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落差:如何化解我們內心的失望》感悟
來自專欄產品運營手記
關於本書和作者
本書是白宮「總統心理健康委員會」指定心理讀物。也是一本致力於幫助人們走出負面情緒困擾的心理自助書。它將幫助你直面由落差帶來的負面情緒,告訴你大腦的運作原理,你將學會一系列心理學技巧,從而化解負面情緒重新找到自我。
作者是米歇爾·勒朱瓦耶,法國著名的心理學專家。他不僅是巴黎的七大精神分析專家成員之一,而且還在美國擔任白宮的心理治療師,是白宮「總統心理健康委員會」的重要成員,參與過百餘次國內及國際心理項目研究,其內容主要涉及人類日常行為的社會、心理及生物學決定因素,著有《讓個性、工作、愛情、頭腦變得更好》等暢銷作品。
本書主要內容
第一、絕大多數的負面情緒都來自於假煩惱;
第二、要避開負面情緒,首先要了解大腦的工作原理;第三、化解負面情緒的技巧是什麼?需要改變的思維方式有哪些?
第一、絕大多數的負面情緒都來自於假煩惱
1、負面情緒不一定都帶來煩惱
面對負面情緒,有的人卻能不受負面情緒的影響,甚至反而能夠將其轉化為靈感。比如有些詩人、作家。
但是絕大多數人做不到的原因在於,陷入了由負面情緒帶來的「假煩惱」。
2、區分真假煩惱
真煩惱:客觀事實存在的煩惱,也就是正在面臨的問題所直接帶來的煩惱。
假煩惱:在真煩惱的問題發生之後,我們內心對此又產生新的解讀和感受,而進一步帶來的煩惱。
戰勝負面情緒的第一步,首先要消除那些原本就不應該存在的負面情緒,那就是區分真假煩惱,先把由假煩惱帶來的問題消滅掉。
第二、化解負面情緒,首先要了解大腦的工作原理
1、大腦的鈴鐺模式
對大腦的最新研究發現,大腦中間有一個小球,會向各個方向搖動,就像是鈴鐺內部的小錘,所以看起來大腦就像一個鈴鐺一樣。這個小球部分,在醫學上或解剖學上稱為腦部扁桃體或大腦邊緣系統。
情緒腦:主要受大腦邊緣系統控制,負責正面和負面的情緒。
理性腦:主要在大腦新皮層區域,負責理性思考、推理分析。
2、大腦的「推拉系統」
大腦負責情緒和負責理性的這兩部分區域,是不能同時工作的。感動的時候就會失去理智,思考的時候會不動感情,生物學家把這種現象稱作為大腦的「推拉系統」。
所謂推:即大腦把情緒往內推,讓大腦邊緣系統的「情緒腦」起作用,會讓我們容易感動。
所謂拉:即大腦將感受、事件等拉到大腦新皮層區域,讓「理性腦」起作用,讓我們思考,從而讓「情緒腦」平靜下來。
案例:證明推拉系統存在的心理學實驗
3、正向利用和反向利用
利用大腦的運作模式,情緒控制可分為正向利用和反向利用。
正向利用:在需要進行美好情緒體驗的時候,不去想任何需要調動理性邏輯分析的事情。比如在聽話劇、看電影或欣賞一幅繪畫名作的時候。
反向利用:在情緒化的時候,讓自己理性思考,或處理一些需要調用邏輯能力的事情,那麼就能夠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
第三、化解負面情緒的技巧和需要改變的思維方式
作者提供了很多武器工具和方法,介紹了其中的四個小工具:
1、用思維阻斷,打破慣性思維
事情和壞情緒之間不一定有必然聯繫,負面情緒的產生其實是慣性思維導致的。
要應對負面情緒,就要打破由負面情緒帶來的思維定勢,去建立新的正面的情緒連接。
之前節目叫《抗壓力》,當中也講了一個類似的方法叫「思維定勢犬」。
2、用「疑惑十字元」,多角度思考
陷入到負面的情緒時,會放大自己的缺點或者事情的嚴重性,而不能很客觀、全面地看待問題。比如:非常典型的現象「房間里的大象」。
疑惑十字元:是一個四象限,在橫軸的右端,是指生活中的成功,在橫軸的左端,是指生活中的失敗,而縱軸的上端是指有很多缺點和錯誤,縱軸的底部,指沒有任何缺點和錯誤。
疑惑十字元告訴我們,生活不是只有一個維度,事情是由各種多元的因素決定的,要跳出由負面情緒帶來自我解讀,就要運用這種多角度更客觀的視野,去全面地理解事實的真相。
3、尋找健康積極的自戀情緒
多試著去尋找自己的優點,多肯定自己,會帶來積極的心理狀態,對化解負面情緒有積極的意義。
比如:愛自拍的人比較容易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
4、解決問題的五步法
通過思考問題的五個處理步驟,能夠幫助我們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
1、定義問題
2、尋找儘可能多的解決方案3、找出最可行的方案
4、制定可執行的步驟5、付諸實踐並檢測效果
本書金句
1、人類內心絕大多數的負面情緒,都來源於心理落差。
2、失望能讓我們心碎,也能為我們帶來自我實現的力量。請相信,凡是能讓你失望的,都是你需要學會面對和超越的。
3、我們不會被事件所影響,但會被事件所帶來的感受所影響。
4、我們的大腦是真正好心情的製造機器,只不過我們還沒有使用說明書。
5、我們從來都抵觸面對消極情緒,但我們也總有能力用思考和理性處理負面情緒。
6、你無法制止抑鬱的小鳥從你頭頂飛過,但你可以制止它們在你的頭上築巢。
推薦閱讀:
※【攝錄5】深夜發文,又開始矯情了!
※如鯁在喉 | 是什麼觸發了你的婚前焦慮恐懼症?
※隨筆我的習得性無助與社交焦慮
※為什麼經常丟(落,忘記)東西,怎麼辦?
※答馬來先生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