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中文版《周日戀曲》音樂劇·漫談

觀中文版《周日戀曲》音樂劇·漫談

來自專欄音樂劇星球人兒4 人贊了文章

《周日戀曲》漫談

如果現在韋伯有個辦自己的音樂劇音樂會的想法,票房號召力一定仍乘得上他大名的東風,我一定會送自己全部門票。等親眼見到爵爺,我第一個問的問題是,韋伯先生,您對中文版的改編滿意幾分?您許多部作品都被世界上許多國家翻譯重排過,您需不需要關心以及如何去干預、把控其他語言改編版本的質量?觀賞《周日戀曲》的過程,我落淚了三次,也許多聽了原版印象太強烈,我感到眼前的舞台、演員、演唱都變小,黯淡下去。四下升騰而起的、向我席捲而來的只有熟悉旋律的現場演奏,像沉溺在漩渦里,感受比平時用耳機聽更甚,更加立體,更宏大。早已刻錄入我心的詩意的詞曲,可以千遍循環的音樂,像柳暗花明峰迴路轉之後的景緻在面前顯露無遺,對我發生了猛烈刺激作用。

當年Broadway 首演女演員Bernadette Peters的演唱個人風格突出。對於獨幕獨角戲,她駕輕就熟地切換數種音色詮釋不同的情緒和語言場景,給媽媽寫信的漫談和自言自語的呢喃時那種隨性的沙啞,飽滿悠長柔美舒展而又舉重若輕的高音讓人敬佩她的聲樂素養,和對樂曲的深刻理解。聲音的處理,時而低回時而高亢的變化讓增加了這出獨角戲峰巒起伏,奇趣迭出的效果。光歌聲就讓我想像出舞台上僅她一個卻是多麼令人目不暇接。另外這部作品裡諸多首曲目不該被淹沒,它們應該得到更多翻唱和演繹。韋伯總能寫出那種evergreen 的旋律。

回到中文版吧…劇情適應時代和本土的改編算順理成章,自然不違和。但我反對過多為了迎合本地觀眾的流行語植入,有一兩處讓人體會到你的心意就好了。同時,劇情只有俗套,儘管每個時代情感糾葛愛怨情傷都逃不開那幾種模式,但每一段感情之間沒有充分的過度說明,女主傻白甜的人設在三段經歷里竟然沒有成長,沒有沉澱與蛻變,那麼也無法引起觀眾的同理心和身份認同。而且,劇情和歌曲內容契合不夠連貫,說和唱拼接痕迹重。台本缺乏比較有深意的詞句,一路凝神也未能勘察到具有洗腦潛質的金句,劇本內涵遺失了。另外,是我失憶了嗎,為什麼連unexpected song 這樣的關鍵段落都摘掉了?不要解釋我不聽。nothing like youve never known 是「翻譯」的最好的一首,全劇得以有一個漂亮的收尾。總覺得可以唱得更好。時長精準地掐在一個小時,但是剪輯未免太倉促了,也是累壞演員的節奏。

婁藝瀟是一位優秀的影視劇演員,在舞台上,她表情戲依舊能夠打動人,總體而言,颱風形象佳,表演具有感染力,投入且真摯,努力。肢體語言基本為零,這是怎麼回事?儘管除了走位沒有安排其他動作,但也不至於像一位毫無舞台經驗的人一樣僵住專註於歌唱呢。不過這個看起來略危險的不停自轉的舞台一定程度限制了演員的自如。婁藝瀟一開始表現比較綳,節奏是很穩,可惜中低音音色不太美,高音比較稚嫩,得像小孩子吃力扯著嗓子上去的高音,唱完總有一種想抱抱她安慰一下終於完成了的感jio 。好在有漸入佳境的轉變,她的敬業認真和努力精神是可以感受到的。

嗚啦,沒有舞蹈的音樂劇都有點耍流氓吧,舞蹈的缺位必然導致美感的缺失。希望中文版《周日戀曲》在以後的演出中不斷自我更新、提升,日臻佳境。

by劇迷小楸


補上年初聽Bernadette Peters及其他英語版本、大提琴演奏版本的記錄:

Tell me on a Sunday 是安德魯韋伯(曲)和唐布萊克(詞)合作的一部音樂獨幕劇。去年在《萬世巨星》一書中翻到這部「周日戀曲」,尚未目睹,僅憑音樂便快速進入旋律所營造的憂傷氛圍中。韋伯的音樂劇有歐洲歌劇的遺風,抒情典雅,有畫面感。當是時,韋伯的創作正處於青雲直上的階段,他用極富辨識度的樂曲,細膩、充分、絲絲入扣地描繪出具有普世性的愛情體驗。聽時心好像變作一隻小容器,灌入雙耳卻有種漫溢而出、翳壓心口的窒息。唱出來才能排遣釋懷,又覺心之廣袤,一望無際。

才華橫溢靈感奔放的韋伯對這部獨幕劇並不滿意,一心想將其拓展豐富,於是不久後便為觀眾呈上第二部分。他為大提琴家弟弟朱利安創作的改編自帕格尼尼某首小提琴曲的變奏曲,與芭蕾舞共同構成一個新的劇——Song and Dance (歌聲舞影)的第二部分,周日戀曲為第一部分。

如同歷史上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作品一樣,歌聲舞影也幾易其口,伯納黛特·皮特斯的百老匯版本大獲成功,贏取讚譽一片。相形之下莎拉布萊曼(後來離婚成為韋伯第二任妻子,偉大的劇院魅影傳說是為其量身打造)的倫敦版本似乎受到不少挑剔與批評。布萊曼的演唱也不可說不動聽,由於涉世未深,多了少女感,彷彿晶瑩通透、輕盈爛漫。伯納黛特則不知當時芳齡幾許,只覺情緒飽滿,感受力更強,聲線和聲音的嫻熟運用與旋律的迂迴婉轉更契合貼切。也許布萊曼遜其一份成熟吧。

Unexpected Song ,Nothing like youve ever known 深深觸動心弦,繾綣悱惻,三月繞樑。

詞也值得一提,韋伯當時拋棄了老同學Tim Rice (因為身為有婦之夫的Tim 寫的詞具有為大明星伊蓮佩姬定製之嫌,韋伯認為採用即是默許這段關係故舍之)。韋伯相中了唐布萊克,不管怎麼說,唐的詞相承了那份款款深情。。最得我心的始終是朱利安的大提琴演奏。無人聲使得旋律徹徹底底一覽無餘的成為主角,飄揚在心上、更加熨帖,更痛徹,舒暢。其實曲子本身已抒發得這樣充分,純粹去雕飾的演奏或演唱或許更相宜吧。

搜nothing like youve ever known 不同版本時不經意為Michael Crawford 溫柔寧靜,晨曦般微亮的聲音吸引駐足。看CD 封面差不多是位大叔。一查才憶起crawford 竟然就是後來韋伯特地找來跨界出演劇院魅影phantom 的首演男主。真乃緣分!想是他年稍長些時也有感於此曲,喜之不自勝而翻唱。但覺歌者對韋伯的書寫心路有著難以言說的理解,十分感動。這裡分享以上提及的四個版本,與君共賞。

推薦閱讀:

TAG:音樂劇 | 安德魯·勞埃德·韋伯AndrewLloydWebber | 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