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永澄:目標是什麼?-01

永澄:目標是什麼?-01

4 人贊了文章

1

前幾天,自上而下的思考受阻,充分說明我的能力目前不足以Hold住那麼大的話題,那就轉而做目標管理的知識庫體系。在香香小悟空、左坨坨、遊山玩水的幫助下,我把過往日更里和目標有關的所有內容都整理出來了,見部分截圖:

正在準備梳理形成目標管理的方法論體系時,忽然發現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目標是什麼?這個問題我好像並沒有認真回答過,或者說,回答的並不完整。

比如說,我說目標不是用來達成的,而是用來校驗假設的,這並不是從定義的角度(What)來回答的,而是從目的、意義和價值(Why)的角度回答的;比如說,我說目標是眼睛中可以看到的標準,這種定義的方式自洽範圍太狹窄,解釋效率較低;再比如說,我說目標不能隨意設置指標,那是從目標的使用方式來談的,也不是定義。

現在想想還真是有點後怕,我在沒有定義討論對象概念之前,就開始談論它的使用,也真是有點不嚴謹!

早在去年四月份,我就談過概念的重要性:《現在開始,積累你的概念庫吧!》,概念,是一切討論的前提,如果沒有概念,討論將不復存在;概念,是一個對象的邊界和內涵,只有概念明確才能思考清晰,邏輯才可以成立。

並沒有哪一個學科對"目標"進行科學定義,這是很麻煩的事情,麻煩在於我不能直接調用科學假設來進行後續推導,會增加我的試錯成本(因此,本文即便再有價值,也僅僅是在某一個邊界中有效的)。但是,這也是個機會,那就是我可以搶佔這個人人都在用的關鍵詞的解釋權。

為了能夠降低邊際成本,我想把目標一詞的定義說說清楚。我想從以下4個層次進行介紹:

  • 頂層:全局定義;
  • 意義層:基於Why的定義;
  • 工具層:基於How的定義;
  • 其他:基於其他可能的使用方式定義。

本文只討論全局定義。

2

既然是從頂層定義開始,那就一定要有頂層的、全局的關鍵元素作為分析的抓手。我找到了兩個關鍵詞:變化和時間

哲學上描述"變化"有這樣一句話:"人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這句話表達了無論多麼短的時間間隔,人都會發生變化的。

用圖片表示就是這樣的:

我們來定義一下:

  • T1表示初始時刻的結果/狀態,那個時候的自己是藍色的,用 "我" 表示;
  • T2表示變化之後的結果/狀態,那個時候的自己是橙色的,用 "我`" 表示;
  • T1和T2之間的間隔,用小寫字母 t 來表示。

那麼,一切"變化"都可以表示為:"我"在 t 的時間差之後變成了"我`"。

雖然,這是對"變化"的定性描述,但是,卻呈現出一種精妙之美。比如說,後續將要討論的目標框架模型GROW,就是用來構建現狀(Reality,也就是T1時刻)到目標(Goal,也就是T2時刻)的;比如說,"隨著時間的流淌,變化必然發生"其實對應著"時間和熵增同向"原理以及"唯一不變的就是一直在改變"哲理;再比如說,個人成長也可以定義為從價值現狀到價值目標的過程,也可以用上圖表示。

當某一張圖片可以表達出一個概念的內涵,就像用上圖表達"變化",這張圖片就是"變化"的心理表徵。

3

我們不是在說目標的定義么,為什麼要一直談「變化」呢?別著急,我們繼續推導。

在變化之下,會有這樣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由於變化是必然的,這兩種人生也是必然):

  • 隨波逐流式的人生;
  • 從"模糊到清晰"軸線上的人生分布。

先來看第一種,隨波逐流式的人生。相當於 "我" 並不關心 "我`" 是什麼樣子,"我" 只會隨著外部環境變化,沒有一點主觀能動性。可以做一個類比,這樣的人生,就好像是一條死魚,只是上下浮動或者不知道被水流衝到哪裡去了,而通常,他們也會抱怨生活的不公、將責任推卸的一乾二淨。

這樣的生活方式非常被動、非常脆弱。所謂的脆弱,指的是:如果外部環境發生了變化,自己抗風險能力非常差。(有兩種可能會讓自己不面臨脆弱的風險,一是這一生所處的環境都不變,比如工業時代;二是遵循了某一種原則,這種原則讓自己擁有了反脆弱的能力,但這一點要靠祖上積德了,具體的原理,我們在講解"原則"的時候再做說明。)

再來看第二種,從"模糊到清晰"軸線上的人生分布。這就不是一個點上的概念,而是一個線段的概念,來看圖:

所謂的"模糊",是知道"變化"的存在,但是,並不知道自己可以變成什麼樣子;而"清晰"指的是:不僅知道"變化"的存在,還要清晰精準地描述出來,從 "我" 到 "我`" 的樣子。

按照正態分布來看,世界上"隨波逐流的人"和"非常清晰的人"處於正態曲線的兩側,而絕大多數人,都處於模糊到清晰之間。

這裡細緻討論一點,從"變化發生的位置"這個視角來看,大約也可以劃分為兩種變化:一是在原有能力範圍內"變化",比如說,每日例行工作,你會覺得很輕鬆、很自然地完成,很多人之所以看不出變化,就是因為這種變化積累的比較慢;二是超出能力範圍的"變化",比如說,設定一年後自己可能成為的樣子,那必須要使用想像力,並且充分地面對無法達成的可能(畢竟,你再考慮能力範圍之外的事情,無法達成甚至成為常態)。明白了這個,就知道,"目標"可能也會分為兩大類,這個我們在之後繼續交流。

再談一個常常說起的--富人思維(Be-Do-Have),站在"從模糊到清晰"軸線上分析,可以瞬間獲得理解。因為越是清晰的人,越是知道自己想要變成什麼樣的,或者,假設一個未來,讓自己走過去。那麼,他們一定是按照先思考Be(未來成為什麼、實現什麼、擁有什麼)的問題,然後再考慮如何做。

4

站在"變化"和"人群數量"相互對照的正態曲線上,我們可以找一個人員密集處,對"目標"進行定義。

人們想知道變化的結果,也就是 T2 & "我`" ,想用一套話語方式將其描述出來。

這個需求是極其旺盛的,從兩個方面可以看出來:

  • 越是能夠說清楚變化的結果,越是能夠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 越是能夠說清楚變化的結果,越是可以跟他人溝通,讓他人明白自己的內心,以獲得合作的可能。

那麼,究竟要如何說清楚變化的結果呢?我在開篇已經說過了,"概念,是一切討論的前提,如果沒有概念,討論將不復存在。"範例,"如果你不知道滑鼠這兩個字,你要如何描述你的滑鼠?"有的人說:"就是一個可以操控游標的物體。"那麼,如果你也不知道"操控"、"游標"、"物體"等概念詞,那要如何描述滑鼠呢?這就是本段的重點:沒有概念就不能討論,不知道你現在感受如何呢?

說到這裡,目標的定義來了:目標是描述"變化"全過程(T1 & t & T2****)的"概念"集合。

5

什麼意思?怎麼看不懂?請速度啟動系統2,以免系統1的隨意決策導致忽略了關鍵的要點,畢竟,這是我認為的頂層定義。

正是因為有概念才能討論,所以,目標是一個概念集合,它提供了可以討論變化的若干概念,例如:期待、動機、目的、任務、思路、結果、成果、標準、里程碑、資源、風險、保障、計劃、責任人、選定、沉浸、執行、中斷、情緒處理、調整、反思、歸檔……

這些詞都是用來描述"變化"的概念,從定義上可以推導出一個結論:你之所以無法有效描述變化,就是因為你並未掌握上述概念。感受一下,是不是這樣的呢?

我之所以要將這樣的定義設置為頂層的、全局的定義方式,因為它可以精準地解釋"目標"的心理表徵(如上圖所示),解釋效率非常高(因為,關聯了"時間"這個剛性度量,也指向了唯一不變的"改變")。同時,它還可以非常自洽地形成若干的概念推論,比如:

什麼是目標制定?目標制定(或制定目標)就是澄清變化的預期,弄清楚起點、過程和重點。變化分為模糊到明確、隱性到顯性、自己清楚到與他人協作、能力範圍之內到之外等等不同種類,那麼,我們在制定目標時,自然要分析變化的屬性,以更好地確定使用哪些概念對變化進行描述。

什麼是澄清目標?目標的澄清就是用不同的概念作為工具,對變化的全過程進行顯性化的操作。

什麼是科學的目標?如果目標是描述變化的概念集合,那麼,科學的目標應該是清晰的、可以實現的、低動力耗損的、高效能的"變化"期待。

目標的能力究竟是什麼?其實是精準使用概念的能力,如果可以將概念羅列並找到最少抓手概念,那就可以將目標能力(用時髦的話叫目標力)進行量化,可以幫助更多人精準地提升目標能力。也更容易分級形成教育和培訓體系了。

而且,目標是描述"變化"全過程(T1 & t & T2****)的"概念"集合這個定義可以徹底覆蓋下面幾層(意義層、工具層、其他層次)的定義方式,具有高維解釋能力,具體我們可以在後續文章內容中具體解析。

6

好了,推導到這裡,對於目標頂層的定義已經完成了,總結一下整體思路。

  • 首先,從"變化"入手討論,通過哲學觀念的切入,構建關於"變化"的心理表徵;
  • 其次,分析"變化"的類型,找到隨機波動和"模糊-清晰"的兩種類型人群;
  • 第三,給出"目標"的定義,描述"變化"全過程的概念集合;
  • 第四,嘗試形成若干推論,以驗證這樣定義方式的高效性。

這個定義方式是我獨創的,主要突顯了:變化、描述、概念這三個詞,並用這三個詞構建起一個全新的解釋空間。本文的邏輯推演並不複雜,請你嘗試著推導,看看是否可以完成解釋,你會發現它的力量。

讀者群的小夥伴都動起來吧,我們趁年前把GROW、PORT、RSQC、SIRE四大模型給形成出來吧!


推薦閱讀:

逆向思維打造科學的目標程序
目標管理中的持續改進分析與應用
永澄:哼,他們玩的這些,我早就玩過了!
MBO目標管理與SMART原則

TAG:目標管理 |