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心理學·其二】深度解讀荒垣渚

【動畫心理學·其二】深度解讀荒垣渚

來自專欄動漫茶話會41 人贊了文章

大家好,本期動畫心理學想講的是七月新番《輕羽飛揚》中的女配角——荒垣渚。

輕羽飛揚第一集上線之後,和小南極一樣,在宅圈引起了一股吹爆的熱潮。不過就播放量來看人氣也不算很高,在排行榜上根本看不到,這也和小南極有異曲同工之妙——那我也希望輕羽飛揚能和小南極一樣維持著極高的口碑直到完結。

太慘了,根本看不見

讓我們回到動畫中來進行探究。相信有不少漫畫黨都發現了動畫第一集的魔改——將人物衝突放大。漫畫的前期還是帶著標準的運動系搞笑的風味,氛圍比較輕鬆,動畫則不然,整體明顯偏向於嚴肅。而動畫之所以要改得如此嚴肅,恐怕和監督和系構對該作品核心走向的把握,或者說他們對該作品的期待有關了。將衝突放大給劇本帶來更充裕的發揮空間,這讓我更加期待後續的劇情走向。

第一集中,大家應該都能感受到的一個矛盾是「天賦和努力」,主角綾乃大魔王在初中時就能把渚剃光頭,這直接導致渚被打得心理失衡,極度扭曲。而綾乃雖然剃了人家光頭,但因為種種原因也出現了心理失衡。這就是本集的「表」,那麼「里」又講了些什麼呢?接下來,請和我一起進入看起來很無聊的心理學科普時間。

首先我想聲明一件事:本篇文章的所有分析,都是在拋開尚未播出部分的原著內容基礎上進行的。之前寫京紫的時候也是,並沒有看原作。因為我始終相信一個合格的故事構成,其人物邏輯一定會遵循心理學基本原理,那我用心理學基本原理也能在一定程度下預測出故事的走向(舉個例子,某角色不可能毫無鋪墊地變換自己的性格特點成為另一個角色,如果該故事遵循了基本的構成手法,那用該手法一定能預測出故事中有一段劇情是在講該角色的性別是如何轉變的,根據伏筆和鋪墊的前後關係,一定程度上能預測該段劇情是什麼)。我一直在嘗試運用心理學通過蛛絲馬跡已知信息還原出編劇的設計,如果對這種做法有什麼顧慮或者意見,咱們求同存異,瞎逼逼請見諒。


渚的故事

關於渚的心理問題,想必很多人或多或少都能對其感同身受,自己在某件事情上十分努力,可這個努力卻看不到結果。不過,看到彈幕和評論區里有些朋友認為渚是因為看到了綾乃的天賦而絕望,事實上不僅僅如此。渚在劇中是一個簡單又特殊的角色,而且個人認為是最貼近生活的,但仍有許多可以深挖的地方,請聽我細細道來。

事實上渚表現出的並不是「絕望」,更多的是一種「不甘」,這兩者之間有不少區別。這些情緒會引起渚不同的行為,但其行為動機的來源都是那場與綾乃的比賽,而之所以會產生這種區別,就和渚自身的人格特質息息相關了。有的人在面對困難時會選擇放棄,而有的人則會發奮圖強,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個體差異和生活環境的不同所導致的。某不算特別知名的心理學家溫特認為,動機和特質交互影響產生行為,動機代表基本的願望,而特質引導這些願望如何表達。

顯而易見的是,渚表達願望的方式是不合適的。她一個勁地練自己、練別人,甚至對同伴惡言以對,在同伴們受不了她而退部之後,居然還對前來勸阻的好友理子說出了一番傷人的話(第三集中綾乃也有類似的操作)。隨後她的表情也表明了她確實在為自己的行為而後悔,可為什麼她要這麼做,為什麼她不願意去反省自己的問題呢?

讓我們從人格動機理論的角度入手進行分析。人們常常不清楚他們問題行為背後的動機,很多問題行為可能反映了需要的表達方式的貧乏,那麼如果我們深入分析人的動機傾向就可能會發現有關問題根源的情況。現在,各位請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心理學家,試著把自己帶入到渚的身上去進行研究、深入挖掘她的問題根源吧。

第一集中有一些細節值得我們注意:一是開頭的比分表,渚一直是大比分碾壓其他人,直到被綾乃所碾壓;二是社團活動的時候其他三年級生們一直對她比較忍讓,直到後半段才爆發矛盾。從這兩個地方我們可以看出渚平時就應該是社團里的頭號選手,性格要強但是和其他人關係很不錯,是個大姐姐一樣的人物,而且同學們應該是目睹且理解了渚的整個變化過程。問了朋友之後才知道渚果然是社團的社長兼主將(本來我以為理子更像是社長哈哈)。

渚是一個努力的人,她有一定的天賦,也願意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我想她一定也明白這個世界上一定有比自己更有天賦,更努力的人存在。競技體育永遠是有勝必有敗,作為一個社長和主將她一定是明白這點的。那麼為什麼她會受到如此大的打擊,且無法進行良好的自我調節呢?

關於這點,心理學上有好幾種不同的解釋方法,但本質都差不多,我就挑著講講了。

第一集中渚和理子有一段對話:「我一定要贏她,不然我是為了什麼才……」。這句話表現了渚矛盾的心理。從表面上看,渚的壓力來源是綾乃,但實際上並不是。正如上文所說,來源確實是與綾乃的比賽,但是其背後的本質卻是對自己的質疑。B part中渚在天橋上的獨白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這點,但這之下還有更深的可以挖掘的部分,且聽我細細道來。

首先我們先整理表面信息:

  1. 渚之所以會出現侵犯性的行為和態度,之所以會那麼兇狠是因為她輸了比賽;
  2. 她輸了比賽之後覺得自己的一切都被否定了,自己的努力都是泡影,她不想就這樣被否定,因此加倍努力練習,直至產生扭曲的行為問題;
  3. 她認為自己把自己無能的過錯推到別人身上,覺得自己是個糟糕的人;

然後從動畫中可簡單提取出的信息中我們可以發現的是渚無法面對的其實是自己。那麼她具體無法面對的是什麼呢?我覺得主要有兩點:1是自己給自己施加的壓力——證明自己不是靠天賦而是靠努力(見第二集);2是自己對羽毛球的態度——明明自己是那麼地熱愛羽毛球,但是為了緩解壓力而把這種愛扭曲(聯繫第三集兩人的快樂羽毛球,看似第三集是對綾乃的拯救,但其實也是對渚的拯救)。

(一)內部歸因與高效能預期

關於第一點,心理學中一般採用歸因理論來進行解釋。歸因理論是一種關於個人闡釋他人或自己行為原因的社會認知理論。旨在通過分析和推測行為的因果關係,以控制人們的環境及其影響下的行為。簡單來講就是解釋並預測行為、理解和控制環境。

歸因一般分為內部歸因和外部歸因(Heider, 1958)。內部歸因是指把行為的原因歸結於個體自身的因素,如努力、能力等。外部歸因是指把原因歸結於外部的環境因素,如難度、運氣、獎勵與懲罰等。更進一步的模型有韋納(1972)提出的兩維歸因模式和三維歸因模式。

可以發現,渚基本上都是在進行內部歸因。

喜歡做出內部歸因的人我們稱其為「內控者」,他們認為強化物受到內在行為的控制。舉個例子,男主A平常很難和女生正常說話,實驗要求男主A在和某個富有魅力的女性主試對話之後,女性主試對其做出積極的反應。男主A事後對自己的撩妹技能表現出積極的態度……好吧這個實驗很無聊,總之這就是所謂的「內控」,與之相對的「外控」則傾向於認為強化物受到外在因素的控制,與自身的行為無關,比如在這個實驗中,外控者男主B就對自己的撩妹技能表現出消極的態度,他認為女性主試之所以如此積極是因為一些外部原因。顯而易見渚是一個典型的內控者,內控者一般會面臨的一個問題是「低效能預期」,也就是對自己的能力或者說完成某個行為的能力產生消極的預期,認為自己更可能會失敗。但反過來說效能預期和內在控制點也沒有因果關係——理論上,內控者將結果好壞歸結於自己的行動,但他們並不一定會覺得自己具有有效完成活動的能力,這種情況下內控者具有低效能預期,但反過來也可能具有高效能預期。

渚正是這樣一個具有高效能預期的內控者。她對自己有極高的要求,也有達到目標的自信,那麼在受到打擊之後到底是什麼樣的壓力才會導致一個如此強氣的人產生行為問題呢?

上述結論僅僅根據第一集的內容得出,而第二集則交代了不少線索,詳見下文。

(二)自我設限與需要動機理論

我認為渚的行為問題其實是自我設限(self-handicapping)的一種表現。自我設限字面意思是指個體為了規避對自尊的威脅,無意識地製造一些產生失敗的困難條件。例如第二天你要考試了,但你一直在聲稱你生病了,這樣你的心理上就可以把考砸了歸結於生病。

第二集中已經講明,對渚來說,她給自己設置的障礙是打出最好的球,她始終在想怎麼打最好,怎麼打才能把自己的扣殺發揮出來,實際上這正是無意識中給自己設下了障礙。

教練的這句話點明了本質。渚不甘心,她想證明自己,她想憑藉自己的實力和努力(而不是天賦)來成功,而高點扣殺就是高個子的自己最強的絕招。最關鍵的地方來了,自己最強的絕招被綾乃全部防住,失敗了,她自然會對自己的絕招失去自信。然而表面上她並沒有失去自信,還在一個勁地練習,甚至還扭曲地拉著同伴強行練習,練習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自我設限了,並且打球的時候一直在計算最好的球路,且無意識地沒把球打好(第二集中有相關的心理活動描寫)。因此,困難的條件即障礙就是打出最好的球,外在的表現就是加倍的努力訓練。如果這樣還無法獲得成功,那一定不是因為自己的內部原因,而是一些不穩定不可控的外部因素。也就是說,她通過自我設限來避免自己進行消極的內部歸因,以此來維護自尊。

這是旁觀者的想法,而當事人自己是意識不到的

於是,她練習得越來越狠,實際打球的時候打得愈發束手束腳。正如那個退部的女生所說:「我曾經很羨慕那個熱愛著羽毛球的你」,而如今的渚,還是那個熱愛羽毛球的渚嗎?

需要注意的是,自我設限一般情況下自己是注意不到的,是無意識地發揮作用。想要走出自我設限的漩渦往往需要有旁人給你點明,而這就是第二集中教練的作用。

接下來引入需要與動機理論來進行輔助解釋。需要(need)是一種內在的未滿足的狀態,是一種具有方向性的力量,決定著人們在環境中如何追求和面對客觀事物及情境。一般分為首要需要(primary need),即生理需要,以及次級需要(secondary need),即心因性需要。壓力(press)是指一種外部狀態,產生得到或避免某種東西的渴望。需要和壓力共同作用引發動機(motives),然後通過動機來產生行為。

渚的內隱需要表面上可能是成就需要(勝利和成功的需要),實際上經過分析可知她主要的內隱需要是維護自尊的需要,也就是避免失敗的需要(並不是追求成功)。這就直接導致其行為上的不同,大家可以注意一下前兩集的她和第三集的她,練習的一樣拼,但具體的行為表現上是有差異的,這就是需要和動機對行為的影響。至於壓力,主要是與綾乃的比賽造成的,這點很明顯,我就不贅述了。

值得一提的是理子的態度可能也對其產生了壓力,比如第二集中的讓球,以及一貫以來的「我是你的好朋友我理解你」的態度。渚在看到自己的好朋友這樣關心自己之後,會產生出更強烈的想要走出低潮的動機(壓力引起動機),因此就加劇了上文中所講的那些行為問題。我個人覺得這點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是有很大的啟示作用的,很多時候自以為是的關心反而會起到反作用。真正能解決這種狀態的方法是引導對方走出內心的困境,就像第二集中教練所做的那樣。

(三)心理投射

投射(projection)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一個人下意識地否認自身不良的思緒、動機、慾望、或情感,而將其賦予外部世界,通常是其他人。因此,投射包含想像這種行為的一個例子可能是因為自己的失敗而去指責他人。她把自己想要放棄羽毛球的衝動投射到綾乃身上了(但個人認為這種衝動繼續深挖的話其實等同於是對羽毛球的喜愛,這點和綾乃有異曲同工之妙,咱們下次再講)。

投射效應的存在,使我們常常可以從一個人對別人的看法中推測這個人的真正意圖或心理特徵。

由於投射允許表達那些得不到意識承認的不必要的無意識衝動或慾望,因此它能降低焦慮水平。大家把自己帶入進去想像一下,如果自己發現那個滿是天賦,能輕易蹂躪自己的努力的人隨意地放棄了自己為之奮鬥的東西,心裡是不是會對這個人產生些許非議?這種感覺其實就是自我投射的表現。你討厭那個人,是因為你從他身上發現了自己所討厭的特質,且這種特質也是自己所擁有的。根據精神動力學的理論,自我承認自己不好是讓人痛苦的,那麼就需要一種防禦機制,而這就是投射。回到這一情境中,其實就是你受到了巨大打擊,本我要你放棄,你討厭放棄,你發現對方放棄了,出現認知失調,所以你討厭他。當你產生這種情緒之後,你對你自己所感到的焦慮就被降低了。那麼渚並沒有表現出她討厭綾乃,反而是把這種情緒移置到自己身上(討厭自己的無能,需要完美掌控每一次扣殺,打出最好的球)。雖然如此,但劇中還是出現了怒氣爆發的時候——在綾乃說出「充其量就是個社團活動所以無所謂」的時候,然而,這個怒氣的爆發還有一個轉折,那就是理子衝上去之後。

這一段直接讓理子這個角色活了,作為副部長的她,作為渚密友的她,作為看著心高氣傲的渚不斷變得心理失衡的她……她的情緒首先被引爆了,之後才是渚,這個細節需要注意一下。

那麼總結一下前三集中能推理出的邏輯:渚熱愛羽毛球,但由於其內控者的特點,在一次慘敗之後潛意識裡被打擊到想放棄,她的自我為了壓抑住本我的衝動,使用了多種心理防禦機制,例如投射和自我設限。當她發現綾乃輕易地放棄了羽毛球之後,渚就把個人所無法接受的這种放棄的衝動投射到綾乃身上。然而渚這個人的性格決定了她不會真的會因此去討厭一個人,更多的是將這種衝動以一種替代(displacement)的方式展現出來,具體就表現為猛練等各種行為問題。尤其是在實戰中的束手束腳,其實並不是不自信的體現,而是一種減輕焦慮的自我設限方式。最後,渚其實意識到了自己的行為問題,但是她沒辦法靠自己去改進,因為如果不這樣做就無法緩解焦慮,這種時候就需要一個懂行的教練出來救她了。除了第二集的教練之外,第三集的公園對打也起到了解決問題的作用,這段具體放到綾乃的主場來講。

編輯:王聖童、甜咖啡


推薦閱讀:

3天12億!《復聯3》這32個重磅彩蛋你都找到了嗎?
路飛的心境在兩年後是否有變化?
我們都是小眾
ACG日語教室——《吹雪》
葫蘆娃禿頂,柯南禿頂,哪吒也禿頂,突然想不起他們原本的髮型

TAG:日本動漫 | ACG | 輕羽飛揚動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