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再難出貴子」是正常現象 由此悲天憫人是思維錯覺
4天前看到一篇文章《寒門學子還有多少感謝貧窮的底氣》 說的是一個貧困家庭的女孩以707分被北大錄取 她曾經寫過『感謝貧窮』的文章 由此引發大批文人墨客對『寒門再難出貴子』的再三感慨 第一波是2011年8月一名教師在網上發帖稱『現在成績好的孩子越來越偏向富裕家庭』 第二波是永樂大帝二世所寫的《寒門再難出貴子》是以一位銀行HR為視角寫的 此文側重於寒門的眼界和品行
在眾多的言論里 他們羅列的論據 摘錄如下:
重點大學農村生源比例不斷下降等問題和現象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並由此觸發了人們對「教育資源分布不均、底層上升渠道變窄、寒門難出貴子、貧窮代際相傳等」的擔憂。
2018年各省高考狀元幾乎都是城市家庭的孩子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劉雲杉統計1978年~2005年北大學生的家庭出身發現:
1. 80年代中後期是農家子弟用知識改變命運的黃金時代,三成以上的北大學子出自寒門;
2.90年代中期農家子弟的比例開始下滑;
3.2000年之後,考上北大的農村子弟僅佔一成多。寒門子弟進名校的通道正變得越來越窄。
農家子弟的名額都被誰佔了?
權威期刊《中國社會科學》於2012年刊登了一篇研究報告《無聲的革命:北京大學與蘇州大學學生社會來源研究(1952-2002)》。
報告通過研究50年數據,得出了一個讓全社會嘩然的結論:
90年代後,考上北大的精英子弟比例快速攀升,這些社會精英只佔全社會人口的1.7%,卻有40%的北大學生誕生於這樣的精英家庭。
《人生七年》是BBC的一部紀錄片,它選擇了14個不同階層的英國孩子,記錄了他們的人生軌跡。從7歲開始,每七年記錄一次,一直到他們的56歲。這項歷時49年的研究揭露了一個殘酷的事實:窮人的孩子依然是窮人,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階層在代際間得到了傳承。
在今日之美國,中上階級的孩子,無論他們來自什麼種族,是何性別,生活在哪個地區,言行舉止都驚人地相似;反過來,工人階級的孩子看起來像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在一些媒體的報道中,一些學者和相關機構對某些頂尖大學生源進行了縱向的歷史考察和個案研究,發現其農村生源的比例在不斷下降,從而得出結論:寒門子弟越來越難以進入精英大學。
*******************************************************************************************
我曾說過 『如果把中科院的人 調一批到社科院 那我們的社科研究水平會大幅提高』對於複雜社會問題 如果邏輯不夠強大的話 得出的結論1膚淺甚至是2荒謬 或者是3『只知其果 不知其因』 分別對應是:
1文人們把原因歸於兩類:資源的不均等 制度的不公平 2甚至別有用心者鼓吹砸錢培養和師資的重要性 3調查報告只報結果不分析原因
此寒門已非彼寒門
數量上 40年前農村人口佔80% 在北大佔3成 現在農村人口應該是一小半45%吧 在北大佔1成 這麼看來的確是比例下降
質量上 我們都知道 大城市移民海外的都是非富即貴 那麼農村移民到城市的也是類似 越有能力的移得越早 所以呢 移出的一半人口帶走了七八成的優質生源不為過吧 這麼看來 佔比1成是不是合情合理了?
文人們何必為此悲天憫人呢?我想反問一句 難道應該是『寒門易出貴子 豪門難出貴子』才是合理的?這不合邏輯啊!
現在一大批企業家也是出身農村 那以後我們是不是也要感慨一下『寒門再難出虎子』
文人們還有一個擔憂是階層固化 道理類似
在我看來 階層固化是一個穩定社會的正常現象 簡單的說就是高智商是上層 中等智商是中層 低智商是底層
難道要上躥下跳才正常?50年前上層被打入地獄 500年前李自成由農民變成皇帝 這些正常?
誰說沒上升通道?智商足夠 考大學 考重點大學 考名牌大學 考公務員 現實是農村能走的都走了 今日的農村已不再是40年前埋沒大批人才的農村
推薦閱讀:
※一個人的思維模式可以改變人的一生
※從無效談判到有效談判,就差一個思維爆點,是什麼?!
※思維決定客觀實在嗎?
※層疊消融開發你的思維
※讓你擁有無限資源的思維武器:資源圈思維武器
TAG:思維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