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科學主義崇拜」,捍衛人文精神

拒絕「科學主義崇拜」,捍衛人文精神

來自專欄 BunnyLen論壇5 人贊了文章

-01-

最近有些網文在批判明星亂象的時候,居然大言不慚地指出要我們去追求、去崇拜科學知識。然而,這種科學崇拜論看起來是正能量,實則危害恐怕更大,遠甚於成功學。

「在我們的小時候,沒有網路,沒有發達的信息,大家的夢想都差不多:當科學家、畫家、宇航員,甚至為考清華還是考北大而煩惱。而現在,孩子們的夢想是當網紅做主播。如果祖國的未來都這麼無視這些真正能創造價值的工作,今後沒有人再去認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我們的國家還怎麼強大呢?」

還有網文夸夸其談地說:「有人說戲子當道,是國家的恥辱。人民日報也多次發文批駁明星天價片酬。……當醫療輸給了霸道的家屬,誰來為你的孩子驅除病魔?當科技輸給了惡意的人際鬥爭,誰來為你孩子的未來鋪平道路?只有明星贏得了尊重,贏得了掌聲,贏得了金錢,贏得了地位,贏得了一切!那麼中國精神就會和某明星的「國家精神造就獎」一樣,永遠停留在一幅幅空有美貌的皮囊里!」

這篇網文甚至還給我們灌輸這樣的「正能量」:「上個月的5月28號,全國600多名中科院院士,700多名工程院士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兩院院士大會。這一群人才是真正的國家棟樑之材,他們才是民族屈起的源泉與希望,他們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明星。然而,這樣的國家高端人才群星雲集之日,卻很少有媒體對此進行報道。追星的路上,大家早已走得太遠太遠。7.5億揭露的不僅僅是一個逃稅的事實。而是一群根本不想為國承擔責任的人,憑藉著資本為所欲為。這樣的人怎麼能稱之為偶像,稱之為國家精神呢?我們追的應該是那些真正引領著一個時代前進的民族之星,傳播的是正能量。尊重真正造福於人類的科學知識,少去吹捧、炒作那些明星花邊新聞,這才是一個國家真正的精神。」

這看起來是正確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推動國家強大的重要力量,我們也應該傳播的是正能量,尊重真正造福於人類的科學知識。然而,這上述兩種論調,荒謬至極,是社會和民族的恥辱,它對社會功利化和人文精神缺失,亦難辭其咎。

-02-

中華民族有著重視人文精神的傳統。自春秋戰國時期開始,我們的人文精神就貫穿於傳統文化之中,它以儒家仁愛思想為核心,注重人倫道德,追求崇高理想,肯定人的價值,重視群體和諧。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著深厚的人文精神,其主流精華部分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濃縮,是我國歷史上形成的種種傳統美德的思想基礎,是現代人文主義精神的重要思想淵源。而中國曆來就是人文大國,有著悠久的人文教育傳統。古人云:「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一傳統綿延了幾千年,從未中斷。

而西方也有重視人文精神的傳統,這個傳統肇基於古希臘羅馬時代,發展於文藝復興,鼎盛於宗教改革與啟蒙運動。啟蒙運動使現代科學從宗教神學中釋放出來並獲得了長足的進步,啟蒙運動的集大成者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便是為科學立法,回答科學何以可能的問題。在康德那裡,科學不足以區分人和動物,人和動物的區分是道德,道德才是人的目的。

而尼采認為科學是建立追求真理為目的的西方形而上學的假設中,相信憑藉理性的力量,一方面可以窮究世界的真相和萬物的本性,另一方面可以指導和造福人類,其始祖是蘇格拉底。同樣,科學亦是以西方傳統道德觀為基礎,尼采認為對不可計算之物的恐懼乃是科學的隱含本能,信仰規律的善良意志使科學取得勝利。

黑格爾更是說過:「一個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可見人文精神是社會的「鈣」,缺乏人文精神,這個社會註定要得「軟骨病」,導致諸多社會問題的出現。

一般來說,現代科學概念是認識客觀規律改造自然世界的知識體系。科學是在人類歷史發展中確立的,隨著人類認識的發展不斷變化突破,不是個簡單的固定的概念,是關於現實本質聯繫的客觀真知的動態體系,這種真知可以在歷史實踐中轉化為推動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巨大動力。

而人文學科研究的是關於人的知識。當自然科學與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足以影響人的存在價值、人的自我認同、人和社會的關係時,會產生一系列社會倫理問題。這些問題的最終解決,還要依靠人文學者的努力。

其實,要想崇尚科學就必須找准科學的真正內涵,那就是事實與規律,即實事求是。人們尊重科學,就是尊重事實,尊重規律,尊重實事求是。科學精神最重要的有兩條,一條是合乎邏輯,一條是要經得起實際驗證。如果將科學技術無限拔高,視之為社會必須尊崇的唯一價值觀的話,這就不是崇尚科學,而是掉入了「科學主義崇拜」這一陷阱當中。事實上,真正的科學名家、科普大神,有文體愛好的不在少數,還有許多是公開呼籲重視人文、反對戰爭獨裁的,大力提倡科學的知名的「五四」先驅,他們有的是文藝家、有的是革命家,都沒有一個人把科學當成是無所不能、包打一切的。而這些網文的小編們大力鼓噪人們要崇拜科學知識、科學技術,認為科學技術可以包辦一切,是我們應該追求的唯一標準,表面上是善意地呼籲大家崇尚科學,實則是對尊重科學的褻瀆,更是對國民精神的褻瀆。

一個民族和國家,如果丟掉了人文精神,就會失去未來。當前,缺乏人文精神、缺乏必要的文史哲素養,在社會各個領域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而這個現象之所以普遍,與過度重視科學技術與科學知識密切相關,而這種過度重視當然與崇尚科學,追求科學精神背道而馳。

20世紀以來,由於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而帶來的環境污染、人口爆炸,特別是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的災難,使人們逐漸認識到現代科學的危機,是科學喪失了它的活生生的人的意義,是科學對人的存在或人的生活的遺忘,實際上也就是科學對自己所由此產生和形成的實踐基礎的遺忘而造成的。用胡塞爾的話來說,現代人讓自己的整個世界觀受實證科學支配,並迷惑於實證科學所造成的「繁榮氣」。這種現象意味著,現代人漫不經心地抹去了那些對於真正的人來說至關重要的問題。只見事實的科學造成了只見事實的人。這時,人文精神的回歸成為了西方社會的普遍共識。

-03-

曾經有文章說:「為促進自然科學發展而犧牲人文學科是一個嚴重的錯誤。第一,人文學科對鑒定技術創新的倫理邊界非常必要;第二,只有人文學科能提供反思及前瞻性的視野,它提供的個體和集體的記憶使過去和未來具有了意義;第三,科學研究成本的不斷增加和其對快速投資回報收益需求的不斷增長,可能導致自然科學中越來越多的有利可圖的部門遷出大學而進入專門的實驗室;第四,人文學科搬出大學的機會微乎其微。因此,對大學而言,應加大對人文學科的投入。在未來,只有人文學科而不是自然科學,將成為大學最終的、真正的『核心事業』。」

大學如此,社會也應該如此。在未來,只有人文學科而不是自然科學,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理想和目標。文學、歷史、哲學、藝術,每個人文學科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都有啟發心靈的作用。只有捍衛人文精神,才能鑒定技術創新的倫理邊界,才能真正解決社會問題;只有捍衛人文精神,才能為我們中國人提供反思及前瞻性的視野,促進我們的全面發展;只有捍衛人文精神,才能保護個體和集體的記憶,使過去和未來具有意義。

我們這個時代太過重視科學教育、技術教育或職業教育,而在很大的程度上忽視了人文素質的教育。這樣的教育使學生能夠掌握某一門學科的知識,充其量能夠腳踏實地完成某一項工作,但他們卻不可能知道人究竟為何物,社會具有什麼樣的性質。他們既缺乏高遠的理想,也沒有寬闊的胸懷,既無智者的機智,也乏仁人的儒雅。當然人生的意義或價值也必然在他們的視域之外。這樣的人就是我們常說的「問題青年」。

當前中國社會浮躁動蕩,人人追名逐利,人文教育的缺失要當負相當責任,而人文教育的缺失,是「科學崇拜論」所造成的必然惡果。幾十年來對科學的過度崇拜,導致人們人文知識匱乏,人文修養淺薄,人文關懷缺失,人格道德偏差,進而造成人文精神缺失,加之功利化大行其道,才造成一代代精神空虛、缺乏人生意義和價值的「空心病」人群,這是當今中國最為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

-04-

我們真正缺乏科學知識嗎?我們有必要崇拜科學到盲目的地步嗎?

真正造福於人類的科學知識,是應該值得尊重的。但是,上述網文所傳達的價值觀,只是借崇尚科學之名,行「科學崇拜論」之實,與重理輕文、應試教育、功利教育一道,造就了中國教育的種種亂象,看起來弘揚了國民精神,實則加速了國民精神的異化和衰敗,嚴重危害中國社會的健康發展!

有人說,我們追的應該是那些真正引領著一個時代前進的民族之星,追求高端人才,這有錯嗎?我只能回答,這只是看起來正確而已,卻錯的離譜!這種「科學崇拜論」,不知與「娛樂至死」又有什麼差別?過度追求理性,忽略了人的價值,造成的科技濫用難道就不應該引起我們的警惕嗎?

我們這個時代,不應該追求所謂這種「高大上」的明星偶像、民族之星,而應該回歸本源,思考科學精神的真正含義,回歸獨立思考和人文精神。否則,我們將迷失在在對功利目標和所謂「科學」的追逐中,我們將難以保持「獨立人格,自由思想」,這個國家和社會也就更難培養具有「獨立人格、自由思想」的人才了。這正是我國社會和國民精神的悲哀。

-05-

當前中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在社會轉型期湧現出來的種種社會問題,皆與科學主義密切相關,而科學主義源於科學的絕對化、萬能論、人文精神的缺失以及頂禮膜拜的心情。科學具有工具價值、真理價值和道德價值,絕非萬能。科學具有科學理念,我們應該為科學去魅,賦予科學社會責任和人文精神。

平心而論,在這個社會,科學技術確實很重要,但是,一個盲目追求科學技術的社會,實質與「娛樂至死」還有什麼差異?如果一個社會對科學知識、科學技術盲目崇拜以至於到瘋狂的時候,這個社會依舊是沒有希望的社會。

我們的社會真正應該提倡的,不能是這些對科學知識的盲目崇拜和所謂「正能量明星」的崇拜,而應該是切切實實,回歸到獨立思考的傳統,回歸到人文精神上,弘揚和捍衛當代中國人的人文精神,這才是捍衛國民精神的真正精髓所在。

只有在國人在對科學的盲目狂熱追求以後,待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以後,我們才能真正意識到對科學的信仰並沒有帶來人的滿足,反而會有一種心靈的失落,我們才會開始呼喚人文主義的回歸,這才是對國民精神真正的拯救和復興。

未來的中國需要人文主義。捍衛和拯救國民精神,請從讓社會回歸和弘揚人文精神做起。

以上

2018.06.07


推薦閱讀:

中國科學家研製出新型白血病抑製劑,同類進口葯價格昂貴
太陽系出現大型「水庫」,科學家:地球的水在它面前小巫見大巫
一點資訊【沒看別後悔 櫥櫃科學布置細則大公開!】
12國科學家聯手首次鑽穿地殼, 近距離接觸地球內部, 此舉意義重大

TAG:科學 | 科學哲學 | 人文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