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帖]中國古代服飾
中國古代服飾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華服飾文化變革的第一個浪潮。奴隸制的崩潰,改變了社會的傳統觀念,並在服飾文化中反映了出來。主要表現在:服飾用料發展,紡織原料、染料和紡織品的流通領域不斷擴大;服裝色彩觀念改變,穩重、華貴的紫色,被視為權貴和富貴的象徵,取代硃色成為正色;服裝配套結構產生變革,社會上層人物囿於傳統審美觀念,仍然保持寬襦大裳的服飾,而軍人和勞動人民則廢除傳統的上衣下裝,下身單著褲而不加裳;工藝技術取得了長足進展,人們普遍採用絲織品代替細麻布。春秋戰國時期,齊魯等地由於農業和紡織原料、染料、及紡織手工業的迅速發展,紡織原料、染料和紡織品的流通領域不斷擴大。同時出現了絲、絹、縑、綺、綉等高級服裝用料。由於征戰頻繁,軍人服飾進行了改革,廢除了上衣下裳,將傳統的套褲改成前後有襠,褲管連為一體的褲子。此種服式也融入了勞動人民之中,而社會上層人物依然保持寬襦大裳的服式風格。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建立了第一個封建制政權,漢代經文景之治和漢武帝的勵精圖治,封建王朝達到鼎盛。秦漢王朝以政治上強大的向心力使服飾文化在傳承商、周服制的基礎上,吸收融合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服飾之所長,至東漢明帝時,釐定了適應封建制文化的服飾制度。自此,以皇權地位為中心的儒家服飾思想和封建服製法定化。與此同時,中國的絲綢自秦始皇修築"棧道"、"略通五尺道"和開鑿靈渠之後,遠銷四方。隨著絲綢貿易的發展,與其他國家及國內少數民族的密切交往,使其有了進一步豐富和發展。秦統一中國後,建立了第一個封建大國。始皇帝相信陰陽五行學說,認為秦以水德統一天下,色尚黑。秦代雖未制定出官服制度,但卻制定了一套武士服飾。有等級和兵種的區別,不同官階有不同的冠飾和甲衣。東漢明帝永平二年,制定了官服制度。這是儒家衣冠學說制度在中國得到全面執行的開端。皇帝的朝服、祭服包括冕冠、衣裳、鞋履、佩綬等,各有等序,重點在冠冕,它是區分等級地位的基本標誌之一。朝服採用深衣制,婦女的禮服也採用深衣。漢代的一般服裝,男子穿襦褲,婦女穿襦裙;都穿短上衣,下身和上身分開。漢代農夫服裝質樸單純,穿短衫短襦,褲子,束勞作裙,銑足或穿平頭麻鞋,頭上裹巾或戴笠帽。其實很長時間裡寬襦大裳一直是我國傳統服飾的主流{袖子很大,前面有一條紳帶[後來寬襦大裳逐漸只作為禮服,(「紳士」一詞由此而來)]},只是後來逐漸作為禮服使用。漢代多以黑色和紅色為主色調,到了唐朝色彩變的更豐富。圓領是春秋時期受游牧民族影響開始是作為一種休閑服,唐朝流行穿胡服時開始興起。到宋朝出現了方型紗帽作為官帽並強化了帽翅(以前都是圓形紗帽且大多作為休閑服飾使用),宋朝常服袖子變窄,宋朝出現了一種方型的文人巾帽;到明朝出現了補服制度,另外紗帽後面多了兩個飄帶。江蘇揚州出土明方巾
襦巾-江蘇楊州西郊明火金墓出土
明王時敏像,戴飄飄巾
漢代朱紅羅曲裾長袍朱紅羅曲裾長袍西漢時期衣長140cm袖通長245cm袖寬36cm袖口寬25cm腰寬52cm下擺寬58cm領緣寬21cm袖緣寬35cm擺緣寬29cm湖南省博物館藏1972年湖南長沙馬王堆1號墓出土。
曲裾長袍的左衣襟是很大的有的是需要從身後繞一圈再繫上的穿起來也不太方便而以後的直裾長袍衣襟就變小了。漢朝的禮服主要一玄、絳(黑、紅)為主。交領寬袖束身腰帶是華夏民族主體服飾但各個朝代之間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比如唐代的服裝服飾相對比較開放限制也比較少且比較艷麗而到了宋代和就比較素雅而且受的禁錮也比較多。隋統一全國以後,重新釐定漢族的服飾制度。由於隋是自北而南統一的,南北朝之間長期效仿和影響,因此,隋代服飾中摻雜了北族服飾的行制。到唐統一全國後,疆域擴大、政令統一、物質豐富、經濟發達。服飾文化以民族傳統文化為主導,對外開放,包括吸收胡服的滋養,發展了大唐盛世的中華主體服飾文化。五代十國雖處於分裂狀態,但在服飾上,大體是沿襲唐制。隋統一後,釐定的服飾制度,攙雜了北族的行制。唐代的冠服制度上承下啟,是服飾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時期。五代的官服大體沿襲唐制。一般服飾,如襆頭、巾子,頭腳都用硬腳,形式也出現不少變化。壁畫備旗出行隋開皇四年高90cm寬60cm1976年山東省嘉祥縣英山徐敏行夫婦合葬墓墓室西壁中部。圖中僕役穿交領襴衫,裹行滕。
唐朝服飾-供養人
供養人敦煌莫高窟303窟發現。梳平髻,披通裾大襦,穿扣肩統身裙或高胸裙,女侍梳雙丫髻,小袖衫,高胸裙,披帛。彩繪仆侍陶俑群隋代高22-23cm河南省博物館藏梳平雲髻,小袖衫,高胸裙。(這種袒胸高胸裙可以說只有隋、唐朝才有而到了宋代由於禮教等方面的原因就沒有了)
白瓷侍吏撫劍俑隋代高72cm河南省博物館藏河南省安陽市張盛墓出土。戴平巾幘,穿雍領大袖褶衣,大口褲,笏頭履,蓄翹須。
武士隋代敦煌莫高窟380窟東壁。戴胄,穿明光甲,足穿尖頭鞋。
唐代服飾唐景雲二年儀仗唐景雲二年儀仗高223cm寬281cm1971年發掘陝西省乾縣乾陵配葬墓章懷太子墓墓道東壁壁畫。戴襆頭,穿翻折領襕衫,腰束革帶,革靴,雙手仗劍。(折領襕衫在後代也是沒有的)
閻立本《步輦圖》貞觀十五年,土蕃丞相祿東贊前往京都長安,迎文成公主入藏,受到唐太宗接見的歷史故事。左側站立三人,中間一人頭戴氈帽,身穿錦袍,即為土蕃使者。另外兩人是唐朝的官吏,和皇帝都著襆頭袍衫。宮女頭上平起雲皺,衣小袖衣,朱綠襉裙,裙腰至乳房以上,加帔帛,穿小口條紋褲,透空軟錦靴,帶金條脫。
唐景雲二年禮賓圖1971年發掘陝西省乾縣乾陵配葬墓章懷太子墓墓道東壁壁畫。主人戴漆紗籠冠,穿曲領袍,蔽膝,大帶,歧頭履,賓客為胡人,第一位為羅馬使者,第二位為日本使者。
唐三彩武士俑高65.5cm陝西西安中堡村出土。穿明光甲,戴鶡冠。
宋代服飾文人巾帽劉松年作會《昌九老圖》劉松年作<<會昌九老圖>>故宮博物院藏圖中人戴高裝巾子,穿右衽廣袖袍,為宋人野老閑居時的服飾。劉松年作<<會昌九老圖>>故宮博物院藏圖中人戴高裝巾子,穿右衽廣袖袍,為宋人野老閑居時的服飾。
宋代服飾宋仁宗皇后像宋仁宗皇后像面貼珠鈿,戴九龍花冠,兩博鬢,翟衣戴綬,佩環,襟、領織金雲龍紋,翟紋十二等,間以輪花,旁列兩侍女,戴花冠。南熏殿舊藏
〈〈歷代皇后像〉〉中的宋代皇后,穿禕衣,戴龍鳳珠翠冠,三博鬢,以深青色織成為之,列五彩翟雉,襟、領有紅色雲龍紋,與深青中單,深青蔽膝,青襪青臾相配,佩玉雙佩,玉綬環,為受冊,祭祀穿用的最隆重的禮服。南熏殿舊藏
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次圖所繪的是唐玄宗時代顯赫一時的皇親楊氏姊妹出行游春時的情形。其中四人穿著襦裙,另外兩人都穿著圓領袍衫。虢國夫人在畫面中部右側,她身穿淡青色窄袖上襦,肩搭白色披帛,下箸描有金花的紅裙。
宋代服飾紋樣受畫院寫生花鳥畫的影響,紋樣造型趨向寫實,構圖嚴密。宋代的紋樣風格與唐代截然不同,對以後明清時期的影響非常明顯,無論從題材到造型手法,幾乎都形成了一種程式。宋代的服飾面料,以絲織品為主,品種有織錦、花綾、紗、羅、絹、緙絲等。南宋〈〈中興四將圖〉〉中的岳飛、韓世忠戴四帶巾,圓領袍,腰束銙帶,兩旁為佩劍,弓箭武官,腰部有捍腰。
靈鷲毬紋錦袍宋代身長134cm袖通長186cm袖口寬15.5cm下擺70cm後裾69cm新疆阿爾拉出土。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
※中國最低調的富婆:26歲繼承千億家產,她在網上照片卻不超過10張
※柯雲路:中國家長必須反思的十大問題(圖)
※中國茶葉的種類
※千年帝都「中國夢」(上)
※中國最有才華的三大奸臣,作品家喻戶曉,聲名卻狼藉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