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還要繼續誤解心理學多久

你知道我現在在想什麼嗎?

額……

那你會催眠和解夢嗎?

額……不會……

學心理學的同學可能都遇到過這兩個問題,與其迴避或者敷衍,我們不如直接告訴對方:「我想你可能是對心理學有一些誤解。」

今天我們挑幾個典型的誤解來分析一下,順便聊聊什麼原因造成了這些誤解。希望給你的日常對話增加一點專業分數。

第一個誤解

心理學無所不能

這是對心理學研究範圍和研究目的的誤解。

先看開頭的第一個問題:「你知道我現在在想什麼嗎?」,這個問題反映出了大家對心理學的不恰當期待,心理學在大眾心目中被萬能化了。

許多人以為心理學無所不包,星座,屬相、血型,人生哲理,心靈雞湯都被認為是心理學,而實際上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必須滿足「可被檢驗」這一個標準。

什麼是可被檢驗呢?就是有可證偽性,如果你說你剛剛體會到靈魂出鞘的感覺,我們都沒辦法檢驗你說的是對是錯,那麼這個超感官的問題就不屬於心理學。

其次,人們之所以認為心理學是神奇的,是因為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釋和預測行為,並能提供一些有效的干預方法。例如心理諮詢師做的工作。

但人們並不了解心理學的解釋和預測都基於客觀數據,干預的方法也有適用範圍和條件的。

沒有能夠完美解釋一切現象的心理學理論,也沒有超出人們經驗以外的干預和應用。

第二個誤解

心理學不是科學

這是對心理學研究方法的誤解。

心理學家們認為心理學屬於科學範疇,因為它符合科學的三個主要特徵:

1、實證主義。實證就是通過觀察得出結論,再通過控制實驗,對這個結論進行檢驗的研究方法。很多人都不了解,現代心理學只認可從控制實驗中所得出的結論。

2、可重複性。指的是其他科學家可以用相同實驗獲得相同結果。所以一些基於個別案例和特殊現象發現的行為理論都不是心理學。

3、可證偽性。心理學研究的問題是可解的,可以被檢驗的,它的理論對應自然界中的真實事件。

例如,「正在進行結構化語言刺激的兒童,與沒有給予該刺激的兒童相比,是否可以更早地接受閱讀指導?」就是一個可解的問題。「人性本善還是本惡?」就不是一個可檢驗的問題,因此不屬於心理學研究範圍。

正是因為大家對「心理學不是科學」的誤解,才讓一些偽心理學有了可以滋生的土壤。

例如星座、屬相、血型、筆跡學(就是通過筆記來判斷一個人的性格)都不是心理學,它們的結論都是基於一些假設,而這些假設沒有通過實證的方法來檢驗。

還有心靈學也經常與心理學混淆,它屬於玄學的範疇,研究的是超感官的問題,更不能算是科學。

生活中還有很多貌似心理學的「常識」,例如說女性的智力要遜於男性,讀書好的同學體育都不好,大多數人只使用了大腦的10%的能力等等,這些說法並不來源於實驗的研究結論,是沒有根據的。

說了這麼多,只是想告訴大家,科學性才是保證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標準。

第三個誤解

心理學就是心理諮詢

這是對學科內部關係的誤解。

心理諮詢只是心理學的眾多應用分支中的一個,它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向有心理問題的來訪者提供幫助。

我們之所以有這樣的誤解,和一位偉大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影響力有關。弗洛伊德的貢獻在於,他通過精神科醫生的工作經驗和思辨能力構築了一套讓人著迷的理論體系,他開啟了一片探索人類心靈世界的全新領域,並讓世人開始了解和重視心理學。

目前為止他的很多理論仍被廣泛應用於心理治療領域,如我們經常用「焦慮」、「壓抑」、「潛意識」來描述心理狀態,這些都來源於他的精神分析理論。

弗洛伊德在心理學史上名氣之大,讓我們很容易從心理學聯想到心理疾病和心理諮詢。

但是現在弗洛伊德及其理論已經被主流心理學界逐漸拋棄,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理論很難用實證的方法加以驗證。弗洛伊德不採用控制實驗,他認為個案研究足以證明他的理論。

所以,這裡需要我們更新兩個認知:

1、心理諮詢僅是心理學的一個應用分支;

2、即便說到心理諮詢,弗洛伊德及其經典精神分析理論只是極小的一部分,已經遠遠不能代表作為科學的心理諮詢觀。

第四個誤解:

心理學負責解決本質問題

這仍然是對研究範圍的誤解。

心理學所面臨的一個難題就是,公眾要求心理學去回答本質問題,而通常其他其科學不需要回答類似的問題。

例如,「地心引力」的真正含義是什麼?它的內在本質是什麼?當談到地心引力一詞時,我們到底指的是什麼呢?學過物理的同學都知道,地心引力是一個複雜的理論,而且它的概念也在隨著技術的進步而不斷變化著。

但如果將上述問題中的「地心引力」全部換成「智力」,那麼這些問題就立即被賦予了重大意義,人們會迫不及待地尋求一個終極答案。如果心理學家給不出答案,就會被指責和鄙視。

人們認為心理學可以回答本質問題,和心理學誕生於哲學有關,很多人分不清哲學和心理學的研究範圍。這裡有一個簡單的區分方法,就是看其是否有可操作性。科學只負責解釋操作性問題。

操作性定義可以概括成一個詞:可觀測。

例如,把「飢餓」定義為「我胃裡不好受的感覺」,就不是一個操作性定義,因為這是個人的體驗,不能被其他觀察者檢驗。對「飢餓」下操作性定義,應該是「個體被剝奪進食24小時以上的狀態。」

本質主義把人引入玄學,而操作主義促使我們把概念做一番透徹的思考。

再舉一個例子,你不會從心理諮詢師那裡得到「活著的意義是什麼」這類問題的答案。

如果諮詢師正面回答這個問題,顯然會陷入到對本質問題的辯論,諮詢師關心的是你為什麼在此時此地問出這個問題?這和你目前的生活事件有什麼關聯?這些都是在做操作性定義。

第五個誤解

心理學可以給出絕對化的答案

這是對研究結論的誤解。

問:男人比女人高,對嗎?

答:對。

問:所有男人都比所有女人高,對嗎?

答:錯。

每個人都知道,不是所有的男人都比所有的女人高,為什麼你為第一個問題給出了肯定的答案呢?是因為你理解到第一句話反應了「男人有比女人高的概率趨勢」,而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適用的事實。

心理學也是如此,它所有的結論都有概率的性質-也就是在大部分情況下會發生,不是所有的情況下都發生。

我們對於概率性思維並不陌生,例如天氣預報說明天有雨,我們知道它意味著「明天下雨的可能性很大」。但到了心理學的應用上,我們往往忽視了概率性思維,而直接要絕對化的答案。

例如,當學校的心理學家實施一項針對學習障礙兒童的訓練計劃時,顯然是在做概率性預測,也就是說該訓練能使這些兒童有較大的可能性獲得好的成績。

當心理治療師對有自我傷害行為的孩子做行為治療時,他的判斷是,如果按照計劃治療,會有較高的概率獲得一個好的結果。

不同於天氣預報,心理學家常常要面對諸如「但我的孩子何時能夠達到某一年級的閱讀水平?」或「他要在這個治療中待多久」這類問題。這些問題都是無法回答的,因為針對這些問題所做的預測都是概率性的。

出於心理學往往被設置了更高的標準,全面認識概率推理對理解心理學就顯得至關重要。

結束語

大眾對心理學的種種誤解,說到底離開不3個根本原因:

1、心理學的學科原因。心理學畢竟是一門年輕的科學,大多數學科成熟於精英控制社會的年代,普通人的意見沒有影響力。而心理學產生於一個相對民主的傳媒時代,每個人都有一套關於解釋人類行為的理論。

2、大眾自身的原因。人們習慣用一些世俗的智慧來解釋行為而不願意用科學的心理學來解釋行為,因為人們喜歡簡單確定的答案。

例如說到一個人的性格,人們喜歡用星座去解釋,很少有人從遺傳和環境相互作用的角度去理解。

3、媒體和宣傳的原因。為了迎合消費者心理,書店裡介紹心理學的書籍要麼是一些早期經典著作(弗洛伊德、榮格、埃里克森等),多半是老式精分理論;

要麼是偽裝成心理學的讀物,如心靈感應、超前感知等。由負責任的心理學家為大眾撰寫的書籍還比較少。

想要消除公眾對心理學的誤解,從上面三點出發可能還需要很長的時間,但有一點是我們都可以馬上做到,就是再遇到諸如「心理學知道別人是怎麼想的嗎」,「心理學能算命嗎」,「心理學可以回答生命的意義嗎」這一類問題,你就不能再逃避了哦。

來源:高高心理學,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驚恐發作的心理含義與治療
「眉態」百出,心理各異
嫉妒心理的危害及調節

TAG:心理學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