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巴菲特指數「窺探未來十年的股票回報
來自專欄伍治堅證據主義23 人贊了文章
在我和眾多讀者進行互動的時候,收到的頻率最高的幾個問題就是:伍老師怎麼看接下來的股市?美股已經漲了這麼多年了,接下來買股票的回報還會好么?在接下來的10年中,我應該是多買些股票,還是多買些債券?因此今天這篇文章,就來和大家討論一下這幾個問題。
首先想要告訴大家的是:美股什麼時候登頂,我不知道。在筆者的專欄」伍治堅證據主義「中,我曾經列舉了大量證據來證明:未來無法預測,投資者不要去浪費時間做擇時預測。
但是基於大量的歷史證據和金融研究,我們能夠知道的是:長期耐心的持有股票,能夠獲得更好的投資回報。為了分散投資風險,投資者應該時刻注意多元分散。投資者能夠控制的對投資回報影響最大的因素,就是投資成本。因此投資者應該秉承」控制成本、有效系統、長期堅持「的投資原則,幫助自己獲得更好的投資回報。
很多讀者,對這套投資邏輯還是十分認可的。但是他們忍不住想知道:到底未來的投資回報可能是多少?股票和債券相比,投資回報會更高還是更低?因此在這篇文章中,我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些思考這個問題的視角。需要指出的是,這裡只是幫助大家提供幾個有趣的視角而已。此文的目的,並不是預測未來。
首先,讓我們來看債券。未來十年,我們投資美國政府債券能夠獲得的投資回報是多少?
這個問題,其實很容易回答。投資美國的政府債券,其到期收益率,就是我們能夠拿到手的投資回報(名義回報)。
比如上圖所示,基於2018年5月,美國10年期國債的到期收益率為3%左右。這就意味著,我們如果現在購買一個10年期的美國國債,一直持有到期(10年),那麼在這10年中,我們能夠獲得的投資回報,就是每年3%左右。
當然,這是在扣除通脹之前的名義回報率。投資者的真實回報,需要扣除同期的通貨膨脹。假設未來10年的通貨膨脹率為每年2%,那麼投資者能夠獲得的真實回報,就在每年1%左右。
相對來說,債券的回報,是很容易預測的。那麼問題來了,股票的回報是多少呢?未來10年的股票回報,是比每年3%高,還是低?
對於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其分析方法也各不相同。比如有些人會基於目前的股市估值,並將之和股市的歷史估值進行對比,得出自己對於未來股市的看法。有些人會根據股息貼現模型(DDM)來計算股市的」合理價位「,並將之和股市目前的價位做對比,來預測未來的漲跌。這些方法,都有一定邏輯,但也未必百分百一定湊效(如果一定湊效的話,大家都能輕鬆預測股市漲跌了)。
在這裡,我和大家分享另一個分析這個問題的有趣視角:通過全球股票市場的市值,來估測接下來的股市回報。
股票市場市值對於GDP的比例,也被稱為」巴菲特指數「。這主要是因為巴菲特曾經在2001年指出,股票市場市值對於GDP的比值,可能是最能體現股市估值的有效指標之一。
換句話說,巴菲特的意思是,如果一國的股市市值對GDP的比值很高,那麼投資者可能就需要小心了,因為股市估值趨高,可能存在泡沫。反之,如果一國股市的市值對於GDP的比值很低,那麼這就可能是一個入場撈底的好機會。
當然,巴菲特的這番話,主要針對美國市場。但是我們不妨把這個概念擴展一下到世界股票市場,看看該比值和股市未來的投資回報有沒有相關性。
上圖中的綠線,顯示的是世界股票市場的市值/世界GDP的比率。我們可以看到,在過去30年大致介於0.25和0.7之間。這個比率,曾經有兩次達到過高點:
1)2000年,美國互聯網泡沫破裂前夕。
當時的全球股市市值,對全球GDP的比值,達到了0.65左右的新高。接下來10年(2000~2010年)的全球股市回報非常糟糕,還不到每年1%(就是說10年中股市幾乎沒有上漲)。
2)2007年,全球金融危機前夕。
當時的全球股市市值,對全球GDP的比值,達到了0.7左右,超過了2000年的水平。在那之後的10年中,全球股市的回報再次差強人意,大約為每年3%左右。
如果對比過去全球股市市值/GDP的比值,以及接下來10年的全球股市年回報,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大致的規律:那就是股市/GDP的比值越高,接下來10年的股市回報越差。反之亦然。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規律呢?背後的邏輯,主要還是基於股市的估值。簡而言之,如果股市現在貴了,那麼接下來的回報(10年),就不會太高。如果股市現在很便宜,那麼接下來的回報,則可能非常好。
舉例來說,在2003年的時候,全球股市/GDP的比率在0.35左右,是屬於比較低的位置。從2003~2013年的全球股市回報,大約為每年9.36%左右,非常不錯。
如果我們從2009年算起,因為金融風暴的影響,全球股市再次被拋入低谷。那麼接下來的10年,股票的回報也會很不錯。目前還沒有到2019年,真的到了那時候計算股市回報的話,應該不會差到哪裡去。
上面的分析告訴我們這幾個道理:
1)股市在未來的回報,和當前的估值有很大關係。這也是格雷厄姆和巴菲特倡導的價值投資中最關鍵的精髓之一:買入價決定投資回報。
2)獲得遠超於市場平均回報水平的超額回報的關鍵之一,是」逆向思維「,就是巴菲特所說的:在別人貪婪的時候謹慎,在別人膽小的時候貪婪。當然,」逆向思維「說起來是很容易的,但真的要做起來則非常困難。想像一下在2009年,當大家都在被金融危機嚇的風聲鶴唳時,特立獨行的大膽買入,這可不是常人能夠做得到的。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分析也有其弱點。
比方說,全球股市對於GDP的比值,並不一定總是遵循」均值回歸「的規律。
比如基於2016年的GDP計算的話,美國股市市值/GDP的比值大概在140%左右,而中國股市市值/GDP的比值大約在65%左右。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中國股市/GDP的比值永遠會在65%左右上下波動。一個更可能的情況,是中國股市的發展越來越成熟,其市值/GDP的比值越來越大,更加趨近於美國的比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硬套股市市值/GDP比值去為股票估值,可能就會犯」刻舟求劍「的錯誤。當然,對於大多數發達國家來說(美/徳/英/日/法等),由於他們的股市和經濟相對成熟,因此該比值的參考意義就更有效一些。
目前,全球股市市值對全球GDP(基於2016年的全球GDP)的比值,大約為0.6左右。歷史上0.6的股市市值/GDP的比值,對應的接下來10年的投資回報,大約在3%~4%左右。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全球股票接下來的回報一定是3%~4%,但是可以給我們一個大致的參考:即要想看到股市繼續回報每年7%,甚至每年10%,應該是不太可能了。
再次強調一下,本文的目的,不是去預測股市的回報,因此上述分析,只是為大家提供一個思考的視角。
同時值得指出的是,股市的長期回報,和它每一年的回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比方說,標普500指數在2017年的回報為21%左右,遠遠高於歷史平均,也遠高於我們估測的未來長期回報。因此對於股市回報的長期的估測,是無法幫助我們去擇時或進行短期投機操作的。
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是:假設未來10年美債的回報為3%,全球股票的回報為3%~4%,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進行配置?是多買股票,還是多買債券,抑或是兩者平衡?這就是另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了,除了對於市場的預判之外,還需要考慮投資者的個人情況,風險偏好,投資周期等各種因素。針對這個問題,我會專門另外寫一篇專題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有這方面疑問的讀者朋友們。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想要獲取更多投資知識和信息的朋友們,可以關注以下渠道:
一、網路公開課
(1)小烏龜資產配置:該課程適合想要完整學習金融投資知識的大學生和剛工作兩三年的年輕讀者,以及想要自己動手DIY資產配置的投資者。
(2)小烏龜學基金:適合對購買海外基金感興趣的廣大基民。每個星期,我們會挑選一支基金為大家做深度分析。
二、投資書籍
(1)《小烏龜投資智慧1:如何在投資中以弱勝強》
(2)《小烏龜投資智慧2:投資叢林生存法則》
參考資料:
伍治堅:美股的估值高么?
伍治堅:小烏龜學投資系列8:通貨膨脹是如何侵蝕你的購買力的?
推薦閱讀:
※張穎文章對TMT投資的一些啟發
※2015年我國海綿城市發展:建設投資量巨大每平方公里約1.5億元
※港珠澳大橋成爛尾工程1000年也收不回投資
※我花了幾k+購買長投課程,賺回了10倍+的投資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