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鄉村緊密型醫聯體不僅要「連」,更要「通」!

縣鄉村緊密型醫聯體不僅要「連」,更要「通」!

1 人贊了文章

大老遠跑來,就為了看大醫院的專家門診;市區醫院人滿為患,鄉鎮衛生院門可羅雀;城裡的醫生忙不過來,優秀的醫療人才不願「下嫁」……

如何應對?

對於醫院來說

「醫聯體」也許是一個解決方案!

加強基層醫療建設需要大量投入。在基層醫療條件短時期內得不到迅速改善的情況下,把具有較高水平的城市三級醫院和基層二級及以下醫院,通過多種方式聯合起來,實現資源共享,讓90%的群眾在家門口少花錢、看好病,這種方式叫做醫聯體。

將更多的大醫院和基層醫院將被捆綁在一起,做到人財物統一管理一體化,責任一起擔,基層醫療將迎來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

讓好醫生、大醫院下沉到基層,提升基層醫院的醫療服務能力,為病人省時間、省腳力、省費用,這種被患者、醫者、管理者普遍叫好的模式,這種醫聯體與其他醫聯體最大的不同,就是對醫療資源的縱向整合,讓不同級別的醫院、醫生真正成為「一家人」。而縱向整合的第一步,就從上級醫院下派名醫幫扶開始。

緊密亮點,突破鄉聘村用

在人才方面應該鄉村醫生採取縣招鄉用的模式鄉村醫生的編製和整個的身份是縣醫院的,可以到鄉里工作,這樣來保證社區醫生的穩定和服務的高質量的服務。

用醫保優勢傾向基層的優惠報銷政策,合理引導基層病人在基層就診,用報銷比例的適當上浮來撬動基層醫療的不得力現狀。

並且突破村醫鄉聘村用的模式,對村醫提倡縣招鄉用,落實村醫的編製及有效提升村醫的地位與身份

以鞏固及穩定基層醫生隊伍,保障基層衛生事業的服務與質量。

緊密型醫聯體,不僅「聯體」更要「聯心」,醫聯體成員單位之間信息系統不兼容,數據不能互通共享;

人力和人才資源無法根據需要及時調整;大醫院幫助小醫院提高技術水平的積極性不高。

這些「聯體」不「聯心」的癥結都極大地制約了醫聯體的發展。

消除這些癥結,對策之一是成員單位以產權為紐帶,實行人財物統一管理,內部行政管理實現統一化。

除此之外,或許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合作態度也是影響「聯體」還是「聯心」的關鍵。

從緊密型醫聯體的經驗中,我們感受到,要想把分級診療真正落到實處,就必須依靠緊密型醫聯體

作為醫聯體中最實用最有效的模式,緊密型醫聯體在今後將是主流趨勢。

緊密型醫聯體,更是指醫院之間打破行政性組織架構的約束,開展醫院之間廣泛且密切的聯合與醫療協作,成為一個醫療的命運共同體。

醫聯體是改革的新生事物,具有一定的生命力並承擔其獨特的醫療作用

在城市和鄉村的醫療服務體系建設,以及廣大患者醫療安全和醫療效果等方面,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雖然緊密型醫聯體模式,儘管在理論上或許能破解醫改瓶頸,有效提振基層醫療實力。

在設計上也是盡臻盡善,符合醫改的初衷與現今基層社區薄弱的有效切入點。

但是也因在適宜的地區試點成熟後再推廣,避免如醫改老調,多年來開了多次空頭支票,而在實際操作中弊端盡現的尷尬。

衛生局:讓技術跑而非病人跑

建立醫聯體的初衷是讓技術跑,而不是病人跑。通過把鄉鎮衛生院和市區的大醫院串聯起來,將大醫院的醫療技術輻射到基層醫療機構,從而提升醫療效果。

正如總理在山東威海考察中醫特色社區醫院時指出,要以醫聯體之「通」,破解群眾看病之「痛」。醫聯體的實質內容就是形成醫療資源共享、醫療技術共用、醫療結果共認、醫務人員共同協作、醫療服務共同提高的新格局,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看好病、選擇心中的良醫、享受優質的醫療服務。

從當前情況來看,醫聯體推行還有很多路要走。如何定性省、市、縣、鄉(鎮)、村五級醫療機構的職能;如何讓群眾樂意配合分級診療;如何讓病人轉得出去也轉得回來等問題,都需要一個探索的過程。不過,這也是一個新事物,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逐步完善。」


推薦閱讀:

【村醫提問】赤腳醫生的公衛經費消失了?
村醫就一定要姓「村」嗎?舊有觀點該改了!
「身份尷尬,簽約被懟」村醫家庭醫生簽約面臨的尷尬

TAG:健康 | 醫生 | 村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