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井隆:197X智取麒麟

永井隆:197X智取麒麟

來自專欄自動售貨機4 人贊了文章

【以下內容部分編譯自《自動售貨機時代》】

推測在1973-1975年之間,富士電機與conlux在解決了售貨機價格設定的問題後,與麒麟達成合作。

與三得利達成自動售貨機方面的合作後,永井開始考慮與其他啤酒廠家合作的事情,這點富士電機/永井明顯與三洋不同,永井在與客戶合作方面,屬於陽光普照型,大小都是客戶,順理成章的,永井會考慮如何能銷售設備給其他啤酒廠家。

永井還是把目標放在老大麒麟身上,搞定老大無論在出貨量上還是市場知名度上都會有不凡的影響力,可謂一舉兩得。

這次永井沒有親自出馬,而是找來吉增晟,要他來負責跟進麒麟啤酒的業務,當時麒麟啤酒在日本可謂一枝獨秀,類似於小人國里的格列佛一樣的大公司。

當上日本啤酒老大可不是那麼容易的,日本啤酒的故事和所有快消品一樣非常多,簡單歸納起來,經歷了三個階段的發展。

1、大日本麥酒一家獨大;

2、麒麟啤酒遙遙領先;

3、麒麟與朝日啤酒平分秋色;

此外,日本啤酒在發展過程中,對日本自動售貨機行業也有著較大的影響。

日本在二次大戰結束前,啤酒市場被大日本麥酒控制著,市場佔有率高達75%,麒麟在當時只不過是個小弟布局。

1949年,按照聯合國軍司令部於1947年提出的反壟斷的要求,大日本麥酒被拆分成現在的朝日、札幌兩家公司,加上麒麟啤酒,三家公司當時的市場份額旗鼓相當,因為當時的原料屬於配額制。

1954年,分拆不到5年,市場格局就發生了巨大變化,麒麟啤酒快速成長,有人分析其快速增長的原因:

1、朝日、札幌兩家新公司的品牌力度不夠;

2、朝日、札幌兩家公司分別位於日本東西,沒能達到全國發展的預期,東部札幌增長的還可以,西邊朝日的情況則比較嚴峻。

3、朝日、札幌兩家公司繼承了分拆前的公司文化,官僚氛圍濃厚;而麒麟一直以來就是個接地氣的商業型公司,加之,屬於三菱系成員,背後有三菱系企業的支持。

4、朝日、札幌兩家公司繼承了分拆前的目標市場,以高級酒店為主,而麒麟啤酒目標放在一般酒店上,爭取更多的平民階層用戶消費。問題也出在這裡了,日本戰後食品實行配給制(類似憑票供應),啤酒也屬於範圍之內,這樣一來,以前不太喝啤酒的人也慢慢喝起來了,這也算是天時?不知道麒麟啤酒是不是有啥特殊關係才會有拆分這齣戲,估計不會,因為三菱戰後也被拆分了,就算是麒麟的天時吧。

結果是家庭啤酒消費量發生逆轉,從以前的30%上升到70%,麒麟則受益匪淺。

冰箱也助力啤酒家庭化。

1976年,麒麟市場64%的市場份額,達到了壟斷的程度,並驚動了政府,國會提出或者把麒麟一分為二,或都麒麟自己控制產能,聰明的麒麟選擇了後者,畢竟64%的份額還是非常舒服的,拆分後的單體競爭力下降,估計好過不到哪去,還不如趁機搞點別的生意。

此時,逆反心理出現了,由於麒麟要控制出貨量,酒館為了拿到麒麟的貨都挖空心思,而消費者也搶著要喝麒麟,買漲不買跌的事情看來在哪裡都一樣,畢竟都是人。

1978年,日本自動售貨機行業發展的第三次高潮,以富士電機永井團隊開發的大型機主導市場,其中就有啤酒廠家的推動。

這時的自動售貨機市場主要是富士電機與三洋的較量。

1963年,罐裝啤酒自動售貨機由久保田、津上開發成功,只是時機尚早;

1970年,三電開發成功啤酒自動售貨機;

1971年,三洋開發成功啤酒自動售貨機;

接下來東芝、富士、松下、夏普都加入了開發隊伍當中,看來一窩蜂不只是中國。

三洋選擇客戶的標準有點從一而終的感覺,例如啤酒只與麒麟合作,飲料只與可口可樂合作,即使百事可樂要採購三洋的設備,三洋也會因為是可樂競爭對手的原因不賣給百事可樂,實在不行了,通過第三方以提供技術的形式來完成供貨,但絕對不直接交易。

畢竟可口可樂占可樂90%的份額,麒麟占啤酒60%以上的份額,和這樣的大客戶合作,如果客戶沒有問題,日子過的自然會很舒服。

三洋這種姿態,其實也與大公司的排他經營有關,雖然不會寫在明處,搞快消品的都知道,哈哈。如果要寫在紙面上,那就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啥的了。

不過,永井隆才不理會這些呢,他從來就不按常理出牌,你看廠家通常不是不能搞運營嘛,但我搞了不是也沒事兒嘛,可口可樂的設備我要供,百事可樂的設備我也要供,不是可樂的人不知道,是永井隆搞定了日本可口可樂的副社長弗蘭克凱利,他和永井隆關係可不一般,在他看來永井隆是為日本可口可樂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人物之一呢。

有這一層關係,呵呵。

再說吉增晟,當時31歲的他除了年輕、精力旺盛以外,啥頭銜都沒有。

正趕上啤酒廠家爭奪酒館獨家銷售的年代,這事兒現在國內到處都是,當時的武器就是自動售貨機,只要酒館裝上了有某廠家標誌的自動售貨機,就不能銷售其他品牌了,為了搞定酒館老闆,銷售人員各顯其能,不過多數是靠費用搞定的,至於出了多少就沒人知道了。

麒麟當時負責推廣售貨機的是市場開發部,所以,雖然麒麟公司當時只採購三洋的設備,但市場部為了了解更多市場信息,也和三洋以外的公司交流,吉增有事沒事去麒麟,不管誰都會聊一聊。

其實,吉增才是富士電機罐裝啤酒售貨機市場開拓的第一人,三得利應該是靠關係搞進去的。

有一次,吉增被問到,富士電機有沒有設備能同時賣麒麟啤酒和麒麟檸檬水的。

當時麒麟由於市場份額過高,為了控制啤酒的銷量,把精力放在其他飲料的開發上,麒麟檸檬水就是其一,但當時售貨機只能設定一個價格,而當時麒麟啤酒價格是200日元,麒麟檸檬水100日元,因此,必須得有能識別兩個價格的支付系統。

吉增找現在conlux看能解決不,結果conlux很快就研究成功了,有了這種支付系統的富士自動售貨機,麒麟當然會採購了。

於是,屬於三洋的核心客戶麒麟就這樣被富士攻破了。

有了麒麟的採購,富士電機的出貨量進一步增加,除了吉增晟的功勞,還要感謝麒麟市場部的桑原通德,按照吉增晟的說法,桑原在公開場合從來沒說過不許和其他公司交往的話。正是因為有這樣的胸懷,才以一課長之身,大量採購了富士電機的設備。

當時的市場真是屬於賣方市場,去啤酒廠家時,不是說「買我們公司的設備吧」,而是被追問「啥時候能給我出多少台啊?快點給我趕上節奏啊」之類的話,多爽。。。。。。

桑原升職為麒麟專務後,升遷為日本近畿可口可樂裝瓶廠社長。

後來會講到,桑原再次展現出其豪邁氣慨,豪擲50億日元,以解決自動售貨機佔道經營問題。

推薦閱讀:

只要一個廢礦泉水瓶,流浪狗就不必挨餓,這個自動販賣機好暖心 | 設計癖
自動販賣機:嘿,萊杯咖啡嗎?

TAG:自動售貨機 | 自動販賣機 | 無人零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