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冠上的明珠
9 人贊了文章
但斌最出名的一筆投資,就是茅台。巴菲特最重要的合伙人芒格說過,如果把他們最成功的10筆投資去掉,他們就是一個笑話。長期的堅持和集中投資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回報。這些價值投資者選股標準類似於皇冠上的明珠,一旦選定就不會輕易改變,符合要求的標的也十分稀少,合適的價格更是難以出現。格力電器上市以來達到了驚人的幾千倍漲幅,只有從頭到尾都拿著的人才能享受。從對企業嚴苛的挑選標準以及眼界的廣度和看問題的深度來看,我絕對比不上他們,我對企業的了解,還處在皮毛階段,我對商業社會的認知更是很膚淺。
一隻股票傻傻拿上數十年就能賺幾千上萬倍,看著非常美好,其實這種傻反而是最難的。常識告訴我們,傻等的收穫絕比不上去做些什麼來的收穫。這也是頻繁交易的罪魁禍首,因為我們普遍覺得,傻等賺不到大錢。其次,即使能拿上多年,像巴菲特那樣眼光的人,真是太少太少了,像格力只是三千多支股票中的一支而已,要何等眼光和魄力,才能把它挑出來而且一直重倉持有二十年?如果在中石油上市時購買了,即便拿了十年,也逃不脫虧損80%+的下場,在錯誤的道路上套用價值投資表皮,只會越來越慘。價值投資不等於長期持股,但長期持股是價值投資的必要條件。有耐心,並不一定就能做好價值投資。我認為普通人是享受不到格力那樣幾千倍漲幅的,能在它身上賺個十倍就已經是非常難得的成績。這也是我的目標,我享受這十倍就好了,多的,我不貪心,我的學識和能力,可能也不配享受更多的盈利。我一直認為才財是相互匹配的,有多大的能力就賺多少錢,我的目標是二十年百倍即可。
我不是一個純粹的價值投資者,我只能算階段性的參與企業成長,分享它們的部分成長價值,我不大可能像他們一樣把企業的股票拿上數十年任期間風雨飄搖。所以,我對企業的要求比純粹的價投更多,但相對的,我需要了解的深度也大大降低了。打個比喻,就像談戀愛和結婚一樣,我對企業的要求,只停留在談戀愛階段即可。
我的投資大框架基本成型,但還有很多補丁要打,具體的交易模式也在摸索中,相信在股市多鍛煉幾年會更加成熟。也可能我做的這些到最後還是不能成功,不過那樣也給我排除了一條行不通的路,我願意承受失敗的風險。
今天要講的這種企業,是我理解中純粹的價值投資者的理想標的。進入市場之初,我也想做一個純粹的價值投資者,然後我發現,很難。因為按這種方法選擇股票,市場上不剩多少只標的了,所以我也能理解但斌們在風雨飄搖時堅持的原因,估計還有一部分是根本沒有其他股票可以買,不咬牙堅持,還能怎麼辦?
皇冠上的明珠,在我看來以下幾個條件是必須的。
1優秀的基因。指的是上市以後有優秀業績表現。所以,新股一般要悠著點,因為中國企業還是有一上市業績就開始下滑的例子的。況且,沒有任何一隻股票,會不給你買入機會。沒有任何一隻股票,會好到必須上市就買。等待,讓這些企業自己證明自己。
2強大的護城河。最好是進入門檻高、盈利門檻高、擁有知名品牌或無法被替代的技術的企業。我更傾向於在完全競爭的市場做出來的壟斷寡頭,這種護城河是企業辛苦打拚出來的,一般都不會在短時間內被顛覆。有些護城河是政府給的,這種我認為不大可靠,沒有一直靠政府支持和補貼做出來的偉大企業,內生成長是更重要的。前一陣一紙取消補貼的公文就帶崩了光伏產業鏈,這說明,依靠外部力量取得的護城河,難以長久,很有可能在朝夕之間發生變化。而如果是企業自己的挖掘的護城河,我相信會有足夠的離場時間,諾基亞雖然敗給了智能手機,但這種變化並非一夜之間發生的,不會像外部護城河那樣一夜之間轟然倒塌,還是有跡可循的。
2賺錢很輕鬆。表現為高毛利和高凈利,好生意會有一個高水平的毛利率,好管理會有一個高水平的凈利率。行業雖無貴賤之分,但有賺錢容易與否的區別。2017年,茅台的毛利率和凈利率分別為89.8%和49.82%,意味著1元就能產生0.9元的毛利,扣除各種費用損失稅費後還能凈賺0.5元,而同年,中國建築的毛利率和凈利率分別為10.49%和4.43%,賺1元只能產生0.1元的毛利,扣除費用後只能賺0.05元,投資者的首要目標是賺錢而非其他,所以一個容易賺錢的生意自然是投資者的首選。投資者不僅要選一個容易賺錢的行業,還要選一個會賺錢的企業,縱向比較行業,橫向比較同行業的企業。優秀的企業可能暫時蒙塵不受人待見,可最終會散發出耀目的光芒,這個耀目,自然指的是巨大的漲幅。
3定價權。有些企業是「夾板」式的企業,往上沒有議價權,往下沒有漲價權,被上游下游一起壓榨,日子自然就難過了。如何發現有定價權的企業呢?想一想老乾媽的例子,經銷售排隊拿貨,先錢後貨還要等上許久。茅台從幾百塊漲到今天有錢也一瓶難求的境地,更是定價權的傑出代表。這個可以觀察預收款和應付賬款指標,能夠佔用上下游的資金經營發展,代表企業有話語權。
4產品是剛需,行業空間大。行業必須是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不論社會怎麼發展都屬於確定性需求,《投資者的未來》這本書中,作者通過統計數據發現,長線大牛股,經常出現在消費和醫藥行業。仔細想一想,確實很有道理。科技變數大,不創新就會不進則退,而人的需求發生的變化很不顯著,油鹽醬醋茶,衣食住行,幾百上千年都是同樣的需求,醫藥更不必說了,這種行業是不可能消失的。而科技型的企業,很有可能隨時間過去而終結。
這是我理解的皇冠上的明珠,看似簡單,其實挑選出來的企業沒有多少。當然,我自己只吸取了其中的部分作為選股條件,原因文章開頭就說過了。接下來,我來講講我是如何以「價值投機」的目光來挑選企業的。
推薦閱讀:
※今天,3400點得而復失!
※資產配置
※另一個角度看問題[2016.07]
※如何識彆強勢股集體大跌的徵兆?
※月度總結(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