魏永康正是未來陳景潤式的人物,可惜的是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只因為其「生活不能自理」和所謂的」知識結構不適應其研究模式」這樣非本質和品德性的問題,縱然拋棄了這樣一位難得的人才。   值得慶幸的是,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的邢光謙教授在偶然看到魏永康的事迹報道和經歷後,費盡周折後找到了他,並與他長談,覺得魏永康所擁有的數學、物理等知識和其天生的讀書習慣,可以在航天領域有所成就,隨後通過嚴格的面試,破格成為邢教授的學生,並在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上班,從事國家二期」探月工程」有關動力控制的高科技研究工作,可以說魏永康幸逢了」從地下一躍到天上」的良機。   魏永康能有今曰,無疑是因為有了邢光謙教授這樣一位真正的伯樂,在當今研究生、博士生就業如此困難的大環境中,邢光謙教授獨具慧眼識英才,把被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勸退回家的肄業學生,毅然招到自己的麾下,並推到國家高新技術的前沿崗位,挑起國家建設的棟樑,這是需要何等的勇氣、何等的膽識和何等的心胸:據資料反映邢光謙教授是一位美籍華人,曾經是北大校友會會長,長期在中國航天技術研究院和美國NASA宇航局從事航天系統關鍵技術的研究,目前是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導航、控制和動力學的首席專家。人們有理由要問:如果邢光謙教授不是美籍華人還能做出這樣的選擇、還敢有這樣的作為嗎?如果換一位其他的教授能有這樣的膽識和勇氣、會願意做這樣的伯樂嗎?   誠然,我們在為邢光謙教授擊掌叫好的同時,應該感謝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的領導所給予邢光謙教授的支持和信任,同時,我們更期待著魏永康同志不辜負恩師的期望,在未來的航天領域做出傑出的成就,為國家的二期「探月工程」貢獻聰明才智,實現平生做一名科學家的美好願望。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今日主角365期:安監「首虎」或事涉周永康案
永康白雲山
兩個周永康,為何落得一樣下場
永康太平水庫發現的古墓群 是呂洞賓父兄長眠之地?

TAG:神童 | 永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