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內外數據看建築業趨勢
來自專欄工程要聞31 人贊了文章
先一句話總結吧,談建築業下坡還為時尚早,建築業的總體正處於既平穩又帶有陣痛的結構調整期,並非上坡也非下坡,自2015年開始,建築業從粗放化、高速度、劣質化、低科技轉向集約精細化、緩速度、高質量、高科技,在城市化的後半場,建築業仍然是國民經濟支柱,但它將自我革新,淘汰競爭力不強的企業,行業資源逐漸向巨頭聚攏,如中字頭企業,另外智能化、裝配式建築企業也正在異軍突起。合理預計這段相對平緩的時期會持續到中國城市化結束,大致是2030年,之後會迎來真正的下坡,大批企業破產,只有巨頭遺留駐場。對於一般人來說,現在確實不適合入場了,否則會面臨10餘年後的大規模裁員,屆時前途堪憂,已經在行內的人,應該還能過10餘年的安穩日子。
一、國內縱向對比
下面數據說話。之前有人用建築業產值來表徵建築業的發展趨勢,這不妥,產值裡面包含了一大部分材料價格等的上漲,就像衣物行業的棉花價格上漲導致產值上升一樣,並不能一定認為相應行業趨勢看好,應當用建築業增加值來表徵更為合適,而且很明顯,建築業增加值數據表達出了不一樣的趨勢。
從圖中可以看出,2015年以後,在gdp總量平穩前行的背景下,建築業增加值從高速增長趨向平緩,甚至在2017年增速大幅下滑。因此總體而言,高速增長帶來的建築業黃金10年,已經徹底結束了。
對比如今的風口行業信息產業,不難定義這樣的一個規律,只要增加值增速大於GDP增速,那這個行業就是全行業內相對較好的行業,也即新興風口行業。
我們可以發現,曾經的建築業也是風口上的行業,也有高於gdp增速的風光,由於國家的巨量資金刺激和廣闊的房建市場,那時市場廣、規範松、標準低、資金充裕、人力資本低,遍地是錢,這個行業著實富了一大批人,被行內人戲稱黃金10年,實際上卻是野蠻生長、粗放化生產的10年。如今並非下坡,只是行業回歸理性。
即便引入ppp模式,建築業固定資產投資仍然連續兩年下降。
2017年底,全社會就業人員總數77640萬人,其中,建築業從業人數5536.9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52.36萬人,增長6.80%。
經專欄主游雲斧正,該項數據僅為繳納建築業社保的人數,不過作為趨勢分析仍有價值,關於建築業人數的描述在後文增加。
顯而易見,由於建築業增加值增長緩慢,而從業人員依然大幅增加,勞動生產率的增長顯得疲軟,2017年,按建築業總產值計算的勞動生產率為347462元/人,比上年增長3.11%。從表中的趨勢我們可以看到,黃金10年的勞動生產率增長如夢幻般的高速,而如今,已經追不上gdp了,沒有產出,又何來工資的上漲呢,行內人員普遍感覺到的窘境在2014年以後的勞動生產率數據上得到印證。
有一點要強調的是不能把建築業的艱苦工作環境引入因果關係,建築業一直是這麼艱苦,無非以前被快速上漲的收入掩蓋罷了,投行、IT的艱苦不反而令人趨之若鶩么,收入的停滯讓這些問題更嚴重罷了。
另外,行內不少人總覺得道橋鐵路是建築業的主力,其實不然,如下圖所示,以2016年為例,房屋工程和安裝工程在建築業所佔比例是69.25%,土木工程僅佔30.75%。
因此我們可以再重點看一看房屋面積。
在2015年,施工面積和竣工面積雙雙觸底,2016年和2017年施工面積緩緩上揚,猜測是一二線的房建大規模轉移至三四線城市所致。而2017年的竣工面積又出現下降,當然隨著施工面積上升,這個數據應該會回暖,但是三四線再經過幾年的建設終究也會觸頂的,再加上國內土木建築的萎縮,競爭會越趨激烈。
建築業中最先受挫的是集體企業,在行業資源逐漸向大企業聚集的過程中,他們是第一批犧牲品。
可以看到,集體建築業就連房屋施工面積也開始下降了,大勢已去。
關於建築業從業人數
細細查看統計局的統計公報和勞動統計年鑒,可發現建築業人數僅統計了城鎮就業人員中從事建築業的人員,而未計入鄉村就業人員中的建築業農民工,按照2017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2017年從事建築業的農民工達5415萬人,與城鎮建築業5536萬人相加,建築業從業人員為10951萬人。
關於建築業農民工
可以看到,建築業農民工人數與農民工總人數持相反趨勢,農民工用腳投票,離開了建築業,這符合建築業招工難的困境。
建築業農民工收入增幅近幾年也下降了,不過形勢比起城鎮職工中的建築業從業人員要好。
二、國際橫向對比
一般而言,城市化率在30%~70%之間, 以50%為分界線, 可分為上半期和下半期。上半期側重量的擴張, 城鎮基建投資快速上升, 下半期側重質的發展, 人居環境和生活品質不斷改善。
韓國由於體量小,參考價值較小,而日本在城市化後半期,建築業投資額高低位震蕩,就是處於結構調整期,不斷行業優化,而在城市化結束後,投資額趨於保守,表現為中小企業破產和行業勞動力被迫減員。
對比中國城鎮化,在50%時,也即2010年,建築業增速回落,並在2015年首次降至gdp增速以下。對比下圖我國建築業固定資產投資,自2012年下降以後,也進入寬幅震蕩模式,無疑處於結構調整期。
另外再比較以下中日巨頭企業。
顯而易見,同屬巨頭企業的日本清水和中國建築,在行業整體趨緩的情況下,反而增速加快,這反映了建築業的巨頭集中化,這是所有行業的普遍規律。
三、總結
總體而言,建築業在結構調整,今後的發展方向是縱向一體化——總承包企業承擔上下游全部流程;市場拓展——向海外拓展;業務領域拓展——智慧城市、能源、環保;業務深度參與化——特許經營,如ppp等。
行業巨頭甚至還會迎來一波上升期,但是由於中國建築業國資比例較大,許多中字頭企業其實是在互相競爭,合理預測一部分經營不善的中字頭也將被兼并。
結構調整,對於行業內不同的人群感受是不一樣的,如果身處巨頭企業,特別是經營狀況良好的巨頭企業,日子仍然過的還可以,如果身處中小企業,日子就過的比較艱難,如果身處集體企業,估計就要面臨裁員的危機了。
歸根結底,行業是行業,如果自身實力過硬,成為行業精英,在未來的巨變來臨時,也不會太被動,如果自己能力平平,還是考慮考慮轉行,如果還沒入行,不如看看信息產業嘛。
推薦閱讀:
※電子與智能化資質怎麼三級升二級?
※2018年最新建築業增值稅進項稅率抵扣手冊大全,建議收藏!
※2018年建築行業將如何發展?要注意這些信號!
※對工程建造行業大數據互聯網及智能化的思考
※重磅!2018年建築業22項新規
TAG:建築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