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自我之人生的計劃之路:獻給所有在生命長河裡摸爬滾打探索的人
來自專欄新視界4 人贊了文章
第一章 人生目標
有目標和沒目標區別真的好大噢
曾經有一本很火的書,叫《誰的青春不迷茫》,這句話對了一部分,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愛好不明確,或愛好不能掙錢,又或好逸惡勞,找不到自己該走哪條路,結果當然是過著得過且過,在能混一天是一天的日子裡迷惘了。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年輕人在進入社會時都很迷惘,有的人的目標就是很清晰,並且他們很早就知道自己要如何發展才能更快地進入主流社會。
他們有一個普遍的特點是:為了實現目標,可以挖空心思地去努力。這和沒有目標的人的工作風格完全是天下地下的。記得我剛入職場時,就屬於那種沒有目標但需要一份能穩定給自己發糧的工作,所以那時當編輯也是亂當一氣,我就是塊磚,哪兒需要哪兒搬,只做領導吩咐的事。一會兒當文字編輯助理核下紅聯繫下出版社,一會兒當營銷編輯聯繫下媒體發發書評,一會兒又想當策劃編輯,成功策劃一本書有一千塊錢呢,反正就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工作上不知所謂不說,成天沉迷在網路言情小說和開心網裡不能自拔,譯一本書要搞兩個月。不過我本來追求也不高,感覺工資養活得了自己就不錯啦,何必跟那麼多編輯競爭。再說我一無作者資源二無甚情商,眾樂樂不如獨樂樂呀。要不是領導看了幾個月都無所事事,斷然不會讓我寫稿子的。
但我同事里除了認為自己人生目標是可以自由自在地混吃等死那類,還有一個目標性特彆強的人。我初到公司時看到的第一本小說就是他策劃的一本和北京有關的書,此書文功極好,見證了他非同一般的鑒賞力。他對工作是什麼態度呢?每天基本是第一個到公司的員工,在公司時,如果不是審稿寫選題表,就是去設計工作室磨封面,要知道做封面是最麻煩的環節之一。他瘋狂報選題的精神至今令我嘆為觀止——能一個月報三十個,盡量絕大部分都被槍斃了,但是他從來沒有減少過報選題的熱情。那時我兩個月報不了一個選題,一報就過的原因在是樣章是我自己寫的。並且除此之外,他會儘可能地參考各種結識作者的會議,為了拉攏作者,不斷哄騙作者們背棄原約與他簽合同,我有兩個作者就這樣被他挖走了。並且,他寫文案的用心程度,很少有人比得上,有時連地鐵里的廣告詞都要分析其賣點在何處。
看吧,態度決定高度,他很快跳到大公司帶中心部,沒多久又跳到另一家大公司當CEO了,而我呢,成天就想天上掉下個白馬王子來,手握倚天劍護我一世周全,這樣就一輩子也不用工作啦。所以沒有工作目標的我,一直在等待,等著明天再完成今天的工作,等著別人給自己機會去發揮,等著某位伯樂來發現自己是千里馬,等著掙到更多錢後才去享受屬於青春的瘋狂,等著幸福在未來的某年突然光臨,等著某天與白馬王子相愛……我們總是在等,我的心在等待,在等待……至於我究竟在等什麼,大概是等待戈多吧。
戈多是兩個身份不明的流浪漢戈戈和狄狄要等的人,他們在黃昏小路旁的枯樹下,等待著戈多的到來。為了消磨時間,他們東拉西扯地試著講故事、找話題,做著各種無聊的動作。還錯把路過的主僕二人波卓和幸運兒當作了戈多。天快黑時,來了一個小孩,告訴他們戈多今天不來,明天准來。次日黃昏,兩人如昨天一樣在等待戈多。天快黑時,來了一個小孩,告訴他們戈多今天不來,明天准來。等到樹葉黃了,又綠了,等到波卓成了瞎子,幸運兒成了啞巴,他們還在等待。天黑時,那孩子又捎來口信,說戈多今天不來了,明天准來……
不知道戈多是誰,長啥樣,也不知道等多久,別人告訴他們戈多會來,他們就以為,等著等著戈多就到了。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在等待幸福,但不知道幸福長啥樣。聽別人說,這麼做就能擁抱幸福,他們就去做了。對於自己等待的東西,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只是按慣性活著。
他們也不是沒有「目標」,經過我對多名諸者的統計,他們希望有一個男朋友或一份工作能保障自己精神和身體的雙重滿足。
但這丫叫目標嗎?這叫每個人都有的YY。
我們要什麼樣的目標?
沒有目標,是因為我們在現有的條件下,看不出來自己幹什麼才有前途。而剛畢業花了家裡不少錢的孩子更是面臨著經濟獨立的問題,畢業了,總不好意思再跟父母要錢吧,可是他們除非打一份工資低廉的工外,又能從哪兒生出錢呢?他們迷茫,是因為他們看不到長遠的希望,又不願意再為自己學習投資,在一個較短的時間時迅速習得某些技能。
以下理論可能是知道了也沒用的道理,所以才有那麼多人感慨:懂得了那麼多道理,卻依然沒能過好這一生。不過我只負責把道理說出來,做不做得到,願意不願意做到就只能隨讀者便了啦。
一、人生要有願望(希望、願景都行)
只有當我們有了人生的願景時,對未來才會充滿憧憬和期望。不過很多時候,我們走著走著就不知道當初為什麼出發的了,也許我們訂了很多目標,實現後卻又發現未必有那麼美好,也許我們實現目標後,反而更加不明白這些目標的價值和意義。似乎那個可以構建理想邏輯的人生願景,總是消弭不了它自身所特有的二律背反定律。這些目標間天生包含著一個邏輯:他們間必須相互組合或結合,才會有滿意而完整的個體。使殘者互合,然而彼此以殘缺互合,反見睽隔深沉。當分化離散成了一種必然時,殘弱互合又成了一種必然。殘之越深,離之越散。離之越散,合之越迫……合而不能完整,散而不能擺脫,便成了人與人之間,人與目標和理想之間的膠著態。
論及願望,其實只有兩類人的兩類願望:一是抱著虛幻夢想飄在天上的人,他們有著很多創意和想法,有的甚至非常好,但他們的典型狀態是對自己的理想和願望夸夸其談,卻始終不知道如何著手去做去實現自己的理想,久而久之,理想變成了一個永遠也實現不了的美夢。例如我認識的一家公司的領導,他有著構建全生態鏈的信息平台。本來理想不錯,不過他始終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一會幹醫學人文,一會幹積極心理學,一會又開各種班上課,一年多以後,他還是不清楚自己要構建的信息平台該怎麼做,還是覺得只要有有錢人能幫他搭建一些通過,再通過一些所謂的高端娛樂池吸引名流來玩,如此便能實現大腕對大腕的高極資源配置,不過直到公司解體,他也沒想明白自己這個平台怎麼就是建立不起來。我想他一定會認為自己之所以失敗,是因為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吧。
另一類人是每天埋頭苦幹的人,他們倒是腳踏實地地生活、工作,但沒有什麼長遠打算,只有能掙一個是一個,能存一點是一點的平凡生活態度。對於他們來說,每天按時打卡和完成相應流程,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孩子少淘氣,世間少點天災人禍就很好了。雖然也有人對生活並不滿意,但晚上千條萬條路,白天又回到老路便是他們的寫照。他們未必沒有一個遠景規劃,未必沒有理想和抱負,但一回到現實,理想就成了擬想,只能想想而已。他們只顧低頭幹活,不顧抬頭看路的,一生能有多大成就,全靠現實里的運氣,因此,即使他們取得了短期成果,也只有瞬間的快樂。對他們來說,人生就是一場艱難的苦役,一般時間裡,哪有什麼真正的快樂可言。
這世界上只有極少一部分人是既有願景又能一步步將願景實現的人,這一部分人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成功人士」。他們真的運氣比其他人更好嗎?未必,除去運氣之外,唯一能確定的是,他們比其他人更能運用智慧步步為營,他們清楚實現自己的某一個願景需要哪些步驟,要如何達成它們。
所以,如果我們希望自己多一些成功概率的話,一,要有人生目標,二,要把人生目標拆分出層次。如此一來,我們不能發現人生目標系統包含四部分:願景目標、條件目標、策略目標和行動目標。只要我們有一個能被詳細描繪且極其渴望實現的願景,我們才可以把這一目標叫做願景目標。設立願景目標後,還得針對這個願景目標來分析實現它的條件,即我們要確定條件目標。當所有能支持我們實現願景的條件目標都設立好了之後,實現條件目標的策略,也就是方式、方法以及條件目標順序的規劃等,就是我們要制定的策略,最後再針對這個策略目標制訂行動計劃,也就是去執行,直到達成的行動目標為止。
我們的願景可能不是一天兩天能實現的,但我們的行動計劃中的每一個執行點卻是必須在短期內就能完成的,否則長期得不到激勵的話,我們就會慢慢地消沉下去,最後導致的結果是半途而棄,不了了之。
每天抱著幻想飄在天上的人,要實現願景目標就得向下面三層深入,增強執行力以及增強願景規劃的可行性。而對於每天只顧低頭幹活,不顧抬頭看路的人,就需要向上面三層提升,提升創造力,對整個人生藍圖進行規劃,才能獲得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不要害怕短期內要經歷的拒絕和艱難,有個在出版社當總策劃的人,並沒有多高的學歷,他初中畢業便因家庭原因輟學了,從此出門遠行。最高學歷也就是個成人中專,專業為獸醫。他背井離鄉多年,先後做過礦工、鄉政府通訊員、飯店服務員,練過地攤,跑過保險、廣告,經歷非常繁雜。2001年,他接觸到了傳媒業,覺得出版才是自己的志向,於是,他決定進入傳媒業,先後做過報紙記者、記者部主任、雜誌編輯、執行主編、網站營運總監、自由策劃人、專欄作者等。2007年7月,他接觸到了出版業。那時的他,雖然已經是個資深職場工作者,但沒有人相信以他的學歷做得好出版。每一家圖書公司,都不看好這個僅僅做過雜誌編輯的人。對於出版業來說,只有有一定學歷並且真正操作過一些書的全流程,才算得上是勉強理解了出版流程,因為這一個行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它需要極其繁雜的專業知識,各個行業的專業知識,你可能都涉獵,如哲學、醫學、經濟學、心理學……等等,而他當時的軟實力,顯然不達標。但他認準了出版業,在承諾免費干三個月的情況下,終於得到了一個實際的機會,而這是他奔向人生輝煌的開始。
事實證明,從來沒有一種經歷是沒有用的,從來沒有哪步彎路是白走的,他的特殊經歷給了他與眾不同的判斷力,他本身極強的執行力又能極好地把自己的目標貫徹下去,所以,沒多久,他便取得了很多出身名校的編輯所無法企及的成功。
所以,有人生目標,知道執行條件,再加上行動的耐心,總有一片天地是屬於你的。你看我從來都不擔心我的公號沒人看,只要我堅持到一定字數,就一定能出版,不是嗎?不怕沒人看,因為有的是人願意出版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