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時間產生知覺?《奇特的一生》給你答案

如何對時間產生知覺?《奇特的一生》給你答案

本周斷斷續續讀完《奇特的一生》,該書作者格拉寧,由侯煥閎、唐其慈翻譯。全書主要講述柳比歇夫的一生和他堅持56年的「時間統計法」,正是這種方法,讓他得以和時間成為朋友,完成令人驚嘆的一生。

柳比歇夫簡介:

亞歷山大·亞歷山德羅維奇·柳比歇夫(1890年4月5日--1972年8月31日),前蘇聯的昆蟲學家、哲學家、數學家。畢業於聖彼得堡國立大學,一生髮布了70餘部學術著作,從分散分析、生物分類學到昆蟲學等。他在26歲時獨創了一種「時間統計法」,通過記錄每個事件的花銷時間,通過統計和分析,進行月小結和年終總結,以此來改進工作方法、計劃未來事務,從而提高對時間的利用效率。期間他不斷完善這一統計方法,並一直沿用了56年直到逝世。

柳比歇夫一生獲得成就:

所有的人,連柳比歇夫親近的人在內,誰都沒有想到他留下的遺產有多大。 他生前發表了七十來部學術著作。其中有分散分析、生物分類學、昆蟲學方面的經典著作;這些著作在國外廣為翻譯出版。

各種各樣的論文和專著,他一共寫了五百多印張。五百印張,等於一萬二千五百張打字稿。即使以專業作家而論,這也是個龐大的數字。

柳比歇夫的遺產包括幾個部分:有著作,探討地蚤的分類、科學史、農業、遺傳學、植物保護、哲學、昆蟲學、動物學、進化論、無神論。此外,他還寫過回憶錄,追憶許多科學家,談到他一生的各個階段以及彼爾姆大學……

他講課,當大學教研室主任兼研究所一個室的負責人,還常常到各地考察;三十年代他跑遍了俄羅斯的歐洲部分,去過許多集體農莊,實地研究果樹害蟲、玉米害蟲、黃鼠……在所謂的業餘時間,作為「休息」,他研究地蚤的分類。單單這一項,工作量就頗為可觀:到1955年,柳比歇夫已搜集了35箱地蚤標本,共13000隻。其中5000隻公地蚤做了器官切片,總計300種。這些地蚤都要鑒定、測量、做切片、製作標本。他收集的材料比動物研究所多5倍。他對跳甲屬的分類,研究了一生。這需要特殊的深入鑽研的才能,需要對這種工作有深刻的理解,理解其價值及其說不盡的新穎之處。有人問到著名的組織學家聶佛梅瓦基,他怎麼能一生都用來研究蠕蟲的構造,他很驚奇:「蠕蟲那麼長,人生可是那麼短!」

……

書中關於柳比歇夫其他方面的事迹與成就記錄還很多,有興趣的可以去閱讀原書了。

時間統計法

柳比歇夫能留下如此豐富巨大的知識遺產,正是他自創的「時間統計法」幫助他得以持之以恆規律高效的工作了一生。而柳比歇夫的時間統計法的獨到之處,在於他記錄的時間開銷日記是一種基於過程的記錄,而不是基於結果的記錄。一般我們在記錄每天所做的事情時,往往都是這樣的:

2018年X月X日

1、成立了1個讀書交流社群

2、撰寫完成關於XX的工作文案

3、與家人共度佳節,一起到XX享受美食

4、閱讀了50頁書,書名《讓教育回歸美好生活》

……

而柳比歇夫的時間開銷日記是這樣的:

烏里揚諾夫斯克。1964年4月7日。分類昆蟲學(畫兩張無名袋蛾的圖)——3小時15分。鑒定袋蛾――20分(1.0)。

附加工作:給斯拉瓦寫信―2小時45分(0.5)。

社會工作:植物保護小組開會2小時25分。

休息:給伊戈爾寫信――10分;《鳥里揚諾夫、斯克真理報》――10分;列夫·托爾斯泰的《塞瓦斯托波爾的故事》——1小時25分。

基本工作合計――6小時20分。

烏里揚諾夫斯克。1964年4月8日。分類昆蟲學:

鑒定袋蛾,結束――2小時20分。開始寫關於袋蛾的報告――1小時5分(1.0)。

附加工作:給達維陀娃和布里亞赫爾寫信,6頁――3小時20分(0.5)。

路途徑返――0.5。

休息――剃鬍子。《鳥里揚諾夫斯克真理報》――15分,《消息報》――10分,《文學報》――20分;阿·托爾斯泰的《吸血鬼》,66頁――1小時30分。聽里姆斯基·柯薩科夫的《沙皇的未婚妻》。

基本工作合計――6小時45分。

由此可見,柳比歇夫的每一條工作記錄後面,都詳細記錄了完成這項工作所花費的時間。這種基於過程的記錄,最大的好處是能訓練我們對時間的知覺,幫助我們精確感知時間,根據柳比歇夫的日記來看,他每次記錄的時間誤差不超過5分鐘。作者格拉寧回憶起曾經與柳比歇夫共度的時光時寫到:

「柳比歇夫肯定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時間感。我同他見過兩次面,在他日記中都有記載,時間記得十分準確――「1小時35分」「1小時50分」,然而當時他自然沒有看錶。我同他一起散步,不慌不忙,我陪著他;他藉助於一種內在的注意力,感覺得到時針在錶盤上移動――對他來說,時間的急流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他彷彿置身於這一急流之中,覺得出來光陰在冷冰冰地流逝。」


如此精確的時間感有什麼用呢?最大的好處莫過於提高我們的時間使用效率。往往我們總認為自己上一天班工作了8小時,其實這8小時中,除去我們閑聊、休息、刷手機娛樂、上洗手間、思想開小差等等無效時間後,真正的純工作時間並不剩多少。因此很多人覺得自己「很忙、很辛苦」,其實是活在了自己編織的假象中,許多時間被自己白白浪費了,美好的生命也在這種無效消耗中悄然流逝了。

我如何理解「時間統計法」的意義?

在許多人看來,記錄時間開銷簡直是一件不可理喻、完全不能明白其有何意義的事,為了節約時間反而花更多時間去記錄已經用掉的時間,這不是傻么?一開始我也確實不理解,但當我把這件事和我曾做過的事結合起來去理解的時候,我就明白了其中的意義(在這點上,用了類比法)。我之前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狀況,我學習過理財知識,在我看來,柳比歇夫的「時間統計法」,可以理解為另一種形式的理財方法,它和我們「金錢消費記賬」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時間統計法」管理的是人生財富,其意義比我們所見所識要更宏觀、更遠大、更能決定人生。

懂理財的朋友都知道,開始理財的第一步,都是從「記賬」開始的,記賬是把自己花出去的每一筆錢都記下,並定期檢視金錢的投向和結餘情況,只有我們清楚自己把錢用到了哪裡,才能分追根溯源分析出金錢浪費了在哪裡。如果更有心的人,則能通過這種日積月累的記錄來不斷了解自己,發現那些平常隱藏著的壞習慣和思維定式,以我自己為例:在我還單身時期,我曾用手機記賬軟體記錄了一個季度的消費情況後,發現自己在人情來往方面開支很大,以飯局、K歌、夜宵等居多,然後我查看了那些請客的消費詳情,發現許多是無意義的支出,並非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慷慨,而是因為耐不住孤獨和寂寞,總想著要約一群人在一起,用狂歡的形式派遣心中的無聊和苦悶,不僅浪費時間和金錢,還把自己的空虛不斷擴大了。後來我也想明白了,酒場難交真朋友,所以主動約酒的次數也減少了,儘管很多時候仍然會覺得躁動不安,很想出去大吃大喝大玩,但心中已多了一個理智的聲音:「要剋制,不要放縱自己的慾望」。

理財師都喜歡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我認為時間也一樣——你不理時間,時間亦不理你,我們常常覺得時間太快太匆忙,對時間充滿了無能為力的絕望,都是因為我們不明白把時間浪費在了哪些地方,我們常常一接到好友的飯局邀請就會赴約,從不吝惜兩三個小時的應酬時間,常常一和別人鬧矛盾就生悶氣,全然不顧期間浪費掉的時間和生命,這種浪費,是存在於我們腦中的思維定式條件反射出來的,必須通過記錄,長時間的記錄,認真對比、觀察、分析總結後才能感悟得出來。就像許多人都覺得自己已經很節儉了,什麼都捨不得買,可一旦開始記賬之後,還是會驚訝的發現自己竟然有許多不必要的支出被浪費了。

你如何過一天就如何過你的一生

我們的人生只有一次,是一趟不能掉頭的單行列車,它不停地、不間斷的以每天24小時的速度飛馳向死亡。這趟時光列車,是由一個個不可倒流的每一天組成的。人的一生如何合理安排部署,總的來說就是如何平衡工作、家庭、健康、學習、娛樂、交際等等各方面的時間投入問題。人生太長太宏大,我們普通人難以把控也難分輕重,無法做出合理的選擇。但認真想一想就能知道,我們每一天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每天都是在有限的24小時內,要將時間和經歷投入於工作、家庭、健康、學習、娛樂、交際之間,我們沒有能力規劃人生不著急,我們可以用規劃好每一天來訓練自己:每天都堅持做一個小的計劃,科學合理安排好各項待辦事件,並且在重要的事上多投入時間,在無意義的事上最大化減少時間——就像記賬理財一樣。然後堅定不移的去執行,直到把它形成一種習慣,通過這樣重複的一天又一天,塑造出有計劃有意義的一個又一個月,從而積累磨礪出不平凡的一生。

知易行難!改變自己會很痛苦,但唯有蛻變才能迎來新生。路漫漫其修遠兮,願君你我共勉。


推薦閱讀:

該不該在掙錢的年紀談戀愛
如何快速提升自己
每個人都會自以為是,怎樣改善?
女生怎麼追到沒交集不喜歡自己表白被拒的男生?
如何快速高效地讀完一本書?四個步驟提升

TAG:自我提升 | 時間管理 | 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