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偉老師:淺論太極拳運動的「放鬆」和「松而不懈」

康偉老師:淺論太極拳運動的「放鬆」和「松而不懈」

太極拳運動中不斷地強調「松」,但又要求「松而不懈」。太極拳的「松」到底是什麼狀態,這個「松」和「懈」究竟如何區別?

這是一個十分重要和十分關鍵的問題。老一輩拳家有「打一輩子松一輩子」之說,可見「松」在太極運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打太極拳要放鬆幾乎無人不曉,但真正打起拳來就沒有幾個人能真正放鬆了。

這是為什麼呢?原因是大都沒有搞清「松」的真正含義和正確的放鬆方法,只是片面地理解和追求諸如「沉肩,墜肘、塌腰、開胯、含胸、垂腕」等要求和效果,認為堅持擺出這樣的姿勢就達到了松的要求,結果反而越練越緊,越「松」越僵。那麼怎樣才能真正做到太極運動要求的「松」呢?

首先要明確太極運動的性質。陳鑫在太極拳論中闡述:「拳名太極,實天機自然之運行,陰陽自然之開合,一絲不假強為,強為者皆非太極自然之理也,不得名為太極拳。」

這裡貴在「自然」二字,說明太極拳是在完全自然狀態下的運動,任何強求和強迫的行為都是不能要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時候都處於非常「自然」的狀態,比如我們舒心地散步時,我們的思想和身體都是處於十分鬆弛和十分自然的狀態,也不會去想應該如何走,應該哪兒使勁。這時我們周身的關節和肌肉都處於一種自然放鬆的狀態,我們沒有感覺自己的腳下越來越重,踏地的力量越來越大,反而會感覺腳步輕健而舒適,這其實就是我們每個人此時最放鬆、最自然的狀態,也是太極拳要求的「松」的狀態。「松」就是最自然的狀態,周身自然不用力。

但當我們一練拳時,那個自然的狀態就保持不住了。曾在網上看過某大師的教學視頻,一個預備式即要求肩要如何沉、手要如何垂、腰要如何松、腿要如何曲、頂要如何懸,一大堆要求下來,學者連如何站都不會了,將固有的「自然」一掃而光,就剩下周身的「強為」了。

實際上,太極拳運動過程中要求的「松」,就是要人們在最舒適、最合適、肌肉最不用力的自然狀態下進行運動,且由於每個人處於自然狀態的動作尺度和限度因年齡、性別、體格等差異而各有不同,所以架子的高低、步幅的大小、旋轉的角度等,均應因己而宜,在動作正確的前提下,能保持鬆弛舒適、肌肉不緊張、不生力的最大動作範圍,就是每個人自身放鬆運動的最大限度。

太極拳自始至終的所有運動,都要用意保持這種鬆弛舒適、肌肉不用力的狀態而緩緩運行。由於所有的動作都是在極其自然鬆弛的狀態下完成的,隨著練功的深入,全身的肌肉和關節越來越松,而鬆弛的範圍和幅度也會越來越大,步幅也會越來越大,肢體越來越長,周身也會越來越松活,而無僵滯,這樣才真正學會了放鬆運動。此時肩自然沉,肘自然墜,腰自然塌,胯自然開,胸自然含,所有的要求自然達成,而非有意強求之。

那麼,什麼又是「懈」呢?所謂的「懈」,就是有意地向下松墜自身的身體重量。回想我們散步的那個放鬆狀態,雖然周身鬆弛不用力,但誰也不會有意向下墜體重而使我們感覺到步伐越來越沉重,而我們打拳時一想松,我們的體重就有意地向下墜,腳下會越來越重,所有的關節被下墜的體重不斷壓縮,反而承受了很大的重量。

關節在這種狀態下進行運動會產生極大的損傷,所以許多的太極拳習練者出現了膝關節和腰椎關節的傷害,都是由於這種「懈」的狀態造成的。因此,太極拳所強調的「松」就是「松」掉身上的力,而不是向下松墜體重,是一種周身自然不用力而非有意下墜的狀態。

掌握了這個「松力而非墜體重」的原則,就能正確地達到太極拳「松而不懈」的要求,也才能達到太極拳「純乎自然」的放鬆運動狀態。所以說太極拳的「松」就是人體本身固有的最本能、最自然的狀態。太極拳運動就是要把這種狀態貫徹於運動的始終。打拳時不要想那些繁雜的要求,根據自身的條件和身體狀況在保持動作不走樣的前提下,怎麼舒服不彆扭就怎麼打,怎麼不用力就怎麼做。這樣才能逐漸達到太極拳第一步松的目的-----松體。即對我們的身體筋(韌帶)、骨(關節)、皮(肌肉)進行的完全徹底的放鬆,而松體的順序是:先在太極拳的運動中用我們的意識感知身體的肌肉部分,使肌肉組織在動作的各種角度和位置上不產生緊張,不產生力量,隨著肌肉真正能在運動中放鬆了,包裹在肌肉內部的韌帶才能鬆弛下來,韌帶就會在這種鬆弛的狀態下漸漸變長,而隨著韌帶的變長,被韌帶牽拉著的骨關節也自然地慢慢打開了,最終就實現了身體肌肉、韌帶、關節的全面放鬆,也就實現了太極運動放鬆的第一步——松體的要求。隨著練功的進展和深入,「松」的內涵和要求也不斷深化,體松後還有鬆氣、松意、松神等幾個階段和層面,容後再敘。

推薦閱讀:

露陽子糾偏:到底啥是內家拳?
內家拳拾遺:(八十一)內家拳實驗室之--傳統與科學
初級內功(一)總論

TAG:太極拳 | 內家拳 | 健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