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深漂:「我工作很努力,可我為什麼不開心?」
來自專欄 ZAKE ZHANG6 人贊了文章
I think deep about things, and I want others to do likewise.
我叫張子賀 Zake,是名產品經理,這是我來到深圳工作的第19個月。
首先,我想聲明:我不覺得自己是一個「工作努力」的人,只是對自己「高標準」的人。
你點進了這篇文章,猜測你有和我相似的感受吧。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也是為了分享一下我最近的思考和感受,對自己是記錄,對你也希望有一點參考價值。
七月初,當我回顧自己2018上半年的生活時,工作佔據了很大一部分,包括加班、找工作、換工作等等。這不禁引起了我對自己進入職場後所有的工作和作出決定的好奇:
那些決定我做的都是正確的嗎?
那些決定讓我開心了嗎?如果有機會,我還會怎樣做?
就在零零碎碎的盤點中,我漸漸發現,職場中的3種工作類型(也許有更多,但我沒嘗試過不好意思):
全職 | Full-time
自由職業 | Freelance
創業 | Eat your own shit
每個都有自己優點和缺點,下面我會分享一些我的經歷和感受。
全職 | Full-time
這是大部分人選擇的道路,是「穩妥」的職業規劃,也是我目前的職業。
優點:你選擇了用每周40-50(或60?70?)小時的時間,換來了穩定的工資、社保醫保福利等。根據公司的不同,你可以選擇付出50%-70%左右,就可以達到不被開除的標準,呆久一點就可以買股票、買車、買房。
當然,我也沒有說所有人都是這樣,不管在哪裡,總有異常努力、令我非常欣賞和尊敬的人。
缺點:你是否可以一直保持著自己最初的那份對於生活的期許,一直在為自己的路上前進?環境很容易改變一個人,畢竟偷懶多輕鬆啊,和一群人一起偷懶更開心了。
而且,公司擴張後結構複雜,你就必須學會和不同團隊的人相處,經常參加那些效率很低,而且全程都不需要你說一句話的會議。
風險:
回報:
開心:取決於公司和周圍同事
自由職業 | Freelance
這是第二多人群所選擇的職業道路,尤其90後中十分常見。設計、寫推文、製作視頻等等,也是我目前下班後、周末做的事情。
this is where my blogs, podcasts and videos are created
優點:你擁有了自己的時間,某種程度可以去做自己想要合作的項目。你只需要和自己或者小團隊中的哥們溝通就行,不用擔心那些「勾心鬥角」。
你的個人價值得以集中的體現,無效的會議基本不存在了,你的付出程度在70%-90%,工作很忙,但拿到最終回報的你,心情會不錯。
你不再是一個懶人了,明白了幾分耕耘,幾分收穫。你很少再會去為了完成一個工作而去完成一個工作,也避免了十分差或平庸的作品出現。
缺點:客戶源持續穩定了才可以完全 Freelance,否則還是白天全職,下班回去再freelance吧,加加班、熬熬夜,自己掂量著。
如果遇到狗血的甲方就慘了,經常發現自己像個討債的,每個月有時接的單子挺多,但是收入卻都只有定金... 自己還要去操心給自己交社保和保險之類的。
風險:
回報:
開心:
創業 | Eat your own shit
也許是在深圳,身邊都是創業的,但真正做成的,確實少之又少。
雖然學生時代我帶著自己的項目也拿過獎金,呆過美國的孵化器,但那時基本沒什麼壓力,心態比較「學生」,不能夠算真正的創業體驗。
優點:你終於可以做自己想要做的東西了,去創造一個這個世界上還沒有存在的東西(至少pivot前可以大膽的說要改變世界,pivot之後安慰自己還在做自己喜歡的就好)
你的付出會在100%-無窮之間,你起的越來越早,睡得越來越晚,感覺自己像個超人,還不累。
你發現自己原來這麼多東西都不知道,每天都在學習和進步。
缺點:你想走的路沒有任何人走過,沒有或極少經驗可循。你的每個決定是對是錯,都很難判斷和預測。有時,你覺得自己是個騙子;有時,你又覺得自己在拯救世界。
經常做夢或者從夢中哭醒或笑醒,還出一身大汗。你還發現你的頭髮越來越少了,髮際線卻越來越高了。
要麼隔夜暴富,要麼明天倒閉,這是常態。
理想狀態
風險:
回報:
開心:
真實狀態
風險:
回報:
開心:??????
所以從以上的3種分析中,我很簡單的認為:自己的「不開心」,是全職工作的缺點部分綜合帶來的,自己也深深被 Ringelmann Effect 影響了。
The Ringelmann Effect
The Ringelmann effect is the tendency for individual members of a group to become increasingly less productive as the size of their group increases.
指的是,當團隊的大小增加,成員每個人的效率會驟然下降。
因為每個人所需要承擔的責任變小了,我們總會告訴自己:這件事是別人的,跟我沒什麼關係。(這是我在電梯里下班時經常聽到的話)
而且,最嚴重的是,大部分人感覺不到自己深陷其中。
你無法保證公司每個環節的每個人都是極度自律嚴要求的人,所以一個環節延後,所有環節都要延後。在這期間,你是拚命做事呢?還是偷個懶,混個時間,年份夠了就拿獎金和股票呢?
我應該...
換工作嗎?當然不,只要工作某種程度上滿足了更重要的需求,比方說個人成長、學習或者經濟等,你就可以選擇留下,因為沒有一個工作是完美的。
你無法改變別人或是大環境,但是你總能從自己做起:
高標準、嚴要求
每周嘗試些新體驗
這些體驗最好是和工作完全沒有任何關聯的,這樣就會充分利用大腦的潛意識,將很多想法互相聯繫起來,很多創新的點子一瞬間就冒上來了。
如果新體驗進而可以轉變為自己的愛好,並帶來一定額外的收入,就更好了。我發現有多種人生體驗的人總是比經歷單一的人,有趣很多。
將自己專一地投入工作並沒有錯,你會是一個優秀員工,更快的升職、更多的收入,但同時也意味著更多的責任,更多的時間付出。
這樣你會越陷越深,越難越割捨眼前的東西,the sunk cost fallacy沉沒成本,80/20的定律大家也都懂。
說到這,我突然意識到:讓自己不開心的其實不是工作,也不是 Ringelmann Effect,而是自己沒有非常努力地去嘗試、去尋找新的體驗,來充實自己的生活。
我發現自己總是很矛盾:既想要賺得更多的錢,又想不斷去體驗這個世界的美好。但如果只允許我選一個的話,我會選擇後者。
因為,我漸漸明白了:錢和職位是自己的ego想要的,是我想要證明給其他人看的東西;我內心深處,最想要的,還是像一個因紐特人一樣,勇敢地,去體驗、去生活。
所以,請不要只是「努力「工作,更要「努力」去生活、去體驗。
上周末,我在深圳發現了一群熱愛音樂的人。有些專業出身,但大部分都是學生或者有其他職業的人,他們都因為「熱愛」,走到一起。
而當你和這樣一群積極樂觀、追求熱愛的人呆在一起的時候,你也會變得熱血,你也會變得無畏,就像Paulo Coelho筆下的牧羊少年一樣,勇敢地去追尋自己內心的寶藏,踏上只屬於自己的奇幻之旅。
獻醜了,下次唱歌,一起來唄?
Arms of a Woman - Amos Lee (Zakes Cover)
https://www.zhihu.com/video/1003195465088651264感謝Hugo、Henry老師
推薦閱讀:
※有一本書叫, 優秀員工的工作信念
※滬港通準備工作近尾聲 重點關注AH折價股和券商股
※出身寒門,怎麼才能實現逆襲
※西政人談檢察工作,好貼!對咱們的擇業、工作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